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

虽然陶谦并没有直接答应李易的副院长邀请,但李易却是知道,这件事已经成了。

陶谦不是孔融,不是榆木脑袋,他是官员多过学者,会自动从实用与可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李易的书院如果列一个校训的话,“务实”二字绝对是排在前列的,陶谦基本不可能抵触。

至于陶谦成为副院,为将来带来的影响,李易觉得,基本是百益无一害。

陶谦在徐州任上表现的不好,不是陶谦无能,而是徐州的摊子再加上乱世的背景,妥妥的地狱难度副本,陶谦玩不转很正常。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就传统官员的素质来考量,陶谦还是很合格的。

至于李易给陶谦安排的副院长,主要是让他负责行政事务,相当于教务处主任,亲自给那些预备役官员讲为官之道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陶谦个人对书院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根本不可能与李易争夺个人崇拜。

但是,对于外界,陶谦的挺想就大了。

李易会不遗余力的宣传陶谦,让他成为书院的导师,成为新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让他享受一大堆有名无实的荣耀,让世人看看陶谦在主动交出徐州之后到底得到了怎样的优待。

甚至李易都决定,如果他提前称帝的话,直接给陶谦封侯也不是不可以。

这种投资对李易来说只是小意思,但回报却有可能极为丰厚,比如今后的益州,还有长安的李傕郭汜,有了陶谦的事情做榜样,他们很可能会在死战面前选择不战而降,然后省下的人力物力,绝对是一比非常大的财富。

有了陶谦主动的配合,李易又是尽量给足陶谦两面,徐州的交接过程非常的顺利,只是两天时间,徐州的主要事务便交接完毕,然后陶谦就提出了辞行,李易再三挽留之后,陶谦去意已决,于是李易携众文武官员,亲自送出十里,并派出一支千人的队伍“护送”陶谦及其家眷前往南阳,让陶谦开启仕途上的另一段旅程。

陶谦离开后,徐州的气氛立即大变,原本的沉闷暮气消散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朝气蓬勃,李易麾下众多将领请战青州,但李易却是下令大军暂时驻扎郯县,让各部兵马熟悉,方便今后协同作战。

李易没有选择立刻北上青州,一个方面是为了让兵马调整,另外是他的地盘扩展的太快了,李易不想出现后路不稳的情况,所以,在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他愿意稍稍多花一些时间来稳定地方,而不是轻敌冒进,将大好形势拱手让人。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臧霸,臧霸的态度有些叫人来气,臧霸已经明确表态愿意投靠李易,甚至也听李易调遣去青州骚扰袁谭,只是臧霸却不够痛快,他一直想要和李易谈条件,想要继续掌握麾下兵马,找借口不接受李易的改编,因此李易与他的接触虽然顺利,却一直没能达成最终协议。

对此,李易的态度非常坚决,官位,爵位,都好说,但有一点绝对没有缓和余地,那就是他的治下不允许成建制的私兵存在。

之前李易还和臧霸莫急,但现在陶谦都降了,臧霸要是死守着那点家当不松手,李易完全不介意直接灭了他。

要知道张辽这帮人可是磨刀霍霍几个月了,正等着找人下刀呢。

就在李易坐镇徐州,俾睨四方,顺便等待臧霸最后态度的时候,冀州,邺城,袁绍的府邸内气氛却是异常沉闷。

这次议事,袁绍麾下文武重臣,除了高干与郭图之外,基本到齐。

其中高干是在并州,而郭图,却是因为出了点事情,被袁绍暂时赶出了邺城。

除去这些的部下,在场还有一个稍稍有些特殊的存在,那便是在豫州大败而归的曹操……

今天袁绍召集这么多人,动静虽然挺大的,但商讨的还是之前的话题,青州到底应该怎么办,是固守,还是舍弃。

只是议事的结果也与前些时日差不多,众人看法不一,让袁绍左右为难,无法做出决断。

辛评、许攸,还有暂时离开邺城的郭图都认为现在应当不惜一切代价固守青州。

他们的理由很明确,青州大半都是黄河南岸,现在固守青州虽然需要加派兵力,但位置毕竟背靠冀州,只要袁绍用上七分力气就可以守住青州,可一旦放弃了青州,让李易在青州经营个两三年,那么再想夺回青州就很难了,哪怕袁绍倾尽整个河北的力量都没有绝对把握。

