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被迫南撤

房玄龄跟随李世民的时间不是太长,但他比谁都了解这位年轻的主帅,房玄龄能理解他心中的那种无奈和忧虑,他知道李世民不愿意两线作战,想放弃河东,但是李渊却不肯,这其实就是一种为将者的痛苦,明知不可为而被迫为之。

“你要站在你父亲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难道他不知道两线作战的艰难?他也知道,但是他要谋全局,他的目光是天下,如果失去河东这个屏障,就会使关陇处于一种威胁之中,尤其是杨元庆这样的强势枭雄,河东是你父亲的起家之地,是帝王的基业,它就像是你父亲的孩子,无论如何他都舍不得放弃。”

李世民叹息一声,“我知道他舍不得,可是我们为了这个舍不得而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我叔父阵亡,两万精兵失去,我估计太原的五万军队也完了,还有我手上的七万军队,最后我还能保住多少?不能为了一个舍不得就毁了我们的天下之梦。”

“可是你若一战不打,一点营救兄弟的姿态都没有,你怎么向父亲交代?”房玄龄一句话点到了根本上。

李世民望着帐外的天空,他慢慢站起身下达了命令:“传我的命令,命尉迟恭为主将,率两万军攻打霍邑县。”

‘咚!咚!咚!’战鼓声敲响,号角呜咽,两万唐军携带数十架攻城梯向霍邑城汹涌杀去。

霍邑城高三丈,用巨大的岩石砌成,墙的正面十分光滑,大石块垒得密密实实,找不到可落脚攀登的接缝,高墙顶部外凸,犹如海浪冲刷而成的悬崖,城墙上十分宽大,足可以并排走三辆马车。

五千丰州隋军便部署在两里长的城墙之上,他们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不仅有数十万支箭矢,也有有几千桶火油,还有三百架床弩,可将三尺长的大箭射出数百步之远,只需三名士兵便可以操纵。

霍邑县东城紧靠悬崖,无从立足,西城百步外便是滔滔汾水,城下乱石嶙峋。也无法组织攻城。只有正南面和正北面有空旷的地带。

崔破军很清楚敌军不可能从北面杀来,在他北城墙上只部署了三百余名警戒士兵,其余五千人都在南城防御。霍邑县本身没有护城河,但为了保护城门,就在几天前。隋军在城墙前挖了一条宽两丈深一丈的旱沟,里面布满了尖利的枪刺,拉起一座高高的吊桥。

“床弩准备!”

崔破军见敌军前锋已冲到五百步外,他下达了命令,三百架床弩同时绞动弓弦,一根根大拇指粗,长达三尺的大箭迅速放进了箭槽,放箭士兵手握悬刀等待着射击的命令。

床弩并不是放在城垛上,而是在城墙后端筑造了三百座高达六尺的城台。这实际上是用来安置投石机的预留台,但投石机来不及从丰州运来,便用来放置三百架床弩,床弩长七尺,宽四尺,巨大的弓臂长有八尺,必须用双绞盘上弦。两名士兵负责绞弦,一名士兵负责放箭和发射,这种床弩经过丰州军器署改良,可以同时射出三支大兵箭,是守城的利器。

崔破军目光紧紧盯着汹涌杀来的敌军。密密麻麻的攻城士兵铺天盖地,俨如一张巨大的黑色地毯铺在旷野里。

这时。敌军已冲到三百步外,已经进入了床弩的有效杀伤射程,崔破军大喝一声,“发射!”

城头鼓声大作,三百架床弩同时发射,近千支大箭强劲凌厉地向敌军射去,兵箭强大的穿透力射穿了盾牌和铠甲,血雾蓬起,惨叫声响成一片,近千人栽倒在地,很多箭甚至射穿了两人。

当攻城唐军冲到两百步时,床弩第二轮箭再次发射,大箭射进密集的人群中,士兵们哀嚎倒。

尉迟恭见城头两轮箭便阵亡一千五百余人,他眼睛都红了,挥刀大喊:“秦公有令,冲上城头者官升一级,赏钱千吊!”

一万八千唐军终于冲到城墙前,弓箭战骤然爆发,城上城下密密麻麻的箭矢布成一幕巨大的箭网,将天空的遮蔽了,城上不断有士兵中箭,惨叫着跌下城头,城下死尸累累。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成群士兵向城头攀爬进攻,两边箭如急雨,从两边射向梯上敌军,但攻城梯宽达六尺,三人同时登城,两边之人用盾牌护卫侧翼,中间一人也用盾牌正面顶住,大石砸下,前面人翻滚着坠下次城头,后面之人又紧接着冲上。

崔破军见敌军攻城顽强,不肯退却,便下令道:“用火油烧梯!”

