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予民厚礼

杨元庆其实对突厥人的安置问题也仔细考虑过,他比较赞同崔君素的方案,打散后安置在中原各地。

只要经历两代人的汉化教育,相互联姻,他们就会渐渐地把自己视为汉人一员,实际上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至于重蹈六镇兵变的覆辙,杨元庆觉得其实可以完全避免,关键是不要压榨这些内迁的牧民,同样给他们土地,同样的税赋,教他们耕田种地。

‘平等’两个字其实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钥匙,一味偏向讨好,或者一味的压榨,都不是解决之道。

想到这里,杨元庆心中便有了定计,对杜如晦和崔君素道:“我也偏向于把他们安置到内地,充实人口,至于六镇之乱的覆辙,我认为只要有前车之鉴,就可以避免,这个可以由紫微阁全盘考虑,但原则先定下,安置于内地。”

既然杨元庆做出了决定,关于安置问题杜如晦和崔君素都不好再说什么了,他们也相信,杨元庆对此事已是深思熟虑。

这时,门口一名亲兵禀报:“启禀殿下,回纥大酋长已到营门外,向殿下请罪!”

这倒让杨元庆有点意外,裴萨竟然来营门外请罪,他笑着点点头,站起身道:“各位跟我一起去吧!”

众人纷纷起身,跟着杨元庆向营门外走去……

大营外,回纥大酋长裴萨率领妻子及数十名回纥贵族跪满一地,这次裴萨跟随李靖南下,只带了两千余士兵护卫,他命三个儿子分别掌控回纥大军,一旦他有意外,将由长子继任回纥大酋长。

裴萨之所以请罪,是因为在隋突大战中他也出兵四万,跟随突厥大军南侵,尽管最后他的军队被击败,但毕竟他成为了隋军敌人,就算这次协助隋军最后灭掉突厥,立功赎罪,但最后一段公案还须了结。

这时,隋军军营大门缓缓开启,一队队持矛挎刀的士兵快步从营内走出,分列两旁,随即杨元庆在文官武将的簇拥下出现在营门口。

虽然裴萨是第一次见到杨元庆,但不须介绍,隋军上下能戴金盔者只有一人。

裴萨双膝跪走上前,匍身就拜,“回纥裴萨不识天威,冒犯大隋天朝,特来请罪!”

杨元庆连忙将他扶起,十分诚恳道:“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关键是我们要着眼于未来,裴大酋长肯亲自来马邑郡,足见回纥的诚意,我相信大隋和回纥一定会拥有兄弟般的情意。”

杨元庆用一口熟练的突厥语,他的语气中所表达出的诚恳,令裴萨也有些感动,他回头大喊:“把给楚王殿下的礼物奉上!”

几名手下牵来十几匹战马,每匹战马的矫健雄壮,四肢修长,毛色纯正,一匹战马长嘶,前蹄高高跃起,俨如蛟龙如海一般,杨元庆眼睛一亮,他上前拍了拍战马,果然都是万里挑一的骏马,令他赞叹不已。

“多谢酋长之礼,请吧!我们去大营里喝酒详谈。”

杨元庆将马匹交给手下,程咬金却磨磨蹭蹭上前,他拍了拍一匹通体乌黑的战马,就仿佛心有灵犀的一样,战马也用嘴拱了拱他,令程咬金欣喜不已,扯着嗓子对士兵们笑道:“这匹老黑和老程一样,都黑到家了,你们说,像不像我的兄弟?”

说完,他目光一瞥,满眼期盼地向杨元庆望去。

杨元庆看见了他的期盼,却淡淡一笑,懒得理睬他,这浑蛋见什么都喜欢,不拿出战功,休养得到这匹战马。

杨元庆领着回纥贵族们进了隋军大营,其实裴萨和李靖一同南下,已经不止一次进入隋军大营,周围的一切他都十分熟悉,不过今天跟杨元庆进入大营,却是另一种感受。

裴萨心中十分紧张,不知自己的曰思所想的东西是否能得到,裴萨想得非常现实,他希望回纥能在隋朝的扶持下统一草原,替代突厥成为草原的新霸主。

如果说这个目标有十丈远,那么他已经走完了六丈,在他前方还有薛延陀、黠嘎斯、都波等等强大的部落。

但最大的障碍就是薛延陀,一但击败且吞并薛延陀,回纥的实力就将是草原第一,黠嘎斯和都波都自然会臣服于他。

但要击败薛延陀,仅凭回纥一己之力,也不是不能办到,却要付出的极大的代价和漫长的时间,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彻底灭掉薛延陀,可如果有隋军相助,那么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实现了。

但无论是李靖还是崔君素的态度都十分暧昧,不肯有半点表态,裴萨便明白了,恐怕只有杨元庆才能做主,所以今天的会晤,他已久盼多时。

杨元庆将裴萨和几十名回纥贵族请进了大帐,双方各坐一边,两名角抵壮士在大帐正中表演相扑之戏,众人有说有笑,气氛十分融洽,这时,士兵们端起来一盘盘瓜果和烤好的牛羊肉,一壶壶美酒也端了上来。

杨元庆端起酒樽起身笑道:“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尊贵的草原客人来到了马邑郡,为欢迎他们的到来,我建议,大家先痛饮此杯!”

