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

bookmark

想了又想,陈佑突然笑了起来,这种手段以前自己也用过,甚至更高层的大佬也曾有过相似的操做。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啊!

陈佑感慨一声,继续在纸上勾勾画画。

虽然能猜到对方的目的,但是对方的目标还不明确。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次事情的直接目标不是赵元昌。在得知该主簿自缢之后,陈佑立刻建议赵元昌清查府内有没有人同将作监内人有关系,如果所有人都说的实话的话,赵元昌本人是无碍的。

那么就是针对的盟友了。

自从孙启祥罢相,秦王阵营内的重量级人物无非四个:史馆相苏逢吉、枢密副使吴峦、吏部尚书江夏青、利州节度使马青。

只有这四个人倒了,才会让秦王系伤筋动骨。

陈佑握着笔,盯着纸上的四个名字看了许久,终于将吴峦和马青的名字划去。

这两位现在都在前线领军,若真的牵连到此二人身上,不下重手此次就是空忙碌一场,下重手的话,逼得他们临阵投敌也不是不可能。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赵元昌固然落不得好,但推动此事的幕后人也别想独善其身。

这样一来,目标范围就缩小到苏逢吉和江夏青身上了。

陈佑放下笔,将纸张攥成一团丢进火盆,烧尽之后才打开门窗通风。

当天晚上陈佑就将自己的推测告知了赵元昌,只是苏逢吉和江夏青都非常人,赵元昌所能做的也就委婉提醒。

只是这个提醒没起到作用。

主簿自缢的第三天,刑部就奏称已经查出真凶主谋,这次将作监盗售案乃是那主簿一手操办,其自缢也是畏罪自杀,案件到此可以完结。

对此,政事堂批复是以刑部意见为准,同时再次申明在战事期间不得有违法度。

然而不过两天,突然有一人到开封府出首,自称是将作监一小吏,参与了盗售案。

还不等赵元昌反应过来,开封府就直接一道公开文书递交到政事堂,声称经过审讯,此人供出将作监左丞乃是盗售案的主谋。

同时移文刑部,质疑刑部随意断案,包庇主犯。

紧接着又有人翻出将作监左丞乃是史馆相苏逢吉提拔的,曾赠送了两座庄园给苏逢吉,认为苏逢吉这是损公肥私、私相授受。

至此,目标明晰,剑指次相苏逢吉!

顿时御史言官群情汹涌,弹劾刑部不作为、弹劾苏逢吉卖官祸国。

刑部在开封府的催逼和言官的双重压力下逮捕了将作监左丞,只是此人倒是硬气,只是将盗售的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其余指控一概不认。

他也知道,只要苏逢吉能站稳,自己只要不死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然而御史们可不管这些,一个劲的弹劾刑部同苏逢吉。

对于这些弹章,赵元昌一概留中不发。

等到赵鸿运行在传来批复,要求以稳为主,赵元昌立刻痛下杀手,将几个跳得欢的御史贬官外任。

看到监国秦王的手段如此凌厉,刑部立刻抓住机会,以受贿为名将一个一直逮着刑部不放的御史抓了。

酉时,赵元昌送走最后一个客人,一脸疲惫地回到书房。

此时陈佑、胡承约早已在书房内等着了。

шшш▲тt kǎn▲¢O

陈佑之前的判断已经成真,对方的目标就是苏逢吉,只是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熟读史书的陈佑知道,御史言官这种生物,你越是打压,他跳得越欢。

不仅仅是言官,只要是求名的人,都喜欢表现自己反抗强权的一面。他们看起来是在追求扬名立万,实际上争夺的是话语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世宗的大礼议之争以及骗廷杖。

回到眼前,如果说之前主要是有人在推波助澜的话,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已经成了御史台同监国之间的话语权之争。

遗憾的是,只要御史台不主动退,输的一定是监国赵元昌。

原因很简单,赵元昌只是监国亲王,不是皇帝。

他能够借助皇权贬斥个别御史,但是他不能压服整个御史台。除非赵鸿运默许,否则他只能表现出对政事的掌控,而不能表现出对朝堂的掌控。

前者表明他有接班的资格,而后者,则是有了夺权的能力。

所谓带着脚镣跳舞,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陈佑眼看着赵元昌坐到书桌后,喝了几口热茶便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就知道今晚没什么好消息。

同胡承约对视一眼,两人俱是低下头静静考虑对策。

好一会儿,赵元昌睁开眼,用疲惫地声音道:“那些言官在勾连,准备在明天的朝会上发难。”

听到这话,陈佑心中一沉,果然来了!

只是目前他也没有好的办法,这仿佛是死局。

从酒后杀人案开始,朝堂渐渐生乱。

唯一能安慰他们的就是,至少审查工作还没出事。

只是一旦赵元昌在朝会上失败,他立刻就会威望大跌,到时候还能不能掌控住审查的步调还两说。

赵元昌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是以现在颇为烦躁。

书房内沉默了好一会儿,胡承约开口问道:“殿下,不知刘相公是何态度?”

“无非是待之以静罢了。刘相公初为首相,还比不得孙相公。”

胡承约抿唇沉思,突然道:“事到如今,也只好陷之死地然后生了!”

陈佑看了一眼胡承约,见他一脸严肃,不由好奇他有什么办法。

赵元昌也是不解道:“德俭请讲。”

胡承约拱拱手道:“此事说起来十分诡异,从未听说御史台紧盯着开封县一凶杀案的情况发生过。可以说,从凶杀案发生起,殿下就落入了陷阱。”

此时回想起来,确实如此。

赵元昌和政事堂在此事中的几次应对不说没有错处,但已经是监国所能做的最好选择了。然而对手都借着言官一次次重新掀开此事。

要说最大的错处,那就是没有及时把将作监左丞和那个小吏给处理掉。可是那是苏逢吉的人,苏逢吉不说,赵元昌还真的不知道两人会有联系。

刘明也是才从西京调来,自然也不可能关注到这么两个小人物。

可以说,这次输就输在苏逢吉身上了。

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二)第五百十九章 处处算计无尽时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五)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五百十九章 处处算计无尽时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四百一十七章 关内之地乱将起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五十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四)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论教王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一百五十一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五)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
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顺汝心(一)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三十六章项上人头吾必取(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四百六十八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二)第五百十九章 处处算计无尽时第六十章诏令监国是何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来风必有因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六百六十二章 谁料竟会遭背刺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八)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八)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五)第七百十一章 顺势而为埋荆棘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变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五百十九章 处处算计无尽时第二百九十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内外兼修望紫宸第九十三章浑不要脸会使节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二百四章 议政事初入行宫第四百一十七章 关内之地乱将起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后虎当如何(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强硬治归州(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三)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风至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马谁为主(一)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十)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五十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四)第五十六章初见皇帝受问询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七)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请缨为难事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六)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三)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十六章月下争渡一线天(四)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谁主沉浮(一)第九十二章未来之事早打算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一)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论教王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一百五十一章 龙虎齐动风卷云(五)第十五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三)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六百八十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四)第六十七章置之死地而后生(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三)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六十九章谁人心思能如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十)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一百四章终拜师庭院问对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计乱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