经略关陕18

经略关陕(18)

赵桓此次巡视各地州府,除了观察地方的财赋民力情况,查视官员能力,品德才干,亦是最重要的一环。

多日巡行下来,他很悲哀的发现:这个时代官员的品德,多半都高过于他来的那个时代。

宋代官员俸禄之高,后世的明清和现代都远远不及。宰相、枢密使一级,月支钱三百贯,春、冬各赐绫二十匹,冬棉一百两、炭火一千六百秤、粟米百石、柴草一千二百束、盐七石。

州府县官员,依次递减,到了最低一级的县官,折成现代的收入,大概的月收入是人民币一万一千到两万两千之间。

在宋朝为官,做到中央一级,几年下来就是现代的一个百万富翁。就是最低级的小吏,收入也足以安家致富。

如此一来,在高薪政策下,官员再贪污就很为时人所鄙视。况且宋朝政治氛围极为宽容,最少在北宋蔡京前,还没有权相这一概念。台谏功能完备,官员敢于直言,勇于任事,政治清明,虽然经过哲宗与徽宗几十年前的破坏,党争风气渐渐使得朝政风气腐坏,但因靖康一事,党争却又打破,士大夫一心救国的多,很少再顾得上争讦攻击。

只是品德虽好,能力却多半有些问题。宋朝虽然不以八股取士,却也开了以纯粹的文人执掌天下的先河,唐朝一直以是郧旧子弟与科举力量,甚至是武将共同执政。而到了宋朝,太宗执政的几十年间,开科取士,一共录用了一万多进士。待到了仁宗朝,甚至非进士出身的不得进入馆阁为官。

如此一来,地方的官吏就多半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虽然高薪养廉,在品德上多半没有问题,能力却又多半不足。

北宋至南宋,三百年间,有名的文人大臣有操节的不知道有多少,却很少有以能力见称的名臣,便是问题所在。

守拙有余而进取不足,加上纠缠宋朝百多年的“三冗”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与战争破坏纠结一处,对各地经济生产的破坏,已经呈现在赵桓眼前。

赵开,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兼管整个川陕的茶马专卖,张浚负责川陕大权后,又加以他宣抚置制的权力,等于将整个川陕的财政大权全交给了他。

此人受命之后,减免冗费,改益茶马收税办法,使得整个川陕的经济收益大为增加,富平一役能集结那么多的物资,此人功在第一。

赵桓来自后世,自然知道战争与后勤的关系,对负责整个战役的后勤官赵开极其感兴趣,此次巡视各地,接见普通官员之后,深感当时官员的权变能力不足,见一见这个当时最有名的理财专家,便成为他眼中最急迫的大事。

宋人居住习惯已与唐人不同,唐人坊市分明,街道划分严整,有如棋盘。宋人却常常是街市联结一处,道路狭窄,官员府邸与百姓住处连接一起,很难有严明的划分。

赵开住处,便是在一大片普通的民户区中,划出了一块几十亩地的区域,高墙碧瓦之外,便是市井小民的住处,叫嚷吵闹声不绝于耳,甚至就在他的府门旁边,还有几家贫户的住宅,使得这个高级文官的住处,多了几分活气,少了几分威严。

赵桓因不肯在此时便暴露身份,求见时,却是多了几分踌躇。

却是薛强少年机敏,见门房将他们一伙人打量不休,眼神中已经带了几分怀疑,便上前先在那人袖中悄悄塞了一吊钱,然后笑嘻嘻道:“大哥回禀一声,就说是西安茶马商人赵某人求见,要与大人商议要事,还请大哥通融一下。”

他料想这赵开管理川陕财政大事,少不得要与不少大商人打交道,便以如此说辞求见。

那门前的管事人果然不再怀疑,只自己悄悄捏了一下袖中铜钱,便笑道:“这么老远来的?可真不容易,既然这样,我就去给大人回禀一声。”

说罢转身进内,过不多时,便出来笑道:“算你们走运,大人此刻正在忙,不过有不少商家已经进去,大人吩咐让你们进来,一会子一起说事。”

赵桓微微点头,也不和那管事的说话,便自昂然直入。

那门政微微一楞,心道:“这商人却好大的架子。”

想要喝斥,话到嘴边却又缩了回来,只是看了赵桓扬长直入。

赵桓过了仪门,到得正堂一侧,打眼一看,却见大堂内影影绰绰已经是站了不少的人,都是衣着锦缎,一看便知都是富商。

他也不和众人打话,只是悄然混入人群,拿眼去看那正伏案办事的赵开。

薛强等人也不敢怠慢,并不如普通商人的家仆一般,在外等候,而是同样跟在赵桓身后,悄然侍立。

那赵开先只是低垂着头,埋首文案,执笔批示公文,一封未完,便有下一封呈上。待他批完,立刻有人将他批好的文件拿出,交给等候多时的差人拿走,快马送交各州府执行。

整个内堂虽然站了数十名商人,仆役,差官,却是无人敢吱一声,只静静等候,看着他执笔如飞,笔落纸上时沙沙做响,竟也是声声可闻。

待他一连处理了几十份争件,方才咳了一声,抬头轻声道:“茶来。”

