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生育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今天晚了,对不起大家

皇后的千秋节在七月末,八月初八就是恩科秋闱。

依皇帝的说法,今年是皇后三十整寿,自然要好生庆祝。但是前几年太后圣寿刚刚大赦过,现在不好再来一次,所以才决定开恩科,以示普天同庆之意。

不过说法虽然很好听,皇后这个千秋节却也没过得有多少兴致。她到底还不是傻子,皇帝虽然说是为了给她庆祝,可事实上开恩科对她本人难道有什么好处不成?且看看为了这次恩科争主考,朝廷上人脑子都快打成狗脑子了,谁还看不明白,这里头根本就是明晃晃的给自己拉拢人才呢。

另外,女子年纪稍长,大概就没人是真心愿意庆什么寿了——提醒你又老了一岁么?何况皇后到现在都没生出个孩子来,年纪越大,生育的希望就越渺茫,又如何高兴得起来呢?

是以这个千秋节,宫里虽然张灯结彩,宫宴上的气氛却并不怎么热烈——正主儿都不高兴,下头谁还敢兴高采烈?然而又不能不装出高兴的样子,于是场面就难免有些虚伪,看起来更尴尬了。

桃华当然也在席间。因是大庆,京中的命妇凡有六品以上诰命者皆可到,是以席间人头济济,看起来倒委实热闹。不过若是有心人细瞧,就会发现这名单比起往年来还是有所变化的,有几个人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而那些五六品的命妇里,倒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身为郡王妃,桃华的位置当然是最前头的,身边就是成亲王妃。

成亲王妃明显地瘦了些,神态也起了变化。从前她是个脸庞微丰的中年妇人,容貌虽算不得十分出色,但神态安然举止娴雅,颇有几分风度。但现在她虽然打扮得比从前还要雍容华贵些,却反而显出了一股子惊弓之鸟的感觉,那双眼睛总仿佛在警惕着什么,似乎随时都准备要跟谁打一架。

这种变化桃华倒是明白的。自从死了一个儿子之后,成亲王与她的关系始终有些岌岌可危,听说两个侧妃没少吹枕头风,且成亲王自己似乎也有点努力耕耘的意思,大概是觉得一个儿子实在不保险,想着再生几个出来。

不过,虽然如此努力,但成亲王府里到现在仍旧没什么动静,是以成亲王已经决定要给长子请封世子了——以前是怕他长不成人,但现在就这么一根独苗,成不成的也就是他了。

若是儿子得封世子,成亲王妃的位置就比从前还要稳固。可是自从病过那么一场,成亲王长子的身子也越发的不如从前,能不能长成人,能不能成婚生子,也就更难说了。

于是成亲王妃就始终被夹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之中:一边在说她的地位稳如泰山,哪怕丈夫靠不住还有儿子呢,另一边却又要说她的靠山如同海市蜃楼,随时都可能消失。这么个折腾法儿,是个人就受不了,没有变化才怪呢。

成亲王妃一直僵直地坐着,面前的饭菜也没有动几筷子,发现桃华在看她,便僵硬地扯了扯嘴角:“弟妹气色真好。不知这些日子在忙些什么?”

桃华知道她问这个是什么意思。成亲王前些日子派人送了中秋节的节礼过来,单是上好的螃蟹就送了两大筐,另有时令鲜果、精制月饼,还有一对羊脂白玉的莲花步摇并一对翡翠镯子。

若说送节礼,螃蟹果子也就罢了,送首饰的却是没有,也不曾上礼单。桃华拿在手里看了看就知道有事儿,果然送礼来的人吞吞吐吐了片刻,就露出了真正的来意——成亲王想让桃华给他诊脉,看能不能治他这个先天不足的病。

虽然说是什么先天不足,但桃华一听就明白了,成亲王这是想再要儿子,是来求她治这不孕不育的。

其实成亲王这病史,桃华已经从李太医那里知道了一些。

李太医倒不是有心泄露成亲王的秘密,而是想从桃华这里得到些指点。他伺候成亲王府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也在京城里立下了口碑,日子过得不错。可这次成亲王两个儿子病倒,成亲王妃悲痛之余,不敢承认是自己折腾出来的,便有些迁怒到他身上,嫌他没有早些诊出两个孩子身体亏损,才导致一场风寒发展得如此迅速。

这可真是冤枉死了李太医,可是他一时半时的又没法离了成亲王府,想来想去,只能指望成亲王做靠山了。成亲王如今最想要的就是再生个儿子,若是能让他遂了心愿,还不是对李太医有求必应?

