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终得名士

说起这郭嵩焘来,萧云贵还是有些印象,好像就是他撺掇着曾国藩出山,成立了湘军,而他自己也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之一,唯一让萧云贵记住的是,他是中国近代首位驻外使节。

萧云贵皱皱眉道:“这郭嵩焘怎么会在长沙城中?”

洪韵儿笑道:“这郭嵩焘本是湘阴城西人,仕途也是较为坎坷,考了五次会师,终于在道光二十七年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可惜他才做了官,家中双亲相继去世,他只能回老家丁忧,一直到今年都没能再回北京。最近太平军北上入湘,他也不甘寂寞,跑到省城来给骆秉章出谋划策,结果城陷得太快,他也没能离开。”

萧云贵哦了一声,淡淡的说道:“拿住他有什么好的,这种当了清廷官吏的读书人,最是死硬,没当官的左宗棠我们都还搞不定,你还想招揽他么?”

洪韵儿哼了一声道:“这郭嵩焘是撺掇曾国藩出山的重要人物,我想着将他扣下,湘军就没那么快出现了啊。”

萧云贵忍不住笑道:“四眼妹,你的想法还真是简单,曾国藩等湘湖读书人之所以要办湘军围剿太平军,究其原因是太平军不尊儒教,若然太平军依旧砸毁孔庙、不尊儒术,就算没有郭嵩焘,曾国藩等人还是会出山的。我依稀记得首先办起团练的乃是罗泽南和他的弟子王珍吧,郭嵩焘也只是加了把火头而已。”

洪韵儿有些失望的坐下道:“还亏我高兴了半天,原来这么做没用啊。”

萧云贵摸着下巴说道:“长沙一战成功之后,湘中名人本来就多在长沙,这些人既不能轻易杀掉,也不能轻易放掉,把他和王闿运他们三人关在一起,等等看再说吧。”

正说话间,牌刀手来禀报说左宗棠求见,萧云贵看了看洪韵儿奇道:“这老小子想通了?”

洪韵儿摇摇头,只见左宗棠到了堂上来,这老小子面色红润,气色很是不错,到让萧云贵心里又是一阵卑鄙无耻的念头生出来,这老小子和前几日死乞百赖的样子很不一样啊,难道是因为老婆来了,有了阴阳调和,所以才气色渐佳?想到这里不禁望了望洪韵儿,跟着咽了一大口馋咽,自己明明也算有老婆的,却只能露宿军营,真是气死人了。

左宗棠哪知道萧云贵心里在想什么,上前一礼后微微笑道:“西王、西王妃安好。”

萧云贵和洪韵儿回了一礼后,萧云贵招呼左宗棠坐下,呵呵笑道:“什么风把先生吹来了?”

左宗棠一拉衣摆坐下,坦然道:“实不相瞒,这几日左某思来想去,起初委实难以抉择,但今日已然想通了。”说道这里,他起身深深一揖道:“多谢近日西王和西王娘厚恩延请,但左某除了妻小之外,还有兄弟姐妹尚在,夫人娘家在湘潭也是大户人家,断不能因左某一人之故,累及这些亲眷的,所以……”

见左宗棠起来相谢,萧云贵就暗道不好,果然左宗棠言下之意还是不愿投靠的,萧云贵只觉得脑中一阵眩晕,这老小子当真不识抬举,自己做了那么多事,他居然还是要离开?心头暗自火起,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声,说道:“周家在湘潭,这个我知道,你的兄弟姐妹在何处?本王派人去把他们一起都请来便是。”

左宗棠心中已经想通,摇摇头苦笑道:“西王不必再费心力了,左某知道岳丈一家脾气,也知道兄弟姐妹的家世,他们现下是断然不会到长沙来的,多谢西王美意。”

萧云贵颓然靠在椅背上:“左宗棠啊左宗棠,难道本王真的就不值得你投靠么?”

左宗棠哑然失笑,拱手道:“西王何出此言?左某知道西王和西王妃心中抱负,也不耻清廷所为,有了西王妃一番论儒之后,更加明白如何才能振兴儒学,自此也绝了投效朝廷的念头。左某意思是眼下还不能投效西王麾下,待左某回到湘潭之后,劝说亲眷,安排好家事之后,再来军前效力如何?”