他将樽中美酒一饮而尽,众人纷纷举杯,痛饮美酒,杨元庆又倒满一樽酒,用突厥语对裴萨和贵族们道:“这次攻灭突厥,得到了回纥的大力支持,作为回报,隋朝也将支持回纥统一草原,抗击西突厥向东扩张。”

裴萨大喜,杨元庆的表态让他看到了一线希望,但杨元庆话题一转,又缓缓道:“不过大酋长应该知道,现在中原的局势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刻,隋唐决战在即,恐怕我们也无暇顾及草原,只能请大酋长理解隋军的难处,耐心等候。”

裴萨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有些苦涩,杨元庆也就是含蓄地告诉他,这一次隋军不可能再北上草原了。

裴萨之所以跟随李靖大军南下,其实就是想说服隋军,趁这次剿灭突厥的机会,双方合兵,在夏天来临之前一举剿灭薛延陀,但杨元庆的表态让他彻底失望了。

“殿下,我能理解隋军即将面临的大战,但我们也很担心,一旦薛延陀和西突厥勾结,西突厥极可能会很快杀回草原,那时草原铁勒诸部恐怕将再次被西突厥所奴役,望殿下能体谅我们急迫的心情。”

杨元庆呵呵一笑,“这个大酋长请放心,西方粟特人和波斯人正爆发反抗西突厥的起义,声势浩大,西突厥在一两年内还暂时无暇顾及东方,薛延陀人就算有心勾结西突厥,但西突厥也不能出兵东进。”

杨元庆倒没有哄骗裴萨,他一直也很疑惑,十万西突厥大军已经兵压伊吾郡,怎么又突然放弃了东进。

要知道隋军已经撤离伊吾郡,伊吾郡对西突厥而言已是唾手可得,西突厥在这种情况下放弃东进伊吾郡,只能说明西突厥内部发生了大事。

果然,西域来的胡商给他们带来了确切的消息,在葱岭以西,从碎叶城到阿姆河,波斯人、粟特人、吐火罗人,被西突厥所征服的数十个国家都先后爆发了反抗西突厥奴役的起义,起义大潮风起云涌,杀死西突厥吐屯官员,攻击突厥驻兵,令西突厥焦头烂额,他们不得不东撤所有军队,调头去镇压西方的起义。

裴萨一怔,连忙问道:“殿下,这可是真?”

杨元庆微微笑了起来,“难道我还会骗你不成?”

裴萨顿时大喜,他其实也一直担心西突厥会趁东方突厥灭亡的机会进军草原,那时西突厥和薛延陀联手,回纥必败无疑,杨元庆的这个消息简直令他喜出望外,他举杯笑道:“为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我们痛饮这一杯。”……

夜色中,杨元庆和杜如晦骑马在大营内缓缓而行,隋军大营占地十分宽广,北方便是羊马圈所在,两千多万只牛羊和马匹便养在乞伏泊以北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由一万余隋军士兵看管。

“殿下真的打算协助回纥剿灭薛延陀吗?”杜如晦有些担忧地问道,他很担心回纥坐大,又成为突厥第二。

杨元庆摇了摇头,“薛延陀人和回纥人是死敌,他们实力相仿,谁也很难灭掉谁,就让他们自相残杀,我们暂时不要干涉,等双方的实力都削弱得差不多了,那时我们再行渔翁之利,把两大铁勒部落一举剿灭,使草原众多部落彻底陷入一片散沙之中。”

杜如晦精神一振,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担忧就不会成为现实,他又连忙问道:“殿下有没有考虑过趁机占领草原?”

“说实话,我考虑过。”

杨元庆笑了笑道:“只是我们人口还不足,在国力未完全恢复到开皇盛世之前,我们只能是在草原修建城堡驻军,等休养生息二三十年后,国力全面恢复,那么漠北草原就将并入我大隋的疆域,不仅是漠北,还有西方,剿灭西突厥,大隋疆域向西扩张,也是我的梦想,但愿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一天。”

说到这,杨元庆深深叹息一声,这是他的梦想,他要比历史上的唐朝做得更好,更加强大。

“殿下!”

这时,十几名官员骑马飞奔上前,他们是跟随杜如晦前来接管牛羊的朝廷官员,众官员在马上一起施礼,“参见殿下!”