然而李太医在成亲王身上已经耗了十几年了,也知道自己的本事就是这些,实在不可能再让成亲王达成心愿,那现在既然有安郡王妃在,不向她求助的就是傻子!

其实李太医还是有些本事的,当初成亲王能跟成亲王妃连生二子,也是他治得好。然而成亲王的确是先天不足,生那两个儿子对他来说已经消耗颇大,现在他年纪比从前更长,再想生儿育女就更难,李太医也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依桃华看,成亲王是有先天性肾病的,并且这个病还遗传给了他的儿子,所以两个孩子才会在病倒之后双双出现肾衰竭。既然皇帝和沈数无此表现,桃华怀疑这病是从成亲王的母族遗传下来的。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不好,生育功能就将大大受到影响,成亲王这病是先天的,就更难治疗了。凡病,三分治七分养,桃华跟李太医一起斟酌着开了个方子,但给出的一个劝告就是:戒房事。

应该说,方子的确是有效的,然而这“戒房事”三个字,却跟成亲王的要求正好抵触。

成亲王并不知道这方子是李太医向桃华请教来的,所以他一边用着新方子,一边就来请桃华了。

桃华当然没有答应。要说让成亲王再有子,其实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然而那是以损耗成亲王的身体,甚至缩短他的寿命为代价的。并且这样生下来的孩子,身体多半也不会太健康,恐怕最后也还是跟原来那两个孩子差不多,先天性疾病仍旧存在,易于夭折。

所以桃华没有收那些首饰,倒是写了一封信让来人带回去。她在信里没写别的,只写了一个故事——确切点说,她其实是凭着记忆录了一个《阅微草堂笔记》里头关于向仙人求“虚损方”和“种子方”的故事。

这故事是说,有个扶乩治病的人,请来的乩仙自称芦中人。有人向他求“虚损方”,仙人回答说:“君病非药所能治,但遏除嗜欲,远胜于草根树皮。”

又有求“种子方”,也就是生儿育女的方子,仙人回答得更加有趣,说种子方是有的,而且用了肯定能生孩子,但是生了跟没生一样,因为这孩子多半得夭折。

《阅微草堂笔记》里的说法,是认为胎儿乃精血化生,本来就含有先天之毒,所以遇到生痘就容易死人。现在种子方也是热药,生出来的孩子乃是毒上添毒,遇到生痘几乎是百发百死。到时候孩子夭折大人伤心,却不知道这原因出在种子方上。正所谓“不知未生之日,已先伏必死之机”。

虽然所谓先天之毒的说法不很靠谱,但对于种子方乃是热药,蕴毒必加数倍这种理论,桃华还是赞同的。就像现在,成亲王如果想生孩子也不是不可以,无非就是强肾催精罢了。然而这法子就像让春花在冬日里开放一样,花催开之后,植株多半枯萎憔悴,更未必能结果。

这封信跟首饰一同送回去之后,成亲王那里就暂时没有了消息。桃华估计,成亲王虽然想要儿子,但应该更顾惜自己的性命,要让他放弃寿命去得子,这儿子还未必会长大,恐怕他就不愿意了。

既然如此,桃华也就把这事儿丢到了脑后,现在看见成亲王妃这模样,也只淡淡点了点头:“无非是忙王爷和旭哥儿罢了。眼瞧着要中秋了,府里总还有些杂事。”

成亲王妃干笑了一声:“弟妹饶是这么忙,瞧着气色还是这么好,真是教人羡慕。”

这话说得桃华也没法接了,也只能干巴巴地回笑一下:“哪里,不过是平日多笑笑,心情疏散,身体自然就好。”

“也是弟妹天生丽质,旁人不及。”成亲王妃又干笑了一声,“说起来,弟妹救了我家大哥儿,我早该上门给弟妹磕头道谢的,只是大哥儿那里走不开……弟妹可别怪我。”

桃华有点吃惊地看了成亲王妃一眼——这是被鬼上身了吗?居然会夸她天生丽质,还承认是她救了成亲王长子?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难道刚才问的话其实不是在疑心她给成亲王搞生子方?

