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涨稿费

又过了两天,林朝阳正上班的时候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和地址都很熟悉,是《收获》来的。

林朝阳的寄出去一个多月,信件一来一回,再加上中间的审稿时间,这个效率倒是不算慢。

他打开信,内容很简单,李小琳先是夸了一通他的,朴素、平实却温暖动人,与当下流行的许多带有强烈控诉、揭露和批判色彩的完全不同,倒是与上半年发表在《燕京文艺》上的《小鞋子》的风格有些相似。

不过相比较《小鞋子》的人文主义,这部带有明显的轻喜剧色彩,仿佛一曲诙谐小调,让人看完之后忍不住会心一笑,回味悠长。

李小琳给予的评价不可谓不高,不过问题也有,就是他父亲巴金老先生看完了这部后不甚满意。

认为王庆来同志应该坚持在《秋菊打官司》中所坚持的那种现实主义,将讽刺和批判精神更进一步的发挥。

巴金不是认为现在的这部不好,而是觉得林朝阳放弃了之前的风格,有些可惜。

李小琳在信中转达了父亲巴金的观点,但同时又对林朝阳说,让他不要有压力,本身是非常优秀的,编委会已经审稿通过,排期到明年一月份的那一期发表。

又一部即将发表,林朝阳很高兴,出不出名的无所谓,最主要的是有稿费拿。

他这部字数达到了接近12万字,基本就是一部小长篇,按照之前的稿酬标准至少是大几百块钱的稿费。

思想着即将到手的稿费,林朝阳继续看信,没想到李小琳竟然给了他一个惊喜。

李小琳在信的最后透露,明年一月出版局方面可能会提高国内的稿酬标准,如果新修订的规定能够在一月份《收获》上市之前,编辑部会按照新的稿酬标准支付给林朝阳稿费。

建国之后,中国的稿酬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個时期。

在1949—1957年之间,国内的稿酬制度发展的很健康,基本是借鉴了苏联的按印数定额支付稿酬的办法。对作家而言,这种稿酬制度能获得相当可观的金额。

这一时期文坛诞生了如“为三万元奋斗”“万元户”这一类的说法,可见当时作家的收入之丰厚。

到了58之后之间,国内的稿酬制度开始倒退。稿酬数额被一再削减,国内的稿酬制度基本名存实亡,写作正式进入零稿酬时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76年才迎来了改变。

不过这几年的稿酬标准和之前比仍旧有一定差距,只相当于是50年代的三分之一,并且还是一次性支付,没有印数稿酬。

许多人发表一部动辄百十块钱,甚至是几百块看起来很多,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单位时间和创作效率的问题。

很多的稿件修修改改、投来投去,可能一年也不见得能发表一两篇作品,大量的邮寄时间和修改成本无形之中摊薄了稿费的真实收益。

再加上物价上涨的压力,近一年多来文学界对于稿酬上涨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于是才有了这次稿酬标准的调整。

好编辑!好编辑啊!

李小琳的这个消息顿时让林朝阳心生喜悦,这可真是急作者之所急,想作者之所想。

稿费的上涨,让林朝阳连带着看到信最后李小琳的催稿语都觉得顺眼了很多。

本来他是没打算在收信当天就给李小琳回信,可看完了信,他觉得自己不立即回信都是对小琳姐的不尊重。

又过了两天,陶玉书回到家跟他说起了话剧的筹备情况。

有了黄会琳的支持,陶玉书她们几个骨干分子充分发挥出了当代大学生那恐怖的执行力,仅花了三四天的时间就把《天下第一楼》剧组搭建了起来。

虽然剧组成员百分之百业余,但大家的热情却也是百分之百的。

陶玉书她们动员了包括哲学系、历史系、教育学系等院系在内的几十号学生,而她们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把学生们招聚起来,也与《天下第一楼》的关系密不可分。

这帮人招人都是靠熟人拉人头,去了也不废话,直接把剧本掏出来,这玩意但凡是有点文学和戏剧鉴赏水平的都能看出牛逼之处。

能参与到这样一部优秀话剧剧本的创作当中,在如今这个话剧热的年代,没有大学生可以拒绝。

甚至到了最后,已经有学生慕名而来,主动报名参与到剧组当中,可陶玉书他们却不得不拒绝,因为剧组的人员已经太过庞大了,甚至比剧院的专业剧组人数还要多。

听完陶玉书的描述,林朝阳既为她们高兴,也佩服这个年代大学生的执行力,不管是燕大的学生,还是燕师大的学生,大家似乎都能为了一个目标而快速拧成一股绳。

“朝阳,明天周日,你去给我们讲讲剧本吧。”

陶玉书的请求林朝阳没办法拒绝,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关系,也因为话剧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编剧和演员的现场共同打磨。

翌日早上,林朝阳和陶玉书冒着寒风一起来到燕师大。

她把林朝阳领进了教二楼,两人走进一间大教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学生。

林朝阳吓了一跳,问陶玉书:“怎么这么多人?”

