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兵临城下

百剑门的千位勇士见太子丹负伤堕马,忙一起过来相救,太子丹坐上马车血流不止,昏迷不醒,众人无不大惊。徐福一面给太子丹止血施救,一面叫人策马向北而逃。

至午后燕军已逃回易城临水镇,太子丹悠悠醒来问道:“此是何地?梁尚雄大军可否到来,秦军是不是退回易水以西?”

众将一起跪下,柴哲哭道:“此番与秦军交战临水以北,我军中了王翦大军的埋伏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呀?”

太子丹气的口吐鲜血,徐福马上为其运功疗伤,过了许久太子丹才平稳气息,徐福道:“太子伤重,虽然已无性命之忧,但失血过多,还需休息静养,军中之事可待太子康复之后再议。”

太子丹不理徐福劝慰依旧忍痛再问:“代王嘉是不是也未发一兵一卒?”

江海天叹道:“连大王都不敢派兵增援,何况是那些赵国人,代王嘉眼见秦军兵进临水,早就吓得守城不出,还敢派兵助我大燕。”

太子丹此刻没有发怒,只是长叹,忽又问道:“我军还剩多少兵马?”

众人不敢如实回答,面面相觑,忽听门口进来一人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大燕国只要有太子殿下在,就不会灭亡,临水一役,我军几乎全军覆没,所剩兵力不过两万,加上城中一万守将,总共不过三万而已,但是只要太子殿下安然无事,他日我大燕定会东山再起,打败西秦。”

“原来是萧老英雄,萧老英雄能从易城到临水来看本宫,看来秦军并未乘胜追击兵临城下?”

萧正楠道:“殿下敬请放心,我军虽然惨败,秦军何尝不是伤亡过半,据探兵报道,此番战役秦军伤亡不下八万,而且秦军中可没有徐医官这种医道高手。”

太子丹道:“如此说来,秦军近期当不会攻城,他们定会在赵国境内大量征兵。”

萧正楠道:“只可惜秦赵多年交战,赵国的青壮年已所剩无几,征那些老弱病残又有何用?”

太子丹怒道:“莫说秦王能不能征到多少兵,单凭他们目前兵力,也远胜于我,而你们却不知招募新兵。”

萧正楠抱拳道:“殿下有所不知,我大燕臣民一听到秦国犯我边界,不等我们前去招募,已经从蓟都到易城自发组织多路新兵,如今新兵已分派易城,下都,临水三镇,据末将看来这些新兵虽然不会剑术武功,但却人多势众至少也有五万之众,而且陆陆续续还有新兵到来。”

太子丹一听大喜,顿时精神抖擞,说道:“此番兵败临水并不是秦将王翦如何高明,若不是秦军的弓弩强劲,我大燕勇士不至于如此惨败。”

江海天道:“秦军若不是仗着有强弓弩在手,我军定能大败秦军,直叫赢政王翦人头落地。”

韩通近前道:“秦人弓弩内设机簧,搭箭既快射程又远,以一当十也不在话下,就算我军的战马再快也快不过他们的弓弩,当年我们赵国何尝不是在此吃了大亏。”

太子丹道:“不管敌方用什么神兵利器,他们能造,我们为何不能效仿,夏侯亭听令,本宫命你即刻传令举国所有工匠,立即日夜赶工仿制秦人弓弩,定要在秦军攻城之前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

夏侯亭得令下去,太子丹又道:“韩将军听令,本宫命你再次出使代城,务必劝说代王嘉出兵增援易城。”

太子丹见韩通沉默不语问道:“临水一战,秦军虽然大胜我军,然所剩兵力也只有十万左右,燕代此番如果能够联手,正是击退秦军的最好时机,韩将军本是赵国的大将,又追随武安君李牧多年,此番再次出使代城,定能劝动代王嘉出兵,还望韩将军不辞劳苦,前往代城。”

韩通叹道:“微臣遵命就是。”说完转身而去。太子丹继续说道:“大敌当前,我大燕举国臣民上下一心,各地百姓纷纷组织勇军前来易城,可是城中粮草已所剩无多,我二弟押送的粮草仍然杳无音信,若不是本宫身受重伤定当亲自前往蓟都催促,萧老英雄本是公子召的授业恩师,此番唯有请萧老英雄前往蓟都,催促公子召尽快押送粮草到易城。”

萧正楠道:“殿下放心,萧某此番回到蓟都,不仅要催促公子召,还要问问大王为何迟迟不让梁尚雄发兵易城。”

太子道:“有劳萧老英雄了。”萧正楠领命而去,太子丹又发令:“易城守将柴哲听令,本宫命你派工匠五百分别把易城,下都,临水三镇的城门用大石封城,城上备好滚木礌石,三班将士轮流把守。”柴哲应诺,得令而去。太子丹又下令道:“江门主,本宫就命你随本宫一同返回易城,本宫要亲自问候那些新加入的爱国乡勇。”