早些时候为了说服袁绍,郭图甚至不惜触怒袁绍,直言李易麾下兵马军令严明,虽然杀气不足,但军容远在河北兵马之上,假以时日,比较战力,河北兵马怕是望尘莫及。

袁绍听了这话自然很生气,差点骂人,但郭图涕泪横流,一副死谏的模样,马上就得到了袁绍更多的好感。

但审配和逢纪却是持反对意见的,他们认为现在出兵青州,就是跳进泥潭,如果不能一战大败李易,让青州战事陷入僵持,公孙瓒与黑山黄巾必然异动,届时袁绍将会腹背受敌,冀州的大好基业恐怕会就此毁于一旦。

wωω▪ t t k a n▪ ¢ 〇

袁绍一听,觉得这个结果很危险,有点承受不起,但辛评那边马上又反驳,说李易这次北上虽然看上去很是威风,但接连吃下豫州、兖州、徐州,这是虽然是收获,但在李易真正的消化掉之前,也是巨大的负担。

所以,辛评信誓旦旦的保证,如果袁绍与李易在青州一战,初期或许会有些艰难,甚至腹背受敌,但坚持三个月,肯定是李易先撑不住,如此可以大大挫败李易的锐气。

李易出仕至今都没遇到过什么打败,一路顺风顺水,这次袁绍如果能在青州击败李易,意义非凡,甚至直接动摇李易根基,让李易内部生出变乱也不是不可能。

而李易败退之后,在袁绍大胜威势之下,区区公孙瓒与黑山黄巾根本不足为虑,乃是一统河北的最好时机,然后袁绍就可以以青州为踏板,占据中原。

袁绍被这番话说的大为心动,但马上审配与逢纪一方再次提出反对,认为辛评与许攸这是在拿袁绍的基业冒险,是不负责的表现,其中稍有变数,袁绍的多年经营将毁于一旦。

然后许攸就开骂了,说那两人是鼠目寸光,审配与逢纪也不甘示弱,直接骂了回去,若非有袁绍在,这双拨人肯定会打起来。

于是袁绍就很头痛了,选择咨询德才兼备的田丰与沮授,这两人倒是的确与众不同,他们建议袁绍可以求助与朝廷,让天子下旨斥责李易,说他恣意攻伐,是为国贼,抢据大义,然后号召天才有识之士共诛之。

袁绍对这个想法不是很感冒,现在不是董卓时候了,中原能拉起大军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袁绍虽然想杀李易,却不愿李易与朝廷翻脸,他害怕李易直接称帝,这会让他陷入被动。

于是,这两人又建议袁绍暂时与公孙瓒握手言和,借口李易势大,他们必须联手才能自保,然后共同出兵对付李易。

只是,这次不等袁绍表态,作为头号大将的麴义就先行表示了反对。

麴义说公孙瓒已经是强弩之末,弹指可灭,此时若是言和,岂不是被天下人耻笑?

田丰想对麴义晓以利害,但麴义冷哼一声,一甩衣袖,直接以身体不适为由,转身离开了议事大厅,然后众人都是一静,齐齐看向袁绍。

袁绍的脸色忽青忽黑,他如何看不出来,麴义看似是与田丰吵架,其实却是在表示对他的不满。

幽州战事,硬仗,胜仗,基本全都是麴义打的,麴义的功劳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很让袁绍高兴,同时也头痛。

因为袁绍允诺过,麴义为他打下幽州,将来就把幽州封给麴义。

那还是袁绍与公孙瓒势均力敌的时候,袁绍需要这样的重利让麴义为他卖命,但随着袁绍的优势一步步扩大,他自己就能搞定公孙瓒了,于是,之前的承诺袁绍就不想认了。

如果麴义识相会来事的话,也应该主动推掉这个让袁绍为难的许诺,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麴义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说,幽州是他打下来的,今后幽州也是他的,让袁绍非常不快,但碍于之前的承诺,他又不能说麴义的不是,只能自己生闷气。

