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长安科举

就在士子们举行游行请愿的同一时刻,在太原城西一处稍微偏僻的村庄里,一只苍鹰腾空而去,在天空盘旋几圈,振翅向西南方向冉冉而去。

长安太极宫两仪殿内,一场关于科举的朝议正在进行,李渊原本考虑平定天下后再举行科举考试,收拢天下之才,但太原声势浩大的科举深深刺痛了他,李渊只觉天下之才都被杨元庆收拢而去,他有些沉不住气了。

“各位爱卿,朕一直在考虑,为什么北隋能在刚立国之际便举行科举揽士,我们大唐却迟迟没有动静,朕考虑我们也应该举行科举,诚招天下之士,让天下英才为我大唐所用。”

李渊还有更深的一层想法,三子李元吉的潼关事件虽然已经渐渐平息,但那件事却给他的威信造成了沉重地打击,他急于挽回自己的信誉和形象,科举便是一个最好的途径,笼络士子,收买人心。

这时,裴寂出列启奏,“陛下,现在已是十月下旬,寒冬将至,此时举行科举恐怕很多士子都不会出行,臣建议明年春天举行科举,既然北隋叫秋试,那我们可以叫春试,臣以为,同样可以吸引天下士子来长安应举。”

裴寂话音刚落,刘文静便站出列道:“陛下,臣也想说两句。”

李渊对裴、刘两人的内斗已见怪不怪,作为一个帝王,两个重要大臣之间的矛盾,他是乐于见到的,而且裴寂和次子世民走得很近,而刘文静则是太子建成的喉舌,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也隐隐暗喻了建成和世民之间的矛盾。

自从弘农之败后,长子建成和次子世民之间的矛盾已渐渐公开,当然这种矛盾并不是夺嫡之争,而只是一种政见不同,对于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李渊也没有过多干涉。他是帝王,自有帝王的考虑,矛盾本身并不可怕,只要不危害到社稷,那么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存在,反而有利于他对帝位的控制。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李渊是希望他的朝廷中出现派系之争,刘文静和裴寂之间的矛盾。正从个人恩怨向派系斗争方向演变。李渊也是静观其变。

李渊点点头笑道:“刘爱卿请说!”

刘文静上前一步,提高了声音,同时也是对其他大臣道:“臣以为科举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虽然隋朝举办过几次,但事实上它受到了门阀世家的强烈抵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臣认为不能等到春天再考虑此事,圣上如果有心举行科举,那现在就应该着手准备,只有准备充分,让科举深入人心,才会有千千万万士子响应,陛下,不可听裴相国误国之言。”

裴寂大怒,他怒视刘文静道:“刘相国。我说过现在不准备吗?我只是说春天再举行科举,并没有说现在不闻不问,当然要及早准备。”

刘文静瞥了他一眼,冷笑道:“听伱的意思,分明就是科举是很简单之事,一拍脑袋就可以举行,殊不知科举之事处理不好。轻则激起众怒,重则亡国,不是简单之事,裴相国,伱还不懂。”

李渊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刘文静虽然是在讥讽裴寂,但李渊心中却感觉他在讥讽自己。因为是他急于举行科举,这分明就是在讥讽他一拍脑袋就想实施科举。

就在这时,殿中少监宇文歆走进大殿,躬身施礼道:“陛下,太原有紧急情报送至。”

李渊不满地瞥了一眼刘文静,强压住心中的怒火道:“呈上来!”

一名宦官将一份来自太原的情报放上了李渊的御案,李渊展开看了一遍,眉头微微一皱,太原居然出现了大规模的士子游行,他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太子李建成,他很怀疑太原的士子游行是有人暗中挑起,那会不会是自己人,他把这份情报交给宦官,“给太子看看!”

两仪殿内十分安静,十几名重要都心中疑惑地看着李渊手上的一份情报,不知道太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李建成主管大唐情报,他接过纸条看了一遍,立刻明白了父皇的意思,连忙道:“启禀父皇,这件事儿臣也不知晓,应该和我们无关,或许是河北窦建德所为。”

河北那么多名门世家皆派人去太原参加科举,窦建德心中岂能善罢甘休,或许是他所为,李渊点点头,对李建成道:“把纸条传给各位大臣看一遍吧!”