不过吃惊归吃惊,客套话还是要说的:“大哥儿那里的确要悉心照顾,这谢礼都送了好几次了,亲王妃无须惦念的。”虽然那礼都是成亲王送的,根本不关成亲王妃的事。

成亲王妃脸上便堆起笑来。她现在瘦了,瞧着就不如从前端庄和气,这一笑起来眼角还有明显的鱼尾纹,无端地就带出一股子尖刻和算计的模样来:“说起来弟妹真是有福气的,成亲这才多久就一举得男,瞧那位——”她轻轻用眼梢往上头斜了一下,“这都十几年了,还没动静。今日这是三十整寿了,恐怕再想生也不可能了吧?”

这说的当然是皇后。桃华只觉得成亲王妃今日古怪,随口答道:“这也未必。只要身子康健,便是过了三十岁也能生。有些人家的妇人,四十还有生子的呢。”

这话一说完,成亲王妃顿时眼睛一亮,身体都不由自主地往桃华的方向倾斜了一下:“弟妹是说,妇人到了三十岁也还能生?”

这么兴奋,看来她想听的就是这个?桃华心里琢磨,嘴上回答:“当然是要身子康健,胞宫无恙,如此自然可生育的。只是年纪越长,生育便越见艰难,不比二十出头的妇人,这也是事实。”

“哦哦,那就是说,还能生的?”成亲王妃对桃华最后一句话敷衍地哦了两声,就紧追着问能不能生的问题了,“依弟妹看,似我这样的年纪,也还能生育?”

桃华对着成亲王妃脸上看了看。瘦归瘦了点,精神压力也大了点,但身体其实还可以,多少不如她的还照样生呢。不过问题是,她这是打算再生一个孩子?可就算她能生,成亲王能吗?

“弟妹能否给我诊诊脉?”成亲王妃却巴上来不放了,好像完全忘记了之前跟桃华的那些过节。

一个人脸皮厚到这种程度上,别人也就拿他没什么办法了,何况成亲王妃怎么说也是嫂子,桃华也只能伸出手替她诊了脉,而后道:“亲王妃身体倒也康健,略有些寒症,也不过时常用些羊肉山药之类略加补养也就是了。”

别说,成亲王妃这身体还真是好,看来当初挑她做成亲王正妃是看她好生养,这话应该是没错的。也是,倘若她身体不好,就凭成亲王那身子,恐怕也生不出儿子来,要不然那府里也有侧妃侍妾,怎么就再没生出半个蛋来呢?

“弟妹说的羊肉山药之类,可是要制成药膳?”成亲王妃还不算完,“不须另用药么?”

“是药三分毒,若能食补,就不要药补了。”桃华说完了,还是又补了一句,“若想有孕,不只是女子的事,男子亦须身康体健,否则便是生出孩儿,怕也不足。且太过勉强……亦会伤身。”

成亲王妃胡乱点了点头,看起来还想说什么,桃华已经赶紧转过头去跟旁边人说话了。今日席间这些人她也都熟悉,只是倒没见上回那位古板的文光侯太夫人,听旁边人说是皇后体恤她年纪大了,参加宫宴未免劳累,所以特意恩准她不必来。

体恤什么的,桃华听了也只一笑。其实就连说话的人都知道,皇后哪里是体恤人的人呢?不过文光侯太夫人上次当面让陆盈把小皇子交给皇后抚养,结果过后皇后自己打了退堂鼓,反给陆盈提了位份,让她名正言顺地抚养皇子。

皇后倒是找了个正当理由,说是陆盈救护太后有功,可是这事儿谁不明白是皇后自己缩了,倒把文光侯太夫人给架在半空里了,颇有些人窃窃私语说她为了给儿子谋那个主考的位置,就巴结趋奉皇后,结果弄了个没脸。

其实文光侯太夫人还真不是为了儿子的主考之位,可是这会儿说都说不清了,一气之下犯了嗝逆,索性向宫里报病,连皇后的千秋节也不能来了。

自然这些话谁也不会说出来,有提到文光侯太夫人的,大家也只是彼此使个眼色罢了,毕竟太夫人虽然没来,文光侯夫人却在座,自不好说得太明白了。

皇后坐在上头,下头的人都瞧得清清楚楚,虽然听不见众人说什么,但看看那交头接耳的样子,也能猜得到必是在议论些什么不好明说的话,多半还与自己有关的。

再看这些人当中,有几个每年千秋节常见的身影已消失了,那几个都是丈夫最近被以各种问题或削职或左迁到京外的,本人自然也就无缘千秋节宫宴了。

皇后看过一圈,目光就落到了赵充仪身上。今日赵充仪穿的是藕合色宫装,用深色丝线织出蔓草暗纹,只用淡银色丝带镶边,下头亦是素面淡色的一条百褶裙,并无别样刺绣装饰。然而她面色白里透红,目如秋水,纵然衣饰淡雅也不减容色,反而更衬出一股子飘飘的仙气来,与另一边浓妆艳饰穿着金线刺绣的凤尾裙的袁淑妃相映成趣,如同两朵颜色不同却都盛开的花,一下子将满殿嫔妃的光彩都夺了过去。

