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整编之需

萧云贵的目光从周秀英、沐英红两位女将身上转了过去,她们身旁坐着从厦门救回来的小刀会几位首领身上。潘启亮、陈阿林、黄威、黄德美等人都是小刀会的首脑,刘丽川因为在宁波军政司任职,算是已经脱离了军伍,因此他没有来讲武学堂学习。

关于这次西殿轮换大整编是萧云贵一早就开始计划着的了,经过从长沙一路打到苏褔省,西殿兵马不可限制的扩张开来,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从一开始的广西狼兵到湘湖子弟兵,从湖广兵到江浙兵,现在的西殿兵马主体已经悄悄的变了,广西老兵们几乎都升了上去,下面基层士兵变成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等地的兵。

而士兵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有流民、有农民、有帮会的人、有起义军、也有清军降兵。

之前一直在打仗,新招募的士兵或者新归附的军伍,西殿都是按着太平军的编制重新改编,把太平军的军规灌输下去,然后就是拉出去打仗。

这种情况下拉起来的军队在打顺风仗的时候还可以,一旦遇上强硬对手就说不好会出什么问题。苏杭之战、上海之战,萧云贵为什么需要带着自己的亲卫兵马两头来回跑,除了清军经过战争也在不断学会打仗之外,西殿太平军大量的扩军带来军队战斗力下降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萧云贵早在攻克上海之时。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整编西殿所有的军队。

整编一词是军伍中常用的,一般是指这支部队被打得伤亡很大。需要下去补充兵员,整顿、编训来恢复这支部队。但一般来说,因为部队整编后,补充新兵较多,新兵没见过血,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会直线下降。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太祖在历史上进行的三湾整编,当时这支部队打剩下千人。部队建制混乱、思想混乱、军心动摇,因此太祖进行了三湾整编,缩减部队编制,把部队缩减为团级编制,然后又在军中建起了党支部,开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历程。

西殿这次整编不同,西殿兵马并不是因为减员而进行整编。萧云贵的整编理由就是十六个字。去芜存菁、重整编制、消除帮派、学新战术。

第一点去芜存菁是重点,西殿兵马这个时候部队杂多,部队成分复杂,新兵、老兵比例搭配不合理,弱兵、强兵混合,老弱兵卒需要裁汰。兵卒思想需要进行整顿。

第二点重整编制,萧云贵自从开始领着太平军四处征战以来就总觉得太平军的编制越来越不适合眼下的战争需要。以一军为例,全载其组织编制,五人为伍,伍长管冲锋、破敌、制胜、奏捷四伍卒;五伍为两。两司马管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五伍长,25人;四两为卒。卒长管东、西、南、北四两司马,104人;五卒为旅,旅帅管壹、贰、叁、肆、伍五卒长,525人;五旅为师,师帅管前营、后营、右营、左营、中营五旅帅,2625人(实应为2630人),五师为军,军帅管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五师帅,13125人(实应为13155人)。军帅之上,有监军、总制、将军、指挥、检点、丞相,以至军帅节制。

这个编制是按照《周礼》的军伍编制来制定的,而《周礼》所处的时代却是几千年前的冷兵器时代,现在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清军却已经是冷热兵器混杂使用的军队了,这个编制明显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冷兵器时代需要军队尽可能的发挥出人力优势,这就意味着你的阵型宽度要尽可能的大于敌方,压制敌方两翼,对敌方中军从三个方向进行肉搏打击更加容易取得胜利。当然也有喜欢直捣中军的冒险者,向当年的蒙古军队就常常喜欢凿穿敌人的中军,不过不是任何一支冷兵器军队都有蒙古骑兵的强悍战斗力。

同时,《周礼》存在的时代,中华大地还都是奴隶制,军中会辅以大量的炮灰奴隶兵来打头阵,消耗对方体力,而正规军是在后面行动。《周礼》的这个军伍编制是正规军使用的编制,当奴隶兵和敌人消耗之后,正规军才开始出动。

而且冷兵器时代的兵器种类也是一个如何编制的原因,古时讲究长兵以卫,短兵以守,箭矢橹盾驻阵脚。因此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编制比较适合冷兵器发挥人力。

