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中英宁上海条约

在大国之间摇摆走钢丝,这是小国的生存之道(清末枭雄509章)!

你可以骂他们是墙头草,朝秦暮楚摇摆不定,但是他们有着自身的无奈,被大国夹在中间,很多时候不是想要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的。

现在的林成庭,明显就是想要利用英国和帝国的冲突以及矛盾,从而按照他预定的方式来结束掉这场让宁王朝已经不想继续下去的战争。

林哲知道林成庭是希望借助帝国的力量来摆脱英国的威胁,但是林哲却是不能拒绝。

因为帝国无法忍受英国人插手上缅甸,所以哪怕是林成庭不开口,有些是帝国都是需要去做的。

十月下旬,帝国充当了调停人,调停英国和宁王朝之间的战争。

十月二十八号,帝国、英国以及宁王朝三方的代表在上海外滩饭店举行了首次议和谈判!

谈判的过程自然是不可能多么顺利的,英国代表的态度依旧强硬,坚决要求在上缅甸驻兵,而这一点同样是引起了宁王朝和帝国的强烈反对。

同时,英国方面也是不知道从哪里获知消息,说帝国和宁王朝之间有一份秘密协议,说是要修筑一条云南到缅甸的铁路,对此英国人是明确反对,声称帝国和宁王朝必须取消在云南和缅甸之间修建铁路的打算,不然的话这将会极大的威胁英国在下缅甸地区的利益(清末枭雄509章)。

此外,对于中华帝国坚持要求缅甸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属国,宁王朝自然也是帝国的属国,帝国拥有在缅甸地区毫无争议的宗主权。

这一点,宁王朝早几年是想要成为帝国属国了,如果成为帝国属国的话,那么林成庭也就不用担心帝国会吞并宁王朝,同样帝国也有可能派遣援兵帮助自己抵抗英国人了。

不过宁王朝现在的想法又不同了,对于林成庭来说,最困难的几年已经是过去了,现在的议和谈判不管谈的怎么样,但是宁王朝和英国之间的战争已经算是落下了帷幕,这种情况下林成庭怎么可能甘心居于人下?

如果不是怕引起中华帝国的不满和反弹,他都想要直接称帝了,也不用现在还顶着一个宁王的头衔。

宁王朝不愿意,英国人更是强烈反对。

所以这三方会谈短时间内不可能谈出结果来!

但是就算是三方的意见和分歧再大,但是也不可能一直僵持下去,谈判总归是有结束的那一天的。

经过三方长达半个月的扯皮后,十一月十四号,中华帝国、宁王朝、英国总算是达成了一个初步协议。

这份三方协议的主要条款如下!

自条约签订后,大英帝国和大宁王国正式结束一切军事对抗等战争行为,双方恢复和平状态。

中华帝国、大英帝国正式承认林成庭建立的大宁王国对上缅甸地区的统治权,同时注明,大宁王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大英帝国、中华帝国都需要放弃对其的宗主权要求。

同时大宁王国向大英帝国、中华帝国开放通商,允许两国商人进入大宁王朝经商,居住等,并在大宁王国的首都建立相关领事馆等机构。

鉴于大宁王国没有完善的司法体系,两国的人民在大宁王国拥有领事裁判权。

同时要求不管是那个国家想要在大宁王国投资修筑铁路,开矿等,都必须同时得到中英两国的准许,中国和英国要在大宁王国修筑铁路也同样需要对方的准许,不过大宁王国为发展自身经济所需,而自行修筑铁路、开矿发展的话则不受限制。

同时大英帝国和中华帝国在大宁王国拥有限定额的驻兵权,用以保护两国商人,原则上各自派遣的武装人员不得超过一千两百人。

同时为了缓解中英两国的潜在矛盾,帝国承诺将会逐步减少在云南方向的驻军,英国也会承诺会在下缅甸地区逐渐减少部署的兵力,具体数额以及施行时间由中英两国另行商议。

大宁王国和大英帝国将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无偿交换战俘,鉴于英军抓获的俘虏数量远远超过宁军抓获的英军数量,所以多余部分将会有大宁王国出资五万英镑一次性全部赎回。

这一份三方协议的正面条款就是高达一百多项,此外还得加上大宁王国和英国的友好通商条约,大宁王国和中华帝国的友好通商条约的诸多条款,然后还有中英两国的缅甸事务谅解协议。

这些加起来可是厚厚的一大叠!

而这些条约对于三国而言都是有利有弊,对于大宁王国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结束了战争,并取得了独立国家的地位,获得了英国和中华帝国的正式承认。但是他们也付出了诸多东西,首先是尽管林成庭叫嚷着把战争进行下去也要拒绝的驻兵权,林成庭最后就是不得不唉声叹气屈服了,英国和中华帝国都是取得了在大宁王国驻兵的权力,尽管只有一千两百人,但是这已经是足够了。

然后还有通商、铁路等条约,虽然说这是英国和中华帝国为了防备对方而签订的条约,但是毫无疑问是极大的损害了大宁王朝的利益。

唯一幸运的是,经过大宁王国的极力争取,总算是把海关关税的税率争取到了一个比较良好的范围,所有商品的关税是不得超过百分之八,至于大宁王朝如果要降低海关关税则是他们自己的事,反正不超过百分之十就行了。

这一点比日`本。泰国等国的三四个百分点要好得多!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住了大宁王朝,并成功的把英国人拦在上缅甸之外,虽然说英国人还会在上缅甸驻兵,但是帝国同样也有驻兵权,两者相平衡之下也就没有什么了。

