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妥协援兵

关中地区一共由三郡组成,西面是扶风郡,中间是京兆府,东面则是冯翊郡,其中扶风郡的军队是李世民的势力,被称为关西之军,而冯翊郡的军队则被称为关东之军,自然是李建成的势力。

冯翊郡的驻军主要有三处,一是永通仓,有驻兵一万,由大将盛彦师率领,其次是蒲津关,也是驻兵一万,由大将常何率领,还有就是潼关,驻兵一万,由大将罗艺率领。

罗艺在归唐后,受到唐廷冷遇,李渊封了他一个闲官,王爵也不了了之,但太子建成却再三举荐他,终于说服了李渊。

在太子的建议下封为潼关主将,罗艺也投桃报李,主动归顺为李建成派系,成为李建成手下得力的干将。

正是盛彦师、何常以及罗艺等三人鼎力报效,使李建成拥有了自己的嫡系军队。

加上四弟元吉的三万新兵和叔父李神通的三万关内军,李建成拥有了近十万军队,还有朝廷百官的支持,使他的势力要强于二弟李世民。

但此时李建成却多了一分忧思,他忽然发现秦王竟然利用中原大战的机会,开始吞噬他的军方势力,令他极为不满,李建成也无心再继续视察夏种,当天便返回了长安。

李建成直接回到了皇宫,此时已是下午时分,天气十分炎热,李建成站在武德殿前等得满头大汗,这时,一名老宦官匆匆跑来。“太子殿下!”

老宦官气喘吁吁跑近,行了一礼,“让殿下久等了,圣上请殿下觐见。”

李建成擦一把额头上的汗,快步向御书房走去,他似乎想到什么,放慢了脚步。等宦官走上前,小声问,“增兵之事。圣上已决定了吗?”

宦官低声道:“好像还没有。”

李建成心中有数了,这件事父皇还是要听他的意见,他又加快了脚步。

隋唐的皇帝和清朝皇帝不一样。隋唐皇帝很难做到一言堂,他必须要听取下面重臣的意见,甚至要费劲口舌说服相国支持他,否则内史省和门下省不盖大印,皇帝连圣旨都传不下去。

当然,皇帝也自有他的权力,若相国实在不肯妥协时,他就撤换相国,换一个听话的相国,比如中唐时的李林甫和杨国忠。

到了晚唐。皇帝为了扩张皇权,不惜动用宦官来架空相权,结果自己反而成为宦官的傀儡,这话说起来就长了,先回到李渊。

此时李渊也在等待太子归来。他之所以没有立刻答应宇文士及增兵之事,就是因为他知道,要想再增兵,必须得到太子的支持,他很清楚军队中的派系结构。

作为皇帝,李渊并不反感这种势力派系。而且他很支持这种派系的存在,这就是帝王之术的核心,对臣下分而化之,这样臣子们就只有彼此间的倾轧,而无上进之心,自古以来,领导者无不谙熟此术。

当然,李渊也要守规则,既然是李建成的势力,他就要征得李建成本人的同意后,才能考虑增兵,而且这种话也不能明着说,只能远远近近兜圈子,说一些光面堂皇的理由,这就是政治,台上的话永远只是一种借口,只能通过最后的结果来了解事情真相。

李建成走进御书房,深深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李渊见他皮肤晒得颇为黝黑,便笑眯眯问:“去咸阳视察如何?”

“回禀父皇,现在正是农忙时刻,儿臣也和农人一起下田插秧,体验农耕之苦,深有所获。”

李渊听儿子竟然和农人一起下田插秧,大感宽慰,便点点头笑道:“皇儿能如此深入民间,体验乡人疾苦,朕深感欣慰,朕希望李氏宗室也能像皇儿一样,多巡访民间,不要高高在上,过几天朕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

“父皇有此心,是大唐民众之福!”

两人说了几句,李渊的话题便转到了中原战役上,他微微叹口气道:“现在中原大战不利,长渊县后勤重地被隋军偷袭,主将史大奈被俘虏,孝恭那边又遭遇尉氏县惨败,虽然这两败都未伤及根本,但士气却受到打击,连朕都感到很沮丧,更不用说军中将士,形势对我们很不利啊!”