命令下达,一桶桶火油迎头浇下,大火轰地燃烧起来,火舌顺着攻城梯迅速向下蔓延,城梯上的士兵身上也燃烧起来,惊恐得大声惨叫,不顾一切地向城下跳去,很多人都直接摔进旱沟,被尖利的枪头刺穿......

远处一座土丘上,李世民带着数十名战将在观战,望着城墙上和城下一片火海,将领们的眼中都充满了震惊,他们都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丰州军的火战。

李世民默然无语,心中却无比痛惜,这都是他的精锐之军,却为了给父亲一个交代来送死,攻下霍邑县又如何,难道他还真要去反攻太原吗?他终于叹息一声,下令道:“传令收兵!”

‘当!当!当!’

收兵的钟声敲响,剩余一万六千余士兵如潮水般地退了下来,尉迟恭满面羞愧,上前单膝跪下请罪,“卑职损兵折将,攻不下城池,请大帅责罚!”

李世民摇摇头,“非你之过,收兵回营!”

大军撤回了大营,仅仅两个时辰的攻城战,便死伤四千余人,这个损失令李世民闷闷不乐,刚到中军帐,便有亲兵来报,“禀报大帅,河东郡紧急快信!”

李世民精神一振,回头急问:“信在哪里?”

一名亲兵将一封快信送上,李世民打开快信匆匆看了一遍,不由又惊又怒,他的兄弟元吉已经走西面的文城郡逃到了河东郡,太原城三天前便丢了,更令他怒不可遏的是,元吉竟然不派人告诉他一声,自己还在这里拼命攻打霍邑郡前去太原救他。

李世民沉思片刻,毅然做出了决定,“传我的命令,大军撤回临汾县。”

就在李世民率军南撤临汾县的同时,丰州军也做出了战略部署,杨元庆命徐世勣为左军都督,罗士信为副将,率军三万夺取龙泉郡;又命李靖为右军都督,苏定方为副将,同样率军三万夺取上党郡;

杨元庆则亲率三万精兵南下霍邑县,和李世民军正面对峙,同时,他又命裴行俨率一万骑兵杀回关内,重新夺回延安郡。

太原城内,三万精兵已经集结完毕,等待出发的命令,就在主帅杨元庆即将出发之时,丰州总管府长史杜如晦从丰州赶到了太原城。

“想不到我会这么快过来吧!”杜如晦大笑道,他身后跟着户曹参军事魏征。

杨元庆给了他肩窝一拳,也笑道:“我昨天才派人去丰州报喜,你今天就跑来了,我还以为你是长翅膀飞过来,你这么急着过来做什么?”

杜如晦嘿嘿一笑,“你们这里打仗立功发财,却把我丢在丰州,我可不吃这个亏,有油水要大家均分,再不赶来,恐怕连汤都不剩了。”

众人大笑起来,杨元庆也发现杜如晦也渐渐变得开朗幽默,不再像从前那样沉默寡言,这倒是个好的改变。

杨元庆眨眨眼笑道:“既然要分油水,我就带你去仓库看看,看你能分点什么?”

他又对魏征道:“魏参军来得正好,以后看管家财就是你份内之事,一起去吧!”

杨元庆也暂时延后出发,带着杜如晦等人向太原城仓城而去。

太原城也和榆林城一样,专门修建了一座仓城,仓城就在太原城内,位于城区东北角,占地数百亩,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库房,也修建一座水门,一条人工槽渠通往汾河,所有的物资都是用船来运输。

仓城内堆放的物资大多是从晋阳宫转移而来,当时刘武周十五万大军大举进攻太原,李渊急令李元吉将晋阳宫所有物资转移进太原城。

此时仓城由三千军队驻守,戒备森严,路上,杨元庆简单给杜如晦介绍了攻打太原城的情况,一行人走进了仓城,众人的注意力从攻打太原城转到了仓库物资上。

这时,杜如晦忽然想起一事,从马袋里取出一封信递给杨元庆,歉然道:“我都忘记了,这是裴夫人托我带给你的家信。”