今日是皇后的寿辰,皇后当然也是按品大妆,头戴凤冠,身穿翟衣,单是一条霞帔就极尽奢华,下头挂的坠子都是用同一块翡翠碾出来的,颗颗做水滴形,真如那澄碧的水珠一般,稍稍一动就让人疑心会滴落下来。那凤冠更是华丽夺目,龙盘凤绕,凤口中含的红宝石有莲子米般大小,垂下的珠串颗颗浑圆,大小完全一样,也不知从多少颗珍珠里才能挑出来。

然而就是如此华美的服饰,也不能完全掩盖她容颜老去的事实。袁淑妃也就罢了,再怎么浓妆也看得出来年纪,可赵充仪还不满二十岁,还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纪,单是那股子青春活力就是皇后无论如何都比不得的,更不是靠珠光宝气就能压得住。

皇后看见她,就想起宫人的报告——安郡王妃给赵充仪诊治了三个月,说是不必再用药了。

不必再用药,那就是病完全好了。赵充仪有什么病,皇后最清楚,无非一个是小产伤身,另一个是余毒未清。可看赵充仪这会的脸色,比从前还要光艳,可见真是身强体健了。如今皇帝都被引得时常往她的春华殿去,如此一来,只怕过不了多久,她又会有孕了。

赵家……皇后的手在袖子里捏紧了。赵充仪在后宫争宠,赵家就在前朝活动,如今于党损失的这几个人虽然不算多么重要,但对那些依附于党的官员来说却是个令人不大安心的信号。有时候人心若是散了,后果或许就会出人意料。

究竟是什么时候,赵家跟安郡王府成了一伙的呢?皇后又把目光移向了另一边——若说这殿内还有人的光彩没有被赵充仪压下去,那也只有蒋氏了。

王妃常服也是大红色,饰以蹙金深青纹饰。说起来,成亲王妃跟蒋氏穿的衣裳极为相似,只是纹饰图案与所用金线的数量略有不同。按品级来说,成亲王妃的衣裳还要更华丽些,然而配着她瘦下来的脸,怎么看都有些撑不起来。相反,蒋氏却是艳光照人,虽然只是薄施脂粉,却把浓妆的袁淑妃都有些比了下去。若是将外命妇也一起算起来,这整个宫宴上,也就是她跟赵充仪花开并蒂一般了。且两人年纪又都在青春之时,这就更不是袁淑妃能比得上的了。

赵家在于党多年,事情是知道一些的,然而赵家根基浅,并无人手去做点什么。可安郡王府就不一样了,安郡王背后可是有定北侯府的。这两家子联起手来,可就是大患了。皇后的眼睛在赵充仪和桃华身上转来转去,只觉得一股子火气直往上冲,几几乎就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皇后身边的心腹宫人从侧面瞥见她额上冒出的青筋,不由得吓了一跳,连忙俯身小声道:“娘娘可是有什么不适?”

啪地一声,宫人脸上已经挨了一巴掌,皇后指着她骂道:“今日本宫千秋,你偏说什么不适,是看不得本宫好,巴不得本宫有个三长两短么?”

这一下周围众人都噤了声,个个看着皇后发呆。这样大喜的日子,就算宫人说话有些不妥,皇后也不该自己说出什么三长两短的话来,这不是自己诅咒自己么?

下头嫔妃们彼此对望,都露出会意的神色来——皇后这是指桑骂槐呢,虽不知骂的究竟是哪个,但总逃不了袁淑妃啊赵充仪那几个罢了,不关她们这些小嫔妃的事儿。

桃华却在一边观察着皇后的神色。她可不觉得皇后是借机发作给袁淑妃或赵充仪听的,因为这事儿完全没头没尾,无论是袁氏还是赵氏,不要说她们根本没提过皇后身子是否康健的话,就是刚才宫人说了什么大家都没听清,纵然是要指桑骂槐,至少也得有个起因,哪有毫无预兆开口就骂的呢?