但太平军眼下是冷热兵器混用,而且作战规模越来越大,太平军使用的周礼军制已经不适合这种作战需要了。太平军的一个军有一万多人,旗下一个师两千六百多人,在作战的时候,一个战术方向上使用一个战术单位是较好的,而太平军一个军的兵力到下一级忽然锐减为两千多人,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是明显不够的,而在小规模作战中又显得太多。随后的几级编制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就是太平军编制是五五编制,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

在萧云贵看来既然太平军正在向热兵器军队过渡,因此这次整编需要连同军队编制一起进行改变,改变成更加适合热兵器作战需要的三三制。

军队体制编制“三三制”,最早起源于英国将军汉密尔顿爵士依据军事组织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基层军队管理幅度应在三至六人之间,三人将使一名军官相当忙碌,而六人也许要一天工作十小时。他论述道:“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最高司令,就越是应当按三人一组进行工作,我们越是接近整个组织的基层(战列步兵),就越是应当按六人一组进行工作。”他的这个理论影响甚大,英国的军队体制依此按“三三制”编制。随后,苏联等国均采用此编制。

三三制在热兵器军队兴起之初得以广泛运用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战场通讯问题。冷兵器是听鼓声而进,看令旗为伍,闻号炮为令,简单的一些指令兵卒可以根据这些来服从命令。而热兵器军队就不同了,就像一个简单的排队枪毙就需要整个战线的士兵统一动作,统一发扬火力。因此在热兵器战争中,一个军官指挥几个士兵才不会忙中出错呢?汉密尔顿爵士已经找到了答案。

当然三三制在现代已经不适用了,因为现代战争的通讯手段改变,每个单兵的通讯装备都很好,一个军官可以指挥更多的士兵,因此现代军队的编制更趋于灵活。

第三消除帮派则是萧云贵的一个很重要的整编理由,明面上是消除军队里的帮派山头,实则萧云贵是要打破太平军中兵为将有的现状。就像李秀成部、林启荣部、林凤祥部等等,他们的手下部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各部将领的亲信,萧云贵不希望看到今后自己指挥不动军队的情况发生。因此他必须打破这种局面,牢牢的把军队抓在自己的手中。

虽然说李秀成、林启荣、林凤祥这些人对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但历史上的忠王不也是经常不听天京方面的将领么?萧云贵需要通过整编部队来打散原来的格局,西殿太平军的将领今后将实行轮换。

同时军队里现在也的确是帮派林立,什么天地会、什么小刀会、什么厦门义军、什么青浦义军,士兵们喜欢按照原来的帮派拉帮结伙。萧云贵不能容忍这些旧有的帮派势力渗透自己的军队,整编就是最好的手段。

然后就是几个军队制度的改变,其一是典官制度的改变,今后随军典官将正式改名为教导官,他们除了教士兵识字之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掌握士兵的思想,时常给士兵们洗脑。教导官将单独由讲武学堂的政治司培养,政治司的司长是王闿运,这也是萧云贵一个重要举措,他不希望军队指挥政府,而是政府指挥军队。

其次便是参谋制度和后勤制度的改革,从前的将领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筹划打仗,又要管后勤,不但非常的累,而且一不小心就会犯错。参谋制度和后勤制度的引入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作战参谋要负责制定行军、绘图、驻扎、战术等计划,提供给将领参考,大大减轻将领的负担,同时人多也会避免单人思考不周而犯错。后勤制度则是军队供需完全不由一军将领掌握,完全由后勤司来掌管,将领不必再为军械钱粮而苦恼,后勤司会安排好一切。

这样一来,就会进一步削弱一个将领在一支军队中的作用,也保证一军将领出什么意外的时候,整支军队也不会因此混乱,参谋部和副官们还是会继续运作,把部队带好。同时,这也让萧云贵紧紧抓住军队的想法更趋牢靠。

最后的学新战术也就是通过整编,让各级军官,基层士兵重新操训,从而熟悉和掌握全热兵器的作战方法。

这次整编萧云贵和西王府上下、军中各级将领都计划了好久,虽然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有解决方案,但毕竟军队是萧云贵和洪韵儿保命的命根子,因此军队的改革不像新政改革那样,萧云贵必须亲自坐镇。。)