纸条上消息很短,一目可以看完,十几名重臣迅速传看了一遍,每个人的眼中都露出震惊之色,数万士子大游行,这似乎闻所未闻,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念头,这件事难道真是窦建德在背后主使?

这时,刘文静又再次出列道:“陛下,这件事印证了臣的担忧,科举不是一件事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北隋显然是没有处理好各种利益纠葛,才导致了数万士子游行请愿,陛下,这是我们的镜子,必须要小心谨慎处理科举之事。”

尽管刘文静的话让李渊心中极为不舒服,但现在他无心发作,这份意外送来的太原情报让他心中很乱,他也意识到了仓促科举会带来的麻烦,李渊摆了摆手,“各位爱卿,科举之事暂且放一放,稍候再议,现在退朝。”

李渊回到自己御书房,背着手站在窗前,努力平息心中的纷乱,自从弘农之败后,他的心情就一直很压抑,罪己诏就像一个巨大的阴影投射在他心中,令他沮丧、颓废,让他感到大唐在走下坡路,没有了刚建国时的那种振奋,他现在太需要一场大捷来提振大唐低迷的时局,但对薛举的战役始终处于一种僵局之中。

李渊也明白李世民的难处,潼关事件和弘农郡的惨败使唐军士气低迷,如果这时候贸然发动对薛举的战役,一旦再失败,将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整个唐军或许就会因此崩溃,而且薛举内部已经出现了两个儿子的内讧,这个时候最好等待薛举内部的自我溃败。

李渊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议,可是,长安这种无能为力的朝局颓势也让李渊快要疯狂了。

好容易想到可以用科举来扭转劣势,但太原的士子大游行又给他迎面泼了一盆冷水,李渊望着天空悠悠白云,他忍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门口传来一名宦官的禀报。

“宣他进来!”

李渊缓缓回到自己御榻坐下,这时,李建成匆匆走了进来,他深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就是关于科举之事,儿臣有一点想法。”

“伱说吧!”

李建成沉吟一下道:“父皇,儿臣认为科举的风险确实很大,它必然会触动到关陇贵族的切身利益,父亲难道没有发现,今天朝会很多重臣都保持了沉默了吗?”

李建成指的是独孤氏和窦氏等人的沉默,这在李渊的意料之中,这个问题李渊也考虑过,不仅是山东士族对科举抱有抵触,关陇贵族同样也是一样,科举的根本目的是选官,这恰恰是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他知道科举必然会引起关陇贵族的抵触,所以他最初考虑在统一天下之前,暂不实施科举,以保证关陇贵族的利益,获取他们的全力支持,但杨元庆在太原举行大规模的科举又给了李渊巨大的压力,使他不得不专门开朝会试探此事,但结果令人沮丧。

“朕知道有人不喜欢科举,但形势也摆在这里,若朕不举行科举,天下英才迟早都流去太原,朕也没有办法。”李渊叹了口气。

李建成见父皇已经被说动,又小心翼翼道:“父皇,儿臣也仔细考虑过此事,杨元庆之所以敢举行科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已经给了河东士族巨大的利益,而且他举行科举的目的,并不是真的为招天下之才,很显然,他是为了拉拢河北士族,同时也做出公平公正的姿态,这就可以理解为何二万士子大游行了,就是因为他并非真正的公平,所以引发众怒,这件事给了儿臣很大启发,其实我们也可以效仿北隋科举。”

李渊已经被儿子说动了,建成说得很有见地,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使李渊心中有点豁然开朗之感,他赞许地点点头,又问:“我们怎么效仿北隋?”

“儿臣的意思是,父皇在举行科举之前,最好能充分和关陇贵族及关陇士族沟通协商,只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儿臣以为科举也完全可以举行。”

李渊叹了口气,“就怕他们胃口太大,朕满足不了他们的索求。”

李建成连忙笑道:“所以要充分沟通,儿臣想,为了夺取天下,他们应该能理解父皇的苦衷,也会给父皇一个面子。”

“好吧!这件事朕再好好考虑一下。”

李建成解开了李渊一个心结,令他的心情开朗起来,他笑道:“皇儿的建议很好,以后要多给为父这样有益的建议。”

李建成今天是有两件大事来找父亲,科举只是第一件事,他见父皇接受了他的建议,心中也大为快慰,又笑道:“父皇,儿臣还有第二个重大建议。”

