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不请自来周公瑾

袁胤使者带来的消息很简单,袁胤请降。

至于理由,按照袁胤的说法,不是因为李易势大,而是李易对袁家有恩,袁胤为人子,不敢与恩人针锋相对。

袁胤是袁隗的儿子,当初李易在长安,曾经对太傅袁隗示警,说董卓要杀他,请袁隗带着逃遁,不过袁隗没逃,选择慷慨赴死,但是袁隗的许多家人成功逃离了长安,这是李易给袁家的一个恩惠,包括袁绍袁术他们也认这件事,承李易的人情,只是随着后来李易跟袁术开战,之前的情分也就不算什么了。

不过,袁胤现在却是重提了这件事,以此为借口投降。

李易心里很明白,虽然就关系上来说,这件事袁胤的确背了一些人情,但归根结底,袁胤还是感觉打不过了,想以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收场。

丹阳郡实力本就一般,袁胤在支援了袁术一批主力之后,手中可用之兵已经只剩下几千人,而且还多是老弱,根本不堪一用,甚至许多县城都无法派人驻守,以至于李易大军所过之处,各城纷纷开门请降。

这种情况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随着李易逼近宛陵,投降的城池越来越多,袁胤手下人的士气也是越发低落,袁术那边又是自身难保,所以,宛陵城中人心惶惶,就连袁胤自己也没了斗志,感觉抵抗到底的话,估计跟直接求死没什么差别。

恰在这时,严家兄弟来投奔袁胤了,只是这些人看上去就跟难民一样,还没跟李易交手,就被吓得一路跑,他们根本无法给袁胤带来多少自信,反而是让袁胤越发觉得李易难以抵挡。

于是,袁胤拒绝了严家兄弟,反而直接排除使者向李易请降。

袁胤的请降也是有条件的,他可以让出丹阳,但李易不可伤害他家眷,他今后准备回汝南老家,李易也不可加害阻拦。

对李易来说,袁胤的要求根本不算什么,他本就不想打仗杀人,既然袁胤识趣,两人也没私仇,自然没有必要见生死,于是李易就告诉使者,袁胤的要求他可以答应,甚至袁胤的个人财物也能带走,但是,袁胤必须保证宛陵城内不生变乱,府衙粮仓等重要地方,必须妥善保护,让他可以顺利接收。

双方的要求都不算过分,使者来往两趟之后,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不过李易担心袁胤有诈,并没有入城受降,而是在城外十五里处驻扎,直到袁胤带人撤出宛陵,这才派甘宁入城接管城防,收编兵马,直到一切确认无误之后,这才进城。

一切安排之后,袁胤自然是和李易见了一面,按照李易当初对袁隗的帮助,两人是应该有许多话可以聊的,但事到如今,真的没啥好说了,最终只是匆匆见了一面,袁胤将丹阳太守的印玺和一些户籍书册交到李易手中,便带着家眷,以及七八百家仆护卫,离开了宛陵。

李易没有出尔反尔为难袁胤,反而传令下去,让九江那边给袁胤开个绿灯,让他可以顺利离开扬州,甚至连口粮都给他们包了,算是给将来的敌人们树一个榜样。

宛陵这边,李易入城后只是在明面上坐镇,具体政务交给了顾雍去负责,军事方面,李易任命甘宁为骑都尉,徐庶为司马,将丹阳兵马打散重编之后,拨出了八千人,交给两人统帅。

李易本来是不打算分兵的,或者说尽量少量分兵,将主力全都集中在寿春,对袁术施压,但这一趟在扬州走了大半圈之后,李易却是不得不多留些人镇场子,甚至把甘宁和徐庶全都留了下来。

因为扬州这边的世家有太多让李易不待见,甚至碰到了李易的忌讳。

汉末世家门阀势力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跟李易关系很近的蔡瑁,蒯良,糜竺这些人,他们家中仆役多少,田产大小具体就不说了,只要知道,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咬咬牙,拉出一支小万把人的武装根本不是什么难度太高的操作。

