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来自太子的质疑

第7章 来自太子的质疑

夏日温煦的风,掠过了奉天殿重檐庑殿顶上的明黄色琉璃瓦,皇宫内的御猫却都悄悄地绕路而过,不敢惊扰这间大殿的主人。

奉天殿内,气氛庄重而肃穆。

洪武皇帝朱元璋,这位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明开国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宛如一头沉睡的雄狮,虽然安静,却无人敢忽视他的存在。

此时,朱元璋正埋头于小山一般的奏章堆中,他批阅着奏章,不自觉地蹙起了眉头。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大殿内的宁静,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如幽灵般出现。

闻声,朱元璋抬起了头,他面容刚毅,眉眼间皱纹刻满了风霜与威严,眼神深邃如渊,仿佛能洞察一切阴谋。

毛骧的神色一凛,郑重地点头道:“陛下放心,毛骧定不负皇命。”

朱元璋抬了抬手,示意毛骧起身。

朱元璋的后背靠在龙椅上,双手拢在袖中:“孝陵中虞王的陵墓,是咱心中的重中之重,咱要伱亲自带领锦衣卫,严格监视那座陵墓,有任何动静马上禀报予咱。”

而在不久之前的胡惟庸案中,朱元璋也不过是敲了敲龙椅,下达了旨意,就以“枉法诬贤”、“蠹害庙堂”等罪名,轻而易举地铲除了胡惟庸及其羽翼,满朝文武因其而被牵连者不计其数.正因如此,奉命查办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之名,如今才能止小儿夜啼。

这次前来的,是他的好大儿,太子朱标。 大明太子朱标,头戴翼善冠,身着盘领窄袖赤袍,腰间系着玉带,袍上身前身后和两肩各有一条金织盘龙。

他步履沉稳地走进了奉天殿,面容中透露着决然,仿佛是为了某种重大的使命而来。

再加上有乖巧懂事的朱允炆的存在,所以朱标并不缺乏情感寄托,他也能更冷静地看待事情。

朱元璋的脸色更加阴沉。

当毛骧踏入这庄严的大殿,他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煊赫的皇家气派,更多的是从朱元璋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无形的威压,那是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才铸就的帝王之气,足以让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感到自身的渺小。

毛骧的声音微微颤抖,既是因为害怕,也是因为那股来自龙椅上的压迫感实在太强,仿佛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接受着天命的审判。

而这个举动,却把朱元璋气着了。

雕花的大殿木梁上,盘绕的龙形雕刻仿佛在默默注视着下方的父子争执。

朱标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直视着朱元璋的双眼:“父皇,儿臣知道您思念成疾,但此事非同小可死而复生,本是逆天而行,自古以来便未有确凿之证。儿臣担心,有人借此机会蛊惑人心,扰乱大明社稷。”

“咱会证明给你看。”

奉天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朱标一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朱标看着父皇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苦涩与无奈,他很清楚这一次的争执已经让父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丝裂隙,但他也明白,自己作为太子不能放弃劝谏父皇的责任,毕竟除了他和母后,现在也没有几个人敢劝谏父皇了,而父皇性格偏执,一旦无人能劝谏,那就会让整个大明都步入失控的轨道。

朱标当然伤心儿子的去世,但因为从小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朱标比父皇朱元璋更理智,情绪也更稳定,他的着眼处,从来都是大明的社稷。

朱元璋苦口婆心地说道:“难道咱还会相信那些荒诞不经的鬼话吗?咱告诉你,所见所闻,绝非虚假!英儿的的确确跟咱说话了,咱还烧了宝钞过去!”

“放肆!”

这是这位洪武大帝的习惯,也是他掌控全局的方式,哪怕是在最危机的时刻,他也能保持绝对的控制力。

“还有,派人盯着丘玄清,若是他有半句胡言乱语”

朱元璋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他的面容冷峻,瞥了一眼朱标,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不满:“标儿何出此言?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岂能有假?”

但朱元璋一反常态的固执,也让朱标的心头不禁升起了一丝自我怀疑。

朱元璋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冷冷地盯着朱标看了许久,然后一甩衣袖转身离去。

毛骧躬身行礼,转身退出了奉天殿,他的身影在光尘中渐渐消失,只留下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继续批阅如山般的奏章这就是工作狂朱元璋的日常。

“哼。”

毛骧脸都快被吓白了,苦着脸连连叩首。

毛骧跪拜在地,头也不敢抬,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毛骧退下:“去吧,咱等你的消息。”

朱元璋冷笑一声,他的笑声中充满了嘲讽和愤怒:“好,咱的好太子!不信咱,觉得咱老糊涂了!”