杨元庆接过看了一眼,是妻子给他的家信,他不着急看,将信揣进了怀中,杜如晦又拱手笑道:“我还要恭喜你。”

杨元庆知道他是指次妻出尘生了一个儿子之事,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就在他东征后不久,出尘便诞下一子,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取名致,不仅如此,不久前,小妾绿茶也生下一女,取名杨馨,至此,他已经有三子三女,有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先看看仓库,你知道李渊留给我们多少兵甲吗?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第17章 两强对阵第35章 弓如霹雳第25章 反夺虎牢第24章 等待机会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5章 反夺虎牢第4章 假手于贺第3章 苏威密谋第13章 河底练刀第17章 东山再起第14章 死地后生第27章 李思杨虑第37章 内廷献策(下)第15章 首鼠两端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0章 李密抉择第38章 微服私访第11章 铁腕夺位第35章 软硬兼施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10章 捉凶逼宫第68章 突袭漳南第83章 事态严重第28章 时机成熟第32章 龙有逆鳞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32章 窦氏抉择第38章 抛出诱饵第35章 孤家寡人第70章 突破缺口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章 违规卖酒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2章 引君入瓮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7章 线娘夜奔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5章 敦煌布棋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2章 河内对策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132章 窦氏抉择第16章 重大隐忧第25章 掌握主动第17章 西征情报第9章 恒山之乱第7章 世情冷暖第7章 金刚引狼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10章 反间之计第43章 阶下之囚第9章 临危下船第30章 太子杀招第47章 金榜题名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22章 极度被动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27章 会宁换帅第19章 壮士秦琼第13章 世充评榜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0章 以命威胁第25章 狭路相逢第53章 七星宝刀第39章 齐府隐忧第11章 风险悄至第4章 利益之诱第58章 萧后心思第22章 烽火狼烟第27章 金口已开第1章 上洛隐枭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2章 最后抉择第14章 存心讨打第7章 兵压关内第153章 隔墙有耳第32章 被迫西撤第7章 大利望族第105章 虎穴奇计第22章 河东绅商第5章 两个使者第32章 谁有骨气第4章 秦母教子第52章 请君入瓮第45章 明智决定第54章 齐王之危第5章 咬金练箭第37章 被迫南撤第64章 予民厚礼第6章 秘密武器第1章 中元前夕第82章 收到假钱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14章 杀鸡儆猴第20章 背后较量(上)第6章 北地天鹅
第17章 两强对阵第35章 弓如霹雳第25章 反夺虎牢第24章 等待机会第14章 意外之箭第25章 反夺虎牢第4章 假手于贺第3章 苏威密谋第13章 河底练刀第17章 东山再起第14章 死地后生第27章 李思杨虑第37章 内廷献策(下)第15章 首鼠两端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0章 李密抉择第38章 微服私访第11章 铁腕夺位第35章 软硬兼施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10章 捉凶逼宫第68章 突袭漳南第83章 事态严重第28章 时机成熟第32章 龙有逆鳞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32章 窦氏抉择第38章 抛出诱饵第35章 孤家寡人第70章 突破缺口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8章 违规卖酒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2章 引君入瓮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5章 孤家寡人第27章 线娘夜奔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5章 敦煌布棋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2章 河内对策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132章 窦氏抉择第16章 重大隐忧第25章 掌握主动第17章 西征情报第9章 恒山之乱第7章 世情冷暖第7章 金刚引狼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10章 反间之计第43章 阶下之囚第9章 临危下船第30章 太子杀招第47章 金榜题名第137章 严厉警告第22章 极度被动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27章 会宁换帅第19章 壮士秦琼第13章 世充评榜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0章 以命威胁第25章 狭路相逢第53章 七星宝刀第39章 齐府隐忧第11章 风险悄至第4章 利益之诱第58章 萧后心思第22章 烽火狼烟第27章 金口已开第1章 上洛隐枭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2章 最后抉择第14章 存心讨打第7章 兵压关内第153章 隔墙有耳第32章 被迫西撤第7章 大利望族第105章 虎穴奇计第22章 河东绅商第5章 两个使者第32章 谁有骨气第4章 秦母教子第52章 请君入瓮第45章 明智决定第54章 齐王之危第5章 咬金练箭第37章 被迫南撤第64章 予民厚礼第6章 秘密武器第1章 中元前夕第82章 收到假钱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14章 杀鸡儆猴第20章 背后较量(上)第6章 北地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