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高氏兄弟

也许在历史上,高干只是一个酱油货色。其实不止是高干,就连袁绍自己也是个高级酱油男,他的存在几乎就是为了成就曹操的威名。

很自然的,那些跟随袁绍绝大多数的文武,也因为有个酱油主公,在历史上变成了酱油党。

然而事实上,就连袁术这个被历史无比贬低的诸侯,也有他的过人之处。更何况是以庶出身份,雄踞北方四郡,差点灭掉曹操的袁绍

然而,历史往往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对于失败者,人们会绞尽脑汁找出许多论点,断言这个人必然失败的结局。

而对于那些胜利者,人们又会不停寻找他们必然胜利的原因。

殊不知,现实之中拥有太多的偶然性,也许一个小小的因素,都可能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蝴蝶效应的存在,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故此,纵然袁绍是个失败者,是个历史的悲剧,他也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不得不说,袁绍的眼光非常不错。

历史上不管是的河北四庭柱,还是在冀州担任高官的沮授、田丰、许攸等人,每个都乃当世豪杰。

可惜的是,袁绍空有识人之能,却没有让每个人,都能够淋漓尽致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然,能被袁绍如此器重的高干,自然也有过人之处。

高干表字元才,乃是袁绍之甥,曾与荀谌游说韩馥,使袁绍领冀州牧,深得袁绍器重。

历史上河北平定,袁绍以高干为并州牧,并其三子各领一州。高干荣宠加身,风头一时无两。

高干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高氏数代的节孝清名,逐渐累积成为了一种政治资本,在士林中享有声望,与汝南袁氏乃是姻亲关系。

高干作为陈留高氏的子弟,自身亦是才能非凡。在他出任并州牧的七年时间里,治绩卓越,并且广召四方游土,使得四方游士纷纷依附。

在高干的治理下,偏僻荒凉的并州也成为了袁绍的粮仓。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袁绍的后勤粮草,很多都是高干的并州所提供。

可以说,高干通晓文事武略,在河北地区声望颇高。统治并州七年之久,更是治绩卓越。

他最后以孤军防守壶关,乐进、李典率军征讨,久攻不下,曹操这才不得不率领大军亲征。

饶是如此,高干仍旧抵抗了曹操大军七、八个月之久,是个非常杰出的武将。

然而,高干的性格与袁绍有些相似。他们都乃世家子都,都自视甚高,有识才之能却不能用才。

也许正是性格相似,高干才会深得袁绍器重。

现如今,在高干的统筹治下,整个陈留都动了起来。再加上高氏又是陈留大族,在此地的关系错综复杂,深得当地豪强、士人拥戴。

高干通过自己的关系,半日之内就聚集了两千多豪强私兵,用以帮助防守陈留。

刘备尚未打过来,整个陈留却已经被高干经营成了铜墙铁壁。只见城墙上滚石、滚木、火油、箭矢堆积如山,旌旗遮天蔽日。

一直忙碌了很长时间,高干看着城墙上的守城物资,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望着夕阳西下,高干暗暗想到:“文惠乃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之人,现在刘备兵临城下,应该将文惠召来助我抵御刘备大军才行。”

文惠乃是高干族弟高柔的表字,也许很多人对于高柔此人并不了解,却不知道他也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很大的名声。

高柔也是官宦子弟,他父亲高靖就在蜀郡担任都尉,高柔则留在了家乡陈留。

曹操当初得到兖州的时候,张邈盘踞在陈留,名义上乃是曹操的属下。高柔却认为,陈留乃四战之地,曹操又有进图四方的志向,未会安守兖州。

张邈起兵之时乃是陈留太守,以后恐怕会叛变曹操,为陈留招致战祸。

高柔劝说族人离开陈留,避开将会出现的战争,只是人们都认为张邈与曹操关系密切,张邈不会反叛曹操。再加上高柔又年少,他的意见根本没有得到重视。

事实上却证明,高柔当时的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

除此之外,高柔还是一个纯孝之人。历史上他父亲病死,高柔当即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治丧,尝尽辛苦,直到三年后才回到北方。

高柔乃是一个能吏,执行律法起来一直公正无私,治下官吏没有人敢徇私枉法。

当时高干背叛曹操,曹操就想要杀掉高柔,却苦无借口。于是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让高柔审理狱中的犯人,想要高柔因此犯错,好趁机将其除去。

却不想,高柔处理案件得心应手,而且处法允当,狱中没有一个滞留未判的犯人。高柔自己也是一心为公,每晚都看文书到深夜,甚至会抱着文书睡着。

曹操见此情形,不由对于高柔的看法大为改观,并且佩服他的才华,不但不想再杀他,而且征辟高柔为丞相仓曹属。

后来曹丕即位为帝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转加治书执法。高柔为曹魏律法的制定、完善做出了很大的功劳。

