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投票表决

江都宫,宇文述匆匆走向御书房,他心中忐忑不安,杨玄感东山再起之事他已听到了详细的汇报,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化及竟然是落到杨玄感的手中,这令他又惊又怒,但此时他更担心的是如何向杨广交代。

宇文述昨晚一夜未眠,想了几十个理由,但所有理由都有漏洞,没有时间再让他想下去,一早,杨广便派宦官来宣他,他只能硬着头皮匆匆来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前,宦官李忠良脸色惶恐,不敢和他多言,可见杨广正在大发雷霆,宇文述叹了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他只能面对现实了。

“宇文相国已到!”小宦官在门口向他禀报。

“宣他进来!”

房间里传来杨广冷冷的声音,这使宇文述心中又生出一线希望,至少杨广没有直接喝令将他拖下去杖打,还肯听他解释,这就说明杨广心里也有数。

宇文述走进御书房,只见杨广负手站在窗前,脸色铁青,地上还有瓷器的碎片,一片人参镶嵌在地板缝隙里,宇文述腿一软,跪了下来,“老臣宇文述特来领罪!”

杨广目无表情地看着窗外,心中的滔天怒火俨已失控,烧得他的心都麻木了,杨玄感竟然攻占了关中,这简直要令他疯狂,此时他心中已经不能用恨来形容,他在心在滴血,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在他心中蔓延。

杨广没有回头,声音嘶哑着道:“宇文述,你可知罪?”

“臣知罪,臣教子不严,导致他又闯大祸!”

“朕没有说宇文化及之事,两年前你没有能剿杀杨玄感,导致今日之祸,你知罪吗?”

宇文述的心蓦地一松,原来是为两年前之事,他连忙道:“臣两年前已经知道他藏身在伏牛山和上洛郡一带。臣反复寻找,却做梦也想不到上洛郡太守张济竟然包庇杨玄感,后来是杨智积替代臣,后来之事臣确实不知。”

停一下,他又补充道:“如果臣知道,臣就不会让宇文化及去上洛郡剿匪,以致被他惹出大祸。”

杨广回过头注视着宇文述,其实他心中还有另一个念头。两年前就是宇文述和杨玄感有了交易。而故意放走杨玄感,这次他特地派长子宇文化及前去配合杨玄感造反。

但杨广最终放下了这个念头,若这样做。对宇文述百害无一利,宇文述不会这么愚蠢,而且宇文述可以帮任何人。惟独不会帮杨家。

杨广点点头,“宇文化及令朕很失望。”

宇文述心中一喜,他感觉得到,自己大祸已过,剩下的是小责,他也叹口气道:“陛下也知道,他确实是个愚蠢之人,臣已老迈,本想让他建立一点功绩。自己博个前途,才想法让他去匪力薄弱的上洛郡剿匪,却没有想到....哎!有这样的儿子,臣心中也恨啊!”

杨广脸色缓和了很多,他自己的儿子杨暕何尝不是如此,他能理解宇文述的心情,宇文化及确实是个愚蠢无能之人。不会是宇文化及主动帮杨玄感,他还没有这个魄力。

事情已经发生,现在责怪宇文述也没有用,他召宇文述来不是为了责怪他,杨广冷冷道:“宇文化及闯下大祸。你是他父亲,你就得收拾这个恶果。朕给你十万军队,两个月内,给朕彻底剿灭杨玄感,拿他的人头来见朕,朕就饶了你们父子,否则以从罪论处!”

宇文述完全放下心,杨广肯把十万军队给他,那就说明他对自己依然信任,那么这件事就可以弥补回来,他立刻躬身施礼,“老臣遵旨!”

当天下午,杨广下旨封宇文述为平西大元帅,以屈突通为副帅,两人率大军十万,紧急赶赴关中剿灭杨玄感,杨广的目光,又盯在了杨元庆的身上,他会不会率军南下,和其父汇合?这是杨广最担心之事。

wωω тTk án ¢O

........

丰州总管府,杨元庆也同样站在窗前沉思不语,桌上放着一封信,是他父亲杨玄感写来的邀请信,邀请他率军赴关中,父子共举大义,夺取杨隋天下.

