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激战码头

所谓荆襄,一个指的是襄阳,另一个便是荆州,也就是江陵城,江陵城是荆襄第二大城,城池周长近四十里,城墙宽厚高大,城头可并列跑六匹战马,城墙高三丈,坚固异常。

江陵城距离长江约两里,除了一条笔直的官道直通码头外,还有荆水穿城而过,流入长江。

此时,江陵城的防御混乱成一团,柴绍在一天之内下达了大量的命令,令军官无所适从,就像一个悠闲习惯的人,忽然得到大量工作一样,先是茫然不知所措,然后是没头没脑的一通忙碌。

大将们都在调兵遣将,安排自己的防区,尤其在争夺民夫上,几十员大将更是争吵得面红耳赤,谁都明白,手中民夫越多,中间的油水越大。

想要自己的子弟回家,可以,交钱来赎买,这就是生财之道,每个军官都心知肚明。

柴绍毕竟是唐朝高官名将,在关键时刻拿出了魄力,每个大将按照自己手中兵力大小配置民夫,这样便迅速平息了大将们的争吵,开始各自部署防御。

唐军在江陵一共有七万兵力,除了在码头上部署一万兵力为第一道防线外,其他兵力全部收缩回城,六万大军部署在四面城墙之上,加上五万民夫的支援,着实将江陵城打造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天刚亮,柴绍便出现在城头上,他的心情很不错,昨天一圈拜访,竟然募到二十万石粮食,加上官库里本身存储的二十万石粮食,使他手中可以支配的军粮达到了四十万石,足以让他坚守一年。

柴绍从一开始的计划就是防御,利用江陵城坚固的墙城和足够的兵力和隋军对抗,给长安争取时间,只要能坚持半年。唐朝就能逐渐地缓过气来,再和隋朝争夺天下。

他从长安出发前,圣上就是这样要求他,即使荆襄战役无法取胜。也要拖住隋军,时间越长越好,而且柴绍心里也明白,隋军不一定拖得起。

城头上,唐军士兵正在紧张地备战,准备各种兵器,脚下堆满了一捆捆兵箭。一队队民夫则被士兵们解押着,将滚木礌石搬上城头。

柴绍和善地和士兵们打着招呼,士兵们的精神抖擞令他格外欣慰,士气是第一重要,听说李密军队就是士气太低落,被隋军一战击溃,杨元庆很善于攻心战。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忽然指着远方江面上大喊:“快看!隋军战船。”

所有人的目光都向远处江面望去。柴绍也看见了,只见江面上出现了数百艘大船,船帆遮天蔽日。浩浩荡荡向江北岸驶来。

柴绍的心中顿时紧张起来,他没有想到隋军来得这么快,昨天上午才毁掉了水寨,今天隋军主力便杀来了。

“敲响警钟,命全军进入战备!”柴绍大声叫喊。

‘当!当!当!’震耳的钟声敲响了,响彻全城,城头上所有士兵张弓搭箭,异常紧张。

城中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携妻带子在祖宗灵前磕头烧香,恳求祖宗保佑全家性命。

隋军大船越来越近。刘方智低声建议道:“大将军,其实隋军兵力最多也就五六万,要么杜伏威军,要么萧铣军,都不是善战之军,不如咱们布兵出城。和他们一战。”

柴绍摇了摇头,“不是你想的那样弱,还有隋军骑兵,至少王君廓的五千骑兵在,我们敌不过骑兵,会吃大亏。”

这时,柴绍的目光向码头上的一万军队望去,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一万弓弩兵,他们的工事是否已构筑完成?

。。。。。。。。。

距离码头约五十步,唐军用麻袋装土,构筑了一条长约三四里的防御墙,和码头平行,防御墙高约六尺,一万唐军弓弩兵便藏身在防御墙后,紧张地注视着隋军大船靠近。

之所以要在码头上部署这样一支弓弩军,主要是阻止隋军士兵下船,由于隋军大船不可能全部靠上码头,只能轮流靠岸,这样每次最多六七艘大船同时靠岸,一次从船上卸下兵力二千余人。

这样一来,唐军一万弓弩便足以用弓箭阻击隋军士兵下船,可以产生极大的杀伤效力,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北岸和南岸不同,北岸岸边水浅,只有码头三四里长的一段距离是深水区,可以支持五千石以上战船靠岸,其他两边延绵百余里都无法使隋军战船靠岸,这种天然的条件便给唐军创造了战机。