第365章 其疾如风第334章 实战范例第484章 商业金融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550章 铩羽北归第706章 矛盾问题第244章 微妙平衡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395章 湘军异动第142章 御前侍卫第737章 死地则战第166章 群帮会盟第373章 攻陷庙街第181章 拯危医馆第441章 秀宫密议第214章 恶战连连第145章 天翻地覆第114章 值与不值第196章 无奇不有第653章 冒险失败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315章 昆曲畅音第340章 南昌大雾第420章 大沽之战第86章 还施彼身第362章 入幕之宾第725章 湘军其后第622章 大势如水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169章 红单船来第110章 不成体统第78章 柳庄灵秀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246章 兴王十二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457章 士气军心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420章 大沽之战第290章 长蛇之尾第615章 唾面自干第748章 各人际遇第283章 内外联手第538章 出兵援桂第200章 一厢情愿第529章 赤水之战第169章 红单船来第219章 进退两难第128章 信仰顿悟第675章 故人黄鹤第69章 道冠古今第522章 群雌音波第273章 作鸟兽散第43章 宜欢不哭第99章 冤冤相报第724章 定国之后第494章 假若开战第517章 火烧城池第479章 天京琐事第568章 云南会师第510章 确认身份第303章 减租减息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35章 浏阳农女第321章 尔虞我诈第29章 设伏包抄第110章 不成体统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522章 群雌音波第98章 必有近忧第448章 各怀鬼胎第425章 天京之乱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312章 古城新风第125章 静观其变第135章 贵云白泽第540章 兴安灵渠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18章 天心阁上第664章 电报大楼第353章 大事小节第365章 其疾如风第230章 欲擒故纵第304章 再起波澜第168章 大明国梦第322章 宗族势力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235章 清军溃败第473章 智者千虑第87章 鸦片之用第558章 礼查饭店第348章 人微言轻第682章 雷霆手段第80章 求人以诚第233章 再战吴淞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608章 历史责任第90章 还军灞上
第365章 其疾如风第334章 实战范例第484章 商业金融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550章 铩羽北归第706章 矛盾问题第244章 微妙平衡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395章 湘军异动第142章 御前侍卫第737章 死地则战第166章 群帮会盟第373章 攻陷庙街第181章 拯危医馆第441章 秀宫密议第214章 恶战连连第145章 天翻地覆第114章 值与不值第196章 无奇不有第653章 冒险失败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315章 昆曲畅音第340章 南昌大雾第420章 大沽之战第86章 还施彼身第362章 入幕之宾第725章 湘军其后第622章 大势如水第515章 攻克潮州第169章 红单船来第110章 不成体统第78章 柳庄灵秀第468章 冤也不冤第462章 聊表心意第246章 兴王十二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457章 士气军心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420章 大沽之战第290章 长蛇之尾第615章 唾面自干第748章 各人际遇第283章 内外联手第538章 出兵援桂第200章 一厢情愿第529章 赤水之战第169章 红单船来第219章 进退两难第128章 信仰顿悟第675章 故人黄鹤第69章 道冠古今第522章 群雌音波第273章 作鸟兽散第43章 宜欢不哭第99章 冤冤相报第724章 定国之后第494章 假若开战第517章 火烧城池第479章 天京琐事第568章 云南会师第510章 确认身份第303章 减租减息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35章 浏阳农女第321章 尔虞我诈第29章 设伏包抄第110章 不成体统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522章 群雌音波第98章 必有近忧第448章 各怀鬼胎第425章 天京之乱第698章 尸位素餐第312章 古城新风第125章 静观其变第135章 贵云白泽第540章 兴安灵渠第732章 血腥之日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18章 天心阁上第664章 电报大楼第353章 大事小节第365章 其疾如风第230章 欲擒故纵第304章 再起波澜第168章 大明国梦第322章 宗族势力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235章 清军溃败第473章 智者千虑第87章 鸦片之用第558章 礼查饭店第348章 人微言轻第682章 雷霆手段第80章 求人以诚第233章 再战吴淞第426章 追悔莫及第608章 历史责任第90章 还军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