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三寸鬓角

看着火塘内烧掉的一纸条约,曾国藩眯起三角眼笑了起来:“仲华的意思是要反悔?”

“曾帅自己拿捏好了,只是本官以为城内都是本地湘人,曾帅要想在此立足,杀戮不可太甚。”荣禄慢条斯理的说道:“我只是帮曾帅把这降城之事谈下来,咱们这个虚张声势可不能遮掩太久,这约本官是不会认的。”

曾国藩又笑了起来,这次攻打衡州城可谓是险到极点,在第一天奇袭鏖战中,曾国藩和荣禄联军八千人伤亡共三千人,几乎不能再战,太平军死伤在六千以上,逃走的不过千余人,城内尚有两千余太平军,加上城内可动员的青壮,强攻还真不好破城。

还好有湘勇的随军民夫六千余人,当夜曾国藩和荣禄便布下个城外空城计,留下数百兵丁指挥六千民夫围城,两人领着三千湘勇和一千苗兵赶往衡山县设伏,湘潭的太平军一定会派援兵前来,也一定会途经衡山县,是以湘军能提前设伏。

于是湘勇在衡山县开河镇设伏,太平军湘潭援兵也是受了梁立泰和何震川的影响,因为梁立泰同何震川报称衡州军虽败,但清妖也损伤极重,无力再战,湘潭兵马赶到后便可一举破敌。平心而论,两人也没有夸大实事,但他们还是按照以前对清军的了解来对湘勇和苗兵进行的评估,换了是之前的清军,受此损失的确是不能再战了,但这枝兵是湘勇和苗兵……

于是乎太平军蜂拥而进,打算一鼓作气在清妖立足未稳之前破敌,大意之下在开河镇中伏,全军被夹在衡山脚下的沟谷中。苗兵、湘勇的梭標、弓箭、火炮给太平军极大杀伤,最后来援的五千太平军只逃出去两千余人。湘潭太平军主将乃是曾立昌,逃出开河镇后,他与梁立泰、何震川都搞不清到底来了多少清妖,难道有广西的清妖来到湘地支援?按说广西的清妖忙着镇压吴凌云、何苟贱那些义军。应该分不开身才对。但见当前损失颇大,三将只得退守湘潭,等候长沙赖汉英的支援。

曾国藩和荣禄打扫完战场之后,命人在山间多布旌旗、草人,然后徐徐退回衡州。好在衡州城内只是加强防御,并没有出兵打城外的随军民夫。否则以留下的数百湘勇和数千民夫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城内两千太平军的。

当夜曾国藩和荣禄又定计,这次攻打衡州还是要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是以第二天便把两天内俘虏的所有太平军集中起来,抬着木牌绕城而走,打击城内的士气。同时又让湘勇和民夫们唱楚歌。表明城内城外的都是湘人,大家是一家人。然后又施展离间之计,挑唆城内广西人和湖南人的关系。

上城助守的百姓青壮颇多,挑拨离间和劝降的事不胫而走,梁立海和陶恩培不论如何遮掩、禁传也是止不住的。而衡州城内太平军头目多是广西人,平素在治军管民之时,也多有地域之别。是以双方积怨也并非一两日了。

说起国人的地缘、地域之别来由来已久,甚至到了后世仍旧还有,一个集体之内,凡是一处来的,多喜欢以老乡相称,抱团之后便能互相照应,其实并非太平军中特立独行,只是被荣禄、曾国藩放大利用而已。

加上衡州城内广西人乃是少数,前番推行去辫和《待百姓条例》,家家户户中都被太平军搜刮过。但凡还有余粮、余银的一律都充缴圣库。虽然太平军说了,圣库是大家的,但有所需皆可取用,但对于草民百姓来说一样的就是认为自己的钱粮被充了公。

正所谓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衡州城的公平之举却带来了太平军和百姓之间看不见的隔阂。这种隔阂越来越深,原来满清治下是穷着越穷、富者越富,如今却是大家一样的穷,而掌握着圣库的那些太平军将领、官吏们自然会被人所忌恨。

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有很大的弊端,圣库制度本是想公平分配,但全部的钱粮集中到圣库之后,掌管圣库的一方将领、官吏们也是人,他们没有圣人般的觉悟,自然就是利用职权自行取用,无人敢管。衡州城内早有歌谣流传:“开月升米半斤油,余粮余银入圣库,前时尚有称底钱,如今户户一般穷。”