直到前段时间,李易北上,袁绍灵机一动,决定借李易的手,化解麴义给他的难题。

袁绍走了两步棋,首先,他决定用幽州刺史的职务做饵,让曹操全力抵挡李易,并以此试探麴义的态度。

麴义对此很生气,却没有明确反对,因为麴义觉得曹操区区阉宦之后,肯定不是李易的对手,就算是李易的对手,那也是李易名不副实,只要曹操敢在幽州伸手,他就敢让曹操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精兵猛将。

然而袁绍却以为麴义是怂了,跟着又走了第二步棋,建议麴义带他的本部兵马进驻青州,任命麴义为青州刺史,防范李易。

袁绍想的很好,只要麴义答应,那么幽州剩下的战事就跟麴义没多少关系了,而麴义本身是悍将,再加上李易也不是好惹的,等他们双方在青州杀得两败俱伤,袁绍就可坐收渔翁之利,顺便再撤了麴义的青州刺史,反正麴义那时的实力必然大损,袁绍不怕麴义能兴起什么风浪。

这一次,袁绍碰到了麴义的底线。

麴义是悍将,却不是完全没脑子的莽夫,他虽然不怕李易,却也知道李易兵多将广,不好对付,既然如此,他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放弃即将到手的幽州,转而去和李易拼命。

麴义果断拒绝了袁绍出兵青州提议,袁绍无可奈何,这才有了后来的袁谭与颜良出兵青州。

在那之后,麴义彻底明白,袁绍是肯定不会将幽州给他了,于是两人的关系迅速恶化,像今天这样的不给面子,只是无数次中的一次罢了。

袁绍毕竟是上位者,虽然恨不得掐死麴义,但他知道现在还不能那么做,特别是在外有强敌的情况下,杀了麴义就是自毁长城,于是,深吸几口气后,袁绍看向左手边一直不出声,仿佛完全没有存在感的曹操,问道:“孟德对此事怎么看?”

袁绍说罢,却见曹操只是微微低着头,似乎是在发愣,袁绍心中暗叹了一声,轻轻推了推曹操的手臂,再次唤道:“孟德?孟德?”

这一回,曹操终于有了反应,只见他身子一颤,赶忙看向袁绍,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袁绍抿了抿嘴,看到曹操这幅样子,心中生气之余,更多的还是惋惜。

作为好朋友,尽管事业越来越大,两人在许多事情的看法上都有了分歧,甚至在曹操得了兖州之后,袁绍还开始对曹操警惕,就连让曹操与李易死战,也有着几分故意消耗曹操实力的想法在其中。

后来,听到曹操惨败的消息之后,袁绍先是震怒,直接掀了桌子,甚至都放出要杀死曹操的话,可是,当他了解了具体战报,并看到凄惨兮兮的曹操出现在他面前之后,袁绍一下就心软了,他感觉自己很对不起朋友,曹操都这样了,自己还算计他,实在太不够意思了。

