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一言为定

李易的“宽容”让孙夫人非常感激,连忙对着李易说道:“多谢襄侯,妾身一切都依襄侯的!”

李易摆摆手,又补充道:“夫人先不要着急,此计固然可行,但在我看来却是下策,程普三位将军一旦如此行事,今后与孙策之间怕是就有了隔阂,唉,以他们与孙将军之间关系,如此岂不是不美?”

孙夫人微微沉吟,在她看来,那些都属细枝末节,她本人是不怎么在乎的,可李易都开口了,她也不好坚持,只能问道:“那敢问襄侯,应当如何行事?”

李易笑道:“我以为夫人在给三位将军去信的同时,可先行规劝孙策,万一孙策应允,一切自然皆大欢喜,也免了三位将军为难,若是孙策当真不愿,再让三位将军动手也不迟啊。”

孙夫人顺着李易的话一想,觉得确实有道理,而且李易如此为孙策着想,也让她心中感动,再次谢道:“多谢襄侯,还是襄侯考虑周全。”

李易呵呵两声,心中唏嘘,因为他感觉自己越来越腹黑了。

对于程普黄盖这些人,李易没有亲自接触过,摸不准他们的性格,但根据原本的历史来看,孙坚孙策两人先后离世,孙家两度危机,可他们那些人却始终对孙家不离不弃,不但没有做出以下克上的举动,反而两次扶持幼主,如此便足够证明他们都是忠义之士了。

所以,李易很难想象出,他们把孙策给绑了的画面。

不管其中理由是为了孙家,还是为了孙策。

在孙夫人眼中,孙策的性命乃是头等大事,可在孙策,还有程普那些人看来,还有许多东西比生命更加宝贵。

甚至,李易觉得程普他们能一直忠于孙家,是因为孙坚,孙策他们是大丈夫,是当世豪杰,值得他们追随,相反,如果孙策是个怂包,扶不起来的那种,程普他们还能围绕在孙策的身边?

所以,孙策是不会低头的,程普他们了解孙策,自然也不会让孙策去干那让他生不如死之事,所谓绑了孙策送给李易,自然也就不可能了。

可是,这并不代表这李易就没有操作的空间了。

因为人心这东西太复杂了,别说孙策和程普等人名义上之事主从关系,哪怕就是亲如父子兄弟,夫妻儿女,许多时候也经不起试探和误会的折腾。

试想一下,富春的事情传到孙策那里,他们每个人都收到了孙夫人的“劝降信”,即便他们所有人心智坚定,没有丝毫动摇,可是,这封信他们会怎么处理?

有人脑子比较直,大概会将信拿出来,但有的心思多些的,很可能就会把信给按下了,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就是隐患了,一旦孙策有所察觉,根本解释不清,哪怕双方表面上都说的“没事”,但疑心肯定会有,而疑心多了,也就距离离心不远了。

更不要说,这件事的主动权可是掌握在李易手里,李易还准备给孙策来个时间差,让孙策最先收到信函,甚是将血书也给送过去,只要孙策应对稍有不当,等之后程普他们也收到“劝降信”的时候,孙策就要很尴尬了。

而为了不让孙策尴尬,又会有多少人隐瞒书信?

想到这里,李易得意之余,也在心中对着一脸感激的孙夫人说了声抱歉,他的手段确实阴险了一些,却也不能全怪他,世道如此,李易自问他的手段已经是对孙家伤害最小的方式了。

孙夫人关心则乱,现在还李易是真心为她着想,但孙静却是明白,知道李易是在给孙策拆台,不过作为参与者,孙静自然不会去提醒孙夫人,而是岔开话题,笑道:“嫂嫂,伯符那边应当可以安心了,不过,兄长嘱托的另外一件事,是否也在今日定下来?”

孙夫人之前满心都是孙策的事,楞了一会方才明白孙静所指,然后脸色变了几变,似忧似喜,看着李易时的目光非常复杂,似乎想要答应,但又有顾忌,眉宇中隐隐还有透着一丝警惕跟防备。

李易被孙夫人看的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干咳一声,赶忙说道:“当时孙将军所说之事,有些草率了,也并非我本意,所以做不得真的。”

孙夫人闻言脸色稍缓,但孙静却是眼睛微微睁大,大声道:“襄侯此言差矣,此乃我家兄长临终托付,襄侯若是回绝,岂不让他九泉之下不能瞑目?”

