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

林朝阳在之前听别人聊天时听到过文讲所的事,丁灵口中的文讲所全名是中国文协文学讲习所,最早成立于1950年,1957年停办,眼前的丁灵便是文讲所的创始人。

今年1月份,文学讲习所刚刚恢复,最近正在筹备办学。

林朝阳刚才听大家说,这届全国优秀短篇奖的许多获奖作者都收到了文讲所的邀请,比如姜子隆、陈世旭、艾克拜尔等人,这些人几天之后便会成为文讲所的第五期学员。

林朝阳还听说母国政也收到了文讲所的邀请,但他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林朝阳跟母国政的情况还不同,母国政是受邀但拒绝了,他压根就没人邀请。

“我就不去了,还得工作。”

当着丁灵这个文讲所创始人的面,林朝阳当然不能说别人压根就没邀请他,只能委婉的说了一句。

丁灵自然听出了林朝阳的弦外之音,章光年这时笑着调侃道:“朝阳的水平去当学员有些可惜了,当个老师倒是不错。”

林朝阳可以说是近两年来,中国文坛最受瞩目的青年作家,无论是短篇还是中篇,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坛是极其少见的。

也因此,在许多读者和文学界人士看来,他的水平是远超同辈作家的,所以章光年说出这样的话也并不奇怪。

一旁的刘昕武听到他的话,也说道:“朝阳对当代文学颇有研究,他之前写的那篇关于伤痕文学的文章就很有见地。”

刘昕武这句话说完,周围几个获奖作家的表情微妙起来。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发表在去年年中,当时正值文学界惜春派和偏佐派的大争论,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为此林朝阳没少挨骂。

如今时过境迁,刘昕武突然提起这件事,众人都有些看好戏的心理,因为今天在场的很多评委便是惜春派和偏佐派大争论的幕后大佬。

可刘昕武这句话说完之后众人等了半天,在场的大佬们依旧谈笑风生,丝毫没有介怀的意思,这让等着看热闹的一些人感到失望。

“最近伤痕文学不太火了,反思文学倒是蛮火的,朝阳这篇《牧马人》好像也位列其中。”章光年又调侃道。

“我记得丁灵还给《牧马人》写过一篇评论吧?这個就叫慧眼识人。”

座谈会的气氛依旧轻松愉快,一直到结束,晚上又有文协组织了宴会,人比白天少了很多,主要是有一些评委身体不好,座谈会后便离开了。

林朝阳骑着自行车回到家中已经是八点多钟的事了,他的进门声像是闹铃声,一下子引来了陶家人的注意。

看起来,一大家子人似乎都在等着他,大家目光齐刷刷的看着林朝阳。

外出了一天,他的中山装已经发皱,脸上也带着几分疲色。

陶玉墨第一个跳上来,“姐夫,奖品呢?”

林朝阳将手中的布袋子递给她,陶玉墨毫不客气的接过,然后翻找出奖状和纪念册。

“呀!真得了两个奖!”

陶玉墨欢呼了一声,把奖状展示给家里人,众人如同检阅一般挨个传递。

而陶玉墨在看完了奖状之后,眼珠子便盯上了林朝阳拿回来的那两本纪念册。

纪念册封面印的是鲁迅先生的头像,内容包括了本届评委会成员名单、获奖作品、作家名单以及获奖作品内容。

“姐夫,你有两本纪念册呢?”陶玉墨意有所指的问了一句。

得了两个奖,可不是两本纪念册吗?

陶玉墨看似问了一句废话,那点小心思一眼就能看穿。

还没等林朝阳表态,陶玉书便说道:“别想美事了,这可是全国奖项。”

闻言,陶玉墨一脸失望,嘟囔道:“两份一模一样,有一份不就够了吗?”

“两份纪念册才证明是得了两个奖!”