此时的衡州不似后世林启荣、叶芸来守的九江、安庆,后世历史上翼王石达开经略江西时,就已经没有按天京法度执行,而是恢复旧时纳粮制度,人心很齐,加上九江、安庆太平军守御森严,是以湘军费了很大气力才打下来。如今的衡州城只是天京那空想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而已,所以荣禄和曾国藩的离间之计才能凑效。

“仲华真乃大将之才,你放心什么与贼立约之事,本官从不知晓。”曾国藩的三角眼又眯了起来,这几天下来,他对眼前这个年青人非常欣赏,在他身上曾国藩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很多时候两人都会想到一块去。

荣禄淡淡一笑,暗骂一声老狐狸,先前和陶恩培谈约降之事,荣禄料定曾国藩只会绕山绕水而不会拿主意,因为他虽然是团练帮办大臣,但眼前还有自己这个协办大臣,而且荣禄还是个满人,曾国藩狡猾至极,自然会应承什么,要是荣禄不出面先答应此事,那衡州城就没有这么容易归降。换句话说曾国藩没有胆量担这个责任,而荣禄却可以,因为他是满人。清廷官场之上,在很多场合,同级的满汉大臣之间,汉臣多数还是会听满臣的,而清廷对犯了过错的满臣处置也会较汉臣轻一些。

“那还请曾帅下令放个口子出来,先让人从城里出来,咱们顺利占了衡州城,虽然咱们给郴州去了请求援兵的公文,但衡州城还是尽早拿下好些,区区数百老长毛而已,放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要是曾帅觉得不放心,可派人在衡山县截杀之。”荣禄自然不愿背上背信弃义的名声,他只是把这件事谈下来,是杀是留还是看曾国藩的。

曾国藩点点头三角眼忽然精芒大盛,沉声说道:“这件事你知我知,我会派老九去办这件事,湘地的老长毛死一个就少一个,将来咱们用兵也才好施展。况且那换城之约本官根本没有答应过什么,对吗?”

两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跟着曾国藩又手指轻叩交椅扶手道:“仲华啊,虽说城内百姓都是湘人,也是我等立足衡州之本,但听闻城内之人都是剃了辫发的,要是都不问罪,只怕朝廷那边也交代不过去。”

荣禄摸着下巴沉吟道:“听闻衡州剃发是分先后的,先者便是长毛才攻陷衡州便即剃发者,这些人便是心中早有反意的,而后者却是慢慢被逼剃发的。素闻长毛分辨入伍长短都是看鬓角之发,长者表示剃发已久,短者便是才新入之人,咱们人一年发长可过三寸,曾帅大可以此为区别,但凡鬓角发长过三寸者,便可诛杀不留。”

曾国藩抚掌笑道:“如此甚好,只是这人如何杀呢?”

荣禄也笑道:“大帅心中自有成算,何须在下言明?”

两位满汉团练大臣就这样商定了衡州城的后事,也算是定下了破城后处置的大原则,两人都认为新定衡州不能杀人太多,但要给朝廷一个交待,同时曾国藩也不愿意放过那些对长毛忠心之人,是以定下个鬓角发长过三寸者不留的调子。

可惜事与愿违,在梁立海等人带着数百太平军往北门连夜撤走之后,第二天陶恩培带着衡州城百姓开城投降。梁立海带走的太平军中除了广西老兵之外,还有五百余忠于天国的湘兵,其余不愿走的多是家小都在衡州的湘兵,这些人都换了号衣,躲回家中去了。

进城之后曾国藩发现似乎人人的鬓角都未及三寸,扬起的刀子却找不到人去挥,一时间憋得甚是难受。随后曾国藩便找出城内原本的士绅富户来指认助贼者,这次总算是有了收获,不但指认出了大批当过太平军的湘兵,还有不少帮过太平军的人也被认了出来。曾国藩把这些人全都捕拿,就连陶恩培也被捕拿下狱,株连人数多大两万余人。

然后,这些人就都没有然后了,曾国藩第一次扬起了他的屠刀,两万多人被屠戮殆尽,乡绅富户们又扬眉吐气起来,满清的秩序重新回到了衡州。而陶恩培却没有被杀,曾国藩似乎有意把他解送上京治罪。

梁立海等人在回湘潭途中被曾国荃率领千余湘勇截击,梁立海当场阵亡,仅有百余人逃回湘潭去,至此湘勇完全占据了衡州,郴州等地的清军也派了兵马前来会合,其实也就是想着分点功劳。自从长沙被攻陷之后,清军似乎就只有败师失地的份,从没有克复过一座太平军占据的城池,曾国藩和荣禄奏报上去,清廷引为衡州大捷广为传颂。

