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朝鲜局势动荡

^_^这一次的新版纸币的发行,彻底推行金本位,皇家银行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皇家银行不支持的话,这新版纸币用不了多久就是废纸一张(清末枭雄661章)。

在皇家银行和帝国官方的强力推动下,金本位制度的确立虽然有着波澜,但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毕竟对于民众而言,由于用的是纸币,兑换后钱还是那么多钱,用来买东西,缴纳税款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清末枭雄661章)。

不过国际市场上,白银的价格受到帝国确定金本位的影响,瞬间是跌破了一比十七的区间,而随着中国的大量白银开始外流到国际市场上,白银的价格肯定还会进一步下降,跌破二十估计也是用不了几年了。

不过这些都和帝国没有关系了,虽然白银的编制,导致导致拥有大量白银储备的中国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但是白银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本来就需要使用的,同时全球范围里,也不是每个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的,还有大量的国家依旧使用银本位,或者是金银复本位。

这白银在国际市场上,依旧是重要的货币。

所以***也能够持续在国际市场上通过采购、或者直接在金属交易市场里抛售白银,从而换各类工业产品、原料,或者干脆就是黄金。

总体而言,金本位制度的改革,对于帝国的经济发展有一个短时间的阵痛,甚至可以说是白白蒸发了大量财富,但是当改革完成后,确定金本位的帝国金融业就能够轻装上阵,从而抛开以后白银大幅度贬值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帝国确定金本位后,同样使用银本位的宁王国、朝鲜王国、日本、越南王国等亚洲国家,就是立即受到了来自帝国的大量白银的冲击。

不过好在美国人也是在今年提出了为了确定美元的的法定地位以及国际支付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美国国内诸多白银矿商人的利益,为了维持白银的汇率,美国那边开始每年购入大量的白银,然后用以铸造银币,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的贬值速度,要不然的话,白银会贬值的更快。

要知道这年头,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国就是美国了,其次也是靠近美国的墨西哥等美洲国家,欧洲和亚洲可不是白银的主要产地。

中国虽然是使用白银大国,但是数量其实也有限,而起过去十几年来帝国在国际贸易的时候,一直坚持用黄金支付,所以基本是断绝了国外的大量白银流入国内的渠道,不但没有白银流入,反而是有大量的白银外流。

所以才有基础废除银本位,进而确定金本位。

但是美国那边不一样,他们本来就是白银的生产大国,这确定金本位的话,他们产出的大量白银就只能沦为工业原料了,这会极大的损害美国的利益。

而这也是历史上为什么美国一直要到十九世纪末才确定金本位的缘故,甚至在确定金本位后,在二十世纪的时候为了维持白银的价格,甚至都主动出手购入白银作为储备。

所以废除银本位,对于中国而言,兴许就是割一块肉,但是忍着忍着也就过去了,但是对于美国,墨西哥这种白银大国而言,要废除银本位可就是断胳膊断腿了。

对于其他依旧使用银本位的国家会遭到什么样的悲剧,林哲自然是没心思搭理的,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现在帝国的金融改革是为了自己,那里会管其他国家的死活。

大量来自帝国的白银开始冲击国际白银市场的时候,自然也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就在帝国隔壁的朝鲜,本来就是国小力微,白银持续贬值后,朝鲜的就是更加穷了。

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再加上1873年朝鲜国王李熙开始亲政,大院君停止摄政,闵妃为首的外戚集团开始掌权。

闵妃外戚集团掌权后,深感朝鲜的内政和外交甚至经济都是受控于帝国,尤其是1873年后,来自帝国的商人带着大量已经贬值的白银到朝鲜收购一切可以买到的物资。

更是让朝鲜的经济雪上加霜,为了改变被帝国持续剥削的不利,闵妃开始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彻底开放国门,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建立消息,贸易,嗯,也和隔壁的日本三国建立联系。

原时空里,是日`本人开始进入朝鲜,但是在这个时空,日本自然是没有这个能力了,但是旁边却是有了一个英国啊。

英国和帝国的矛盾是遍布整个亚洲的帝国在婆罗洲那边支持兰港国,导致了英国人的不满,而现在英国人自然也是不会放过在朝鲜找帝国麻烦的机会。

很快,朝鲜王国和英国就是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闵妃甚至是开始聘请英国人训练新式的军队。

而此举却是引起了帝国的严重不满。

“对于藩属国,帝国的掌控力度还是弱了!”林哲是亲自吩咐外务部那边,要密切关注朝鲜的态势,他可不希望某一天英国人渗透掌控了朝鲜,然后和帝国做对。

同时,林哲也是开始反思以往的帝国对待藩属国的态度。

以往的时候,帝国对于藩属国的掌控力度还是比较宽松的,各国只要承认中华帝国为宗主国,和帝国开放贸易等,一般是不会干涉这些藩属国的内政、军事、外交等。

就算是干涉,也是通过间接的方式。

但是以往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是现在却是让林哲感受到了威胁。

朝鲜突然要改革,开放国门,这对于朝鲜国内来说兴许是好事,但是对于帝国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之前帝国可是独占了朝鲜的市场,其他什么英国啊,日本之类都是被排除在外。

现在朝鲜竟然是和其他国家也建立了联系,这等于是把帝国独占的地盘让出来,让大家共享。

这种大背`景下,帝国的新任住朝鲜公使袁保恒就是踏上了朝鲜土地,成为帝国第三任驻朝鲜公使。

这个袁保恒兴许后世人不太熟知,但是他的侄子确实很多人都知道的,那就是袁世凯!