陶玉书说了一句,手中摩挲着奖状,满脸喜悦,看向林朝阳的眸子柔情似水。

全国优秀短篇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

与家人分享完得奖的喜悦,林朝阳夫妻俩回了房间。

陶玉书听林朝阳说起有些获奖作家还受邀去文学讲习所学习,他却没人邀请,还颇有些遗憾。

“这种邀请都是刊物和讲习所商量的,我这么年轻,人家不邀请我,是认可了我的水平已经不需要参与这种学习了。”林朝阳略带几分炫耀的语气对陶玉书说道。

“知道了,你了不起,你现在是全国知名的大作家啦!”

陶玉书的语气娇媚,让人心痒痒的。

林朝阳的双手箍住了她的纤细的腰肢,夫妻俩对视一眼,心有灵犀。

又是热辣滚烫的一夜。

次日一早,《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针对本届全国优秀短篇奖的专稿报道: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评选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协统领茅盾,把印有鲁迅头像的纪念册和奖金发给了得奖的27篇短篇的作者,他希望在他们当中产生出未来的鲁迅。”

“中国文协统领茅盾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这次评奖是经过群众评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次作品是经过群众来检验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评奖过程中有一位作家同志的两篇作品都获得了奖项,他就是《牧马人》的作者许灵均,也是《秋菊打官司》的作者王庆来。

他的真实姓名叫林朝阳,是燕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在授奖仪式上林朝阳代表获奖作者发表了题为《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的讲话。

他表示:‘即将开始的八十年代将会是充满变革和理想的年代,文化艺术必定会迎来蓬勃的发展。文学拥有镜鉴历史,探索未来的作用和价值,人民群众的喜爱才是文学生根发芽的基础,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

授奖仪式结束后的这几天评委会组织了连续三天的座谈会,今天林朝阳仍旧要参加全国优秀短篇奖的活动,所以只能请假。

他这两天没有出现在图书馆,可在图书馆同事们口中的热度却是居高不下。

昨天是授奖日,没有什么新闻,同事们还算平静,无非是偶尔聊一嘴林朝阳。

可今天多情况不同,图书馆的人都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民日报》专稿报道了昨天的授奖仪式,关于林朝阳的内容更是占据了报道相当一部分篇幅。

这可是《人民日报》啊!

更令同事们震惊的是,报道上居然说林朝阳是两篇作品得了奖!

大家以前只知道他的笔名是许灵均,知道《牧马人》获奖是大概率的事件。

可谁也没有想到,林朝阳居然还有个笔名叫王庆来,他以这个笔名发表的《秋菊打官司》同样获得了奖项。

一次评奖,两篇作品获奖,这是什么含金量?

看完《人民日报》的专题报道,图书馆的同事们充满了惊叹。

回想林朝阳刚进图书馆时,身上背负着的都是“陶教授女婿”、“农村人”、“吃软饭”这一类标签,在许多人的眼里,他能进燕大图书馆无疑是极大的幸运和偶然。

如今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林朝阳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也证明了陶玉书的独具慧眼和陶教授一家的识人之明。

这哪里是农村来的土包子啊,分明是蒙了沙的狗头金!

“真想不到,朝阳竟然还有个笔名!”

中午吃饭的时候,杜蓉感叹着说道。

“我以前就看过《沪上文艺》给他写的信,当时只以为他是被退稿了,真没想到……”

胡文琼的语气里也充满了惊叹。

今早的《人民日报》一发,立刻被图书馆的人争相阅读,消息没用半个小时便传遍了图书馆。

杜蓉嘴里嚼着菜,突然大叫了一声,“哎呀,我怎么这么笨?”