孙静心中已经想的非常明白了,既然放弃孙策,选择站到李易这边,那就必须要将孙家跟李易的牢牢绑在一起,至于如何绑在一起,当然就是孙坚交代的事情了。

虽然那事有点让人无语,也有点早,但只要李易提前把这件事认了,然后他再给宣扬出去,将来李易就算想赖都不行,旁人念及这层关系,也会对孙家忌惮一二,不然因为孙策的事情,将来恐怕会有人打他孙家的主意,甚至以此来讨好李易。

对于孙静的想法,李易自然是明白的,因为这本就是他为了安抚人心的安排,但李易多少还算留了点节操,这种事你叫他怎么好意思摆到明面上去讲?

不提别的,单单是孙夫人那眼神,明显就有了把他当“坏人”来看的意思,要不是孙策的事情还在这挡着,怕是已经要赶人了。

纠结了一会,李易叹道:“这样吧,既然是孙将军的嘱托,我自然不敢推辞,但是……”

顿了顿,李易又道:“但李某行事,从来不强人所难,不如这样,十年之后,待孙姑娘长大成人,此事成与不成,全凭她一言而决,两位觉得如何?”

孙夫人闻言顿时松了口气,她真怕李易有什么乱七八糟的癖好,不过现在看来,这人应该还是可以的。

而孙静对李易这个回答也不失望,而且他也隐约察觉到,李易应当是乐意的,只是抹不开面子罢了。

至于说什么十年后叫小姑娘自己决定,这话也就是听听就行了,不能当真,因为今时今日李易便有如此成就,十年之后如何,更是不可估量,天下谁敢触他霉头,这件事只要稍稍露出一丝口风,孙家的姑娘除了李易,谁敢动心思,那不是找死么?

孙静可是听说过,李易纳蔡邕之女为妾,人家原本是与河东卫家有婚约的,结果李易愣是横插一手,可那又如何,卫家还不是一声不吭,就仿佛这件事没发生过一样。

而且,像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培养儿女,供他们锦衣玉食,让他们生来就高人一等,可那些儿女生来也背负了振兴家族责任,联姻婚嫁都要以家族利益为先,将来孙夫人的女儿长大,若是任性胡来,别说李易,首先孙家这一关就过不去。

想到此,孙静不等孙夫人开口,便抢先说道:“那就一言为定了!”

看着孙静那干劲满满的样子,李易也笑道:“一言为定!”

见李易和孙静如此,孙夫人压下稍稍有些怪异的心思,也附和道:“妾身也无异议。”

至此,李易来孙家的目的算是圆满达成,双方也化敌为友,之前的一切防备,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了。

当即,孙静便下令撤了城头青壮,迎李易兵马入城,宣告富春县城正式易主。

李易也不客气,让手下人接管城防,收编了城中原有兵马,孙家对此全免配合,城中其他世家见状,不甘示弱,以徐真为首,或是出人,或是出钱,也给李易送上了不少好处。

这些世家们识趣,李易自然要有所表示,再加上为了安抚人心,李易便从中选了几个有才干的人到军中听用,比如孙贲,徐琨等。

不过对于这些人,李易并没有将他们留在身边,而是修书一封,让他们去寿春城下,找徐晃报道。

说到底李易还是不放心,孙贲徐琨他们虽然得了自家的长辈交代,隐约知道孙策已被放弃,但他们毕竟都是年轻人,容易热血冲动,李易怕他们坏事,或者不识趣问一些让自己下不来台的话,索性把他们打发到徐晃那里,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就算有想法,影响也非常有限。

就算是万一闯出祸事,被徐晃惩处,也不至于直接影响李易与他们父辈之间的关系。

而且李易已经想好了,等孙策事了,就把他们送去荆州的书院里面“深造”,到时候李易看顺眼的自然成绩优异,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要是对孙策之事有异议的,呵呵,先复读个三年再说其他吧。

除了那些人,将来要被李易送到荆州书院里面的,还有一个孙权。

最初李易的想法比较比干脆,打算将整个孙家都迁走,但孙静的表现非常配合,李易的吃相不好太难看,再加上李易也不想给程普他们一种,整个孙家人都被挟持了的感觉,所以并没有在这方面做的太过。