当然了,现在的袁世凯还是个十四岁的小屁孩,还在河南老家读着书呢!

袁保恒和很多帝国里的官员一样,也是前清降官,早年跟随父亲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而其父袁甲三早年在帝国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就是在宿州战败被俘虏,然后很干脆的投降了。

随后这袁甲三一度在帝国官场里担任了几个职务,不过很快就是在贵州巡抚的任上病亡。

他的几个儿子自然也是在帝国官场里混战,其中袁保恒的仕途比较通畅,随同父亲投降归顺帝国后,早几年是担任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小官,后来进入外务部工作,虽然不同外语,但是在外务部藩务司那边也是干的风生水起。

如今是被调往朝鲜担任驻朝鲜公使,也算升了一级。

1874年的六月,袁保恒抵达朝鲜,并正式主持对朝鲜的藩务。

而在抵达朝鲜后不久,袁保恒就是传来报告,说朝鲜李王形同虚设,一干权力都被闵妃所掌控,而闵妃为首的外戚正在积极奔走,联络英国法国等,试图以英法等国来对抗帝国对朝鲜上下的渗透。

“这个闵妃,还不如不如李昰应听话啊!”林哲看着外务部递上来的报告,开始第一次正视朝鲜问题。

林哲对朝鲜一直都是没有投入太大的关注,因为朝下国小力微,而且之前大院君李昰应摄政的时候,朝鲜是保持了坚定的亲中路线,同时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除了和帝国进行贸易外,拒绝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这种事自然是帝国所喜欢的,再加上之前朝鲜局势稳定,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所以林哲也就没有投入关注的目光。

但是现在这个闵妃竟然跑了出来,带着一大票外戚竟然要玩对外开放,这不仅仅是朝鲜国内强烈反对,就连帝国也是强烈发对的。

朝鲜国内为什么反对不去说,帝国为什么反对?

这独占朝鲜市场总比和其他国家一起竞争朝鲜市场来的好。

再者,朝鲜位于帝国北方,如果老老实实也就算了,但是如果不安份的话,将会可能给帝国带来比较严重的麻烦。

“朝鲜事态要适当的把握住,不能让他们乱来!”这是林哲给外务部的指示。

核心就是,现在朝鲜的对外开放是不符合帝国利益的,必须给禁止掉。

当然了,朝鲜就算是帝国的属国,帝国在朝鲜也有驻军,但是平白无故的直接出兵还是不太好,这有损帝国光伟大的形象。

不过帝国不直接插手,不代表不能插手的。

闵妃在朝鲜也有着一大票的反对着,其中被废除了权力的李昰应就是反对派的核心。

收到了来自国内的指示后,帝国驻朝鲜公使袁保恒是迅速联络了李昰应等反对派,鼓动他们把闵妃赶下台,为此,袁保恒是许诺了不少的条件,甚至向李昰应承诺,一旦李昰应起事,帝国在汉城内的两百多名驻军也能够投入战斗,并支持李昰应。

当然了,帝国的条件也是有的,而这些条件对于朝鲜人而言,大多是属于丧权辱国的条件。(。)

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159章 王疯子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37章 遭袭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10章 出征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343章 侯客室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52章 上海乱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318章 面圣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173章 冯宝才第343章 侯客室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17章 长兴初战第51章 团练大臣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4章 自筹军费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604章 北海国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59章 炮击上海第36章 追击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
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46章 他敢打吗第219章 桃源大决战(二)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159章 王疯子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501章 中亚危机第191章 清军南援第554章 四国条约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63章 废黜朝鲜国王第202章 宫斗初现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510章 扶烂泥上墙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87章 嫦娥号装甲巡洋舰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119章 寒冬将临第37章 遭袭第419章 移民屯边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286章 惨烈交锋第10章 出征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709章 巨舰对决(二)第548章 新一代战舰第538章 国运之战第343章 侯客室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舍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52章 上海乱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621章 普法战争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318章 面圣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173章 冯宝才第343章 侯客室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17章 长兴初战第51章 团练大臣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14章 自筹军费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604章 北海国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665章 李允慧见闻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530章 火奴鲁鲁海战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59章 炮击上海第36章 追击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474章 日`本局势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153章 惧怕和惊慌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