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3章 四子巧郎第9章 绿茶疑踪第11章 夜袭仓城第54章 西域战略第28章 时机成熟第74章 意外发生第6章 牵制荆襄第19章 心理之战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61章 南阳事件第83章 隋唐大战(十三)第90章 大战悄至第99章 意外收获第17章 西征情报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2章 圣旨东至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26章 唐使到来第29章 南下清河第8章 被迫换帅第41章 高丽水师第24章 各有所学第58章 稳住李唐第10章 通风报信第18章 隋胡大战(下)第42章 长安科举第42章 违禁生意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7章 杨府贵客第11章 雪后归程第6章 借兵突厥第26章 说服李靖第19章 夜审出尘第72章 请功负罪第3章 苏威密谋第104章 暴雪来临第33章 金精赌彩第2章 齐王供奉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50章 鸿门酒宴第9章 底线突破第24章 略施小计第9章 夜袭敌哨(下)第30章 巡视考场第51章 八百壮士第10章 仁寿宫变(二)第18章 血腥镇压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59章 暗度陈仓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9章 双女初见第54章 雨夜献城第20章 奇耻大辱第27章 奇货可居第3章 神秘使臣第725章 佛寺遇险第2章 出兵风波第20章 边疆奏折第28章 驰援代州第1章 初入杨府第6章 一剑之情第6章 裴府家宴第50章 夜营危机第30章 蛇蝎毒心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0章 权贵施压第13章 逃兵危机第46章 激战码头第48章 家族之弊第22章 帝王心术(下)第14章 府门遭遇第46章 王庭之变第10章 李密抉择第42章 是功是过第33章 大军压境第43章 西秦内讧第16章 军心不稳第32章 启民提议第7章 战略对抗第70章 突破缺口第33章 棒打贵客第63章 摆酒请客第42章 局势混乱第26章 宿将抉择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3章 盂兰灯会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28章 杀人无形第13章 棒打长孙第3章 烽燧血战第57章 高调姿态第8章 斩断后路第16章 军心不稳第11章 花开花落第33章 第一回合
第42章 捉虎不易第53章 四子巧郎第9章 绿茶疑踪第11章 夜袭仓城第54章 西域战略第28章 时机成熟第74章 意外发生第6章 牵制荆襄第19章 心理之战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61章 南阳事件第83章 隋唐大战(十三)第90章 大战悄至第99章 意外收获第17章 西征情报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2章 圣旨东至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26章 唐使到来第29章 南下清河第8章 被迫换帅第41章 高丽水师第24章 各有所学第58章 稳住李唐第10章 通风报信第18章 隋胡大战(下)第42章 长安科举第42章 违禁生意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7章 杨府贵客第11章 雪后归程第6章 借兵突厥第26章 说服李靖第19章 夜审出尘第72章 请功负罪第3章 苏威密谋第104章 暴雪来临第33章 金精赌彩第2章 齐王供奉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50章 鸿门酒宴第9章 底线突破第24章 略施小计第9章 夜袭敌哨(下)第30章 巡视考场第51章 八百壮士第10章 仁寿宫变(二)第18章 血腥镇压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7章 秦王求援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59章 暗度陈仓第26章 少郎何人第39章 双女初见第54章 雨夜献城第20章 奇耻大辱第27章 奇货可居第3章 神秘使臣第725章 佛寺遇险第2章 出兵风波第20章 边疆奏折第28章 驰援代州第1章 初入杨府第6章 一剑之情第6章 裴府家宴第50章 夜营危机第30章 蛇蝎毒心第94章 紫河鬼谷第40章 权贵施压第13章 逃兵危机第46章 激战码头第48章 家族之弊第22章 帝王心术(下)第14章 府门遭遇第46章 王庭之变第10章 李密抉择第42章 是功是过第33章 大军压境第43章 西秦内讧第16章 军心不稳第32章 启民提议第7章 战略对抗第70章 突破缺口第33章 棒打贵客第63章 摆酒请客第42章 局势混乱第26章 宿将抉择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3章 盂兰灯会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28章 杀人无形第13章 棒打长孙第3章 烽燧血战第57章 高调姿态第8章 斩断后路第16章 军心不稳第11章 花开花落第33章 第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