“各位辛苦了,从明天开始,所有的牛羊马匹都要南下太原,还望各位继续努力。”

杜如晦一愣,连忙道:“殿下,这些牛羊全部交给朝廷,恐怕朝廷难以承担。”

杨元庆摇了摇头,“不需要朝廷圈养,只要朝廷发放。”

他见众人不太理解,便缓缓道:“昔曰汉朝民众踊跃捐钱,全力支援汉军西征匈奴,可当汉军凯旋而归时,也带回了数千万头牛羊马匹等战利品,汉武帝却不肯分给天下子民,宁愿腐死殆尽,引起民怨沸腾,当年先帝杨广北巡,草原铁勒各部也贡献了数千万头牛羊,可惜绝大部分都死亡掩埋,浪费得惊人,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我决定把这些牛羊全部分给大隋民众,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汉人还是边疆蛮族,每家每户都有一份,就当是我杨元庆送给天下子民的一份厚礼。”

()

第28章 局势复杂第58章 稳住李唐第39章 重要情报第20章 以命威胁第7章 大利望族第31章 意外挟迫第28章 二次谈判第14章 战争索赔第41章 李密之思第81章 老娘不干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2章 不臣之心第8章 怒极生誓第1章 初入杨府第2章 计取飞狐第82章 收到假钱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41章 兵困雁门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42章 人弃我用第68章 罗艺之虑第30章 娶妻当慎第42章 局势混乱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8章 怒极生誓第7章 不徇私情第27章 关中之变第33章 第一回合第33章 携子视察第22章 独孤暗线第82章 收到假钱第18章 紧急情报第6章 阴山可汗第61章 联盟分裂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52章 南迁定襄第39章 泄露天机第23章 杨家祸根第30章 骄将争功第38章 微服私访第3章 透露底线第75章 条件苛刻第31章 以刀代令第20章 君心似虎第56章 渔翁李密第36章 连夜撤军第45章 明智决定第21章 匪夷所思第39章 父子摊牌第16章 馆驿见贤第30章 巡视考场第6章 梳理上谷第25章 一剑穿心第78章 战略撤退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7章 李渊抉择第97章 伪汉毒计第7章 贺若之怒第24章 河边误认第100章 血战前夜第6章 抽中死签第24章 汾阳宫监第22章 娶得佳妻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5章 初有收获第20章 绝户之计第30章 娶妻当慎第39章 妥协援兵第23章 丰州东扩第32章 最坏结果第48章 集中民力第26章 一条记录第49章 敦煌风动第1章 异床同梦第29章 侧翼布局第41章 杨家之请第49章 重甲破术第39章 齐府隐忧第4章 紧锣部署第139章 战利之品第34章 突破之口第55章 借风夜袭第3章 黑脸魏刀第24章 酒楼告别第10章 备战高丽第14章 得罪小人第46章 棋输一着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1章 长孙又至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3章 杨家祸根第35章 弓如霹雳第3章 南华之会第29章 祖孙会谈
第28章 局势复杂第58章 稳住李唐第39章 重要情报第20章 以命威胁第7章 大利望族第31章 意外挟迫第28章 二次谈判第14章 战争索赔第41章 李密之思第81章 老娘不干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2章 不臣之心第8章 怒极生誓第1章 初入杨府第2章 计取飞狐第82章 收到假钱第88章 隋唐大战(十八)第41章 兵困雁门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42章 人弃我用第68章 罗艺之虑第30章 娶妻当慎第42章 局势混乱第12章 仁寿宫变(四)第8章 怒极生誓第7章 不徇私情第27章 关中之变第33章 第一回合第33章 携子视察第22章 独孤暗线第82章 收到假钱第18章 紧急情报第6章 阴山可汗第61章 联盟分裂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52章 南迁定襄第39章 泄露天机第23章 杨家祸根第30章 骄将争功第38章 微服私访第3章 透露底线第75章 条件苛刻第31章 以刀代令第20章 君心似虎第56章 渔翁李密第36章 连夜撤军第45章 明智决定第21章 匪夷所思第39章 父子摊牌第16章 馆驿见贤第30章 巡视考场第6章 梳理上谷第25章 一剑穿心第78章 战略撤退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7章 李渊抉择第97章 伪汉毒计第7章 贺若之怒第24章 河边误认第100章 血战前夜第6章 抽中死签第24章 汾阳宫监第22章 娶得佳妻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5章 初有收获第20章 绝户之计第30章 娶妻当慎第39章 妥协援兵第23章 丰州东扩第32章 最坏结果第48章 集中民力第26章 一条记录第49章 敦煌风动第1章 异床同梦第29章 侧翼布局第41章 杨家之请第49章 重甲破术第39章 齐府隐忧第4章 紧锣部署第139章 战利之品第34章 突破之口第55章 借风夜袭第3章 黑脸魏刀第24章 酒楼告别第10章 备战高丽第14章 得罪小人第46章 棋输一着第37章 被迫南撤第21章 长孙又至第21章 居安思危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3章 杨家祸根第35章 弓如霹雳第3章 南华之会第29章 祖孙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