这种情况对于官府来说,自然是不待见的,甚至是忌惮,不过荆州那些人还算明白分寸,没有真的仗着这种影响力胡搞瞎搞,那些仆役也平时也都是老老实实种地,在李易占据荆州,表现出强势之后,也都比较识趣,主动的给李易让出了不少的利益,比如蔡瑁,直接舍了老家,跑到荆南那边了。

因为荆州世家的知趣配合,尽管李易穿越前听说过不少世家毒瘤的说法,可李易并没有什么清洗世家的冲动想法,情理上不允许,也没必要,而且世家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促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所以,李易对于荆州那边的想法就是将来天下大定,然后慢慢的改变他们,引导他们,让世家的发展尽量避开祸国殃民这个雷区。

可是,到了扬州之后,许多诸多关于世家的见闻,却是让李易不痛快了,甚至超出了李易的承受底线。

天下世家多少都会养一些私兵,可扬州这边干脆把私兵和官军养到一起了,官军即为私兵,这算是怎么回事?

就说吴县的朱治,当地的许多兵丁其实都是他的私人部曲,如果不是朱治心灰意冷不想干了,那么按照“规矩”,他今后甭管投奔谁,他麾下的那些兵都是跟着他的,最先听从的都是朱治的命令。

还有孙策那边,程普、韩当这些人手下都有私兵,而且数目不少,不然韩当死了,也不至于对孙策影响那么大,直接退兵回了皖县。

甚至陆康也不例外,这可是个大忠臣,但他手里也有着许多私兵。

总之,扬州的这种“规矩”是李易无法接受的,他手下的人,臣也好,兵也罢,必须听他的命令,如果有人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他之上,哪怕只是一两千人,李易也会将之视为仇敌,而且是不死不休的仇敌!

袁胤就是这种“规矩”的受害者,在支援袁术之后,袁胤对丹阳地方的掌控就非常弱了,因为那些兵都是一些当地世家的人,袁胤叫他们去打打山贼,维护地方治安还可以,可要是让他们去跟李易拼命……

呵呵,明眼人都看出袁术要不行了,谁还会愿意为此出人?

正是因为了解道这些,李易算是第一次真正有了对世家提起屠刀的冲动,只是他知道,暂时还不能这么干,而且全天下世家也不都是这样,扬州算是个案,并不能以偏概全,要是因为这点原因就和世家这个阶层对上,未免太过愚蠢。

特别是袁术还没拿下呢,万一吴郡和丹阳的世家在压力之下给他找死作乱,牵制了李易的兵力,那才真的坏事。

所以,李易的做法就是,借着大军过境的威风,直接强行收编当地兵马,不管你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全部打散,一部分留下用作震慑,一部分送到寿春前线,今后那些世家识趣的话,事情就这样算了,如果有些人觉得李易好糊弄,想要往李易的军中伸手,李易暂时不会管他们,但是等寿春拿下之后,李易会第一时间给他们扣上勾结袁逆,意图谋反的罪名,然后就是抄家灭族了。

袁术都拿下了,李易还在乎几个不听话的世家?

历史上孙策能在江东杀人,没道理李易就不行。

不过,李易心里虽然对丹阳这边的许多人恶意满满,但与当地的那些世家代表相处的时候,李易表面上还是非常和气,任谁看了李易的表现,都得说这是一个非常好打交道的人。

李易在宛陵停留的时间略长,足足过了十来天,等官府运作恢复正常,这才再度启程,原本不少人以为李易会去庐江收拾孙策,或者往会稽那边走上一遭,但这两个地方李易都没去,而是选择返回寿春。

孙策那边虽然经受了打击,但李易决定还是等一切万全再做行动,至于会稽,唐瑁没犯什么错,而且人家还是少帝的岳父,李易脑袋有坑才会去动他,相反,为了不让安抚唐瑁,不让他胡思乱想,李易还特意送了封信过去,大抵就是说,这次征讨扬州,形势已经明朗,战火绝对不会蔓延到会稽,让他放心,但是,也不能大意,希望唐瑁可以善待逃难进入会稽的流民,多多抚恤,不要让地方出现匪患,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话。