一个仆役立刻上前,奉上茶碗,赵开伸手接过,却是没有士大夫饮茶的从容,竟是一口而尽,然后看也不看,伸手将茶碗往那仆役手中一递,便低头又去看文书。

就在这俯仰之间,赵桓却只见他脸色枯瘦,满脸皱纹,虽然头上头发尚是乌黑,却已是老态毕露。

赵桓此前问过此人年龄,知道他不过四十出头,此时居然如此模样,显然是太过操劳的原故。

他微微叹气,知道无论哪朝哪代,掌握财政和后勤琐事的人,劳心费力,声名却不能显于后世,就算是史书有记录,也并不能有太高和太好的评价,最多一句:勤于任事,善理财赋。便是极高的褒奖了。

如此一来,谁还敢做这种傻子,自然是宁愿做清要官,将来熬资格都能做成中央大员,再和皇帝顶几句嘴,便可以留下万世清名,这笔帐是个人都算的过,做事的官员越来越少,却也毫不稀奇。

如此这般,虽然他以皇帝之尊,混在一群商人当中,一直静静站着等候赵开决断公事,竟是全无不满。

倒是一群侍卫,在他身后一个个龇牙咧嘴,显的极是不乐。

半响过后,方听赵开低咳几声,推开批好的公文,让等候的小吏们拿走,他又闭目歇息片刻,方才转头向这一大群商人道:“你们想必都是为了经总制钱来的?”

第126章 上京风云经略关陕12经略关陕16第105章 诏见第三十一章经略关陕23第61章 折返长安第144章 战胜第四十九章第98章 大道渊深第四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11章 苗刘兵变(3)经略关陕25第一 卷蒙尘北国3第137章 拔营起寨第52章 潼关大战(15)第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二 卷身返故国3第76章 上元夜第一 卷蒙尘北国18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133章 大战在即第三十三章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153章 临颖决战第118章 拟诏第105章 诏见第60章 雪夜夜话第78章 风起第130章 血雨腥风第十七章第129章 巧笑嫣然话典故身返故国2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08章 突火枪第一 卷蒙尘北国3第134章 点将第十九章经略关陕3第三十三章第115章 郓王楷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经略关陕2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157章 亲临太原第三十七章第62章 白龙鱼服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51章 潼关大战(8)第92章 夜袭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三十七章第155章 当者辟易第165章 翻越太行第97章 争执经略关陕25第123章 兴亡感慨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110章 讲武堂身返故国7第11章 苗刘兵变(3)经略关陕21第109章 车阵第143章 一笑泯恩仇第十九章第四十章第73章 战场搏奕第51章 潼关大战(13)经略关陕19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二十九章第二 卷身返故国3第166章 真定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第133章 大战在即身返故国6第一 卷蒙尘北国15第51章 潼关大战(8)第一 卷蒙尘北国3第57章 传令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四十一章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89章 中伏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92章 夜袭第90章 壮士意气身返故国6经略关陕20第21章 重用余平第114章 风雪还京路
第126章 上京风云经略关陕12经略关陕16第105章 诏见第三十一章经略关陕23第61章 折返长安第144章 战胜第四十九章第98章 大道渊深第四十六章第二十三章第11章 苗刘兵变(3)经略关陕25第一 卷蒙尘北国3第137章 拔营起寨第52章 潼关大战(15)第十七章第十四章第二 卷身返故国3第76章 上元夜第一 卷蒙尘北国18第一 卷蒙尘北国20第133章 大战在即第三十三章第52章 潼关大战(20)第153章 临颖决战第118章 拟诏第105章 诏见第60章 雪夜夜话第78章 风起第130章 血雨腥风第十七章第129章 巧笑嫣然话典故身返故国2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08章 突火枪第一 卷蒙尘北国3第134章 点将第十九章经略关陕3第三十三章第115章 郓王楷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经略关陕2第52章 潼关大战(18)第157章 亲临太原第三十七章第62章 白龙鱼服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51章 潼关大战(12)第51章 潼关大战(8)第92章 夜袭第132章 明枪暗箭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三十七章第155章 当者辟易第165章 翻越太行第97章 争执经略关陕25第123章 兴亡感慨第51章 潼关大战(6)第111章 秦桧还京第110章 讲武堂身返故国7第11章 苗刘兵变(3)经略关陕21第109章 车阵第143章 一笑泯恩仇第十九章第四十章第73章 战场搏奕第51章 潼关大战(13)经略关陕19第160章 置之以法第二十九章第二 卷身返故国3第166章 真定第71章 疾如电,驰如风第133章 大战在即身返故国6第一 卷蒙尘北国15第51章 潼关大战(8)第一 卷蒙尘北国3第57章 传令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四十一章第171章 殊死一搏第89章 中伏第一 卷蒙尘北国12第一 卷蒙尘北国11第92章 夜袭第90章 壮士意气身返故国6经略关陕20第21章 重用余平第114章 风雪还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