他们只要用强弓硬弩封锁住码头一带,隋军就难以登陆。

一万唐军弓弩兵的指挥将领名叫李长辕,出身河西李氏家族,身高六尺三,长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武艺高强,弓马娴熟,使一把八十斤重的劈山大斧,是柴绍手下少有的悍将,出任亚将。

李长辕目光冷厉地盯着隋军大船靠近,尽管他不善水战,但他却善于指挥弓兵,他心中早憋了一口气,要给隋军来一次迎头痛击。

三艘隋军战船已经先后靠近了码头,都是万石战船,一座座庞大如小山一般的船体正缓缓驶近,距离码头不足三十步。

船舷边忽然出现了数百名士兵,举弩向岸上唐军士兵射去,一阵噼噼啪啪箭雨射向了伏身在防御墙后的唐军弓弩兵,唐军士兵措不及防,数十名士兵惨叫着中箭倒地。

李长辕大怒,战刀一挥,“放箭!”

梆子声响起,码头上唐军士兵万箭齐发,箭如暴风骤雨般射向大船,也有十几名隋军士兵被射中翻到,有数人还从船上栽落下船。

密集的箭雨钉满了船壁,压得隋军士兵抬不起头,一连三艘大船都缓缓靠岸,但士兵都无法下船,一万唐军弓弩兵所形成的箭雨,有力地阻击了隋军士兵登陆。

后面的一艘艘大船都停在了江面上,前面船只不离开码头,后面的船只就无法靠岸,隋军似乎开局不利,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在第五艘大船上,杨元庆负手站在船头,冷冷地看着岸边唐军弓弩军的阻击,昨天下午,他斥候就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他,唐军士兵在构建工事了,所以唐军弓兵出现在岸边早他的意料之中。

其实柴绍考虑问题还是欠缺了一点,只想到部署一支弓兵来拦截他靠岸,若是他杨元庆,就会在码头水中将堆积那些烧毁的船只残骸,或者搬运巨石抛入水中,他的大海船就根本无法靠岸了,而军中可以随意靠岸的千石江船也不多,这样运兵渡江就成了一个难题。

只能说柴绍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而有经验的本地战将好像又不愿提醒他,从这一点,杨元庆便感觉到,唐军内部似乎并不是很团结一心,当地将领或许已经有了想法。

这样,杨元庆的目光向东面望去,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城头上,柴绍兴奋异常,他没有想到部署的一万唐军竟然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迫使隋军战船无法靠岸。

他旁边副将刘方智嘴唇动了动,似乎想提醒他什么,但最终忍住了,他是当地人,对各种大船了如指掌,隋军都是海船过来,虽然在长江里航行没有问题,但想在江陵北岸停泊靠岸,会有很大的问题。

“刘将军想说什么?”柴绍看出了刘方智的欲言又止,有些不悦问道。

刘方智指了指西面数里外的荆水道:“大将军,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杀入,倒是一件麻烦事。”

一句话提醒了柴绍,如果隋军战船从荆水靠近城墙,那岂不是可以直接从战船上登城了吗?

这可怎么办?柴绍的额头一下子冒出了冷汗,却一时想不出对策。

刘方智又提醒他道:“可以用火油顺着水道流出,只要隋军战船靠近,便可点火烧船。”

柴绍点了点头,这个办法不错,他们攻打荆襄时从巴蜀带来了大量火油,就囤放在江陵城内,正好可以利用,柴绍当即下令道:“搬运一半的火油在水门旁等候命令。”

就在这时,他忽然听见了远方传来闷雷般的声音,仿佛大地也在微微震动了,柴绍忽然想到了什么,他霍地转身向东望去,脸色刷地变得惨白,只见东面杀来了铺天盖地般的骑兵,俨如黑色狂潮,正向码头方向席卷而来。

这是王君廓率领的五千骑兵,昨晚半夜便在东面五十里外渡江,一路赶来,在距离城池十里外发动了,五千骑兵铁蹄奔腾,杀气冲天,如一支疾飞的利箭,直插码头唐军身后。

码头唐军弓弩兵已是一片混乱,不等主将下令便掉头向城池方向狂奔逃兵,李长辕大声喝喊:“稳住!稳住!列队迎击。”

但唐军军心已乱,无人听他的指挥,隋军骑兵奔腾如飞,霎时间便冲至码头,这时就算能组织防御,已经来不及了。

数百唐军士兵跑不过隋军骑兵战马,瞬间便被滚滚铁骑吞没了,隋军骑兵拉出了一条长长的分割线,截断了唐军弓弩兵逃亡之路,要么和隋军骑兵决一死战,要么投降,已经别无他途。

这时王君廓看见了敌军主将,他大喝一声,“斧头贼,给我拿命来!”

