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蒯良之谋

“哦?”

蒯良的话让李易大为惊讶,直言刘表不是以前的刘表,这话说的……

难道是两家起了什么矛盾?

接触到李易满含探寻的目光,蒯良又是一声叹:“早先州牧宽容,心怀仁慈,世人皆为之称道,我蒯家,还有蔡家,也是因此倾慕,故而向州牧效力,希望能尽一分薄力,助州牧维持荆州安稳,可近来,州牧却是渐渐不见以往风采,甚至变得有些……”

迟疑了一下,蒯良斟酌了用词,才说道:“有些偏执了。”

李易心有所感,但一时间还不能完全确定,便问道:“这话当从何处说起?”

蒯良先是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易一眼,这才解释道:“年前时候,州牧行事便隐隐有所表现,诸如襄阳内外一些官员变动,襄侯也应当有所耳闻,其中深意暂且不谈,只看那些事情本身,倒也都属于州牧当做之事,所以纵使涉及些许利益,但如我蒯家一样,荆州上下并无人会因此就心怀怨怼。”

“然而,自从州牧夫人故去之后,看州牧行事,却是明显有些过了。”

李易问道:“不知先生说的,具体都是哪些事?”

蒯良答道:“数日前,州牧命江夏太守黄祖抽调西陵精锐,以练兵为由,向安陆调动,当时刘先等人以扬州袁术心怀叵测为由,认为江夏兵马防守襄阳门户,不可轻动,但州牧却不以为意,只道袁术初入扬州,必然以安定扬州人心为上,一两年内,江夏必不会有战事,执意要调兵往安陆,刘先等人再劝,州牧见众人与他意见相背,大怒,当场斥责,并罚数人俸禄。”

“此后两日,州牧又力排众议,强行提拔黄祖部将苏飞为南郡中郎将,虽然具体事务还未落实,但看其中许多安排,必是有意让苏飞统管南郡兵马。”

“之前南郡兵马多在巫县,荆门山一带驻扎,如今苏飞却是奉州牧命令在宜城新建大营,将来显然是要调兵往宜城方向。”

李易双目微眯着,对于荆州的地图,他记得可是很清楚的,江夏的安陆,再往北一点就是南阳郡了,而宜城靠近襄阳,同样也是接近南阳,这翻动作无不表明,刘表已经将心中郁闷化为实际行动,准备要对南阳动武。

显然,刘表是感觉到了,让李易在这么折腾下去,迟早会将他反噬,所以,刘表的反应倒也正常。

不过,李易不解的是,如果刘表只是想对他动手,还不至于让蒯良亲自上门来见。

李易看向蒯良,其中意思不言而喻。

蒯良明白李易疑问,也不隐瞒,直言道:“州牧刚刚还下令,让我以南郡太守身份,代州牧入长安,携礼进奉天子。”

“蒯越之前告病,一直在南郡修养,之前守牧征召数次,有意再度启用,只是其心中有愧,只愿在家中修身养性,故而悉数回绝,不过今次州牧却是再度派人相请,而且不是请人回去为官,而是回襄阳养病!”

听到这个消息,李易心中大喜。

之前李易面对刘表的时候,在算计方面,大局上虽然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李易并没有因此就轻视刘表,因为刘表怎么说也是掌握荆州小二十年的人,让荆州百姓在乱世中过了许久的太平日子,就算不什么雄主霸主,但也算是一个明主仁主。

李易之前能占到便宜,不过是借助穿越者的先知先觉,借助刘表性格方面上的缺点,这才胜了刘表一筹。

可现在看来,刘表虽然总算做出比较明智的决定,终于要跟李易撕破脸,但从蒯良的话中来看,不难发现,荆州其他官员并不赞同刘表的想法。

原因很好理解,李易虽然居心叵测,用的却是软刀子,并没有和刘表动兵的打算,可刘表却是直接调兵遣将,一旦动手就是荆州内乱,到时候死伤无数,不管谁胜谁败,对荆州世家来说,都是一场毫无必要的争斗,只有损失,根本没有利益可图,自然就不愿意发生这样的战事。