而湘勇打下衡州之后,着实发了笔大财,太平军在衡州的圣库没能带走多少东西,大批的钱粮军械成了湘勇和苗兵的战利品,虽然没有屠城之乐,但曾国藩和荣禄给每个兵勇都补足了军饷,又多发了不少钱粮,一时间湘勇和苗兵们都是欢声雷动。。)

第279章 如何解结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301章 苏福田丁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156章 定都之议第508章 诸事不顺第64章 出队浏阳第487章 声北击南第143章 上虞备用第22章 去投长毛第590章 随风摇摆第635章 码头激战第640章 开始进攻第116章 夜战湘潭第112章 上了贼船第245章 钱江轶事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450章 西王盛威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284章 新政之议第309章 巨额投资第488章 泉州海港第589章 自投罗网第143章 上虞备用第383章 家和事兴第587章 清军火炮第312章 古城新风第506章 施针试探第399章 湘军出征第263章 厦门撤兵第253章 权衡利弊第7章 为何要反第88章 分离之意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99章 冤冤相报第86章 还施彼身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91章 难以抉择第629章 静海双塘第738章 义务未完第741章 天国条件第33章 一言为定第166章 群帮会盟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335章 整编之需第367章 罢战三日第114章 值与不值第308章 美国商人第454章 舍我其谁第538章 出兵援桂第707章 秋后算账第237章 接舷之战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324章 海禁海贸第184章 又现人才第585章 一个希望第166章 群帮会盟第2章 磐陀石上第291章 各有算计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281章 团聚成家第652章 瓮中之鳖第366章 侵略如火第570章 士无战心第738章 义务未完第646章 败退之后第94章 两片离愁第164章 借刀杀人第309章 艺术大师第355章 醉后和好第94章 两片离愁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377章 华夷大防第692章 投票结果第393章 川路圣谟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97章 人无远虑第11章 十字路口第224章 围城入城第737章 死地则战第608章 历史责任第117章 抛妻弃家第389章 要塞陷落第370章 联合出兵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652章 瓮中之鳖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455章 如何选择第347章 无慢檄文第532章 江塘之战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404章 谁人能信第365章 其疾如风第16章 乔装赚城第72章 心中顾虑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277章 沿途轶事第147章 各出奇谋第736章 细细红线
第279章 如何解结第189章 上海老城第301章 苏福田丁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156章 定都之议第508章 诸事不顺第64章 出队浏阳第487章 声北击南第143章 上虞备用第22章 去投长毛第590章 随风摇摆第635章 码头激战第640章 开始进攻第116章 夜战湘潭第112章 上了贼船第245章 钱江轶事第464章 大限已至第450章 西王盛威第428章 西王救兵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284章 新政之议第309章 巨额投资第488章 泉州海港第589章 自投罗网第143章 上虞备用第383章 家和事兴第587章 清军火炮第312章 古城新风第506章 施针试探第399章 湘军出征第263章 厦门撤兵第253章 权衡利弊第7章 为何要反第88章 分离之意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99章 冤冤相报第86章 还施彼身第524章 三名副使第91章 难以抉择第629章 静海双塘第738章 义务未完第741章 天国条件第33章 一言为定第166章 群帮会盟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335章 整编之需第367章 罢战三日第114章 值与不值第308章 美国商人第454章 舍我其谁第538章 出兵援桂第707章 秋后算账第237章 接舷之战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324章 海禁海贸第184章 又现人才第585章 一个希望第166章 群帮会盟第2章 磐陀石上第291章 各有算计第384章 不必自拔第281章 团聚成家第652章 瓮中之鳖第366章 侵略如火第570章 士无战心第738章 义务未完第646章 败退之后第94章 两片离愁第164章 借刀杀人第309章 艺术大师第355章 醉后和好第94章 两片离愁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377章 华夷大防第692章 投票结果第393章 川路圣谟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97章 人无远虑第11章 十字路口第224章 围城入城第737章 死地则战第608章 历史责任第117章 抛妻弃家第389章 要塞陷落第370章 联合出兵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652章 瓮中之鳖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455章 如何选择第347章 无慢檄文第532章 江塘之战第339章 三座木城第404章 谁人能信第365章 其疾如风第16章 乔装赚城第72章 心中顾虑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277章 沿途轶事第147章 各出奇谋第736章 细细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