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

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

茶楼之内客人并不多,淡淡的茶香与木质装饰的气味融为一体,给人一种静谧且舒适的感觉。

朱雄英被引领至二楼的一间雅间,那里坐着一个青年,正是先前在窗边观察的那位读书人。

单觑他面相,细眉,单眼皮,隆准鼻,有两道不深的法令纹,看起来便像个不好招惹的。

“法师,请坐。”

不过跟有些难以近人的面相不同,他倒是微笑着站起身,为朱雄英斟上一杯热茶,随后执着茶自我介绍道。

“在下蓝田知县解缙,适才见到法师在集市上为民解围,甚是佩服。”

朱雄英闻言一怔,解缙?

解缙把手中所执茶杯放下,伸手示意:“我是江西人,来北方听不惯此地口音,听到吴音反倒亲切.且坐下喝茶慢慢说吧。”

而解缙被派来此地为官,本就有几分贬谪的意思,他还年轻,没有那么开阔的心胸,就算不气沮,也很难在这种环境下振作起来或者说,解缙作为文人的身份,其实多于作为官员的。

秦王朱樉去年因过失被回京城,名义上担任宗人令,实则令其闭门思过,因此如今偌大的秦王府是没有主人的,而秦王正妃观音奴反而不当家,当家的是受到朱樉宠爱的侧妃邓氏,即开国名将已故宁河王邓愈之女。

解缙没有摆官架子自称本官,而是以友人相交自称解某,但这反而引起了朱雄英的疑虑。

正因如此,解缙才会在应该当值的时间跑来喝茶,才会在茶楼看着捕快欺压百姓无动于衷,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事情他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如果真把胥吏差役都逼急了,一点好处都不让他们捞,那蓝田县也基本停摆了,解缙可以这么干,但没必要,对他只有弊没有利。

因为在这个时代,证明一个人的身份是非常麻烦的,同样,查证一个人的身份也很麻烦,所以朱雄英伪造的度牒,只要不去京城的大天界寺僧录司里查档案,在外面很难被识破,但是这不意味着没有被识破的风险,毕竟他在这个时代是没有跟脚的。

大明在洪武开国之初人口登记采用的是宁国府知府陈灌发明的“户贴制”,户帖上登载了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应当差人数、男子成丁数、房屋田地牲畜数等。后来则是演变成了“黄册制”,黄册上除了户贴的那些信息以外,还加入了根据从事职业划定的户籍,主要分成民、军、匠等类。

“在下法号弘一,见过解知县。”

有了这封信,朱雄英只需要去秦王府逛一圈,顺理成章的落选,再把携带的金银变卖一些,购置土地,就可以在西安府名正言顺的登记户籍还俗落户了,一般来讲,没有人会往前追查他的身份,这些秘密也将彻底被掩藏。

“法师是江南吴地之人,不知不远万里来此,所为何事?”解缙忽然问道。

朱雄英微微一笑道:“知县大人过奖了,只是做了该做之事。”

“可惜。”

“正是如此。”

解缙接着解释道:“布政使司给每个州县都派了文书。”

“原来是弘一法师,听起来还是吴地口音?”

“那甚好。”

嗯,蹭了一下李叔同,倒不是故意碰瓷,而是填法号的时候,朱雄英想了半天就想起来这么个名字,毕竟是语文考试里经常出现的,听起来也很舒服。

可是,解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朱雄英不记得解缙有来到陕西地区当官的履历。不过既然是平行世界的大明,那么有些变化,想来倒是理所应当之事。

而且,眼下是洪武二十三年如果历史线没变化的话,再过两年,到洪武二十五年度牒新规定出台以后,这张伪造的度牒就不能用了.洪武二十五年大明朝廷会敕颁《周知板册》,这是全国僧人名册,上面有天下僧人的年甲姓名字,度僧的年月及度牒号码,然后公布于全国各寺院,若有游方僧人来挂单,要询问对方来自哪里、在哪剃度、法号为何,再核对僧籍册,符合了才能挂单;若册内无名或年貌不同,就要报官处理。

解缙打量着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法师不仅熟知大明律,还勇于站出来为百姓说话,这份胆识和正义,实乃我辈楷模。”

他显然想岔了,解缙随后把事情道来:“秦王正妃有疾,药石难医,秦王如今尚在京师,但王府已出重金延聘僧道巫尼为王妃祈福,若是法师有兴趣,解某可修书一封以作介绍。”

朱雄英接过茶杯,轻抿一口,茶香沁人心脾。

“世人皆知蓝田有玉却不知本地之茶也殊为清新。”

差事?不会是什么跑腿送信之类的活吧?其实若是如此倒还好,就怕有更麻烦的事情。

这个名字,在明初可以说是相当有名了,毕竟是公认的明初第一才子,日后是要当内阁首辅、修《永乐大典》的存在,只不过结局嘛,好像不怎么好被锦衣卫灌酒后埋在雪地里冻死了。

既然自己肯定没什么损失,又是顺路之事,朱雄英点了点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所以观音奴有疾,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什么宫斗之类的因素存在,似乎贸然卷入并不妥当。

大明不限制因为战乱等因素躲藏在山中的隐户出来登记户籍,也不限制僧人的还俗,反而对于这些增加劳动人口的行为非常鼓励,因为劳动人口在明初是极为稀缺的资源但问题在于落户往往需要对应的土地以及担保人,所以如果能够得到知县这个级别官员的亲笔介绍信,是可以作为间接证明材料拿去落户用的。

