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罢战三日

自从见识到太平军火炮和步枪那强大的威力之后,台州城内的人们都已经知道台州城的结局,城内的富豪劣绅们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家财,选择了同清军合作,可想而知城破之后太平军会怎么对待他们。城内的穷苦百姓们却欢喜雀跃,他们的苦日子终于要熬到头了。而达洪阿在这一刻却觉得轻松了,城破无非殉城死节而已,人生数十载谁能不死呢?但达洪阿不知道的是,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中,他也是死在太平军的手中,不过却是死在河南。

就在达洪阿和城头上的清军在等待太平军炮火齐发攻城的时候,却发现几名打着白旗的人从太平军的前沿阵地走了过来。这几个人都穿了清军的号衣,看样子应该是被太平军俘虏的兵将。达洪阿有些纳闷起来,难道长毛还想劝降自己不成?

那几名清军高举双手,示意没有武器,走到城下齐刷刷的跪在地上,为首一人大声哭喊道:“庵帅可在城上?小的左营千总赵德彪替长毛带话来了。”达洪阿字厚庵,在军中人人都称他为庵帅。

达洪阿坐在城门楼子下,听了属下回报后,哼了一声冷冷的说道:“让他们回去,本帅不想听乱臣贼子的言语!”

左右台州城的将官文臣都是面色微变,如今强弱悬殊,可谓是胜负已分,既然长毛有意劝降,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就这么殉城而死的。人就是这样,当你在绝望之中忽然看到一线生机的时候,就不会那么想死了,而且越不想死就越会胆小。

一旁浙江巡抚王有龄一直心神不宁的站在一边,他十载寒窗苦读,有在官场摸爬滚打十余载才爬到今天这个位子。可惜这个浙江巡抚却是个烫手的山芋。他的前任浙江巡抚吴文镕因绍兴、宁波丢失,纠结海盗反攻宁波也被太平军打垮,最后定海也被太平军跨海夺占,吴文镕在定海殉国,清廷这才让时任江苏布政使的王有龄补上这个缺。

浙江巡抚原本治所在宁波,绍兴、宁波、定海失陷后,王有龄只得到台州赴任,而他手中无兵无将,只得听命于李廷钰派来的达洪阿这个总兵,因为人家手中有兵有粮。

江南数省遭太平军不断出兵。文官武将死者甚重,很多官位都是换了好几个人,今日要是太平军破城,王有龄知道这个浙江巡抚也该换人了。可这会儿太平军忽然派了人来传话,王有龄也是老人精一个。马上知道太平军是想兵不血刃的下城,极有可能是来劝降的。一时间王有龄心头突突直跳。若是答应太平军的招降。或许就不用死了。自从年初开始,太平军兵锋日盛一日,王有龄也看到清廷一日不如一日,听闻许乃钊等一些原来清廷的官吏投降之后,也得到了重用,有时候他也在想若是改换门庭会如何。但这个念头一直被深深的压在心底。

昨夜当得知出城夜袭之战失败后,王有龄便知道事不可为,便召集幕僚们商议对策。

他手下一名幕僚却是自己从前的好友,姓胡名光墉。字雪岩。这胡雪岩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来王有龄发迹便资助胡雪岩在杭州开设钱庄,可惜好景不长,长毛打过来之后,胡雪岩只得跟着一些富商匆匆南逃,也好在他走得快,否则便陷在杭州城了。随后王有龄到台州任浙江巡抚,又把胡雪岩招为自己的幕僚,是以胡雪岩一直跟着王有龄在台州帮着清军打理钱粮之事。

听完王有龄诉说的当前情状后,胡雪岩便首先道:“太平军势大,已然事不可为,东家该早作打算才是。”

胡雪岩的话语一出,屋内的人都是一惊,虽说屋内的人都是王有龄的心腹,但胡雪岩已然改口不称太平军为长毛贼,而是以太平军相称,足见他竟然是有意靠向太平军而不愿恶语相加。

王有龄皱眉道:“雪岩,我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何以自作打算?”

胡雪岩坦言道:“东家也说了强弱悬殊,胜负已分,如今再言殉城死节,已然是为死而死了,并无丝毫价值,况且今岁之内死节的名臣干吏不知凡几,东家若是只想殉节,其实大可什么都不必再做了。”

王有龄老脸微微一红,正如他所言,太平军破城已经是定数,要是他存了死志,又何必在找幕僚商议对策?当下屋内的幕僚们这才明白,他们这位东家是不甘心就这么死了的。

胡雪岩对待王有龄便如同推心置腹的好友,当下也不顾王有龄的尴尬,接着说道:“此次来攻台州的乃是太平西王所部,此人部曲行事与其他长毛贼不同,也不强逼人捐输财物,也不禁毁儒释道,况且在苏南之地还大兴工商之业,苏南比之前更加繁华。听闻许乃钊许大人在他麾下已经官至苏州郡郡守,东家不知有意投太平否?”