徐福劝道:“殿下身受箭伤不宜奔波劳碌,殿下虽然心挂易城,但至少也要等三日之后方可前去。”江海天等人也都纷纷劝导,太子丹才点头默许。

冷风加劲,携来片片雪花,北国寒冬已悄然而至。不知不觉,离临水之战又过了十天,秦王政凝望易城三镇,沉思良久才转身向王翦问道:“不知将军近日征兵可有见效”

王翦答道:“承蒙我王威武,才短短十日已征集到五万士兵,以我们现在兵力不日便可以攻下易城。”

李信却不以为然说道:“赵国境内的年轻壮士要不北上投效代王嘉去了,要不就投靠燕太子丹去了,你征来的那些兵都是些老弱病残又有什么用?”

王翦笑道:“李将军别看这些老弱病残的赵国百姓,到了本座军中就是能兵强将,他们不但能打仗,还要敢为先锋。”

秦王政大悟笑道:“将军好计谋,看来我等今日便可以发兵易城。”

李信道:“据末将探知,燕国的萧正楠已在十日前,前往蓟都请求燕王喜派兵增援易城,还有原赵国大将韩通也在十日前,前往代城请求代王嘉发兵易城,王上今日就兵临易城,恐怕凶多吉少。”

秦王政怒道:“孤王听说你先前不顾辛胜将军劝阻,执意发兵百树林,虽然兵败而归,可也算是勇气可嘉,到如今却是前怕狼后怕虎,你这是被燕军打怕了吗?”

李信忙跪下请罪,秦王政甩手说道:“燕王喜胆小弱懦,他若有心让梁尚雄增援易城,梁尚雄早已雄据易水城头,为何此刻还在蓟都驻兵不前,太子丹越是报告易城吃紧,燕王更是不敢发兵。”

王翦附和道:“不错,那姬喜老儿定是一听到我王御驾亲征,便吓得魂飞魄散,故而把十万辽东大军扎住蓟都作为护军,只要燕王喜不增援易城,代王嘉就更不敢开城出兵易城。”

李信仍然跪着说道:“就算燕王不肯派兵增援易城,但是燕国百姓自发组织的勇军也不下五万之众,这可是不争事实。”

王翦道:“我军不也同样在邯郸一带征得五万士兵。”

李信道:“哼,你征的那些废物,除了只会浪费军中粮食又有什么用。”

王翦大怒“大胆李信,居然敢扰我军心,本座征收这些老弱兵自有用处,你见过本座养过那些无用之兵吗?倒是你,临水一战本座让你率兵五万,做为先锋,你不敢前往,结果辛胜将军成功诱敌深入临水以北,如今本座再次让你带领那些新兵打先锋头阵,攻下易城临水镇,不知你敢不敢领命?”

李信忽然扯开衣襟露出多处箭伤,说道“王将军,你道末将是贪生怕死之辈么,末将虽然降为虎牙将,但仍然肩负大王的安危之责,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大王亲临前线沙场,大将军冒险一战,可曾想到过大王的安危。”

王翦心中豁然明白原来李信只是在担忧秦王安危,忙扶起李信道:“原来李将军只是担君之安危,看来本座倒是误解了你,只是我军兵临临水,若是无功而返,定会涨了他国的志气,今日若是连一个小小的燕国都拿不下,将来又何以攻下强楚,我王何以统一天下!”

李信叹道:“都怪末将当时一时气盛,请求大王下旨让末将发兵北燕,如今箭在弦上却是进退两难,末将愿领精兵一万去攻打临水镇,若是末将兵败城下,还望大将军以大王的安危为重,回兵咸阳。”

王翦道:“本座再分你两万新兵,将军此战目的只是投石问路,以刺探燕军主力军驻扎何处,一旦燕军在临水镇实力太强,将军立即率兵退回。”

李信气道:“你给我两万弱兵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分回我一万旧部人马。”

王翦道:“本座准你就是,将军谨记此行目的。”李信不再言语,头也不回走向三军之中点齐两万旧部人马,向临水镇进发。

大雪纷飞,寒彻筋骨,太子丹忍着伤痛,站在临水城头,目视前方敌营丝毫不敢怠懈,时而又回望通往蓟都的官道,心中期盼辽东援军早日到来,焦急万分,不免长吁短叹。忽见远处一小队人马疾驰而来,不过多久,太子丹已看清来者是前往代城的使将韩通。

韩通下的马来,直奔城头。太子丹见韩通浑身湿透,气喘嘘嘘,满脸气愤,正要汇报,太子丹已知韩通定是无功而返,忙道:看来这次代王嘉仍然死守国门,不敢出兵,将军辛苦了,如今只希望萧老英雄能从蓟都搬来救兵。”韩通不语,唯有唉声叹气。

