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家族利益

“为什么?”

裴矩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孙子的情绪波动,他心中有些奇怪,做得好好的,怎么会忽然不想干了?

“发生了什么事?你告诉我。”

裴青松的嘴唇轻轻哆嗦着,在家主炯炯目光的注视下,他胆怯地低下了头,小声道:“孙儿担任这个职务,引起了家族内部的不和,孙儿不想成为裴家的罪人。”

“你怎么会成为裴家的罪人?”

裴矩目光愈加严厉,他心中的不满和怒火在蔓延,但他还是克制住了这种恼怒,他异常重视这个族孙的情绪波动,这不是他的长孙或次孙不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简单,这个族孙所担任的职务是如此重要,关系到裴家的未来,他不敢有半点掉以轻心。

在家主的严厉逼问下,裴青松无法回避,他额头上的冷汗不断渗出,他很后悔自己的失言,但话已经说出来,他无法再停止,裴青松深深低下头,用一种只有他和裴矩才能听到的声调说:“事实是这样,应该让嫡长孙、次孙来担任这个职务,我不过是裴家的偏房子孙,却身居要职,裴家焉能不乱?”

‘砰!’裴矩重重一拍桌子,一股怒火在他心中蓦地腾起,他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恼火,大声喝斥道:“这是谁告诉你的,是萧琎吗?”

“此事和萧参军无关,他只是看孙儿心情不好,才带我去喝酒。”

“那是谁告诉你的,你给我说!”

裴矩声音很大,门外人都听见了,刘管家就站在门外,他心中一颤,已经很久没有听见老爷这样发怒了,他不敢再呆在门口,转身匆匆而去。

刚转过小门,却迎面遇到了匆匆走来的长孙裴晋,连忙抓住裴晋的胳膊,小声道:“老家主在发怒,长公子千万别去。”

“为什么?”裴晋奇怪地问。

“我也不知道,老家主急着要见青松公子,我去把他找来,嗯!或许是青松公子喝了酒的缘故。”

裴晋眉头微微一皱,祖父急找裴青松,难道朝中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我知道了!”

裴晋放慢脚步,慢慢向祖父的书房走去,他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刘管家见长公子还是向书房走去,他不放心,又转身跟了回来。

……

书房里,裴矩俨如一只年迈的老豹,虽然年迈,但发怒之威却不容轻视,他站起身,目光严厉地注视着裴青松,家主的威严从四面八方笼罩在裴青松这个别房子弟的身上。

裴青松心中一横,他也豁出去了,鼓足勇气道:“没有谁告诉我,这是明摆着的事,我担任这个记室参军以来,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说我没有资历,只是依仗家族之势,王相国每次遇到我,都要找各种理由把我训斥一番,甚至连我走路太快也说我有失君子之仪,外人说也就罢了,可是家族内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不予理睬,甚至和我同住的族弟也搬出去了,视我为瘟神,祖父,你知道这种巨大压力的痛苦吗?”

说到这里,裴青松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裴矩的目光却柔和下来,他确实没有想到裴青松竟然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裴矩又坐了下来,柔声对他道:“你只管安心做你的记室参军,不要有任何想法,也不要考虑辞职,你只要记住一点,我是坚决支持你,至少朝廷对你的议论,大多是出于嫉妒,等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没人敢轻易得罪你了。”

裴青松抹去泪水,点点头,“孙儿记住了。”

裴矩又笑了笑问他,“上次你不是回去把妻儿接来太原,怎么最后还是单身回来?”

裴青松低下头,半晌道:“孙儿没有地方安置他们母子,想攒一笔钱后,买一座宅子。”

裴矩沉思片刻,便起身走到书柜里摸出一块玉牌,递给裴青松,“在城西王屋巷有一座占地三亩的小宅,也是裴家的产业,你拿这块玉牌去账房领取钥匙,再领一千两银子把宅子收拾一下,你的妻儿我明天会派人把他们接来,楚王对你很信任,你不要辜负他这份信任,少去喝酒,努力做事,每天要等他走了以后,你才能回家,明白了吗?”