这封信让杨元庆陷入一种两难的选择中,他知道杨玄感的二次造反已经不得人心,虽然他已占据关中,并不表示他就能夺取天下,在隋朝这个势力集团和门阀根深蒂固的时代,仅仅靠武力想夺取天下,几乎是不可能,如果他投靠了杨玄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山东士族,这个巨大的政治代价让他不得不慎重。

但另一方面,这确实又是一种诱惑,杨玄感夺取了关中,如果他再率军南下,那么他们父子夺取关陇,几乎是毫无悬念,若能全面占据关陇,这又是另一种优势。

正是关陇的巨大诱惑使杨元庆怦然动心,他想率军南下,可是心中另一个同样强烈的声音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杨元庆也叹了口气,既然他无法选择,就让他的部众帮他选择吧!

杨元庆转身走出房间,来到隔壁议事堂,议事堂内已济济一堂,杜如晦、李靖、崔君素、罗爱挺、杨思恩、裴仁基、马绍、杨家臣、苏定方、裴行俨等等四十七名文武高官都已就坐。

在长桌正中放着一个纸箱,每个人的面前有一张纸条,左右各有一个选择,一个‘入关中‘,一个‘不入关中’,每个人撕一半放在纸箱中,一共是四十七票,包括杨元庆一票,就是四十八票,都是不记名投票,这四十八票将决定丰州军的前途。

杨元庆走进房间,“各位投完票了吗?”

杜如晦点点头,“大家投完了票,没有任何商量,都是自己的选择,现在就差总管一票。”

杨元庆取出自己的一票,他对折叠了一下,慢慢一撕为二,他看了半晌,最终将‘不入关中’的一半投进了票箱。

杨元庆之所以不采用辩论后,大家举手表决的方式,而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就是因为杨元庆希望这一次抉择,大家都能从各自的切身利益来考虑,而不是所谓大义,或者是战略上的优劣。

丰州军并不仅仅是他杨元庆一个人的军队,而且一个利益集团的军队,大家跟随他杨元庆打江山,都是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他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大义、自己的利益。

如果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入关中,那么杨元庆就会毫不犹豫率军入关中,他回头对文书郎张亮和贾正意道:“你们二人开始计票吧!”

两人将一幅白纸挂在墙上,左边是甲,入关中;右边是乙,不入关中,按照杨元庆的方式,画‘正’字来表示票数。

贾正意负责报票,张亮抄写正字,贾正意将字条全部取出,整理好,开始报票,“第一张,不入关中。”

“第二张,不入关中!”

......

议事堂内的每个人都坐直了身子,全神贯注地盯住白纸上的票数.

“第四十八张,不入关中!”

最后一张票报完,议事堂内顿时响起一片掌声,四十八张票全部都是不入关中,没有一个人赞成入关中,包括杨元庆自,杨元庆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感动,他们的心还从来没有这样整齐过。

虽然大家都没有说出来,但杨元庆心里明白,众人是不愿意为杨玄感家族卖命,他们宁可选择自己打天下,包括杜如晦、李靖、苏定方、马绍这样的关陇人,他们也放弃了这次机会。

面对四十八个一致的选择,杨元庆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好吧!既然大家都表明了态度,那我们不入关中。”

........

众人陆陆续续散去,杜如晦走进了杨元庆的房中,笑道:“总管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吧!”

杨元庆点点头,苦笑了一下,“我猜想是大部人选择不入关中,毕竟山东人比较多,却没有料到竟是如此一致,这令我很不看好杨玄感的造反。”

杜如晦坐下来道:“主要是经过上一次起事的失败,大家都对杨玄感此人已经看得比较透了,此人优柔寡断,重族人而轻大将,用人而心疑,成不了大事,跟着他必家破身亡,众人不愿投之。”

“克明兄也是这样认为吗?”

杜如晦摇摇头,“我其实是替你着想才反对。”

“替我着想?”

杨元庆有些惊讶,便笑道:“具体说说看!”

“原因很简单,杨玄感上次造反,你发布了讨逆贼杨玄感檄,已经和他割裂了父子关系,他这次造反,若你再去投靠,让天下人怎么看你?”

杨元庆默默点头,杜如晦说得很对,杜如晦又道:“还有,就算大家支持你去投靠杨玄感,就算将来夺了天下,太子之位轮得到你吗?如果轮不到你,你该怎么办?杨峻会饶过你?你又怎么向大家交代?元庆,这些问题都很现实,你当年被杨家赶出族门,杨玄感并没有反对,说明他对你也有成见,我敢断言,他现在邀你去关中,对你更多是利用,而绝非父子之情。”

杜如晦注视着杨元庆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若率军投靠他,他一定会杀了你,夺走你的军队。”

杨元庆微微一叹,“鸠占鹊巢,我只是希望他能在关中替我拖住关陇贵族的复辟。”

.........