至于将孙权送到荆州,那也是孙策之事了结后的才会进行安排。

将富春的事情处理妥当,李易花了三天的时间,之后虽然孙静与徐真等人盛情挽留,但李易还是选择了告辞,除五百兵马留下守卫富春,其他人都随着李易转道北上,向着吴县进发。

按照道路方向,李易这次要经过严家兄弟的势力范围,李易碍于兵力有限,虽然不惧严家兄弟,却也不想跟他们硬碰,而严家兄弟那边似乎也对李易有所顾忌,所以并未为难李易,但也没有派使者来与李易相见,所以,路途上还算是太平,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倒是在李易快到吴县的时候,徐晃给李易送来了一封战报。

原来袁术那边探得李易离开大营,觉得有机可趁,便想要打一波反攻,放火烧李易大营,只是李易大营防守严密,而且围城的深沟壁垒一直都在不断加固,所以,袁术的那一波偷袭很快就被打了回去。

但徐晃为了报复袁术的偷营举动,之后连着两天,让投石车不断的往城中投掷引火之物,在城中引起了几处大火,虽然没有成为蔓延之势,但也让城中很是混乱了一阵。

根据徐晃推测,靠近城墙的房子应该烧了不少,至于城中士气,不用说,自然是更受打击。

对于这份战报,李易在口头上嘉奖了徐晃,也叮嘱他不可因为挫败了袁术的偷营就轻易大意,同时还让徐晃加强对庐江方向的消息探查,虽然孙策此时应该没有条件向李易动手,但李易却不得不防孙策在绝望之下孤注一掷。

同样的提醒李易也给张辽发了一份,或许这么做有些多虑,但李易坚信,小心无大过。

就在李易对着孙策心心念念的时候,孙策那边也终于收到了,李易将他老家给抄了的消息,让孙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仿佛抹不开的阴影。

因为,孙策在庐江受挫了,这个消息算是雪上加霜。

孙策自击败陆康,打下皖县之后,并没有想过闲着,他要一口气将庐江纳入掌中,并在这个过程中壮大自身,让自己有力量与李易相抗衡。

至于怎么壮大,无非就是三点,地盘,人才,兵马。

如今孙策的势力主要集中在皖县,居巢以及襄安这一代地方,之前因为战事,当地许多百姓都逃走了,再加上孙策名望不足,征兵事情不算顺利,于是,孙策在整顿之后,便发兵六千奔着比较靠近的龙舒县去了,要将这里当做自己征服庐江的开始。

为了能够尽量的保全人口,孙策并没有直接动兵,而是让诸葛瑾为使者入城,劝龙舒县令投降。

龙舒县令不是个有多大本事的人,而且城中守军不过几百乡勇,城头上也无防备攻城的用具,诸葛瑾没用多大功夫,那县令便答应,等孙策大军到后,他就投降。

按说事情本该就这样结束了,但县令宴请诸葛瑾的时候,诸葛瑾问及县令,当地有什么出众的人物,县令知道,诸葛瑾是想为孙策引荐贤才,便说了一些当地人物,但县令又觉得那些人跟面前这位使者相比,有些拿不出手,于是,县令又举荐了一个外地来的名人——阜陵王刘延之后,刘晔!

当时诸葛瑾可谓是又惊又喜,他虽然不认识刘晔,却听过刘晔的名声,自忖彼此年龄仿佛,但对方才华却要胜过自己,再加上刘晔汉室宗亲的身份,如此人物,不正是孙策需要的人才么?