至午后太子丹仍在城头来回踱步,心中一会在想援兵何时能到,一会又在想秦军将会是先攻易城,还是临水,或是下都。心道:两军交战胜败只在一念之中,秦将王翦多半以为易城是易城三镇之重镇,我将会派重兵把守易城镇,而临水最为薄弱,他们便趁机进兵临水,我虽然与众将商议派重兵把守临水,到此刻却不知此决断是对是错。

太子丹正思虑间,见萧正楠快马奔来,太子丹心知辽东大军是否到来有关军中士气,忙下城头把萧正楠拉到密室问话。

萧正楠气道:“老臣一路查探,途中并未遇见二公子和辽东大军,便一路直奔蓟城上都,原来不仅辽东大军就连蓟都守城士兵都早已离去,据城中百姓言道,大王听得秦王亲征,早已吓得六神无主,急令梁尚雄将军护主回师辽东,蓟都内连百姓也都去了大半,二公子更是不知所踪。”

太子丹气得拔剑劈开一张坐椅嚷道:“大燕儿女本多是英勇之士,奈何有此弱懦的无能之主,不亡国才怪!”

萧正楠盛怒之下也一手拍桌:“易城尚未失守,昏王居然吓得先丢下蓟都,何不干脆下令全国向秦王跪地称臣罢了!”

太子丹静思良久,心中再无策略,萧正楠见太子丹气的发愣不语,胸口起伏澎湃,也不敢多言,待太子丹气息平缓后才道:“太子殿下才是我大燕国的命脉,此刻易城危在旦夕,不如殿下趁此离去,老臣派人护你回往辽东。”

太子丹挥剑指向萧正楠:“敌我尚未开战,何以本太子要弃城而逃,若是易城不保,蓟都也将沦陷,大燕国只剩下辽东荒蛮之地,岂不是名存实亡,本宫就算洒尽最后一滴热血也要死守易城,捍卫我大燕!”

萧正楠扑通跪下意欲再劝,太子丹甩袖离去,又上临水城头,见城头守兵云集,搭弓上箭对准城下秦兵。

原来秦兵已经策马奔来,蹄践污水,杀声赫赫,少许已经兵临城下。太子丹见来兵只有两万左右,两千骑兵率先奔到城下,为首的大将正是秦中郎将李信。太子丹心道:“区区两万秦兵就想攻下我临水镇,未免太小看我大燕。”

李信正要开口劝降,太子丹便已令弓箭手放箭。李信挥刀抵挡,见燕军所用的弓弩正是秦弓弩。秦弓弩,搭箭快射程远,又精准无误,且一弦多发,秦军征战列国少有对手,凭得就是强弩在手,如今燕军也有秦弓弩在手,又居高临下,两军交战优劣分明,才须臾之间,秦军奔在前面的两千骑兵已伤亡过半,李信虽有众军掩护也还是难免中了一箭。

众人见李信中箭,纷纷护着李信转头逃去。太子丹站在城头哈哈大笑。

秦王政见李信负伤回来心中惊骇,忙为李信传来医官,李信忍痛汇报了战情。王翦虽然知道李信此行必败,但却未想到才不过半个时辰便大败而回,心中骇然,说道:“百树林一役和临水一战燕兵可有我大秦弓弩?”

李信回道:“百树林之战若是燕军有我秦弓弩,我大军早已全军覆没,临水之战就算有大将军亲自统率,谁胜谁负也未可知。”

王翦叹道:“太子丹果真深得民心,得四方高人相助,燕军中卧虎藏龙,看来本座今日真的遇上对手了。”

站在一旁的辛胜一直都没有作声,见王翦愁眉紧锁这才道:“我大秦弓弩,内设机簧,安装巧妙,燕军纵然得高人指点,又岂能在此短短几天便可以打造数万弓弩,以末将看来,燕军的弓弩只是仿制出壳表而已,那些派上用场的弓弩,只是上次百树林战役中李将军部众丢落的弓弩。”

秦王政大悟:“齐楚赵魏秦都各有自制的弓弩,但是他们的弓弩最远不过三百步,而我秦弓弩最远射程可达五百步之外,又岂是燕军可比。”

王翦也道:“我王所言甚是,臣料燕军新造的弓弩虽然外形与我秦弓弩一般无二,但射程依然不会超过三百步,此番燕太子把重兵扎住临水,可见易城空虚,我军当可趁机攻打易城。”

秦王政道:“大将军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孤王此番定要亲临阵前观望,一来壮我三军士气,二来可一睹大将军之神功风采。”

李信忙劝阻道:“末将本是大王的近身护卫统领,身负大王的安危职责,大王若是亲临战场,直叫末将心惊胆战,诚惶诚恐,还望大王依然坐镇营中,不可以亲临战场以身犯险。”