于是,袁绍便决定善待曹操,起初袁绍手下官员还颇有微词,但听说曹操的最后一支人马也在投奔袁谭的路上全军覆没之后,大多也都没了声音,因为曹操实在是太惨了。

所有人中,只有郭图站出来,当众质问曹操,说曹操如何如何不对,如何如何对不起袁绍的信任,骂得曹操当众落泪,挥剑自刎,若非文丑眼疾手快,曹操已然身死。

那次袁绍是真的为老朋友感到难过,对着郭图破口大骂,将他轰出了邺城。

不过没过两天,袁绍就给了郭图一份闲差,让他巡视城外田地,转完一圈之后一切照旧。

因为郭图对曹操的发难,都是原本袁绍想说,却没能说出来的话,算是替袁绍出了气,袁绍嘴上骂郭图,是为了朋友的情义,但真正让他感觉贴心的,还是郭图。

第751章 兴商第486章 温水煮青蛙第736章 称帝?第378章 何不请李易助战第284章 请襄侯放过我家弟弟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331章 欺负你又怎样?第180章 只愿天下处处有良医第144章 我实在忍不住了!第245章 书院第289章 再见袁术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595章 司马氏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316章 陶谦的黑历史第366章 我有一宝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428章 舍妹就交给襄侯了第601章 庞统战陆逊第234章 张机的师弟第491章 投降,诈降第457章 主客逆转第116章 大婚 谢谢“Guiltp???”的打赏!第433章 軍元券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535章 断贡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151章 削发立誓第652章 峰回路转第53章 当街刺杀第84章 乱世百姓第749章 矛盾第477章 典韦骂营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670章 必杀曹操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421章 你不怕遭报应么第673章 战局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533章 王朗献计第637章 将军乃忠义之士第121章 并州张文远,一战,胜!谢谢“尼加提你嗯”的打赏!第701章 副院长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635章 刘繇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291章 挑拨二袁第162章 快将襄侯拦下第466章 请陶使君救命第103章 闺蜜是用来插刀的第746章 分红第504章 请战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78章 天下?野心?第595章 司马氏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633章 求收留第329章 张昭在徐州?第212章 易英连弩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715章 魏延战颜良第473章 陈宫献毒计第585章 扬州新格局第576章 主公莫急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136章 你就从了老爷吧第422章 刘表的落幕第185章 我夫君要胜过李易十倍第535章 断贡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142章 又抢了一位妹妹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废第346章 纸张的影响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762章 魏文长白衣渡江第138章 董卓,死!第2章 我为杀贼而来第285章 不会辱没诸葛之名第256章 参观军营第455章 陈登第733章 天下兵马枪棒总教头第746章 分红第2章 我为杀贼而来第74章 爱民如子的人设第139章 挑拨离间 谢谢“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赏!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56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221章 请州牧速速杀之第334章 蔡玉来了第78章 天下?野心?第462章 备,拜见襄侯第558章 寿春城破第690章 迁民,开府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
第751章 兴商第486章 温水煮青蛙第736章 称帝?第378章 何不请李易助战第284章 请襄侯放过我家弟弟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331章 欺负你又怎样?第180章 只愿天下处处有良医第144章 我实在忍不住了!第245章 书院第289章 再见袁术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595章 司马氏第275章 不枉世上走一遭第316章 陶谦的黑历史第366章 我有一宝第747章 重器 利器第428章 舍妹就交给襄侯了第601章 庞统战陆逊第234章 张机的师弟第491章 投降,诈降第457章 主客逆转第116章 大婚 谢谢“Guiltp???”的打赏!第433章 軍元券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535章 断贡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151章 削发立誓第652章 峰回路转第53章 当街刺杀第84章 乱世百姓第749章 矛盾第477章 典韦骂营第111章 李太白忠心耿耿第670章 必杀曹操第554章 襄侯果然是好人第438章 襄侯要取豫州第421章 你不怕遭报应么第673章 战局第617章 人有点多第376章 李易立身之本第533章 王朗献计第637章 将军乃忠义之士第121章 并州张文远,一战,胜!谢谢“尼加提你嗯”的打赏!第701章 副院长第629章 天佑我曹某人第635章 刘繇第672章 杀曹操,赏万金第291章 挑拨二袁第162章 快将襄侯拦下第466章 请陶使君救命第103章 闺蜜是用来插刀的第746章 分红第504章 请战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78章 天下?野心?第595章 司马氏第625章 襄侯欺人太甚第105章 王司徒家徒四壁第633章 求收留第329章 张昭在徐州?第212章 易英连弩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715章 魏延战颜良第473章 陈宫献毒计第585章 扬州新格局第576章 主公莫急第739章 李襄侯之心路人皆知第136章 你就从了老爷吧第422章 刘表的落幕第185章 我夫君要胜过李易十倍第535章 断贡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142章 又抢了一位妹妹第470章 身可死,名不可废第346章 纸张的影响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762章 魏文长白衣渡江第138章 董卓,死!第2章 我为杀贼而来第285章 不会辱没诸葛之名第256章 参观军营第455章 陈登第733章 天下兵马枪棒总教头第746章 分红第2章 我为杀贼而来第74章 爱民如子的人设第139章 挑拨离间 谢谢“水水水冬天”和“彼抱”的打赏!第527章 主公,救我!第567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221章 请州牧速速杀之第334章 蔡玉来了第78章 天下?野心?第462章 备,拜见襄侯第558章 寿春城破第690章 迁民,开府第461章 李易乃是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