“那父皇怎么打算,是决定撤军回来,还是继续打下去?”李建成小心翼翼问道。

李渊沉思片刻,“你二弟和孝恭都有撤军的想法,但朕不想就这么放弃,如果一仗不打,就这么放弃,朕也觉得难以向国人交代,可是又没有取胜的把握,你二弟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适当增兵,两三万即可,皇儿觉得是否可行?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建成思考了一路,早已胸有成竹,他不能说不增兵,如果秦王失败,会因此把责任推给他。

但他也不能一口答应,那样他的势力就会由此削弱,最好的办法就是军队撤回,可明摆着父皇不肯撤军,那么他也只能用一种变通的办法。

“父皇,儿臣其实最担心之事,就是杨元庆把我们唐军主力都拖在中原战场上,然后他用数万精兵从关内直扑长安,那时长安空虚,我们该如何抵挡?”

“这......”

李渊也犹豫了,这确实是个问题,隋军已经在之前破坏了停战协议,那么他们偷袭长安也能成为现实。

李建成又道:“就算隋军兵少,攻不下长安,但只要他们杀入关中,这对中原唐军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那时唐军士气已乱,仓惶撤退,反而被隋军追击,必会惨败,若隋军主力一路追进关中,形势就极其危险了。”

半晌,李渊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无奈问道:“皇儿的意思是说,支持他们撤军?”

李建成摇了摇头,“儿臣也不是这个意思,儿臣是说,让增援军队出潼关,并不一定要参战,主要以势压迫隋军,同时增加唐军士气,屯兵阌乡县或者函谷关,一旦关中危急,便可立刻撤军,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李渊明白了李建成的意思,他是怕自己的势力被秦王吃掉,这时,他忽然也生出一个念头,难道秦王要求增兵,就是在打这个主意吗?

想通这一点,李渊的心中有些恼火了,这已经到什么时候,事关大唐的前途安危,他们兄弟二人还在勾心斗角,完全不顾大局。

李氏兄弟的不和,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和李渊的刻意挑拨有关,但到关键时刻,李渊又希望他们兄弟能够捐弃前嫌,同心共力,这就和希望马儿跑得快,又希望马儿不吃草一个道理。

恼火归恼火,李渊也无可奈何,他知道这是建成的让步,如果自己不答应,恐怕满朝文武都会跑来施压,要求撤军。

“好吧!皇儿说得也有道理,就按照你所言来办。”

李建成随即又道:“儿臣保奏元吉为主将,率三万新军兵出潼关支援弘农唐军。”

李建成思虑慎密,他知道如果让罗艺带兵前去,以二弟的狠毒果断,极有可能会杀人夺兵权,而让四弟前去,就不会出现这种后果。

李渊沉思良久,他没有同意李建成的建议,“元吉去不太妥当,还是换一员主将。”

虽然援军只是去壮声势,牵制隋军,但就怕形势危急,需要支援的时候,如果是元吉为将,极可能会不理睬秦王,导致最后兵败,李渊在这一点上并不糊涂,他心知肚明。

父亲的反对使李建成有些无奈,他想了想,“那儿臣建议让何常为主将。”

。。。。。。

唐王朝增派援兵一事在一番内部的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妥协,李渊随即任命蒲津关主将何常为左武卫大将军,率三万新军出潼关支援弘农唐军,使中原之战增添了几分变数。

而与此同时,窦建德所控制的青州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历城县,一首儿歌在街坊酒肆之间广为流传,‘幽州有妖道,自言伏魔神,驾云出白海,落凡为青帝’。

这首儿歌颇为诡异,就像是一种谶语,在坊间流传了数天后,终于传到了窦建德的耳中。

中原大战爆发,作为旁观者,窦建德一直在密切注视着战局发展,他最大的期望就是隋军战败,残兵退回河东,这个时候河北空虚,他便可以重新杀回河北,重振帝业。

但窦建德已经被杨元庆杀破了胆,尽管此时河北兵力确实空虚,只有大将秦琼率两万军驻扎在东郡,他依旧不敢北渡黄河一步,除非杨元庆被唐军大败,那时他才会生出胆量。

房间里,窦建德站在沙盘前仔细地推演中原大战可能出现的结果,但推演的结果着实令他有些沮丧,他也发现唐军处于一种不利的局面,隋军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

这时,门外有亲兵禀报:“王爷,孔先生到了。”

窦建德收回了思路,他找孔德绍来,是有另一件重要的事情,便点点头,“请他进来。”

门开了,窦建德的谋主孔德绍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卑职参见王爷!”

