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兴业、叛主(四)

寇中已将购置房一案查得水落石出。他一如往日觊觎着总管事的位置,可貌似一切都让成从渊愈感轻松,然而那个老家伙就算满意也从不露于外形,仍旧静若止水,好似等待着所有机会浮出水面,终是要老练地打渔收网,这使寇中深觉无力。

购置房的事自此不消多虑,成从渊于此也抽出身来,为叶府另谋别事。他找到叶永甲商量,一同计议当决的弊病。二人面对坐着,叶永甲拿起桌上的瓷碗,轻啜着其中的茶水,盯着木桌子的横纹,好像在思想事情;成从渊则眯着眼睛翻看各处报上的账簿,时而合账默想;都沉静得死寂。许久,叶永甲才目光聚神,开口说道:“我看这账,发觉咱府大肆买田后,收的粮并无增多少啊……”

“的确如此,”成从渊慢慢颔首,“不知爷对此有啥明见么?”叶永甲往后躺在椅背上,轻轻揉着眉骨,“我看府中多招纳流民,以田地租之,而流民四处流亡,无长耕之田,掌管田地便技法愚拙,难起大效,此是其一;各处田地都由府里派人前去监督,中间多一掌管之人,难免其人中饱私囊,此是其二。这其一倒容易罢之;但其二一罢,则恐怕农人有偷闲之机,这是一大难处啊。”他随即一言不发,重又思索起来。

“爷思虑的是咧。”成从渊道,“周家就看咱府有这弊病,长了记性,便大雇农户,还给月钱,人家都巴不得去周府哩。我看仿他这般,倒也可行。”叶永甲微微摇头:“依样画出来的葫芦,终归比不上真的。”

“爷这话说得妙,”成从渊把账簿完全合上,语气深沉地道:“可画里的葫芦未必不如真葫芦好看哩。”

叶永甲條然精神起来:“成先生有什么办法?”

“自然不能全搬其法,”成从渊狡黠地一笑:“相较月钱,农户们更喜欢粮食啥的。所以咱府可以与他们相约,收粮时农户自占三分粮,我们占七分;如此下来,他们为了粮食,定是卖力干活,自然省了监管。”

“恐怕这样农户们也不肯来。他们在周家拿着定了的月银,可保久无变故;而我府一旦立此法,若遇旱年,农人必颗粒无收。成先生估量估量,他们何苦来我府受这风险呢?”

成从渊一时语塞,半天不知从何谈起,便蹙眉深思着。

叶永甲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成先生的法子很妙,但有欠考虑之处。我看可于此制之上拨发月银,不需多给,仅保那些农户活命便足矣了。若他们不想苦贫,则多求收成。这般没了风险,他们又出了力,成先生以为何如?”

成从渊颇为欣赏地瞅了他一眼,然后发出爽朗地笑声:“想不到爷比俺还高上一筹!这几年过来长见识哩!”

叶永甲只是回以微笑,说了句“过誉”,顿了一下,便又将话头一转:“成先生这两天可有老爷的消息?”

成从渊略一沉吟,眉头紧锁,“消息有不少,但都不是好事。”说着,他走到桌前,一只手扶着桌子,

“近来柳镇年那边的人已经发起了弹劾的攻势,但才有零散的几个人上书,暂时还没有倒台的预兆;可派去的人说,柳镇年正准备凑合一帮人联名上奏,那时候就进退维谷了……”叶永甲平静地听,面容看不出非常焦虑。成从渊看了他一眼,复叹息道:“老爷虽然对某些人有时会耍些心眼,但是个秉性刚直的人。朝廷里的事他不一定能处理好,面对这种事,恐怕还会弄得更糟。要不是家中老夫人久患大病,需要我来镇住府里局面,我真想赶到老爷那去哩!”

“是啊,想到我母亲秋后以来病情便急转直下,真是内忧外患。”叶永甲叹息着摩挲眉骨。“对此,无能为力,”成从渊望向窗外,“先把周敬十的案子了结,这是当下要紧的事。”

“派谁去审?”叶永甲暂且放下忧思,问道。

“寇中。”成从渊闪出一丝微笑。

几个奴才在前面开路,移开堆积在杂物房门前的柴火,伸手打开门锁,便站立在门两侧,直视着赶来的寇中。“您进去吧。”一个奴才上前恭敬地道。寇中一摆手,并不回答,径直走进房内。里面几乎空无一物,地面上生了层厚灰,用脚一蹬,能使其在空中扬起,甚至迷了人的眼睛。周敬十被几捆柴火围着,他坐在最中间,衣服脏得不见原来的形貌。

“周管事,贪赃的事就认了吧,购置房的人都被审得差不多了,这里捏着你大把证据……”寇中语调缓慢,温和地行劝。周敬十慢慢抬头,复杂的神情显露出不知是愤怒还是悲伤,定定地注视起他。寇中倒不为所扰,从容如初。

“管事,我不会为我自己开脱,但你我不过是因利益驱使而相互协助的,请周管事不要大谈恩义,认罪既可。”寇中毫无羞惭的意思,轻轻说道。

“你还有脸这么说话?……”周敬十低微的声音透着怒气。

“今日不谈道义,这些事恐怕周管事一个人也说不明白。”寇中平静地道,“我来此就是让管事您认罪的,其他事一概不问。”