萧云贵听了转忧为喜,这老小子说话能不能一次性说完啊,原来他还是愿意投效的,只是真的顾虑宗族安危,所以才这么说,当下他连连搓手笑道:“先生就这般回去太过危险了,还是本王派兵去帮先生取家眷吧。”

左宗棠拱手谢道:“多谢西王,但上次为了左某,就累得西王妃在湘阴遇险,左某心中实在有愧,搬取家眷之事,还是左某自己办好了,左右我在湘中还是有些人脉,自己办事方便些,有太平的人在当中反而不好。”

洪韵儿皱眉道:“先生这是只身犯险啊,今早传来消息,清廷将长沙大小官吏悉数捕拿问罪,可见咸丰气度狭窄,没有容人之量,若是让清廷知道先生打算投我太平,定会对先生不利的。”

左宗棠哦了一声,点点头道:“看来朝廷又要大起刑狱之事,长沙失陷这件案子又不知会构陷多少人,但左某一介布丁,料想朝廷不会注意,左某此去低调行事,也该无大碍。”

相劝了半天,但左宗棠脾气硬,都不听劝的,萧云贵和洪韵儿只得作罢。

左宗棠跟着又道:“还有一事,咱们先说好了,若然太平今后还是不敬儒学,想以洋教毁我中华文种,那左某还是会拂袖而去的。”

萧云贵摇摇头道:“先生,此事先前我夫人已经说得明白了,清妖尊奉的这种儒学,我太平是一定要毁去的。”

左宗棠点点头道:“这个左某明白,左某是说我们汉人儒学,而非满清儒学。太平以拜上帝教起兵,这点左某认为并无不可,但不能强行推广此教,将其他宗派都视为妖魔,此道万万不可取。”

萧云贵沉吟道:“此事我还需要劝说天王和东王,但本王可以保证,在本王治下,断然不会出现先生所担忧之事。”

左宗棠若有所思的道:“那左某投效的也只是西王而非太平。”

萧云贵大喜,暗想老子就是要你投靠我的,当下呵呵大笑道:“这个自然,本王就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

左宗棠皱眉看了看萧云贵,忽然说道:“西王应该还记得当日也是在此地,我们三击掌之事吧。”

萧云贵点点头,左宗棠沉声说道:“若然西王不能劝服天王、东王二位,西王可否想过自立门户?”

萧云贵和洪韵儿对望一眼,洪韵儿起身倒了堂外喝道:“唐二牛,你们带人守住门口,不许让任何人靠近!”

左宗棠目光炯炯的盯着萧云贵低声道:“若太平不放弃拜上帝教,还想以教权立国,非败亡不可,若是如此左某是万万不敢相从的。”

萧云贵轻叹一声道:“自起兵以来,我太平都是以此教鼓舞人心,忽然抽去,岂不会大乱?”

左宗棠点头道:“左某在城中待了近一个月,此事自然知道,但儒释道等几家,在中华已然千年之久,根深蒂固,拜上帝教想要天下人改信,那才会大乱的。上帝教在天国可以有,但日后西王要渐渐淡化,切不可让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定要行政教分离之事,否则万事休矣。若是西王碍于天王、东王二位,还不如及早分道扬镳,以免将来受制于人,缚手缚脚。”

萧云贵惊愕的看着左宗棠,这老小子冷眼旁观,原来心中早就有数,现下决定投效自己了,才和盘托出,当下恭恭敬敬的一揖道:“先生可有方略可以教我?”

洪韵儿也道:“是啊,先生自比今亮,那我夫妇二人就学刘备,请教先生当下的隆中对。”

这个马屁拍的舒服,左宗棠微微一笑道:“左某狂妄,但这些日子思来想去,也有些心得,临走时便说与西王和西王妃,以备选择。这满清入关近两百年,此刻尚为天下人认同之正统,先前太平虽有奉天讨胡檄,但此文就如同反清复明一般,对天下人来说,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中华自古以农立国,当今各地百姓纷纷起事,太平起于广西,也是因为活不下去,太平打出的均田地、同富贵才是聚拢民心的要旨。想要实行复汉大业,首要之事便是聚拢民心,剪除满清羽翼,此事繁杂说来话长,西王如今尚不能独立施政,空有一番高谈阔论也是无用,左某暂且不论,日后定会和西王细细剖析。所以左某想来,当务之急还是要学明太祖朱元璋,先有自己的地盘,方能从容施政,建立自己的势力,方能北驱胡奴。”

萧云贵点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本王今日也在琢摩此事,但不知往何处去为好。”

见萧云贵向自己坦言,左宗棠心中一松,暗想这西王果然有野心,当下续道:“现下西王在长沙,北上乃是湖北、荆襄,自古荆湖乃是四战之地,据此地难于安稳立足,不可取。东去乃是江西,赣省东去还有苏闽浙等省,乃是富饶之地,也有转圜之地,可为兴兵之地。据湘湖而顺江下赣省,东取苏闽浙,占据金陵,构陷上海,断绝清廷漕运,此乃上策。”

萧云贵皱眉不已,这条路是杨秀清要走的路,自己这样进兵,岂不还是和东王分不开?当下道:“此策甚好,但东王似乎也有意东进金陵,只恐这般进兵还是会寄人篱下,受制于人。”