王有龄面色一变,低声道:“雪岩切莫胡言乱语,小心隔墙有耳。”

胡雪岩淡淡一笑说道:“东家早就派了心腹人守在四周,何惧之有?东家,你在台州近一年,都被达洪阿、李廷钰压制,毫无政绩可为。而达洪阿等为了守城,强征民夫苦役,强逼百姓富户纳捐,城外十余里之内百姓居所都被烧为白地,其余乡间更是被兵勇掳掠得不成样子,试问东家,如此行事民心尽丧,东家官声何在?再者如今太平起事,各地纷纷响应,天下大乱之势已成,大清律,官吏失土者斩。台州若失,东家也就再无容身之所,何不早作另投明主之算?”

王有龄叹了口气道:“当初助达洪阿守城也是无奈之举。”跟着王有龄低声问道:“雪岩,如今就算想投太平,只怕也是没有门路啊。”

胡雪岩笑道:“观这太平西王行事颇有圣主明君风范,此次太平西王所部大举南下,这首战之处必以怀柔之策对之,明日或有人前来劝降。”

王有龄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道:“太平已经占尽优势,破城乃是轻而易举之事,他们还会遣人来招降么?”

胡雪岩点头道:“定然会的。但如若西王不遣人来招降,一味的恃强凌弱,那就说明他并非明主,在城破之时,我等自会领着东家心腹家将共同杀出城去。要是冲不出去,就死在一起便是了。”

回想起昨夜胡雪岩的话。王有龄心头真的突突直跳。太平的西王还真的遣人来招降了。不过看达洪阿的意思是不想投降的,王有龄不禁和众多官吏一起在心中暗骂达洪阿,这老小子自己想成就殉节美名也就算了,何必拉着一城人的性命陪葬呢?

当下王有龄硬着头皮上前道:“庵帅,城下这几人看样子都是咱们的将校,不如将他们接上城来。问问长毛贼的虚实也好,若是有什么大逆不道之言,咱们不听也就是了。”

王有龄这话倒是极为圆滑,清军自从和太平军作战以来。双方从不会有什么互派使者之说,若清军有招降太平军之意,想和太平军接触之时,也多是命人乔装打扮前去,像城下这般明目张胆前来劝降的,不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的将领一般都是乱棒打回去的。但此时王有龄说话圆滑,不承认城下的人是来劝降,而是要向这几人打听敌军虚实,这样也就让人无话可说了。

当下达洪阿沉吟片刻后,便命人放下竹篮子将几人缒上城来问话。

那左营千总赵德彪上得城来,见到达洪阿后,几人便拜倒在地,放声大哭起来。达洪阿本想先给这几个被俘兵将一点颜色看看的,但见这几人身上都带着伤,又哭的悲切,也就心中一软,叹口气道:“下次再有走投无路之时,便自我了断,免得活着受辱!”

赵德彪哭诉道:“庵帅,小人乃是被长毛贼火炮炸得昏迷过去,醒来时已经被俘,并非小人不想死战啊。”

太平军的火炮凶狠是这几日台州城内将官都知道的,达洪阿嗯了一声,算是宽赦赵德彪的罪责,淡淡的问道:“长毛贼兵数几何?何人领兵?”

赵德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只道:“长毛贼号称十万之众来犯,领兵的贼将颇多,听闻最大的乃是伪西王麾下四大将之一的李开芳。”

达洪阿点点头道:“原来是下武昌、夺九江、占江宁、取杭州的李开芳,此獠果然还算是一员名将,和本帅交手也算敌手。”

赵德彪接着说道:“今日贼将李开芳见了我等,命我等前来传话。”

达洪阿冷哼一声道:“大逆不道之言就不必说了。”

赵德彪急忙说道:“庵帅明鉴,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言,若是贼子那些无君无父的言语要小人来传,小人也是誓死不会相从的。”

王有龄也劝道:“庵帅,既然赵千总这么说了,就先听听长毛传什么话来好了。”

达洪阿哼了一声,略略摆手示意赵德彪接着说,赵德彪这才说道:“贼将李开芳只说昨夜咱们在城外死伤甚重,兄弟们的尸体还在城外,李开芳说可以让咱们出城收尸,双方罢战三日。”

达洪阿冷笑道:“长毛想趁我们开城收尸之时,趁机夺城,些许鬼蜮伎俩也不怕遭人耻笑。”

赵德彪面有难色的说道:“庵帅,那李开芳也说了,若是大帅不必疑心,如今强弱悬殊,他、他们要、要破城是轻而易举之事……”说到这里,达洪阿重重的哼了一声,王有龄却道:“既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言,你接着说吧。”