对于唐瑁,李易完全就是安抚的策略,只要朝廷那边不向会稽下手,李易也不会有动作,毕竟会稽又不是什么要害地方。

总之,这一趟吴郡,丹阳之行,除了严家兄弟跑了之外,其他方面可谓是一帆风顺,至于规程,李易更是感觉不会有什么事情,直到有一天,有个人拦住了李易的车架,向李易进言,请李易借着连收吴郡和丹阳的威风,直接西进,一鼓作气拿下庐江孙策。

这个拦路的人很有勇气,名气也很响亮,姓周名瑜,表字公瑾……

李易在吴郡和丹阳绕的这一圈,虽然没有直接打出什么招揽贤才的旗号,但还是有不少人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可以挤上李易这艘大船,成就一番事业。

对于这些人的到来,李易自然是乐意之至,只要不是来人太过歪瓜裂枣,李易都是先行收下,然后拿着名单看上一遍,有名人的话着重关注,个别当地名声比较大的人,也适当关注一下,两者都不是,那就按照流程来,让蒯越和荀攸操心去。

然而,就是李易这么随意的心态,都没下饵呢,周瑜这条大鱼就自己跳进了他的网兜里,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周瑜的叔叔周尚是袁胤上一任的丹阳太守,解职后,原本是要回到庐江舒县老家的,但因为孙策正与陆康在那一带打仗,周尚为了安全便留在了丹阳的芜湖县,周瑜亦然,李易正是在经过这里的时候,被周瑜拦路,劝谏李易出兵庐江。

马车内,李易斜卧在榻上,眯着眼,撑着腿,随着马车的行进不时的就晃上一晃,显得非常悠哉,但在李易一边的周瑜,虽然白衣古琴,盘膝而坐,乍一瞧虽然风姿不凡,可细看之下,周瑜眼中的阴郁却是非常明显。

昨日,周瑜拦路进言,李易虽然对他很是热情,甚是邀他同乘一车,可是,热情归热情,李易对周瑜的挥兵庐江的建议却是笑而不语,根本不给回应。

周瑜也知道,这事不容易,所以他就打算慢慢来,可一晚过去后,他就被告知,他投奔李易时带来的一千多青壮,已经被那个叫魏延的家伙给打散重编,据说是安排到前锋那边了,让周瑜身边除了几个亲随,一个熟人也没有了。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昨日见李易的时候,对上李易的眼睛,周瑜就感觉很不踏实,现在手下人没了,更是让他心里沉甸甸的,觉得李易可能猜到了他的谋划,可细想之下,又觉如此实在没有道理。

特别是今日乘车,李易面对他时眼中毫不掩饰的欢喜和欣赏,让周瑜心里更加没底。

“唔……琴声为何停了,咦,公瑾莫非是有心事?”

马车/震了一下,李易身形轻微晃动,睁开眼睛,见周瑜按着琴在走神,当即表示出了自己的关心。

周瑜收手,对着李易欠身道:“让襄侯忧心了,瑜非是有心事,只是在思考如今扬州局势。”

“哦?”

李易露出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问道:“不知思考的如何,公瑾若有所悟,可不能瞒我啊。”

“岂敢。”

周瑜笑了笑,对着李易说道:“只是一些粗浅想法罢了,岂敢隐瞒,只求襄侯莫要笑话就好。”

“哈哈,公瑾尽管道来,唔,我先为公瑾斟酒。”

当即李易便伸手摆弄酒具,周瑜也要动手,但不好与李易争抢,只能坐下,看着李易的动作,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但等李易为他送来酒水后,那抹复杂之色旋即引去,再度恢复了原本阳光潇洒的模样。