左宗棠点头道:“东王能有此计略,也是位人杰。中策便是西进川中,效仿刘备治理蜀中,此地易守难攻,川中富庶,本是极好之地,但出兵北伐甚难,久之易于坐困,且不能遏制清廷,以云贵川三地抗衡清廷,也难以得胜。”

萧云贵嗯了一声道:“此地我也想过,的确乃是偏安之地,而非进取之地,愿闻先生下策。”

左宗棠缓缓说道:“本来南下也可算得是上上之策,一来西王本就是广西人氏,据湖南,南下两广之地,呼应两广粤民起事,占据一方也非难事,取两广之后可北图闽赣,西进云贵,将来定鼎江南,联络江北义士,可学朱元璋北伐胡奴。但此刻广东有夷人侵扰,只恐受制于夷人,会有无妄兵灾,所以左某才将此策定为了下策。”

第300章 盛会初始第312章 古城新风第121章 破而后立第108章 政教之务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289章 湘军窘境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406章 天堂再会第639章 试探攻击第285章 北翼排兵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563章 初次冲突第748章 各人际遇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743章 伊犁条约第311章 心有不甘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51章 守险守陴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605章 决战之前第252章 鸦片税率第337章 军衔爵位第615章 唾面自干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550章 铩羽北归第634章 河西务镇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400章 广东起事第676章 徒伤和气第183章 教育之想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537章 留条活路第174章 帮会争霸第193章 奉命撤军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461章 坐以待毙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79章 一马一獐第91章 难以抉择第92章 双王际会第149章 城南初战第328章 缠足剪辫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406章 天堂再会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113章 出队之议第377章 华夷大防第70章 胡搅蛮缠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474章 互相欺瞒第416章 天助我也第8章 密探齐出第261章 通宝和尚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635章 码头激战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521章 稳定战线第740章 是战是和第162章 西文密约第325章 加碘食盐第380章 西王驾临第388章 联结恭王第602章 联洋靖难第390章 权力更迭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703章 退位让国第149章 城南初战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618章 钟粹宫中第619章 天宁寺外第565章 无字密信第627章 改变部署第473章 智者千虑第492章 意外冲突第161章 巨大利益第624章 明战暗战第402章 祸水东引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532章 江塘之战第574章 严父爱儿第729章 制造麻烦第658章 如意算盘第147章 各出奇谋第630章 天津防卫第14章 领兵突阵第715章 势不在我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12章 初阵夜战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245章 钱江轶事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573章 意义不同第83章 村坊团练第211章 背水一战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672章 处暑之役
第300章 盛会初始第312章 古城新风第121章 破而后立第108章 政教之务第444章 君臣心理第289章 湘军窘境第452章 救援武昌第406章 天堂再会第639章 试探攻击第285章 北翼排兵第254章 怡和洋行第563章 初次冲突第748章 各人际遇第720章 孤不能安第701章 日暮西山第743章 伊犁条约第311章 心有不甘第242章 太平基督第51章 守险守陴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490章 匪夷所思第605章 决战之前第252章 鸦片税率第337章 军衔爵位第615章 唾面自干第413章 皇室避暑第550章 铩羽北归第634章 河西务镇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400章 广东起事第676章 徒伤和气第183章 教育之想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537章 留条活路第174章 帮会争霸第193章 奉命撤军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461章 坐以待毙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79章 一马一獐第91章 难以抉择第92章 双王际会第149章 城南初战第328章 缠足剪辫第534章 文艺复兴第406章 天堂再会第503章 各安天命第113章 出队之议第377章 华夷大防第70章 胡搅蛮缠第700章 逼宫之举第474章 互相欺瞒第416章 天助我也第8章 密探齐出第261章 通宝和尚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381章 僵持不下第635章 码头激战第243章 国中之国第521章 稳定战线第740章 是战是和第162章 西文密约第325章 加碘食盐第380章 西王驾临第388章 联结恭王第602章 联洋靖难第390章 权力更迭第295章 三寸鬓角第703章 退位让国第149章 城南初战第259章 雷霆救兵第618章 钟粹宫中第619章 天宁寺外第565章 无字密信第627章 改变部署第473章 智者千虑第492章 意外冲突第161章 巨大利益第624章 明战暗战第402章 祸水东引第317章 上位之事第532章 江塘之战第574章 严父爱儿第729章 制造麻烦第658章 如意算盘第147章 各出奇谋第630章 天津防卫第14章 领兵突阵第715章 势不在我第409章 好坏之间第527章 各得所求第12章 初阵夜战第330章 学子之心第245章 钱江轶事第548章 重游故地第573章 意义不同第83章 村坊团练第211章 背水一战第160章 欺人太甚第672章 处暑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