“怎么了?”胡文琼问。

杜蓉懊恼的拍着手,说道:“之前我看《收获》上发的那部《父母爱情》,还和朝阳聊来着。当时他的表现就不对,我现在才反应过来,怪不得他当时是那种口气。哎呀,可真是的……”

杜蓉越说越懊恼,有种班门弄斧的羞耻感,也有为自己没有提早发现林朝阳“真面目”的懊悔。

“这个林朝阳,藏的可真是够深的!”她恨恨的说道。

在两人吃饭的时候,一道身影风一般冲出图书馆,冲向位于燕园南侧的32号楼。

章耀中一口气冲上楼,来不及多喘两口气,一脚踹开了332宿舍的门,把里面刚吃完饭正准备休息的几个同学吓了一跳。

“耀中,你吃错药了?”李彤喊道。

章耀中没时间理会李彤的不满,大喊道:“朝阳的得奖了!全国优秀短篇奖!”

众人闻言没有丝毫惊讶,李彤说:“我当什么事呢?那不是正常的吗?不得才奇怪。”

《牧马人》发表一年半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造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去年全国优秀短篇奖评奖它没选上是因为发表时间晚,今年是第二届评奖,轮也轮到《牧马人》了,得奖是理所应当的事。

见众人没有根本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章耀中大声疾呼道:“朝阳得奖的不是一篇,而是两篇作品!”

这个时候刚刚躺下的陈健功终于反应过来了,他与林朝阳平日里便相熟,对林朝阳发表的作品也多有了解,他起身问道:“两篇?还有哪篇?他就一篇短篇吧?《小鞋子》和《高山下的花环》不都是中篇吗?”

其他人闻言也露出了好奇之色,就发表了一篇短篇,怎么会有两篇得奖呢?

见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到自己身上,这回章耀中不着急了,往凳子上大刀阔斧的一坐,“哎呀,跑了半天,口渴了!”

“出息!”李彤骂了一句,但还是起身给他的搪瓷缸倒了点水,“喝吧!”

章耀中吨吨吨的将缸中的凉白开一饮而尽,“痛快!”

其他人催促道:“别磨叽,赶紧说!”

见众人的胃口都被吊足了,章耀中这才开口道:“朝阳确实是有两篇得了奖,一篇是《牧马人》,另一篇是《秋菊打官司》。”

“秋菊打官司?”

李彤嘴里念叨着名字,其他人也是皱着眉头思索。

名字倒是有点耳熟,朝阳什么时候写的这篇?

就在众人思索之际,陈健功一拍大腿,“《沪上文艺》!这篇是《沪上文艺》发的!”

章耀中冲他竖起大拇指,“老陈真是博闻强记!”

李彤不解的问道:“朝阳在《沪上文艺》上发表过吗?我怎么不记得?”

陈健功不说话,直接跑到床尾的简易书架里翻找杂志,没用一分钟,他便找到了一本《沪上文艺》。

他迫不及待的翻开杂志目录页,其他人也都立刻凑上来。

顺着陈健功手指的位置,众人看到了一行目录——

《秋菊打官司》………………王庆来

众人满脑袋狐疑,还没反应过来,李彤呆呆的问道:“这不是王庆来写的吗?”

章耀中嫌弃的看了他一眼,“王庆来就是朝阳,这是他的另一个笔名。”

“另一个笔名?他到底有几个笔名?”李彤总算是反应了过来,有些不敢相信。

“你问我,我问谁?反正《人民日报》上是这么说的。”

“《人民日报》?”陈健功惊讶的反问了一句。

章耀中解释道:“今天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昨天全国优秀短篇奖授奖仪式的专稿报道,上面特意提到了朝阳,说他以‘许灵均’和‘王庆来’为笔名写的两篇都得了奖,还讲话了呢!”