秦王政哈哈大笑:“孤王心揽天下,志得四方,就这种场面岂能吓到孤王,易城一战若本王不能亲临战场,又何以令天下臣服。”

王翦道:“李将军虽然受伤却无大碍,将军可以伴王身侧,大王若有毫发之损本座唯你是问,李尔将军可代兄职,将李将军的骑队兵改换成铜车铁马队,驱使新征的赵国新兵攻打前阵,辛胜将军调齐所有盾手,编成盾墙大军缓步压后,弓箭手及撞城队紧随其后,本座率刀剑手位列最后清剿所有燕军。”

众人得令后按部就班,各自出兵,李信见王翦将全军兵马分为四队,安然有序,攻守相助,又把新征的赵国新兵做为前阵,令燕军投鼠忌器,心下不禁佩服王翦的行阵布兵之略,信心也油然而生。

第五十七章 天狗食月第七十二章 家园之难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谋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显身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阳之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兰摧玉折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谋第二十九章 大战前夕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楼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一百七十一章 涅槃重生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一百六十八章 和睦共处第五十九章 自动请缨第九章 奇货可居第五十章 群龙有首第一百七十章 困兽之斗第八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四十四章 侍琴救主第四十八章 忠义王府第五十一章 滥杀无辜第二十八章 镇国神坛第一百五十七章 剑下留情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过第一百六十二章 声名鹊起第十四章 心怀天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言而有信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惊为天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楚部落第一百二十七章 投石问路第九十八章 守参如玉第一百三十三章 诚心诚意第一百零七章 逃生剑法第九十六章 初次交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寻踪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寻踪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七十五章 真心相待第五十八章 天降陨星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一百七十一章 涅槃重生第二章 千刀大会第一百一十五章 酒后真言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一百五十章 良知不改第十八章 易水桥头第一百四十七章 携手同行第五十四章 众矢之的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三十五章 世外高人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九十三章 四大高手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九章 奇货可居第一百七十章 困兽之斗第二十三章 约法三章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六十七章 仙岛魔域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十六章 巾帼红颜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三十章 首战告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庐山面目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过第二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颜直谏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七十九章 两败俱伤第一百四十章 幽灵谷主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九十五章 各人心思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四十八章 忠义王府第九十八章 守参如玉第五十六章 童谣噩梦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海寄语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三十六章 行医救世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楼第一百五十四章 百般狡辩第一百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四十一章 皓月当空第一百三十二章 黄金铁马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颜直谏第一百三十二章 黄金铁马第一百二十四章 兰摧玉折第一百二十二 幕后真凶第九十五章 各人心思
第五十七章 天狗食月第七十二章 家园之难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谋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显身手第一百一十八章 青阳之盟第一百二十四章 兰摧玉折第八十六章 沙丘之谋第二十九章 大战前夕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楼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一百七十一章 涅槃重生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一百六十八章 和睦共处第五十九章 自动请缨第九章 奇货可居第五十章 群龙有首第一百七十章 困兽之斗第八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四十四章 侍琴救主第四十八章 忠义王府第五十一章 滥杀无辜第二十八章 镇国神坛第一百五十七章 剑下留情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过第一百六十二章 声名鹊起第十四章 心怀天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言而有信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一百四十五章 惊为天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楚部落第一百二十七章 投石问路第九十八章 守参如玉第一百三十三章 诚心诚意第一百零七章 逃生剑法第九十六章 初次交手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寻踪第一百三十五章 千里寻踪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七十五章 真心相待第五十八章 天降陨星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一百七十一章 涅槃重生第二章 千刀大会第一百一十五章 酒后真言第三十一章 秦王亲征第一百五十章 良知不改第十八章 易水桥头第一百四十七章 携手同行第五十四章 众矢之的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三十五章 世外高人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九十三章 四大高手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九章 奇货可居第一百七十章 困兽之斗第二十三章 约法三章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六十七章 仙岛魔域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十六章 巾帼红颜第十二章 听雨楼台第三十章 首战告捷第一百六十一章 庐山面目第六十一章 好心之过第二十二章 图穷匕见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水芙蓉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一百四十三章 密室练功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颜直谏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七十九章 两败俱伤第一百四十章 幽灵谷主第三十七章 运筹帷幄第九十五章 各人心思第八十五章 以身试毒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四十八章 忠义王府第九十八章 守参如玉第五十六章 童谣噩梦第一百五十五章 临海寄语第七十章 天下大事第九十二章 灵魂摆渡第三十六章 行医救世第六十五章 海市蜃楼第一百五十四章 百般狡辩第一百章 不眠之夜第一百三十四章 铁血大旗第四十一章 皓月当空第一百三十二章 黄金铁马第一百三十一章 犯颜直谏第一百三十二章 黄金铁马第一百二十四章 兰摧玉折第一百二十二 幕后真凶第九十五章 各人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