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无题

不一会,文坊内的仆役抱着一个赤色木盒走了过来。

“郎君且查验一番,看看是否合乎心意!”

仆役将木盒递到李义身前,李义双手接过,打开一看。

只见盒内亦是用木片隔开,三十张上等纸安静的躺在最左边,白皙洁净。隔片右边,一支毛笔竖着放在其间。又有隔片,将墨砚与毛笔又隔开。

“不错,不错。”

详细端注过砚台后,李义不由感到心喜,又言道:“麻烦兄台,可否在木盒之上,布上‘文坊四宝’,可否?”

“郎君的意思在下明白,方才不知郎君之意,未曾书字。请郎君一观盒罩,小的去取笔墨!”

李义疑惑的拿起盒罩,正见盒罩中央有凹下去下去的一块,涂以赤色。

很快,仆役再度赶来,递上笔墨。

李义指着盒罩上凹下去的一块,疑惑的看了一眼仆役。仆役点头示意,正是此处。

而后,李义这才执笔畅书。

赤色的凹处,黑色四个大字,书于其上。

“文坊四宝?”

仆役看着这四个字,转头又一想,笔墨纸砚,可不就是四宝嘛!

“郎君当真奇思妙想也,文坊四宝,正合雅意!”

“哈哈哈~兄台谬赞了,不知这些多少共计几钱!”

“不用不用,有此文坊四宝四字,足够了。小的,还要谢过郎君,取之雅名呢!”

“不妥不妥,此乃子敬贤弟所思,非义之所想!”

李义连忙摆手,坚决不接受仆役的提议。

“这样吧,日后吾纾清文坊,鉴用此名。以作四宝,明示诸士。且以此四宝,赠予二君,何如?”

“不可,不可!”

李义刚说一句,便被鲁肃压了下来。只见鲁肃说道:“兄台好意,吾等便收下了。”

“多谢郎君!”

仆役似乎很是开心,急忙道谢后,便径直离去。

这时,李义才与鲁肃严肃说道:“子敬,焉能如此乎?”

“孝懿兄,吾等取其名曰文坊四宝,并非图利。然方才那兄台却是意图拿此名邀功,以献好王妃。既是如此,吾等何不成人之美乎?”

“可那也不应当……”

“哎呀,走吧走吧,蔡师还在等着吾等呢!”

懒得与李义再纠缠这事,鲁肃拉着李义的胳膊就往外走。

走的时候,还没忘记将案上未吃完的差点,包了起来。

出了纾清文坊,外面的老丈还在等候,鲁肃当即上前致歉:“让老丈久侯了,抱歉了!”

“嘿呀,二位小郎君出来吧,那吾等也走吧,这眼看已经过巳时了!”

“麻烦老丈了,小子从里面带了些茶点,老丈且尝尝!”

“使不得,这可使不得!”

鲁肃没说话,将那几块点心放到驭者身前,转身钻进车内,李义也是匆匆忙忙紧随其后。

老丈看着这一包的点心,却是没有动。

点心,老丈并不是没有听说过。自从今岁岁初,长安搞了这个车马行,属于官衙管,他就在干了。仗着熟悉长安各道,又善于驾车,几个月下来也攒了不少钱。

再加上两个儿子,都在军中,时不时还会寄些钱回来,供养小儿子、孙子、孙女。一家日子过得很滋润,天天吃饱饭。

可即便如此,也是未曾买得点心。

这是前不久刚出来的,正是由纾清文坊传出。听闻是用糯米做好,软绵可口,又加以蜜饯,涂之米粉而成。

可是从未有售卖之事,都是供给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家食用呢。

而事实上老者可不知晓,这点心一般的大富人家也吃不得。只有能够进入纾清文坊的学子,以及朝廷勋贵和诸多名士,才能享用。

普通的大户,还真进不来这纾清文坊!

那看门的可都是宫内宦官,一双眼睛瞄你一眼,就知道你是什么地位的人。

鲁肃不是常客,可能随同蔡邕的年轻人,有几个是普通人。更何况,鲁肃上次来文坊,同行的还有世子殿下呢。

文坊上上下下早就都记住了鲁肃、周瑜、法正三个陌生的人。至于杨修,全长安都知道弘农杨氏出了个大才子,名叫杨修!

就这样,老丈一边想着,一边驾驭着马车,约莫半个时辰左右,终于到了蔡府。

两人下车后,鲁肃问道:“老丈,这是乘车钱!”

说着话,鲁肃从怀里掏出一个金饼,递给老丈。

“这……小郎君,太多了,用不了这么多!”

鲁肃拿着金饼的手,往老丈怀里一拍,豪爽的说道:“就这么多了!先前让老丈久候,害的老丈未得进食,充作食钱!”

“小郎君这就折煞老朽了,老朽身上未曾多带钱币,只有这十几钱。金饼,老朽便收下了,差的钱明日老朽再亲自来还!”

老者从怀里掏出十几枚钱币,在接过金饼后,也塞到鲁肃手中。

随后,又拿起身后的那包点心,言道:“小郎君的心意,老朽便心领了。只是这点心,老朽这等人,可食之不得!”