他低头恭声道:“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参见陛下。”

“毛骧,咱交给你去办的事情怎么样了?”

对于朱标来说,他从历史书上早就看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那就是一旦皇帝开始迷信鬼神之事,哪怕是汉武帝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会失去理智,而皇帝迷信鬼神之事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会造成各级官员上行下效,从而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巫术盛行、方士云集,进而动摇社稷根基。

“回禀陛下,暂时还没有任何动静传来。”

因此,刚刚听说了这件事情,朱标就急匆匆地赶过来劝谏朱元璋。

但很快,朱元璋的工作又被打断了。

毛骧实在是怕皇帝下一句话就是“是不是派去的人不对,该换人了?”,毕竟,物理方式的“换人”谁遭得住?

所以毛骧连忙说道:“或许是虞王殿下忙于征战,暂时还没空?”

可面对朱元璋态度的改变,朱标什么都没说,只是轻声叹了口气。

朱元璋找个事由顺便敲打一番毛骧,也就是吓唬吓唬他,倒是没真想把他送下去.之所以要敲打,只是因为毛骧办完胡惟庸的案子以后,有些过于飞扬跋扈罢了。

朱标毫不退缩,他坚定地说:“父皇,非是儿臣不敬,只是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轻信道士的一面之词,儿臣恳请父皇明察秋毫,勿要被一时的幻象所蒙蔽。”

朱标心中一紧,他知道自己已经触动了父皇的逆鳞,但他仍然毫不畏惧地抬起头,直视着朱元璋的眼睛:“父皇,儿臣并非质疑您的英明,只是担心大明江山社稷的安危。”

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般敲击在毛骧的心头。

朱元璋听着毛骧的叙述,那双深邃的眼眸中没有丝毫的波澜,他的手指轻敲着龙椅的扶手,每一次敲击却都让毛骧的心头一紧。

朱元璋见朱标态度坚决,心中也晓得他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恐怕也不会相信这等荒诞离奇之事,朱标的态度是非常正常的,而且身为太子,为大明社稷着想,也无可厚非,所以朱元璋的话语,稍微软了一些。

他来到朱元璋面前,深深一礼,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父皇,儿臣刚刚听闻有关英儿死而复生的传闻,但请父皇明察,此等事情虚无缥缈,不可信以为真。”

实际上,胡惟庸案以后,朱元璋对朝臣愈发猜忌,这时候敢直言劝谏朱元璋的人已经不多了,而皇帝如果没有人劝谏,那么就很难“知兴替、明得失”。

朱元璋意味不明地发出了一声气音,放下毛笔说道:“咱瞧你挺机灵的,说不得大孙缺个侦查情报的好手呢,这样给大孙多分担分担,大孙就有空了。”

“你说,到现在都没动静,是怎么回事?”

——莫非自己真的错怪父皇了?

朱标旋即摇了摇头。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159章 东宫属官们的劝谏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梦降临!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118章 倭寇作乱之根源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70章 身上不属于现代的痕迹第200章 蓝玉的小圈子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3章 如何解决空印案?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188章 第二个任务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211章 在皇室成员中威望的树立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53章 主仆矛盾第246章 联军内讧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87章 朱元璋:老四发动了靖难之役?!第161章 朱允熥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灭!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148章 还有人敢欺负咱大孙?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196章 保险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251章 兵临富良江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36章 告白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9章 马皇后病危!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207章 刘日新:有一处新的阴阳炁海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194章 行会监管,自船帮始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业垄断调查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154章 认亲只是个开始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235章 南方局势
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第73章 卷什么卷?出海吧!第159章 东宫属官们的劝谏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梦降临!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118章 倭寇作乱之根源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47章 局势突变,大溃败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135章 靴尖上的大明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70章 身上不属于现代的痕迹第200章 蓝玉的小圈子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3章 如何解决空印案?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188章 第二个任务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211章 在皇室成员中威望的树立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53章 主仆矛盾第246章 联军内讧第213章 工业化的基础第14章 马皇后:把蓝玉和李景隆送下去第87章 朱元璋:老四发动了靖难之役?!第161章 朱允熥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灭!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148章 还有人敢欺负咱大孙?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196章 保险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48章 顿兵于雄关之下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第251章 兵临富良江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36章 告白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126章 阴阳炁海最后一次开启第9章 马皇后病危!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个任务圆满完成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207章 刘日新:有一处新的阴阳炁海第139章 观音奴的心病第193章 幼军之议第29章 古董无线电台到手!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80章 郭桓案爆发!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194章 行会监管,自船帮始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第61章 黑麦与木薯,神种降临!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业垄断调查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154章 认亲只是个开始第173章 礼有嫡子而无嫡孙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235章 南方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