【再募十张月票,助我冲破一千】

第36章 连夜撤军第21章 京城来人第41章 意外情况第26章 少郎何人第5章 出海远征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27章 逼出水面第60章 关键人物第58章 稳住李唐第18章 投票表决第46章 断臂之仇第12章 平乱夺权第9章 朝局悄变第11章 雪后归程第42章 人弃我用第31章 夜访云氏第21章 建德逼反第5章 两个使者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5章 可汗金箭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4章 战争索赔第17章 大举东进第25章 狭路相逢第129章 漫天开价第20章 边疆奏折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0章 谁是刺客?第5章 出海远征第22章 极度被动第27章 回府风波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2章 是功是过第56章 王妃烦恼第115章 建成机会第149章 争夺棋子第23章 男扮女装第47章 线娘进京第1章 异床同梦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7章 垄断漕运第10章 捉凶逼宫第22章 烽火狼烟第73章 计赚敌降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09章 兵临宫下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4章 会宁战起第35章 被俘权相第9章 舌灿莲花第91章 突厥庆功第6章 抽中死签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7章 隋胡大战(上)第24章 辽东反击第64章 予民厚礼第43章 丹阳公主第43章 孰敌孰友第77章 隋唐大战(七)第49章 平阳郡主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16章 红影惊现第13章 仁寿宫变(五)第22章 帝王心术(下)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44章 被迫抉择第73章 计赚敌降第16章 夜探胡营第22章 井陉遇警第26章 大鱼落网第12章 北巡讯至第11章 霹雳出击第2章 欺人太甚第8章 赎回尸体第6章 梳理上谷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40章 敏秋赈灾第4章 秦母教子第26章 一战成名第17章 参军之谜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15章 建成机会第34章 紧急应对第23章 南华枭雄第22章 辽东乱战第19章 夜攻河内第63章 一支冷箭第8章 元庆抉择第3章 劝降建德第10章 通风报信第12章 北巡讯至第5章 元家造反第37章 密室收获第4章 利益之诱第20章 背后较量(上)第23章 隐形力量第34章 北市暴乱第35章 激战尉氏第33章 收买人心
第36章 连夜撤军第21章 京城来人第41章 意外情况第26章 少郎何人第5章 出海远征第37章 士子云集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27章 逼出水面第60章 关键人物第58章 稳住李唐第18章 投票表决第46章 断臂之仇第12章 平乱夺权第9章 朝局悄变第11章 雪后归程第42章 人弃我用第31章 夜访云氏第21章 建德逼反第5章 两个使者第44章 血战平壤(中)第5章 可汗金箭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14章 战争索赔第17章 大举东进第25章 狭路相逢第129章 漫天开价第20章 边疆奏折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0章 谁是刺客?第5章 出海远征第22章 极度被动第27章 回府风波第24章 真假使者第42章 是功是过第56章 王妃烦恼第115章 建成机会第149章 争夺棋子第23章 男扮女装第47章 线娘进京第1章 异床同梦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7章 垄断漕运第10章 捉凶逼宫第22章 烽火狼烟第73章 计赚敌降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09章 兵临宫下第49章 干戈玉帛第24章 会宁战起第35章 被俘权相第9章 舌灿莲花第91章 突厥庆功第6章 抽中死签第34章 枕戈以待第17章 隋胡大战(上)第24章 辽东反击第64章 予民厚礼第43章 丹阳公主第43章 孰敌孰友第77章 隋唐大战(七)第49章 平阳郡主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16章 红影惊现第13章 仁寿宫变(五)第22章 帝王心术(下)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44章 被迫抉择第73章 计赚敌降第16章 夜探胡营第22章 井陉遇警第26章 大鱼落网第12章 北巡讯至第11章 霹雳出击第2章 欺人太甚第8章 赎回尸体第6章 梳理上谷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40章 敏秋赈灾第4章 秦母教子第26章 一战成名第17章 参军之谜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15章 建成机会第34章 紧急应对第23章 南华枭雄第22章 辽东乱战第19章 夜攻河内第63章 一支冷箭第8章 元庆抉择第3章 劝降建德第10章 通风报信第12章 北巡讯至第5章 元家造反第37章 密室收获第4章 利益之诱第20章 背后较量(上)第23章 隐形力量第34章 北市暴乱第35章 激战尉氏第33章 收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