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么了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491章 投降,诈降第500章 程昱愿降第18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689章 兖州安排第495章 我对不住玄德公第727章 东平陵易主第240章 从宽发落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613章 修仙第284章 请襄侯放过我家弟弟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击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击第440章 谈一件大事第650章 地道第734章 大义第542章 不可自误第657章 谯县易主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143章 我一肩担之第619章 甄姜第741章 还请将军成全第396章 毛玠的无奈第634章 无间道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550章 请襄侯出兵第60章 封官许愿第425章 何人为右军师?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阳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307章 糜家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儿当为其效死第268章 袁术与诸葛的二三事第411章 生擒纪灵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10章 放开那个女孩第257章 伏完来信第382章 伊籍的见闻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602章 最大的赢家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151章 削发立誓第643章 骂战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516章 运气第553章 女中王第14章 司徒可听闻百步飞剑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586章 袁绍来使第333章 能躲多远躲多远第210章 我爹爹是黄承彦第686章 看在你女儿的面子上第485章 吕布起兵第318章 凌超请死第71章 入营第248章 原来是蒯越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218章 连名分都不要了第37章 西凉核心圈子第382章 伊籍的见闻第666章 鲁肃出使第304章 诸葛亮的迷茫第290章 李易要辞官第600章 庞统第357章 高顺来访第563章 伤员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521章 文人的节操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96章 祖茂第541章 孙家对不住襄侯第393章 庞德公献宝第342章 一封书信第598章 芥蒂尽去第442章 重情重义魏文长第245章 书院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619章 甄姜第116章 大婚 谢谢“Guiltp???”的打赏!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于曹操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20章 见过牛将军第56章 老夫与你有何仇怨第34章 提议迁都第108章 贾诩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440章 谈一件大事第700章 使君何故哀伤?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330章 贪得无厌第534章 又得贤才第655章 古之名将,几人善终?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
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696章 岳父大人怎么了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491章 投降,诈降第500章 程昱愿降第18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689章 兖州安排第495章 我对不住玄德公第727章 东平陵易主第240章 从宽发落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613章 修仙第284章 请襄侯放过我家弟弟第195章 这个杀千刀的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击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击第440章 谈一件大事第650章 地道第734章 大义第542章 不可自误第657章 谯县易主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143章 我一肩担之第619章 甄姜第741章 还请将军成全第396章 毛玠的无奈第634章 无间道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550章 请襄侯出兵第60章 封官许愿第425章 何人为右军师?第160章 文某的家在南阳第109章 陷阵一营,可敌万人第206章 枪王童渊第307章 糜家第718章 主公如此,男儿当为其效死第268章 袁术与诸葛的二三事第411章 生擒纪灵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10章 放开那个女孩第257章 伏完来信第382章 伊籍的见闻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602章 最大的赢家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151章 削发立誓第643章 骂战第216章 足以慰平生第516章 运气第553章 女中王第14章 司徒可听闻百步飞剑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586章 袁绍来使第333章 能躲多远躲多远第210章 我爹爹是黄承彦第686章 看在你女儿的面子上第485章 吕布起兵第318章 凌超请死第71章 入营第248章 原来是蒯越第704章 格局已定第218章 连名分都不要了第37章 西凉核心圈子第382章 伊籍的见闻第666章 鲁肃出使第304章 诸葛亮的迷茫第290章 李易要辞官第600章 庞统第357章 高顺来访第563章 伤员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521章 文人的节操第775章 大事定矣第96章 祖茂第541章 孙家对不住襄侯第393章 庞德公献宝第342章 一封书信第598章 芥蒂尽去第442章 重情重义魏文长第245章 书院第294章 袁术欲称帝第619章 甄姜第116章 大婚 谢谢“Guiltp???”的打赏!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于曹操第645章 襄侯小心,有刺客第20章 见过牛将军第56章 老夫与你有何仇怨第34章 提议迁都第108章 贾诩第418章 曹操欲伐徐州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440章 谈一件大事第700章 使君何故哀伤?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330章 贪得无厌第534章 又得贤才第655章 古之名将,几人善终?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