对于英国而言,体面的结束掉这场战争,然后还获得了一份用于赎战俘的五万英镑赔款,并断绝了中华帝国想要通过修筑铁路直接插手上缅甸,甚至染指下缅甸的野心。

这一份条约对于三国而言,都是有利有弊,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坏来形容。

然而不管怎么样,持续多年的缅甸战争总算是结束了。

三方初步协议确定并签订了后,就是很快向外界正式公布,公布的条约主要由‘英宁友好通商条约’,‘中宁友好通商条约’‘中英缅甸事务谅解备忘录’‘中英宁友好协定’四份条约。

由于四份条约是同一时间签订,并还是在上海外滩饭店签订的,所以又称‘中英宁上海条约’,‘中英宁外滩条约’等。

看着这些条约文本,林哲都不知道该说高兴还是说郁闷好,这一次缅甸这边的解决严格上来说并没能够达到林哲的心理预期。

至少英国人的驻兵权就是让林哲相当不爽。

但是他也明白,这已经是帝国能够争取到的最好条件了,毕竟从事实上来说,英国人并不是没有打赢缅甸战争的实力,而是他们觉得能够通过谈判获得的东西,还用大规模战争来取得不划算罢了

再者,林成庭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逼急他,他可真有可能彻底投降英国人,然后调转枪口就对上帝国了。

帝国其实和英国人一样尴尬,虽然对这份协议不满意,但是却不打算直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来获得更多,因为那样划不来。

严格上说起来,得到好处最多的还是林成庭!

尽管林成庭让出来了诸多利益,但是却得到了最为重要的两样东西:中英两国正式承认他对上缅甸地区的统治权,第二就是战争的结束。

只要结束了战争,那么林成庭才能够腾出来手了恢复民生发展经济,这样他的大宁王朝才有着未来可言,要不然的话只要战争继续拖下去,他的大宁王朝迟早得完蛋。

避免了覆灭危机,并且名正言顺获得了上缅甸统治权的林成庭毫无疑问是获得了最大好处。

罢了,既然这条约都已经签订了,那么自己也是没有必要继续操心了,大不了以后直接撕碎这份条约,然后再来一场战争就是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了。

相对于缅甸那边的事务,林哲更加关心日`本那边的局势!

缅甸那边尽管就在帝国的边上,但是缅甸这地方就注定了无法影响帝国的大举,哪怕是有着一个林成庭主政上缅甸,但是也不可能给帝国造成什么威胁。

反而是日`本这边,其实对帝国的潜在威胁更大!

林哲一直都是对日`本保持着极高的警惕,任何一个知道后世历史的中国人,都是会对日`本的狼子野心抱有极大的警惕。

所以林哲这几年一直干涉日`本的内部发展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林哲的干涉下,日`本现在已经是进入了内战,长洲藩和萨摩藩以及部分中小大名已经和幕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

这途中中英联军登陆了萨摩藩,并逼着萨摩藩签下了城下之约,这极大的削弱了倒幕联盟的军事实力。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幕府和长洲藩之间的战争,幕府的新军在长洲藩的新军进攻下败像频露。

此时,法国人也不知道是发来什么疯,竟然是和长洲藩以及萨摩藩眉来眼去,丝毫不顾列强之间的默契配合,竟然向长洲藩以及萨摩藩出售了大量军火,而这些军火里还有大量的后装步枪。

历史上在1864年时期,幕府军队可是能够击败长洲藩军队的,但是现在历史已经截然不同,中英两国的插手,而法国人因为越南方面和帝国的矛盾、在泰国和英国的冲突,导致他们在日`本事务上积极拆中英两国的台。

这一批后装步枪出售出去,直接影响就是幕府军队不敌长洲藩军队!

如果中英两国不努力努力的话,估计幕府政权都得比历史上提前好几年倒台,这不得不说让林哲非常意外。

林哲就是一个历史变数,他的出现导致了满清的覆灭,中华帝国的崛起,大宁王国的成立,法国陷入和越南的战争泥潭里,让美国内战里的主力武器从米尼步枪变成了后装步枪,并让后装步枪提前了好几年在全球范围内服役。

日`本也是因为林哲的出现有了变动,而且这种变动还不是什么好事,而是坏事。

依旧使用米尼步枪的幕府新军不敌使用了后装步枪的长洲藩新军,这使得了幕府政权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32章 帝大系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231章 吏治突显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643章 方家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1章 余姚林家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43章 方家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36章 追击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520章 夏威夷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91章 攻城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43章 惨胜第76章 乱世重典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604章 北海国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52章 上海乱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12章 机器缫丝厂
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160章 军事散步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261章 李鸿章的战俘生涯第553章 争锋相对的谈判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176章 银行和货币第363章 时代的终结和开始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32章 帝大系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459章 一战成名第377章 都兴阿的担忧第310章 谈判重启第116章 弹劾和防备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656章 智利购舰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137章 提前造反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565章 阿瓦恰湾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231章 吏治突显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643章 方家第376章 第九协防师改革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570章 俄军的投降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1章 余姚林家第75章 出兵松江第643章 方家第370章 自信或轻敌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597章 曼德勒混战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687章 阿富汗乱局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36章 追击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520章 夏威夷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91章 攻城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43章 惨胜第76章 乱世重典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604章 北海国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52章 上海乱第163章 镇江兵变第375章 未来的希望第189章 财务处诸事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12章 机器缫丝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