众人咋舌的互相看了看,一时有些难以消化这个消息。

普通人写个发表都困难,可林朝阳却可以轻轻松松的用两个笔名同时发表作品,最关键的是还都能得奖。

以前林朝阳总时不时的跑到中文系来蹭课,跟大家关系都不错,以至于大家总习惯以平视的角度看他。

今天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和林朝阳之间的差距是如此遥远。

第115章 怎么就走上写小说的歪路了呢?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117章 我还治不了你?第91章 这不是我的词儿吗第58章 培养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第137章 这钱花的值第144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188章 会英文很了不起吗?第30章 《牧马人》发表第30章 《牧马人》发表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动力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第90章 正常人的反应第170章 阿毛的邀请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148章 《中国文学》第2章 回家看你妈去第75章 脾气还怪好嘞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178章 不够帅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163章 转行当编剧?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47章 现象级作品第173章 新书发售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学了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171章 外国读者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39章 我可真不是个人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10章 这剧本适合你们人艺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第111章 学生们不干了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189章 输给一个日本人,恶心第41章 想着换张床吧第67章 让他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37章 轻松拿捏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么孽第182章 你可读点书吧!第106章 这不巧了吗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114章 玩的可真脏啊第28章 有盼头第179章 现成的许灵均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动力第65章 是他写的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第69章 好长时间没撒鸡汤了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159章 我还有更棒的第90章 正常人的反应第33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第113章 你们的矜持呢?第9章 百无一用大舅哥第141章 《赖子的夏天》第129章 好好好,你们就这么玩吧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75章 脾气还怪好嘞第107章 越想越难受第175章 超越时代的才华第157章 《燕京文学》第12章 好福气啊第54章 《收获》来信第114章 玩的可真脏啊第165章 给你个任务第48章 发现了点什么第85章 《十月》差点意思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174章 伟大的亚伦·布什内尔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31章 成了第136章 夸张的销量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98章 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8章 《燕京文艺》第182章 你可读点书吧!第37章 轻松拿捏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饼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36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147章 现象级作品
第115章 怎么就走上写小说的歪路了呢?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117章 我还治不了你?第91章 这不是我的词儿吗第58章 培养一位国际主义战士第137章 这钱花的值第144章 到底是怎么回事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188章 会英文很了不起吗?第30章 《牧马人》发表第30章 《牧马人》发表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动力第93章 《高山下的花环》发表第90章 正常人的反应第170章 阿毛的邀请第194章 请了个活祖宗第148章 《中国文学》第2章 回家看你妈去第75章 脾气还怪好嘞第77章 《伤痕文学的必然兴起与衰落》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178章 不够帅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163章 转行当编剧?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47章 现象级作品第173章 新书发售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132章 又成反思文学了第46章 1978年的最后一天第190章 想学我教你啊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第171章 外国读者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39章 我可真不是个人第45章 你这就属于作弊了第110章 这剧本适合你们人艺第7章 巨大的倒退第86章 长寿的秘诀第101章 你看人的眼光真准第111章 学生们不干了第177章 让人眼热第189章 输给一个日本人,恶心第41章 想着换张床吧第67章 让他见识见识社会的险恶第88章 老天有眼啊第37章 轻松拿捏第160章 我是造了什么孽第182章 你可读点书吧!第106章 这不巧了吗第63章 借书处出了个大作家第114章 玩的可真脏啊第28章 有盼头第179章 现成的许灵均第121章 打工人最大的动力第65章 是他写的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第69章 好长时间没撒鸡汤了第66章 媳妇,戏过了第159章 我还有更棒的第90章 正常人的反应第33章 中国出了个许灵均第113章 你们的矜持呢?第9章 百无一用大舅哥第141章 《赖子的夏天》第129章 好好好,你们就这么玩吧第126章 我去装装逼第75章 脾气还怪好嘞第107章 越想越难受第175章 超越时代的才华第157章 《燕京文学》第12章 好福气啊第54章 《收获》来信第114章 玩的可真脏啊第165章 给你个任务第48章 发现了点什么第85章 《十月》差点意思第92章 学习使人快乐第174章 伟大的亚伦·布什内尔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122章 给《当代》怎么样?第169章 《梵高之死》第31章 成了第136章 夸张的销量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98章 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第1章 法外狂徒陶女士第18章 《燕京文艺》第182章 你可读点书吧!第37章 轻松拿捏第146章 章光年的大饼第44章 《秋菊打官司》第36章 一花独放不是春第156章 新作品的灵感第147章 现象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