而一心要教训李易的刘表却是受不了他们的态度,一改往日的宽宏,反而开始对身边人严苛。

想到这里,李易心中轻叹,刘表到底是年纪大,被气糊涂了,想法没错,却是用错了手段。

李易思索的时候,蒯良还在继续说道:“此外,州牧有意立即新募士卒两万,良劝阻,州牧不允,最后又有其他同僚极力劝说,州牧方才勉强答应,此事待春耕之后再行运作。”

蒯良说话的时候,脸上忧愁焦急之色很明显,李易却是想了另外一番算计。

刘表如果是怒火上头,直接调动兵马来打南阳,李易虽然不认为自己挡不住刘表的攻势,却是要真正头疼一番的。

倘若此事荆州发生内乱,且交战双方是李易与刘表这两个死仇,让李易站在袁术的角度上,肯定要选择坐收渔利,等两边都打得精疲力尽,然后再出兵扬州。

别说之前李易和袁术详谈甚欢什么的,对这些能占据一方的大人物而言,哪怕再愚蠢,也都知道做渔翁的道理。

那种情况如果真的发生,李易的确会很麻烦,反正他现在就没有任何好的应对之策,甚至,等到袁术出手之后,他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都会化作徒劳。

万幸的是,刘表虽然决定要对李易动手了,性格上似乎也有了变化,可他骨子里还是那个优柔寡断的刘荆州啊。

刘表招兵两万,且是在春耕之后再进行招募,也就是三月底,四月了,再算上训练的时间,让新募兵丁成为可战之士,种种安排下来,等真正能动手的时候,恐怕都夏天了。

然而袁术可没那么好的性子,绝对等不了那么久,早前袁术跟李易交谈时就有透露,他打荆州,并不是死磕,而是要打刘表一个措手不及,虽然没有明说,但动手时间李易已经能够看到,必然会在刘表之前的。

等到了那时,刘表之前针对李易的布置,全化作灰灰不说,还会平白露出莫大的破绽,特别是江夏那边,近乎于直接开门迎客,说不得那时不用李易动作,刘表自己都没脸在荆州呆了。

想通这些弯弯绕绕,李易嘴角不禁浮现一抹微笑,而他这一笑,旁边看着的蒯良却是楞住了。

刘表这回可是打定主意,要和李易动真格的了,到时候能发动的兵马,保守估计不下四万,但李易怎么一点都不慌,反而还发笑呢?

因为这许多事情都已经说了,蒯良只是稍一犹豫,便直言问道:“如此情形,襄侯难道就不惊慌?”

李易微微一笑,他自己不慌,相反,蒯良是有些慌的。

刘表将蒯良支去长安,不让他参与后后面的事情,摆明是不信任蒯家了,而让蒯越去襄阳“养病”,更是隐隐透着威胁之意。

当然,从理智上来说,刘表对蒯越做什么的可能性不大,但真到了鱼死网破的时候,那也是一道保证。

李易没回答,而是问道:“蔡军师如今何在?”

蒯良一怔,没想到李易问起蔡瑁,但还是如实答道:“蔡军师一切依旧,只是相比以往,稍显清闲了一些。”

蒯良刚说罢,就听到门外有响动,很快一个下人走了进来,说是有襄阳方向的急信,下面人不敢耽搁,给李易送了过来。

李易接过信,让下人退下,也不避讳了蒯良还在,打开信件一看,还真巧,这就是蔡瑁写的,匆匆扫过信件内容,与蒯良刚刚说的那些话差不多。

而且,蔡瑁还在最后有补充,希望李易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最好是变被动为主动,希望尽量避免这一次内乱,毕竟这里是荆州,他们又都是荆州人,除非心里头有毛病,才会希望自己的家乡上燃起战火。

想了想,李易将信件放下,坦白道:“这是蔡军师的来信,内容与先生适才所说并无多少差别。”

虽然没想到这封信是蔡瑁的,但蒯良对此不觉得太意外,如今蔡瑁对李易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之前刘表征兵时间被拖延,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蔡瑁的功劳。

蒯良拱手道:“如此,可证明良所言句句为真,也说明良今夜诚意。”

李易轻轻点头,他已经相信蒯良是真心想站到他这一边了,至于卧底无间道什么的,别开玩笑了,蒯良都明显表露出了焦急之态,如果是心向刘表的话,应该直接撺掇刘表向南阳发兵,而不是跑来这边提醒。

思虑片刻,李易问道:“先生以为如此情况,易当如何行事?”