“我现在死路一条喽,不认也没办法!”他长叹一口气,停顿许久,才开口道:“我认罪。”寇中笑了一下,但没出声。

“好。你肯认罪就跟我出去,但具体数目还得和议事厅那帮人说清,这些事我没资格过问。行了。”说罢,他做了个‘请’的手势,让周敬十起身。

“能等一会儿么。”周敬十道,“就一会儿。”

寇中轻轻叹了口气:“可以,但成先生等不了太久。”

“我明白。”周敬十闭着眼睛,后又说道:“我想死得明白点……问你几个事。”

“问吧。”

“你从头到尾就没打算过忠诚对我?”

“周管事今日应该清楚了。”寇中有意不去回答。

“你出于何心加害于我?”

寇中思索半天,认真地回应:“我只想摆脱你的钳制。”

“我的钳制?”周敬十逼问。

“您可能觉得我在说谎,但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助长了我对权势的渴望,几乎变得无可救药,”寇中呆望着脱了皮的墙面,好似在自言自语。“只要我感到有必须服从的东西,心中便会生出桎梏;不管那人对我有多仁义,我也会像在荆棘中活着一般,时刻刺痛着。无论怎么推延时日,都无法逾越。”

“恐怕你永远也摆脱不了,最终只能为人唾弃。”

“只要我为之义无反顾,总有一天能达到顶峰,彻底摆脱它。”寇中将目光重又投到周敬十身上,对他的言辞似乎发了怒。“但周管事见不到了。”寇中故作得意地笑道。

周敬十回以冷笑,将头转向别处,便缄口无言。

平静了一会儿,周敬十整了整衣服,未曾与寇中搭话,径直大踏步走向门外;寇中气愤地一笑,只得随后跟来。

周敬十被下人们解送到议事厅,寇中在一边将事向成从渊交代后,默默退下。“站着。”成从渊背对着他,漫不经心似地叫道。寇中只得站住,却发慌得紧,手心霎时挤出大些汗珠。

“没啥事,主子要亲自赏你,去里屋见见主子。”

“啊,是。”寇中答应一声,这才吐了口气;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朝成从渊一躬身,低着头前行。无缘无故怕他什么?寇中心里很纳闷。

不管如何,这就见到了主子。议事厅的里屋本是让老夫人在此吩咐奴才的,但因老夫人身体愈发不适,活动不开,便将此地充当为叶永甲歇息之处,且以召见下人。

寇中已一两年没见这位主子了,他跪在地上时,总要一窥叶永甲的面貌较前有甚异同。发觉他眼神变得更为决然了断,但缺了些所谓朝气的东西;身形倒不如先前厚实了。

“寇中,你是第一个挺身出来揭发购置房的人,我理应见你一面,亲自赏你。”说罢,叶永甲从衣袖内拿出一纸银票,“这票子写得二十两白银,不少了。”他便招呼寇中伸手,将银票递到其手上。

“你要是肯卖力,以后说不定能接替成先生。”

“谢主子夸赞,”寇中先是满脸堆笑,突然又神情犹疑,如子夜中钻出来的鼠一般,字句斟酌地道:“可我和成先生不同,或许比他高明些……当然,全凭主子论断。”

叶永甲仔细听着他的话,不语半晌,才回答道:“你们都是下人而已,不同又从何谈起?”

“奴才并不是要和成先生分尊卑,只是奴才身上有能和主子契合的物件,成先生却绝无此物。”

寇中继续说道,“成先生此人太为叶府着想了,使得他常常不顾主子的想法。成先生杖杀张平那事儿,主子自己清楚,身为奴才不好多言;当然奴才这并非数落成先生,但主子应该也不想身边都是这种人罢。到底需要几个对您一人死命忠诚的方是。”

“怎么也轮不上你。”叶永甲脸上浮过一丝冷笑,决然地道。

“主子早晚会需要我。”寇中摇了摇头,将银票卷着塞进袖口,朝他一笑:“主子,奴才告辞。”便伏跪在地,双眼直看着他,等待回音。

却一点回音也没有。他只能磕了响头,慢慢退出去了。

流民们俱被一纸逐出,他们在济南府是无容身之处了。叶府自然不顾这些人的生计,忙着大肆招农,号称“先分收成之利,至日银粮并发”,数日便有数十农户来投,自周家而来的亦有不少。再加府内方清贪贿,未过几月,叶家登时收粮甚数,眼看周家快要不能比拟了。成从渊同时制收买人心之策,每遇放赈救灾等事显得义不容辞,连那些未受救济的百姓都争先扬颂叶府善政,叶家俨然称得上望族了,可谓财望兼得。

恰好这两日逢上祭祖,成从渊建议叶永甲借此大张旗鼓,一展叶府声威,叶永甲答应得爽快,但好似别有用心,深藏着无人能知。成从渊心底突怀顾忌,然而也不敢追问,只得眯着眼睛向外看一眼阴郁的太空,便匆匆告退。