“我们招人的时候没少让大家看剧本,大家听说你要过来讲讲剧本,都要来听听。”

讲台下几十双眼睛盯着林朝阳,其中不乏羡慕、敬仰、崇拜之色,既让林朝阳感到一股成就感,也让他感到很大的压力。

他现在已经逐渐习惯了在外人面前讲述创作心得和感受,这种事与事后诸葛亮大差不差,反正作品你先写出来了,怎么说都是你对。

除了一些钻牛角尖的杠精,不会有人反驳的。即便是有人反驳,那些清醒的人也会替你驳斥对方。

“前段时间玉书说师大的同学们要效仿燕大也搞个话剧,她这人写评论很擅长,但对剧本没什么心得,就央求我写个剧本,这是我写《天下第一楼》这个剧本的由来。

但要说关于这个剧本出现的起心动念,可能还要把时间拨回到几个月之前。

那会儿我刚写完《小鞋子》,就给《燕京文艺》编辑部送了过去。大家也知道燕大那个位置,我们乡下人进一次城不容易……”

林朝阳讲到这里,底下的学生们为他的自嘲而发出了一阵善意的哄笑。

“我就想着给家里人买点东西,在燕京城里左逛右逛,跑到了前门。看到全聚德的门脸,大家伙都知道,全聚德可是百年老店,烤鸭那是一绝,都是给领导人们接待外国政要用的。

我心想着,正好可以买给家里人尝尝。进门一看,烤鸭十块一只,我摸了摸兜里的钱,觉得这烤鸭味道也一般……”

林朝阳讲话的语气轻松幽默,特别是讲起他在全聚德遇到的窘迫时,丝毫没有难堪之色,反而充满自嘲。

底下的学生们听着觉得可乐的同时,心中也不禁佩服起他这种苦中作乐的心态,不愧是能写出《小鞋子》那样作品的作家。

林朝阳今天来燕师大,不仅是要给大家讲剧本的创作过程,更是要帮助大家捋顺话剧创作中的各种问题。

这些学生没有话剧创作的经验,就公推了黄会琳这个教戏剧研究的老师当导演,现在林朝阳这个编剧也来了,两人自然要好好交流一番。

舞台设计、场景变换、角色的演员选择、造型和服装设计……

林朝阳在燕师大待了一上午的时间,跟黄会琳把剧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探讨了一遍。

林朝阳虽然是个话剧的门外汉,但因为有后世的观剧经验,所以在沟通之时,往往会描述的非常具体,让黄会琳听完之后深感钦佩。

心想难怪林朝阳能写出这样好的剧本来,原来人家在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如此生动清晰的戏剧世界来。

聊到最后,林朝阳担忧的问道:“我在写的时候考虑的不太周全,其实《天下第一楼》的规模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掌控的范畴,多亏了有黄老师您帮着掌舵。不过舞台布景、道具、服装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这……”

黄会琳明白他的意思,说道:“我昨天刚给学校打了一份报告,要了2000块经费。有你这么大力的支持和学生们的热忱,学校方面一定会支持的。”

要经费这种事不是林朝阳能操心的,他见黄会琳说的很有底气,点了点头。

.тTkan.¢O

钱没到位,不过演员已经就位了,都是燕师大各系的一些文艺活跃分子。

《天下第一楼》是部三幕剧,卢孟实、罗大头、常贵这些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十五个,另有警察、包哈局执事、总统府侍卫副官等龙套角色,光是演员人数就多达近三十人。

这几天里几乎所有参与到话剧里的学生们都把剧本熟悉的差不多了,很多人对剧里的台词几乎张口就来。

在黄会琳和林朝阳的见证下,学生们开始了第一次不是排练的排练。

之所以说“不是排练”,是因为这帮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经验,念台词突出一个大力出奇迹,尽力的模仿他们看过的话剧演出,肢体动作更是僵硬,连表情都因为紧张而变得扭曲。