虽然想明白了蒯家的意思,但李易在态度上也没有将自己放得太低。

毕竟蒯越的事情还横在那呢,如果说蒯家一个卖好,李易立马就既往不咎,那他也未免太不值钱了。

蒯良是个聪明人,对于李易的态度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只是很用心的说道:“州牧若要对襄侯动武,以两地底蕴,州牧必然势大,而襄侯必然力弱。”

李易闻言笑道:“这么说,李某人是必败了?”

说话都到了这地步,李易也就没必要在掩饰自己对荆州的觊觎之心了,虽然没有直接承认,但这句问话,却是将他的想法表露无疑。

蒯良眼睛一亮,他知道,双方关系在此刻明显更近了一步,兴致自然也高了几分,继续道:“非也,良虽然不善兵事,却能看到两三分大势!”

“哦,先生请讲!”

李易坐正了一些,他不光是要听蒯良的建议,更多的,还是想掂量掂量,蒯良这个人肚子里到底有多少货。

蒯良今日过来,除去投诚,也的确有展示自己的想法,当即也不客气,直言道:“州牧虽然近来行事多有变化,但看其根本,用兵必然走的是堂堂正正之道,再看襄侯之前行事,多半会以诡道辅以奇谋,所以,纵然州牧势大,却难在襄侯面前讨得便宜,此番出战,多半是一波三折,中间或有僵持,最后州牧无奈退回襄阳。”

李易轻轻点头,这点跟他想的差不多,至于说一口气将刘表的人全都吃下,李易知道自己白起孙武,他真没那个自信。

看了眼李易的表情,蒯良知道他赞同自己的发言,有些宽慰,然后脸色一肃,又道:“不过,以襄阳城防坚固,只要州牧固守,纵然襄侯有兵十万,也难轻易破城,想来襄侯也不会强行做那无谓之事,再考虑如今荆南情况,一旦州牧攻打襄阳受挫,南方必然有变,荆州势力将会成为荆南,襄阳,南阳三处,荆州至此糜烂,数年之内,百姓再无太平!”

“更有甚者,这时若是有外敌趁虚而入……恐怕无论是州牧之势,还是襄侯之谋,恐怕都将为他人嫁衣!”

李易忍不住笑了一声,他承认,蒯良说的还真不错,按照他说的那种情况,最后肯定就是袁术得利的局面。

轻咳一声,李易拱手又问:“既然如此,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蒯良先是很客气的还了一礼,这才脸色一正,道:“其实良最初就已经说过,愿为襄侯大开襄阳城门,迎襄侯为荆州之主。”

想了想,蒯良又补充道:“荆州世家,原本心向州牧之人,当以我蒯家,还有蔡家为首,如今看蔡家态度,只要襄侯有意,取襄阳城易如反掌!”

李易笑着摇摇头,其实,在今天蒯良开口之后,襄阳城就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刘表更不是,但李易最在意的,也不是襄阳城与刘表本身啊。

抿了口酒,李易看着蒯良的眼睛,笑问道:“易以为,以先生计策,我若是入襄阳为荆州之主,除去世家之助,另外所仰仗的,就是我这襄侯之名。”

蒯良躬身道:“襄侯之名世人皆知,我等所为,不过锦上添花罢了。”

蒯良虽然觉得给李易送上襄阳城,乃是当之无愧的大功,但这种事只要心里清楚就好,明面上肯定还是要将最大的名声送给李易。

李易摇了摇头,意味深长道:“可是,夺了刘使君家业,等到此事传遍天下,你说说,我这所谓襄侯,还能留下几分名声?”