看来解缙在这蓝田县虽然是知县,是理论上最大的官员,但也有很多难以解决或者说不想解决的问题。

趁着制度空隙他伪造的度牒还能用,而再往后就会有极大概率被识破,再加上朱雄英的目的地就是前往京城,所以他这个游方僧的身份必须要更换,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登记户籍落户。

于是,逃避现实,以诗酒茶花自娱,几乎就成了他的唯一选择。

虽然解缙话没说全,但朱雄英心中已经了然,原则上讲藩王不得干涉民政,但乱七八糟的事情让地方协助却总是免不了的,地方也不可能不办,而这件事显然就是西安府里摊派的任务了,派去的人大概率不会被选上,但每个州或者县总得派个人去凑数。

两人交谈甚欢,从大明律法谈到民间疾苦,解缙对朱雄英的见识大为赞赏,而朱雄英也对这位年轻知县的才华感到钦佩,同时,也借由解缙这个比普通百姓更高的视角,对于大明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解缙眼前一亮,似是想起了什么,拍手道:“若是法师欲往西安城去,解某倒是可以介绍一桩差事。”

这一切不过是心思电转一瞬间的事情,他没有愣神太久,随后朱雄英也进行了自我介绍。

这种苦闷并无人可以诉说,作为知县,他也不能在下属面前流露出软弱沮丧的态度。 而眼前这个年轻的吴地游方僧人的出现,却让解缙有了短暂释放压抑的机会,反正说与他听也不过是一个他乡过客,什么影响都没有。

——但解缙的亲笔信对于朱雄英来说,反倒是目前很需要的东西。

很快,解缙就给他写了一封加盖印章的亲笔信,而上面所言的内容,也证明了朱雄英的伪造身份。

解缙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摇了摇头:“一屋难扫,天下更难扫,这小小一县之地,便是藏污纳垢不堪入目,站着都脏鞋,避在房顶上才有片刻清净。”

朱雄英沉吟片刻:“我本是行脚僧,四处云游,并无固定去处。但既然来到蓝田,便想多留几日,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再往西安城去。”

实际上,大明的地方就是如此,小吏们几乎都是从元朝继承过来的,在当地盘根错节上百年,互相之间通过姻亲和利益交换,已经牢牢地把持住了地方,朝廷任命的流官在这里任期不过几年,用“强龙不压地头蛇”来形容二者的关系再合适不过。

朱雄英又在蓝田县盘桓了几日,初步了解了当地社会各阶层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观察纠正了不少习惯细节后,跟随一支商队的拉货马车,一同踏上了前往不远处西安城的旅途。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170章 真是个乌鸦嘴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业垄断调查第207章 刘日新:有一处新的阴阳炁海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31章 神器降临!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95章 匪礼失而求野兮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54章 清朝灭亡明朝?朱元璋的惊骇!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该惹的人第100章 远洋舰队花费,朱元璋的烦恼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变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预言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21章 名为“空印案”的未来天机信息!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46章 朱允炆:这啥啊?揪一株!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54章 认亲只是个开始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170章 真是个乌鸦嘴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79章 牛痘接种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灾民!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97章 马戛尔尼进自来火鸟枪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145章 “上等人与狼”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174章 应天府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30章 蓝玉案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67章 徐达背疽!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92章 父与子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36章 初遇解缙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62章 迈不过去的槛,王朝周期律!第53章 主仆矛盾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48章 来自姜老师的解答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174章 应天府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第149章 五爪龙床,僭越之罪!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131章 如何确认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
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170章 真是个乌鸦嘴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业垄断调查第207章 刘日新:有一处新的阴阳炁海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31章 神器降临!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95章 匪礼失而求野兮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20章 白银货币化与一条鞭法第54章 清朝灭亡明朝?朱元璋的惊骇!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该惹的人第100章 远洋舰队花费,朱元璋的烦恼第162章 第一个任务:整顿莫愁湖第171章 将信将疑的两位藩王第210章 抗洪胜利,李文忠的欣赏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变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预言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许第21章 名为“空印案”的未来天机信息!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68章 朱棣献策,道衍密谋第58章 清朝是怎么回事?第46章 朱允炆:这啥啊?揪一株!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198章 傅友文的加入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第154章 认亲只是个开始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170章 真是个乌鸦嘴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79章 牛痘接种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灾民!第94章 朱标的推测:允炆就是“永乐帝”?第187章 老朱力排众议第97章 马戛尔尼进自来火鸟枪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60章 愤怒的朱元璋【求首订!】第145章 “上等人与狼”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85章 穿越倒计时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174章 应天府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130章 蓝玉案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67章 徐达背疽!第15章 道衍觐见,阴阳炁海之谜!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192章 父与子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36章 初遇解缙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231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第2章 咱的大孙,还活着?!第62章 迈不过去的槛,王朝周期律!第53章 主仆矛盾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212章 太湖虫洞对应位置确定第48章 来自姜老师的解答第204章 行会登记的后续影响第143章 长命锁,观音奴的震惊!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81章 蒸汽时代第19章 办公室中的线索第201章 工业愿景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174章 应天府第4章 我原来是穿越者?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第149章 五爪龙床,僭越之罪!第176章 圣孙驾到,统统闪开第158章 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第140章 杀身之祸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186章 第二个预言,恐怖的天灾!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131章 如何确认身份【求保底月票!】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11章 殿试上怒喷海禁政策的解缙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