裴青松的泪水又涌出了出来,他磕了三个头,颤声道:“家主爱护,孙儿铭记于心。”

……

裴青松走了,裴矩背着手站在窗前,静静注视着夜空中的漫天星斗,此时他的心中思绪万千,往事的情形仿佛又回到他眼前,历历在目。

仁寿四年,当他第一次发现杨元庆身上隐藏着巨大的价值后,他便渐渐将家族的命运押在他身上,事实证明,自己当年的押注完全正确,杨元庆已经主导了隋朝,他迟早还会掌控整个天下。

但随着新隋建立,裴矩又慢慢感觉到了,杨元庆和裴家有了隔阂,开始利用王家来抑制裴家,尽管裴矩也发现杨元庆并不喜欢王家,但王家依然得重用,这就反过来说明了杨元庆对裴家一家独大的警惕。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他当初和裴蕴争论的焦点所在,他主张的裴杨一体,把杨元庆的利益和裴氏的利益融为一体,而裴蕴主张杨元庆是杨元庆,裴氏是裴氏,要保持距离。

现在看来,裴矩不得不承认裴蕴是对的,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不可能容忍一家独大,何况杨元庆的崛起,也并没有依靠多少裴家之力。

裴矩的思路又回到了裴青松身上,这是一颗微妙的棋子,其实裴矩也知道,杨元庆任命裴青松为记室参军,是一种变相打压裴家的举动,一方面他会继续重用裴家,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裴家太强势,便从重用裴家的偏房子弟入手,这让裴矩很无可奈何。

但杨元庆的这个举动同时也提醒了他,杨元庆这是采取一种比较温和的手段,是在暗示自己要收敛,如果裴家还不知好歹,还要继续强势坐大,杨元庆现在或许不会动自己,但以后他就会收拾裴家了,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废后。

裴家和王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裴家有裴矩这样深谋远虑的政治老手,他的目光长远,考虑家族百年的利益,不在谋一时一局,对裴家来说,最重要的资本是王妃和杨元庆的嫡长子,只要把这个资本保住,那么裴家就有四十年兴盛,至于他个人的利益,确实不重要了,他必须要为裴家长远打算。

想到这,裴矩高声道:“把刘管家叫来!”

片刻,刘管家匆匆走进书房,躬身道:“老爷叫我吗?”

“嗯!”

裴矩点点头,“你明早出发去一趟闻喜,把青松的妻儿接来,要用嫡长孙的待遇,不可有半点冷遇。”

刘管家心中吓了一跳,怎么老爷吼骂了几句后,就变成了嫡长孙的待遇?他不敢多问,答应一声转身要走,裴矩却叫住他,“顺便把长孙和三郎一起叫来。”

刘管家转身离开了书房,其实长孙裴晋就在书房附近,刚才裴青松出来时躲开了,他刚靠近书房,刘管家走出书房,迎面看见了裴晋,便道:“老家主让你进去。”

裴晋吓了一跳,“家主知道我在外面?”

“不是,估计是正好要找你,还要找你三叔,你快进去吧!”

刘管家走了,裴晋踌躇良久,才慢慢走进了祖父的书房,深深行礼,“祖父找我吗?”

裴矩瞥了他一眼,这个长孙无论文才和人品都是上佳,从没有发生在青楼瓢记或者喝得烂醉如泥这样的丑闻,为官多年,也有很好的官誉,但他身上的缺点也有,就是有点清高,或者说傲慢,这是很多名门子弟的共通毛病,不过随着年纪渐长,阅历增加,这个毛病会慢慢消失。

“晋儿,你今年已经三十出头了吧!”

裴晋不知祖父的意思,恭恭敬敬道:“孙儿今年三十二岁。”

“嗯!三十二岁,还出任大理寺少卿,前途无量啊!”

裴矩叹息一声,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不过你怎么还像商人子弟一样小肚鸡肠,斤斤计较?”

裴晋吓得浑身一震,跪了下来,“祖父,孙儿没有!”

“哼!如果你不是小肚鸡肠,那你就是鼠目寸光,根本没有一个家族长孙应有的气度和眼光,你太让我失望了。”

裴晋深深低下头,一句话不敢说,裴矩又看了他一眼,这才把气压下来,语重心长道:“关于青松被任命为记室参军这件事,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其实这里面有很深的政治含义,我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你必须自己去琢磨,你做官十二年了,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透,那你就是官场白痴,我只告诉你一点,楚王任命青松为记室参军,那就意味着我必须要辞去相位了,你懂吗?”