商议毕的明日,天气竟变得出奇的好,叶府奴才们前后簇拥着,夹在中间的则是叶、成二人,如列成阵。敲锣打鼓之声登时喧哗起来,挤入济南城的大道上;叶永甲骑在黝黑的健马上,眼睛扫向远处。霎时吸引许多百姓,在道两旁人头涌动,欢呼声交杂锣鼓声,嘈杂的声音在城内外格外震动,有人直接拦在前方,其中多是恩德叶府赈济的。

寇中行在最前,也坐在马上,当即呼喊道:“众位!俺主子承先祖之愿,势必让济南城的百姓永享太平!何必要如此兴师动众?皆是我府分内之事!”言罢,引来浪潮般的呼声。成从渊乜了寇中一眼,随即扭过头去,与叶永甲交谈。

“成先生等会儿。见前面百姓如此拥护,我怎么也得讲一句,有事改日说不迟。”

成从渊点了点头:“前面人多手杂,主子小心点。”叶永甲答应一声,慢拉着缰绳,走到前面的寇中身旁。寇中退了几步,他在最前列喊道:“众位虽感恩我叶家之德,但我府若不致繁盛,何有余财赈济困苦?依此论之,此人更应夸赞啊!”

说着,叶永甲将寇中一把拉了过来:“此人名唤寇中,在府内纠察贪犯、公正廉明,一革风气!若无此举,恐无今日之繁盛,亦恐无众位之拥戴!”寇中听罢,傻看着那位主子。

成从渊在其后也听得清楚,那几句话十分刺耳。他按捺着混杂在心的忿怒、惊愕与悲痛,双眼直直看向寇中。看见有百姓衷心地脱下红色的长袍扔给寇中,寇中遂将袍子结实地套在身上,张起双臂,在吵嚷的人群中听不见他的声音,但像是在夸耀自己的功绩,一如战毕归来的军人。

……

这是主子想得一出妙计。成从渊脑子清醒了些。那是扶新贵上台的把戏。成从渊洗了洗脸,在屋内背着双手,脸朝向房梁。

“清风正气的英雄人物!”路上的百姓曾如此叫道。

这等于抹掉了当初的寇中,换以粉饰的面貌。

在这愁什么呢?过眼云烟而已。他瞬间复觉得寇中不值一提,主子对自己仍保有很大信任,那样投机取巧的小人不会光鲜几天的。况且自己反制的手段很多,而寇中只能仰望主子一人。想到此处,他平稳地闭上眼睛,这一刻脑内十分清敞。成从渊于此则不再忧虑,但远在京师的危局还未可使他轻松。

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二)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二)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三)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一)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三)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二)序章 葬女、隐世(一)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二)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二)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三)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一)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四)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三)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二)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二)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二)第十二章 语失、谏事(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一)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一)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二)第二章 赠贿、谋府(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六)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四)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四)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一)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六)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一)第九章 瞒情、谋符(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一)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六)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二)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六)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二)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二)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一)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四)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六)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五)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六)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五)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三)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四)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四)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四)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一)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五)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一)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四)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二)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六)第八章 止险、牵掣(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二)
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四)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二)第十章 通盐、焚诬(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二)第二十七章 问坊、妾逃(三)第五十六章 误院、促战(一)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三)第四十六章 任旧、诈举(二)序章 葬女、隐世(一)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二)第十四章 围州、论罪(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听祸(二)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三)第四十八章 审害、乱民(一)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四)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三)第三十四章 争塾、室杀(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稳局(三)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罢(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谋(二)第五十九章 杀灾、运策(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六)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三)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三)第六十三章 同程、陌路(五)第五十二章 决叛、破竹(二)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四)第八十二章 视田、缓令(二)第十二章 语失、谏事(一)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一)第三十二章 赐匾、入惑(四)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三)第五十一章 速归、京变(一)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二)第二章 赠贿、谋府(二)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章 施诡、毅往(六)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四)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五)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四)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决(一)第五十七章 托任、毁院(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一)第六十章 棋和、弈决(六)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一)第九章 瞒情、谋符(三)第八十七章 成议、悔策(一)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四)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六)第六十一章 失断、肇战(二)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六)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举新(二)第四十章 谋威、抚恩(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斗(二)第六十九章 掩灾、称圣(三)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势去(二)第十一章 诛吏、免督(一)第六十六章 晋相、巡边(二)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一)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六十二章 曲终、人散(四)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六)第四十一章 开禁、访友(五)第八十章 练军、挫敌(一)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六)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五)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击弱(四)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四)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侧(三)第十六章 义识、筹学(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五)第四十五章 斗党、责将(四)第七十四章 求阙、论诛(四)第七十三章 请银、议阻(四)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一)第七十五章 斩官、肃廷(五)第十八章 戏谏、法辩(三)第七十六章 请异、防番(三)第七十九章 屡间、荣归(一)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四)第四十三章 诏任、握政(二)第三十章 议裁、赴账(二)第十七章 禁学、黜变(一)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四十七章 旧罪、新议(二)第八十七章 巧议、化争(三)第四十四章 接驾、复衅(六)第八章 止险、牵掣(四)第三十三章 刺害、计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