于是,诸葛瑾当晚就去拜访了刘晔,说自己对他如何钦佩,孙策对他如何仰慕,又许了种种好处,希望刘晔可以为孙策效力。

话虽如此,但诸葛瑾对于能够成功拉拢刘晔并无太多把握,然而结果却是出人预料,刘晔居然答应了,不但答应,而且与他相谈甚欢,最后还邀他同塌而眠。

对此诸葛瑾感觉非常高兴,也愿意和这位将来同僚搞好关系,当晚就留在刘晔暂居的宅院中,不料,这一睡,却是睡出了祸事……

第137章 敢为朕效死者,唯有李爱卿!第362章 火侯第412章 袁术哭了第166章 再会小霸王第464章 你太让我失望了第38章 董卓要点鸳鸯谱第572章 会稽世家第31章 高顺升官第549章 不请自来周公瑾第7章 酒尚温第243章 我要当院长第526章 豫章捷报第61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732章 赵云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519章 战、和、退第258章 长安变化第539章 小小年纪,心机深沉第33章 董卓问计第712章 袁谭第120章 擂台规则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这来了第54章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682章 禁酒令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589章 打架斗殴第6章 谁敢与我一战第421章 你不怕遭报应么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坏(6000字大章)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194章 不胜而胜第663章 曹操撤军?第364章 蒯越为质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540章 赠剑第16章 芳踪飘渺无觅处第154章 李襄侯跃马渡新野第16章 芳踪飘渺无觅处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证清白第544章 一言为定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604章 活死人第490章 吕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50章 高顺的馊主意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131章 请圣旨 谢谢“wanderi”的打赏第487章 一锅端了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333章 能躲多远躲多远第261章 忽然不想死了第67章 保命灵药第34章 提议迁都第24章 吕奉先要封侯?第737章 巡视第356章 贤侄啊第552章 周瑜盗书第229章 郭嘉坑黄忠第242章 又见蔡邕第312章 彻底暗淡第663章 曹操撤军?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626章 各有算计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716章 险之又险第486章 温水煮青蛙第306章 又是刘表!第157章 要在南阳设书院第163章 襄侯,请留步!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儿当为其效死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307章 糜家第91章 暗度陈仓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96章 祖茂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28章 戒骄戒躁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746章 分红第521章 文人的节操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3章 公孙将军怎么看?第515章 陈兰,愿降第590章 虞翻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89章 两个戏精第524章 陆康身死第37章 西凉核心圈子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173章 襄侯,纪某错了!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废第279章 诸葛亮第45章 张辽的针线活第255章 天子称我亚父
第137章 敢为朕效死者,唯有李爱卿!第362章 火侯第412章 袁术哭了第166章 再会小霸王第464章 你太让我失望了第38章 董卓要点鸳鸯谱第572章 会稽世家第31章 高顺升官第549章 不请自来周公瑾第7章 酒尚温第243章 我要当院长第526章 豫章捷报第61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732章 赵云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777章 大汉永昌(终章)第519章 战、和、退第258章 长安变化第539章 小小年纪,心机深沉第33章 董卓问计第712章 袁谭第120章 擂台规则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这来了第54章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459章 真的不甘心!第682章 禁酒令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589章 打架斗殴第6章 谁敢与我一战第421章 你不怕遭报应么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坏(6000字大章)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第194章 不胜而胜第663章 曹操撤军?第364章 蒯越为质第293章 半壁江山,指日可待第540章 赠剑第16章 芳踪飘渺无觅处第154章 李襄侯跃马渡新野第16章 芳踪飘渺无觅处第204章 李易只能自证清白第544章 一言为定第489章 大不了拼了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604章 活死人第490章 吕布遇阻,曹操再起屠刀第50章 高顺的馊主意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131章 请圣旨 谢谢“wanderi”的打赏第487章 一锅端了第249章 袁家志在天下第333章 能躲多远躲多远第261章 忽然不想死了第67章 保命灵药第34章 提议迁都第24章 吕奉先要封侯?第737章 巡视第356章 贤侄啊第552章 周瑜盗书第229章 郭嘉坑黄忠第242章 又见蔡邕第312章 彻底暗淡第663章 曹操撤军?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315章 典某人要封侯第626章 各有算计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716章 险之又险第486章 温水煮青蛙第306章 又是刘表!第157章 要在南阳设书院第163章 襄侯,请留步!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儿当为其效死第668章 李易怕我第307章 糜家第91章 暗度陈仓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96章 祖茂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28章 戒骄戒躁第311章 糜竺的震撼第746章 分红第521章 文人的节操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3章 公孙将军怎么看?第515章 陈兰,愿降第590章 虞翻第627章 卑鄙如斯第89章 两个戏精第524章 陆康身死第37章 西凉核心圈子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173章 襄侯,纪某错了!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废第279章 诸葛亮第45章 张辽的针线活第255章 天子称我亚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