不过好在有黄会琳在,她虽然不是专业话剧编导出身,但多年的戏剧研究让她对指导话剧表演驾轻就熟。

一群人把教室当成排练场,一排就是一下午的时间。

学生们没有表演技巧,也没有表演经验,但有热忱、有信念,这年头能考上大学的都是聪明人,很多事一点就通。

晚上吃完饭再来,很多人就慢慢找到了表演的节奏,虽然肢体依旧僵硬和不知所措,但至少台词顺了,表情也慢慢到位了。

忙了一整天,到晚上八点多众人才散去。

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27章 天赋在闪光第133章 降维打击第175章 超越时代的才华第206章 就非得分个派别和山头?第35章 媳妇说瘦了,那就是瘦了第116章 三幕剧很了不起吗?第29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第35章 媳妇说瘦了,那就是瘦了第180章 露了一把脸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53章 比《简·爱》还上头第115章 怎么就走上写小说的歪路了呢?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207章 试了半天你不买第167章 魔幻的现实第21章 我表现的还不够咸鱼吗?第143章 换个卷法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饽饽第36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21章 我表现的还不够咸鱼吗?第148章 《中国文学》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3章 穷酸的纣王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第13章 穷酸的纣王第100章 钱越多,越不够花第197章 外宾服务部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41章 想着换张床吧第124章 《父母爱情》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3章 朝阳,跟我去燕京吧第116章 三幕剧很了不起吗?第72章 你要成批评家啊第130章 要两块给五块,你啥意思啊第103章 好一个许灵均!第5章 祖坟着了第187章 赚钱娶媳妇第59章 少说也得是个中篇吧第16章 七七级中文系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第208章 第一次捡漏第150章 大家风范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154章 狗皮膏药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第134章 小林要去文讲所吗?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196章 往来无白丁第187章 赚钱娶媳妇第18章 《燕京文艺》第111章 学生们不干了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188章 会英文很了不起吗?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31章 成了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8章 《燕京文艺》第22章 短、平、快的项目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33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99章 自己的媳妇自己宠第67章 让他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61章 我改了他两场戏第3章 朝阳,跟我去燕京吧第149章 文学讲习所第29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第73章 你有这种感觉吗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5章 祖坟着了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201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第96章 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127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第123章 大家说话可真好听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25章 鸽子精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83章 一份稿子,收两回钱第210章 送上门的双保(暂缺)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144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第106章 这不巧了吗第95章 大师也这么爱钱吗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96章 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
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27章 天赋在闪光第133章 降维打击第175章 超越时代的才华第206章 就非得分个派别和山头?第35章 媳妇说瘦了,那就是瘦了第116章 三幕剧很了不起吗?第29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第35章 媳妇说瘦了,那就是瘦了第180章 露了一把脸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34章 百闻不如一见第53章 比《简·爱》还上头第115章 怎么就走上写小说的歪路了呢?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4章 朕何德何能第207章 试了半天你不买第167章 魔幻的现实第21章 我表现的还不够咸鱼吗?第143章 换个卷法第87章 人文社的香饽饽第36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21章 我表现的还不够咸鱼吗?第148章 《中国文学》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3章 穷酸的纣王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158章 哪个好编剧不让导演改剧本啊第13章 穷酸的纣王第100章 钱越多,越不够花第197章 外宾服务部第203章 还真是疯狂啊!第41章 想着换张床吧第124章 《父母爱情》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3章 朝阳,跟我去燕京吧第116章 三幕剧很了不起吗?第72章 你要成批评家啊第130章 要两块给五块,你啥意思啊第103章 好一个许灵均!第5章 祖坟着了第187章 赚钱娶媳妇第59章 少说也得是个中篇吧第16章 七七级中文系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第208章 第一次捡漏第150章 大家风范第62章 《十月》怎么了第154章 狗皮膏药第32章 阿祖想收手了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第134章 小林要去文讲所吗?第109章 此生,何其有幸第196章 往来无白丁第187章 赚钱娶媳妇第18章 《燕京文艺》第111章 学生们不干了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188章 会英文很了不起吗?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31章 成了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8章 《燕京文艺》第22章 短、平、快的项目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33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99章 自己的媳妇自己宠第67章 让他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61章 我改了他两场戏第3章 朝阳,跟我去燕京吧第149章 文学讲习所第29章 写小说这么难吗?第73章 你有这种感觉吗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5章 祖坟着了第151章 受打击的卷王第201章 惊心动魄的一幕第96章 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127章 回京后的好消息第123章 大家说话可真好听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5章 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奋斗逼第25章 鸽子精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83章 一份稿子,收两回钱第210章 送上门的双保(暂缺)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144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第106章 这不巧了吗第95章 大师也这么爱钱吗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20章 偷吃姐妹花第96章 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第204章 男人就得靠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