裴晋心中颤抖,他大概已经隐隐看到了一点,“孙儿有点明白了,让孙儿再想想。”

这时,裴矩的三子裴文举走进房间,裴矩看了他一眼,又对裴晋道:“你自己去想吧!想通了,你就知道作为一个嫡长孙,你该怎么对待青松。”

“是!孙儿告退。”

一直望着长孙走了,裴矩这才回头对裴文举道:“为父有件重要之事要你去做。”

裴矩共有三子四女,三个儿子都不是很出色,裴矩长子裴文靖原来是南阳郡太守,现任河东郡长史,能力一般;次子裴文意,就是裴敏秋的父亲,因身体不好,一直没有出仕;眼前的裴文举就是第三子,四十余岁,原任太府寺丞,因为杨广之死而弃官回家,现主管裴氏家族的钱财和贸易,很有实权。

他躬身道:“请父亲吩咐。”

裴矩沉吟一下对他道:“我打算让你去主管江南一带的裴氏产业。”

裴文举心中一惊,父亲这是在削自己族权呢!他不敢顶撞,只得低声答应,‘是!孩儿遵命。’

裴矩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以为父亲是在削你的权,事实上,你肩负重任,你并不是去管理产业,你的重任是要替我留心吴兴沈氏。”

裴矩眼睛眯了起来,“你明白为父的意思吗?”

()

第30章 三个条件第7章 大利望族第13章 收复齐郡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9章 请君入套第5章 初到幽州第127章 手足难续第37章 一招险计第27章 迎头痛击(中)第63章 摆酒请客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40章 先礼后兵第51章 范阳卢氏第76章 隋唐大战(六)第34章 两面三刀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3章 京城谶语第44章 当局者迷第1章 如期而至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9章 运筹帷幄第5章 公主承诺第2章 冤家路窄第32章 千金一箭第77章 截杀突使第23章 南华枭雄第3章 透露底线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58章 北市偶遇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7章 不徇私情第51章 草原异变第39章 齐府隐忧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9章 南下清河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0章 夜入武房第66章 罗家有喜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17章 东山再起第4章 入伍斥候第23章 再见故人第15章 求贤若渴第102章 血战沙场第45章 送君高招第83章 隋唐大战(十三)第19章 夜攻河内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1章 杨家之请第30章 丹阳来客第54章 雨夜献城第52章 请君入瓮第30章 西路隋军第2章 意外收获第127章 手足难续第39章 双女初见第12章 裴阀老谋第50章 局势渐变第11章 兴风作浪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13章 扬帆出海第31章 军机决策第24章 河边误认第141章 联姻条件第40章 权贵施压第59章 兄弟分权第72章 请功负罪第91章 突厥庆功第13章 逃兵危机第45章 四面皆敌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0章 神秘马贼第55章 阴差阳错第39章 发现机会第29章 请君入套第24章 会宁战起第37章 一招险计第3章 南华之会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5章 抢人事件第49章 西陉关前第6章 阴山可汗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章 双瞳之将第22章 极度被动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34章 推波助澜第51章 将星陨落第38章 上元灯会第11章 月圆之夜第38章 皇后之劝第31章 意外挟迫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27章 迎头痛击(中)
第30章 三个条件第7章 大利望族第13章 收复齐郡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9章 请君入套第5章 初到幽州第127章 手足难续第37章 一招险计第27章 迎头痛击(中)第63章 摆酒请客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16章 以毒攻毒第140章 萧梁烈女第40章 先礼后兵第51章 范阳卢氏第76章 隋唐大战(六)第34章 两面三刀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3章 京城谶语第44章 当局者迷第1章 如期而至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9章 运筹帷幄第5章 公主承诺第2章 冤家路窄第32章 千金一箭第77章 截杀突使第23章 南华枭雄第3章 透露底线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58章 北市偶遇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7章 不徇私情第51章 草原异变第39章 齐府隐忧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9章 南下清河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0章 夜入武房第66章 罗家有喜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17章 东山再起第4章 入伍斥候第23章 再见故人第15章 求贤若渴第102章 血战沙场第45章 送君高招第83章 隋唐大战(十三)第19章 夜攻河内第53章 臣的要求第41章 杨家之请第30章 丹阳来客第54章 雨夜献城第52章 请君入瓮第30章 西路隋军第2章 意外收获第127章 手足难续第39章 双女初见第12章 裴阀老谋第50章 局势渐变第11章 兴风作浪第144章 一记警告第87章 隋唐大战(十七)第13章 扬帆出海第31章 军机决策第24章 河边误认第141章 联姻条件第40章 权贵施压第59章 兄弟分权第72章 请功负罪第91章 突厥庆功第13章 逃兵危机第45章 四面皆敌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0章 神秘马贼第55章 阴差阳错第39章 发现机会第29章 请君入套第24章 会宁战起第37章 一招险计第3章 南华之会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5章 抢人事件第49章 西陉关前第6章 阴山可汗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章 双瞳之将第22章 极度被动第152章 密见独孤第34章 推波助澜第51章 将星陨落第38章 上元灯会第11章 月圆之夜第38章 皇后之劝第31章 意外挟迫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18章 咬金请缨第27章 迎头痛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