高柔后来迁任廷尉,位列九卿。

他刚正不阿,执法严谨。当初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鲍勋。

高柔身为廷尉,主掌刑狱,乃是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他却坚决不听从曹丕之言,将鲍勋治罪。

无奈之下,曹丕只得将高柔调离原来的岗位,换了另外一个廷尉执行诏令,不顾群臣反对而处死鲍勋。

曹叡继位后,封高柔为延寿亭侯。高柔又屡屡劝谏曹叡,与民修生养息,不要大兴土木空耗国力。

及至后来,高柔甚至位列三公,先后担任过太常、司空、司徒的职位,身份地位无比显赫。

高柔享年九十岁在去世,他的一生贯穿了整个曹魏的历史,侍奉过曹魏每一代的君主。

当然,高柔也是世家子弟,在后来的魏国宗室曹爽,与代表了世家利益司马懿的角斗之中,他却是站在了司马懿一边。

不得不说,世家子弟纵然再有才华,再忠心为民,他们的第一利益价值观,仍旧是自己的宗族。

这也就是世家的弊端。

第304章 曹嵩第447章 韩遂第216章 内乱第752章 高顺来援第196章 灵帝崩第21章 相邀第27章 乱起第209章 兵临壶关第72章 华雄第943章 水军初战第505章 求情第504章 判刑第658章 据理力争第740章 战毕第426章 田丰论道第692章 将计就计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220章 徐晃第699章 计赚冷苞第22章 不允盗请第943章 水军初战第690章 援军断后第478章 韩遂死第626章 建言第657章 问计司马懿第424章 桥蕤第156章 伏兵第504章 判刑第728章 算计高览第803章 谨慎防备第962章 邓艾失踪第562章 黄权激刘表第913章 冲冠为红颜第295章 冲突第166章 历史真相第273章 甘宁第422章 降者无数第356章 文昭点将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826章 夜袭杀天使第872章 野炊第673章 龚都战死第817章 建言称帝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79章 再次掌兵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696章 挽歌第35章 烧粮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900章 诛杀满门第229章 交易第635章 图谋诸葛第677章 拒绝第127章 一触即溃第1001章 怒火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281章 往事第911章 劝诸葛第385章 鸿门宴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720章 蒲坂乱起第293章 各显神通第169章 赵煌回归第112章 骑兵第577章 杨氏灭族第773章 破剑阁第449章 说客第191章 名将来投第196章 灵帝崩第724章 武关之战第418章 诡异举动第147章 黄巾弊端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344章 追杀李傕第610章 天方夜谭第508章 出巡第916章 诸葛离去第202章 展示实力第543章 反常举动第25章 灾年粮价跌第698章 适逢其会第201章 封官第96章 末路第239章 杳无音讯第346章 金蝉脱壳第48章 东阿危急第214章 苦衷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921章 入徐州第661章 血色蒲坂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599章 周瑜劝谏第398章 穷途末路第590章 曹孙动向
第304章 曹嵩第447章 韩遂第216章 内乱第752章 高顺来援第196章 灵帝崩第21章 相邀第27章 乱起第209章 兵临壶关第72章 华雄第943章 水军初战第505章 求情第504章 判刑第658章 据理力争第740章 战毕第426章 田丰论道第692章 将计就计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220章 徐晃第699章 计赚冷苞第22章 不允盗请第943章 水军初战第690章 援军断后第478章 韩遂死第626章 建言第657章 问计司马懿第424章 桥蕤第156章 伏兵第504章 判刑第728章 算计高览第803章 谨慎防备第962章 邓艾失踪第562章 黄权激刘表第913章 冲冠为红颜第295章 冲突第166章 历史真相第273章 甘宁第422章 降者无数第356章 文昭点将第667章 秦宓献计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826章 夜袭杀天使第872章 野炊第673章 龚都战死第817章 建言称帝第648章 疯言封王第79章 再次掌兵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290章 程昱之言第583章 基甸勇士第696章 挽歌第35章 烧粮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900章 诛杀满门第229章 交易第635章 图谋诸葛第677章 拒绝第127章 一触即溃第1001章 怒火第143章 两军对垒第425章 慷慨赴死第361章 重装骑兵第281章 往事第911章 劝诸葛第385章 鸿门宴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672章 中伏身死第720章 蒲坂乱起第293章 各显神通第169章 赵煌回归第112章 骑兵第577章 杨氏灭族第773章 破剑阁第449章 说客第191章 名将来投第196章 灵帝崩第724章 武关之战第418章 诡异举动第147章 黄巾弊端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344章 追杀李傕第610章 天方夜谭第508章 出巡第916章 诸葛离去第202章 展示实力第543章 反常举动第25章 灾年粮价跌第698章 适逢其会第201章 封官第96章 末路第239章 杳无音讯第346章 金蝉脱壳第48章 东阿危急第214章 苦衷第283章 狂妄男子第921章 入徐州第661章 血色蒲坂第540章 中箭倒地第599章 周瑜劝谏第398章 穷途末路第590章 曹孙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