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第768章 自投罗网第295章 孙策破吴郡第179章 医圣不是万能的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612章 飞仙崖第131章 请圣旨 谢谢“wanderi”的打赏第479章 谁可为良配第713章 请主公亲自出战第496章 实话实说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632章 刘繇可与李易一战第602章 最大的赢家第112章 新军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354章 绝非忠义之臣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514章 摧墙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58章 为太师做诤臣第751章 兴商第717章 我要取颜良首级第745章 年后有礼第54章第271章 典韦东游记(上)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474章 捡柴火的小姑娘第191章 不愧恶来之名第355章 荆州阴云第752章 又打起来了第633章 求收留第490章 吕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236章 两全其美第215章 开山大弟子第17章 遗世而独立第86章 我有个远房侄孙女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104章 李儒病了第590章 虞翻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530章 王朗入扬州第151章 削发立誓第612章 飞仙崖第148章 典韦 谢谢“彼抱”的打赏!第616章 郭图第654章 以死谢罪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425章 何人为右军师?第518章 寿春 人心惶惶第655章 古之名将,几人善终?第42章 吕奉先不过如此第316章 陶谦的黑历史第309章 典韦又嚣张了第137章 敢为朕效死者,唯有李爱卿!第130章 你要对朕做什么 谢谢“水水水第599章 段煨第590章 虞翻第572章 会稽世家第259章 蒯家的决断第693章 翁婿第686章 看在你女儿的面子上第390章 要一个毛玠祭旗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第556章 攻城第571章 火烧芦苇荡第66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28章 刑徒营 谢谢彼抱的打赏第59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628章 “穷酸将军”第677章 关云长第1章 翼德不要冲动第761章 建功立业就在今日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66章 又晕了一个第211章 地上凉,穿鞋第188章 借你家墙壁一用第511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579章 天使又来了第539章 小小年纪,心机深沉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荆襄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599章 段煨第101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154章 李襄侯跃马渡新野第682章 禁酒令第175章 为竖子不顾大局第240章 从宽发落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59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560章 殉葬第310章 请留步第661章 青州变故第342章 一封书信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17章 遗世而独立
第776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第768章 自投罗网第295章 孙策破吴郡第179章 医圣不是万能的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612章 飞仙崖第131章 请圣旨 谢谢“wanderi”的打赏第479章 谁可为良配第713章 请主公亲自出战第496章 实话实说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632章 刘繇可与李易一战第602章 最大的赢家第112章 新军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354章 绝非忠义之臣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514章 摧墙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58章 为太师做诤臣第751章 兴商第717章 我要取颜良首级第745章 年后有礼第54章第271章 典韦东游记(上)第557章 慈不掌兵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474章 捡柴火的小姑娘第191章 不愧恶来之名第355章 荆州阴云第752章 又打起来了第633章 求收留第490章 吕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236章 两全其美第215章 开山大弟子第17章 遗世而独立第86章 我有个远房侄孙女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104章 李儒病了第590章 虞翻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530章 王朗入扬州第151章 削发立誓第612章 飞仙崖第148章 典韦 谢谢“彼抱”的打赏!第616章 郭图第654章 以死谢罪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425章 何人为右军师?第518章 寿春 人心惶惶第655章 古之名将,几人善终?第42章 吕奉先不过如此第316章 陶谦的黑历史第309章 典韦又嚣张了第137章 敢为朕效死者,唯有李爱卿!第130章 你要对朕做什么 谢谢“水水水第599章 段煨第590章 虞翻第572章 会稽世家第259章 蒯家的决断第693章 翁婿第686章 看在你女儿的面子上第390章 要一个毛玠祭旗第276章 为襄侯牵马坠蹬第556章 攻城第571章 火烧芦苇荡第667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28章 刑徒营 谢谢彼抱的打赏第59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628章 “穷酸将军”第677章 关云长第1章 翼德不要冲动第761章 建功立业就在今日第642章 打仗,沐浴,更衣第66章 又晕了一个第211章 地上凉,穿鞋第188章 借你家墙壁一用第511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579章 天使又来了第539章 小小年纪,心机深沉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荆襄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599章 段煨第101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154章 李襄侯跃马渡新野第682章 禁酒令第175章 为竖子不顾大局第240章 从宽发落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59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560章 殉葬第310章 请留步第661章 青州变故第342章 一封书信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17章 遗世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