说完,便要将那包点心往鲁肃怀里塞。

鲁肃苦笑一下,言道:“老丈,汝看这里可是蔡府。小子不会缺这点闲暇之食,且带回去让孺童尝尝,味道还不错!”

言毕,鲁肃朝着老者微躬一礼,回身与李义一同,进入蔡府。

老者看着那扇朱红大门,顿了一下,还是将手里的包裹再度放回身后。而后,或是觉得不放心,又给塞到怀中。

望着朱门,拱手作揖,方才离去。

蔡府并没有看门的仆役,不知为何,反正蔡府就是没有,而且偏偏蔡府还从来没有被盗贼光顾过。

鲁肃与李义推开大门走了进去,随手把门关上。

“吾道是谁,原来是子敬回来了。如何,这射策可中乎?”

迎面一人走来,鲁肃当即上前,拱手一礼:“小子见过蔡伯,或当中策!”

“噢?”

蔡府管家蔡伯面色一讶,言道:“鲁子敬如此说,那必然是要中了啊。快快,主家正在园内静候子敬佳音呢!”

第914章 定略(中)第217章 甜秫杆第936章 乱战第926章 弱蜀岂难分第171章 美阳之战(11)第367章 公孙瓒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517章 善意的谎言第496章 至蔺县第754章 河东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343章 军制第636章 献俘阙下第825章 兵临城下第765章 朝会 武备学堂!第919章 抵关第96章 出兵第351章 拜访蔡邕第41章 悲喜交加第399章 虚张声势第675章 益州刘氏第624章 丧家之犬第593章 白灾第184章 美阳之战 (24)第619章 襄阳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298章 天将二日第142章 突围第669章 退兵第59章 焚营杀贼第937章 荆军失利第785章 冬季攻势(11)第9章 远赴荆楚第873章 拼人才第797章 冬季攻势(23)第835章 临阵第155章 阵战第663章 援兵第552章 进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170章 美阳一战(10)第567章 礼、家、义、存第871章 军议(下)第492章 诸变第820章 前奏第561章 设伏第826章 张郃、高览第12章 坐观城破第64章 试探攻城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376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第843章 大山第506章 易水之战(2)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887章 江左易帜第563章 谋城第893章 楚帝袁术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48章 觐见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921章 成都交锋第512章 董魏之丧第367章 公孙瓒第772章 天子气第597章 发!第612章 攻守第893章 楚帝袁术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66章 破城!第93章 无题第742章 事态兹大第790章 冬季攻势(16)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203章 丰镐大捷第607章 失郁郅第891章 彭城第87章 宫廷奏对第828章 进军第914章 定略(中)第835章 临阵第546章 阵仗第8章 募兵第780章 冬季攻势(6)第431章 丹水降第186章 美阳之战(26)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600章 袁涣第827章 大戟士第647章 制强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431章 丹水降第817章 借道第106章 追寻第735章 漩涡第495章 胡珍作乱第574章 国灭国起
第914章 定略(中)第217章 甜秫杆第936章 乱战第926章 弱蜀岂难分第171章 美阳之战(11)第367章 公孙瓒第650章 忠、义、信、礼第517章 善意的谎言第496章 至蔺县第754章 河东第715章 犍为之战(24)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343章 军制第636章 献俘阙下第825章 兵临城下第765章 朝会 武备学堂!第919章 抵关第96章 出兵第351章 拜访蔡邕第41章 悲喜交加第399章 虚张声势第675章 益州刘氏第624章 丧家之犬第593章 白灾第184章 美阳之战 (24)第619章 襄阳第635章 举城大庆第298章 天将二日第142章 突围第669章 退兵第59章 焚营杀贼第937章 荆军失利第785章 冬季攻势(11)第9章 远赴荆楚第873章 拼人才第797章 冬季攻势(23)第835章 临阵第155章 阵战第663章 援兵第552章 进第406章 瞻之旧事第170章 美阳一战(10)第567章 礼、家、义、存第871章 军议(下)第492章 诸变第820章 前奏第561章 设伏第826章 张郃、高览第12章 坐观城破第64章 试探攻城第27章 督益州军事第757章 时局难测第376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第843章 大山第506章 易水之战(2)第331章 逐师孟津第859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887章 江左易帜第563章 谋城第893章 楚帝袁术第679章 大军压境第48章 觐见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921章 成都交锋第512章 董魏之丧第367章 公孙瓒第772章 天子气第597章 发!第612章 攻守第893章 楚帝袁术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66章 破城!第93章 无题第742章 事态兹大第790章 冬季攻势(16)第491章 安邑之变第203章 丰镐大捷第607章 失郁郅第891章 彭城第87章 宫廷奏对第828章 进军第914章 定略(中)第835章 临阵第546章 阵仗第8章 募兵第780章 冬季攻势(6)第431章 丹水降第186章 美阳之战(26)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600章 袁涣第827章 大戟士第647章 制强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431章 丹水降第817章 借道第106章 追寻第735章 漩涡第495章 胡珍作乱第574章 国灭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