“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窦建德请孔德绍坐下,又命人上了茶,这才从桌上取过一份报告,递给孔德绍,“最近历城县内出现一首谶语,颇为怪异,我百思不得其解,能否请先生替我解读一下。”

孔德绍接过报告,只见上面写着:幽州有妖道,自言伏魔神,驾云出白海,落凡为青帝’。

()

第11章 反间之计(下)第3章 透露底线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3章 奸佞之计第51章 长安警报第19章 壮士秦琼第13章 万春茶庄第7章 金刚引狼第37章 秦王求援第6章 王府夜话第15章 强攻榆关第14章 长孙求救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21章 钱货漏洞第22章 战略撤退第74章 难得一致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138章 井陉歼敌第25章 一剑穿心第29章 联合施压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章 齐王供奉第77章 截杀突使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26章 离间之计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3章 小妹何名第9章 贸易之利第41章 争锋相对第18章 调兵遣将第26章 大鱼落网第13章 深巷小宅第50章 心结难解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5章 安抚江都第16章 三股势力第37章 凌晨偷袭第49章 平阳郡主第39章 齐府隐忧第33章 第一回合第6章 小事化大第37章 秦王求援第73章 隋唐大战(三)第1章 营州之变第15章 史蜀之毒第34章 微服私访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40章 祸水东引第27章 线娘夜奔第9章 玄感之忧第13章 突厥消息第41章 高丽水师第45章 明智决定第21章 北原谋生第6章 抽中死签第56章 双相辞呈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2章 圣旨东至第39章 夜袭江城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60章 关键人物第15章 化繁为简第68章 罗艺之虑第1章 返回太原第13章 棒打长孙第27章 李思杨虑第26章 奸商本色第22章 烽火狼烟第24章 真假使者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70章 北方消息第4章 佳夕如梦第33章 猛将须陀第8章 突发事件第21章 试探底线第47章 江都惊魂(上)第13章 河底练刀第26章 大鱼落网第5章 出海远征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2章 平乱夺权第40章 兄弟暗斗第42章 踏平瓦岗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4章 死地后生第24章 海寺之战第24章 李渊之忧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59章 兄弟分权第38章 杨广之怒第2章 出兵风波第17章 李渊失言第26章 杨素归来第19章 诱敌之计第28章 局势复杂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148章 难过新年
第11章 反间之计(下)第3章 透露底线第11章 新官上任第23章 奸佞之计第51章 长安警报第19章 壮士秦琼第13章 万春茶庄第7章 金刚引狼第37章 秦王求援第6章 王府夜话第15章 强攻榆关第14章 长孙求救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21章 钱货漏洞第22章 战略撤退第74章 难得一致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138章 井陉歼敌第25章 一剑穿心第29章 联合施压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章 齐王供奉第77章 截杀突使第135章 泄露天机第26章 离间之计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3章 小妹何名第9章 贸易之利第41章 争锋相对第18章 调兵遣将第26章 大鱼落网第13章 深巷小宅第50章 心结难解第26章 另有深意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34章 卿卿我我第15章 安抚江都第16章 三股势力第37章 凌晨偷袭第49章 平阳郡主第39章 齐府隐忧第33章 第一回合第6章 小事化大第37章 秦王求援第73章 隋唐大战(三)第1章 营州之变第15章 史蜀之毒第34章 微服私访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40章 祸水东引第27章 线娘夜奔第9章 玄感之忧第13章 突厥消息第41章 高丽水师第45章 明智决定第21章 北原谋生第6章 抽中死签第56章 双相辞呈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2章 圣旨东至第39章 夜袭江城第33章 智取宜昌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60章 关键人物第15章 化繁为简第68章 罗艺之虑第1章 返回太原第13章 棒打长孙第27章 李思杨虑第26章 奸商本色第22章 烽火狼烟第24章 真假使者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70章 北方消息第4章 佳夕如梦第33章 猛将须陀第8章 突发事件第21章 试探底线第47章 江都惊魂(上)第13章 河底练刀第26章 大鱼落网第5章 出海远征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2章 平乱夺权第40章 兄弟暗斗第42章 踏平瓦岗第50章 平定幽州第14章 死地后生第24章 海寺之战第24章 李渊之忧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59章 兄弟分权第38章 杨广之怒第2章 出兵风波第17章 李渊失言第26章 杨素归来第19章 诱敌之计第28章 局势复杂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148章 难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