青龙偃月刀一挥,催动战马便向李长辕疾冲而来,此时李长辕也无路可走,他大吼一声,战马冲出,挥舞大斧,迎头一斧,以开山般的力量,向王君廓脖颈猛劈而去。

()

第32章 谁有骨气第57章 药到病除第14章 武周示弱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6章 三股势力第29章 再提条件第26章 大鱼落网第19章 去功赎罪第25章 海底之针第20章 绝户之计第11章 宇文新计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46章 渐束袋口第51章 草原异变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25章 一剑穿心第8章 赎回尸体第8章 黑夜黑人第42章 长安科举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2章 血战突围第3章 意外相遇第41章 争锋相对第28章 迁都试探第37章 一记反抽第19章 严厉警告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8章 风起南郡第13章 棒打长孙第109章 兵临宫下第30章 蛇蝎毒心第9章 贸易之利第29章 侧翼布局第6章 养虎生患第13章 事态蔓延第20章 夜入武房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2章 步步紧逼第6章 梳理上谷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17章 争夺铁矿第27章 迎头痛击(中)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5章 敦煌布棋第13章 世充评榜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7章 疑兵之计第35章 软硬兼施第9章 应对危机第50章 潼关内讧第9章 舌灿莲花第25章 反夺虎牢第6章 玄感起事第33章 大军压境第76章 裴府问策第7章 贺若之怒第32章 启民提议第81章 老娘不干第3章 黑脸魏刀第145章 沉重打击第72章 阔绰请客第3章 黑脸魏刀第1章 灞桥秋色第26章 一条记录第46章 攻克平壤第9章 我想学武第12章 血战突围第48章 攻破大营第7章 杨府贵客第114章 关内空虚第61章 动之以情第18章 血腥镇压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04章 暴雪来临第71章 隋唐大战(一)第55章 借风夜袭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0章 北方消息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4章 西秦使者第43章 关键人物第15章 貌合神离第107章 紧急应对第22章 北突求援第5章 咬金练箭第9章 帝心生嫌第51章 玄霸之锤第4章 紧锣部署第130章 三思后行第8章 突发事件第65章 紧急情报第22章 背后较量(下)第6章 小事化大第42章 局势复杂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6章 斗智斗狠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9章 底线突破第68章 罗艺之虑第23章 辽城之殇
第32章 谁有骨气第57章 药到病除第14章 武周示弱第31章 以刀代令第16章 三股势力第29章 再提条件第26章 大鱼落网第19章 去功赎罪第25章 海底之针第20章 绝户之计第11章 宇文新计第150章 独孤之悟第46章 渐束袋口第51章 草原异变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25章 一剑穿心第8章 赎回尸体第8章 黑夜黑人第42章 长安科举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2章 血战突围第3章 意外相遇第41章 争锋相对第28章 迁都试探第37章 一记反抽第19章 严厉警告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8章 风起南郡第13章 棒打长孙第109章 兵临宫下第30章 蛇蝎毒心第9章 贸易之利第29章 侧翼布局第6章 养虎生患第13章 事态蔓延第20章 夜入武房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2章 步步紧逼第6章 梳理上谷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17章 争夺铁矿第27章 迎头痛击(中)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5章 敦煌布棋第13章 世充评榜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7章 疑兵之计第35章 软硬兼施第9章 应对危机第50章 潼关内讧第9章 舌灿莲花第25章 反夺虎牢第6章 玄感起事第33章 大军压境第76章 裴府问策第7章 贺若之怒第32章 启民提议第81章 老娘不干第3章 黑脸魏刀第145章 沉重打击第72章 阔绰请客第3章 黑脸魏刀第1章 灞桥秋色第26章 一条记录第46章 攻克平壤第9章 我想学武第12章 血战突围第48章 攻破大营第7章 杨府贵客第114章 关内空虚第61章 动之以情第18章 血腥镇压第29章 引蛇出洞第104章 暴雪来临第71章 隋唐大战(一)第55章 借风夜袭第15章 少女遇窘第70章 北方消息第39章 西路使者第44章 西秦使者第43章 关键人物第15章 貌合神离第107章 紧急应对第22章 北突求援第5章 咬金练箭第9章 帝心生嫌第51章 玄霸之锤第4章 紧锣部署第130章 三思后行第8章 突发事件第65章 紧急情报第22章 背后较量(下)第6章 小事化大第42章 局势复杂第20章 世充密使第36章 斗智斗狠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9章 底线突破第68章 罗艺之虑第23章 辽城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