而且这宫人是皇后的心腹,可是皇后刚才那一巴掌却打得毫不客气,若说是借机做戏,也未免太真实了些。与其说她是杀鸡儆猴,倒不如说是一时冲动,失去了控制。

心腹宫人被这一巴掌打得耳朵嗡嗡作响,往旁边歪了几步才站稳身子,连忙跪了下来:“奴婢糊涂,娘娘千万不要动气,别气坏了身子。”

皇后这一巴掌打下去,火气消退了些,倒有点后悔起来。然而事都做了,也只得硬撑着道:“回去自己领板子。”

心腹宫人连声答应,下头方有于党的命妇试探着笑道:“娘娘今日千秋,莫为这等小事坏了心情,宫人不懂事,且容日后慢慢教导。”

幸而有人说了这话,皇后便借坡下驴,又说起别的事来。她如今喜怒无常的,既发作过了,众人也未放在心上,席间又其乐融融起来。

唯有桃华将方才的事情又从头回忆了一遍——突发性的狂燥失控——桃华轻轻摸了摸下巴,皇后的表现,的确是很像癫狂症的前兆啊。

第119章 有喜第96章 对坐第216章 望诊第134章 约束第237章 挨打第20章 小产第247章 乱象第53章 丫鬟第57章 失望新茶第55章 骗局第161章 志向第74章 风波第30章 审问第131章 冒功第255章 将计第38章 到达第98章 献药第162章 种痘第101章恩典居家第145章 婚前第80章 推荐第254章 陷阱第78章 商谈第33章 桥塌第64章 上香第86章 乌龙第166章 徒劳第166章 徒劳第20章 小产第184章 成亲第129章 许诺第97章 封赏第73章 猜疑第249章 弃卒第67章 阳虚第22章 拜佛第145章 婚前第100章药师第181章 京城第58章 侯府第67章 阳虚第196章 自作第206章 自尽第262章 癫狂第49章 秘密第179章 返京第34章 忠心庄子第162章 种痘第73章 猜疑第132章 救人第228章 真病第126章 指婚身份第191章 死胎新茶第83章 揭破第240章 癫狂第27章 闹事第87章 曹府第234章 满月第18章 郡主第38章 到达第116章 无孕第250章 暂停第42章 家宴第67章 阳虚第164章 过年第42章 家宴第175章 抢救第138章 笄礼第82章 改药第26章 委屈第117章 八字第19章 偶遇第141章 畸胎第191章 死胎第226章 新年第43章 反抗第217章 有孕蒋家第102章贺酒第21章 后族第108章决定第111章 求亲第117章 八字偷换第113章 蹊跷第33章 桥塌第251章 刺客第81章 心因第226章 新年第174章 战事第199章 逃跑第174章 战事第115章 错了第45章 辛苦
第119章 有喜第96章 对坐第216章 望诊第134章 约束第237章 挨打第20章 小产第247章 乱象第53章 丫鬟第57章 失望新茶第55章 骗局第161章 志向第74章 风波第30章 审问第131章 冒功第255章 将计第38章 到达第98章 献药第162章 种痘第101章恩典居家第145章 婚前第80章 推荐第254章 陷阱第78章 商谈第33章 桥塌第64章 上香第86章 乌龙第166章 徒劳第166章 徒劳第20章 小产第184章 成亲第129章 许诺第97章 封赏第73章 猜疑第249章 弃卒第67章 阳虚第22章 拜佛第145章 婚前第100章药师第181章 京城第58章 侯府第67章 阳虚第196章 自作第206章 自尽第262章 癫狂第49章 秘密第179章 返京第34章 忠心庄子第162章 种痘第73章 猜疑第132章 救人第228章 真病第126章 指婚身份第191章 死胎新茶第83章 揭破第240章 癫狂第27章 闹事第87章 曹府第234章 满月第18章 郡主第38章 到达第116章 无孕第250章 暂停第42章 家宴第67章 阳虚第164章 过年第42章 家宴第175章 抢救第138章 笄礼第82章 改药第26章 委屈第117章 八字第19章 偶遇第141章 畸胎第191章 死胎第226章 新年第43章 反抗第217章 有孕蒋家第102章贺酒第21章 后族第108章决定第111章 求亲第117章 八字偷换第113章 蹊跷第33章 桥塌第251章 刺客第81章 心因第226章 新年第174章 战事第199章 逃跑第174章 战事第115章 错了第45章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