赵德彪接着说道:“李开芳还说他敬重大帅是当年抗击洋人的英雄,是以罢战三日,让城内可以收拾城外的尸体,算是对大帅的一种敬意。”

达洪阿心头微动,当年他和洋人大战,虽然胜了,但随后却遭贬谪,想不到太平军的将领居然还记得这份当年之勇,他武人出身,最喜旁人称道自己的武功,也想着太平军若是要破城,只需重炮齐发,台州城的城墙只怕也是挡不住的,的确不需多此一举来坏了自己的名声。

王有龄却暗暗冷笑,太平军果然好算计,来人丝毫不提劝降之事,先给达洪阿脸上贴一层金,徐徐图之,果然是有备而来的。当下王有龄也不点破,开口劝说了几句后,达洪阿终于首肯罢战三日,各自收尸。

第695章 父子夜话第123章 三渡湘江第59章 反客为主第151章 杀与不杀第730章 也都拥有第501章 应有此报第740章 是战是和第716章 为己而战第33章 一言为定第442章 北上随驾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743章 伊犁条约第713章 九思堂会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405章 潜移默化第279章 如何解结第196章 无奇不有第502章 民族大义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86章 还施彼身第219章 进退两难第669章 回国人选第395章 湘军异动第58章 同是一道第502章 民族大义第391章 与民易田第483章 财政赤字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241章 无理要求第226章 活宝夫妻第422章 逼封万岁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591章 表明心迹第272章 各自肚肠第469章 南丁格尔第94章 两片离愁第555章 用人之道第212章 请君入瓮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334章 实战范例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415章 大沽对峙第131章 围魏救赵第21章 升斗小民第686章 舟山海战第342章 战后余波第600章 京城戒严第150章 南京城破第130章 民心已变第284章 新政之议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496章 挂万漏一第562章 元旦曲宴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261章 通宝和尚第602章 联洋靖难第448章 各怀鬼胎第58章 同是一道第73章 失魂之症第61章 身世印证第126章 战四叶山第747 章 日本倒幕第322章 宗族势力第274章 避走西路第297章 大义名分第353章 大事小节第218章 不测风云第382章 东方女子第618章 钟粹宫中第590章 随风摇摆第405章 潜移默化第568章 云南会师第87章 鸦片之用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600章 京城戒严第506章 施针试探第304章 再起波澜第673章 让城别走第494章 假若开战第629章 静海双塘第664章 电报大楼第70章 胡搅蛮缠第399章 湘军出征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691章 最后尝试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44章 井塘之战第107章 北征东伐第401章 连锁反应第143章 上虞备用第18章 天心阁上第291章 各有算计第648章 遥不可及第321章 以毒攻毒
第695章 父子夜话第123章 三渡湘江第59章 反客为主第151章 杀与不杀第730章 也都拥有第501章 应有此报第740章 是战是和第716章 为己而战第33章 一言为定第442章 北上随驾第198章 厘金之策第743章 伊犁条约第713章 九思堂会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405章 潜移默化第279章 如何解结第196章 无奇不有第502章 民族大义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86章 还施彼身第219章 进退两难第669章 回国人选第395章 湘军异动第58章 同是一道第502章 民族大义第391章 与民易田第483章 财政赤字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660章 投鼠忌器第241章 无理要求第226章 活宝夫妻第422章 逼封万岁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591章 表明心迹第272章 各自肚肠第469章 南丁格尔第94章 两片离愁第555章 用人之道第212章 请君入瓮第307章 人不忍欺第334章 实战范例第138章 出人意料第677章 自在为王第415章 大沽对峙第131章 围魏救赵第21章 升斗小民第686章 舟山海战第342章 战后余波第600章 京城戒严第150章 南京城破第130章 民心已变第284章 新政之议第516章 屹立不倒第496章 挂万漏一第562章 元旦曲宴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498章 初至上海第261章 通宝和尚第602章 联洋靖难第448章 各怀鬼胎第58章 同是一道第73章 失魂之症第61章 身世印证第126章 战四叶山第747 章 日本倒幕第322章 宗族势力第274章 避走西路第297章 大义名分第353章 大事小节第218章 不测风云第382章 东方女子第618章 钟粹宫中第590章 随风摇摆第405章 潜移默化第568章 云南会师第87章 鸦片之用第702章 一家所累第554章 中风前症第600章 京城戒严第506章 施针试探第304章 再起波澜第673章 让城别走第494章 假若开战第629章 静海双塘第664章 电报大楼第70章 胡搅蛮缠第399章 湘军出征第447章 消息传来第691章 最后尝试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44章 井塘之战第107章 北征东伐第401章 连锁反应第143章 上虞备用第18章 天心阁上第291章 各有算计第648章 遥不可及第321章 以毒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