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长江之西

即便已经是开春的季节,华中地区的天气依然寒冷。

长江江面上所有来来往往的船只,似乎都被这天气所僵化了,站在远远的岸边望过去,彷佛每一艘船只的行驶速度都是那么缓慢。有时候曹锟不自觉的会想,如果时间也能像这些船只一样,稍微变慢一些,或许今时今日的情况就不会显得这么仓促。

从宣布反对帝制到现在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再到此时此刻即将面对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表面上来看,这一切都在他本人的预料之中,不过自己所能预料的只是步骤顺序,但是对于这个步子的跨度多少是有几分失散。

北洋军事改革委员会海军部就座落在长江岸边的一栋西式小楼里。之前的一段日子里,曹锟几乎很少会到这里来,毕竟军事改革委员会这个帽子很大,但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形式罢了,真正能接受“改革”的军队又有多少?海军部现在能指挥的几艘军舰,都是几百吨位的小炮艇罢了,用他本人的话来说,放在洋人面前这些根本就不能称为“舰”。

正是由于北方的局势越来越严重,曹锟不得不经常出入海军部这里,尽可能协调湖南、江西两省的海军舰队接受委员会的领导。他虽然对海军一窍不通,但是也知道只要手里掌握更多的舰艇,武汉这边就越能显得安全,哪怕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在前线失败的一塌糊涂,能扼守住长江一线,一切都还是有回转的机会。

目前对他来说最有利的并不是手里掌握的这些军队,而是时间。只要能在时间上拖延下去,等到国内反帝制的声浪愈演愈烈,那这次“革命”就算是成功了。所以守住长江,就能守住汉口;守住汉口,就能守住整个大局。

早上十点钟参加完海军部这边的例会,整个会议显得空洞乏味,充斥着官腔官调和空谈。就连曹锟这个大老粗都能听得出来,海军部这边的官僚们根本毫无作为,就如同许多官府的官员那样,无非是顶着一个头衔来混一口饭吃罢了。

会议散场之后,曹锟将海军部副委员主任徐良基叫到二楼的阳台上。站在这个位置,正好便能将陷入朦胧的长江一览无余。

“部里整日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盘算着什么,这些都不重要。这个部存在不存在,对我来说也根本不重要。良基,你应该清楚我派你到这里来的用意。”

“是,委员长是希望卑职能撑起北洋海军的名义……”徐良基显得有几分局促。

“我问你,你撑起来了吗?名义在哪里?海军呢?”曹锟稍微加重语气问道。

“委员长,部里这段时间都没有放松对湖南、江西两省的联络,不过汤司令那边说护国军就在长沙,必须将舰队留在岳阳加以戒备;李将军那边态度一直模糊不清,又是推说段芝泉走马上任之后局势不明朗,又是推说冯将军有特别的交代。”徐良基很是无奈的说道。

“换句话说,这段时间你什么都没做成。”曹锟丝毫不留情面的说道。

徐良基不知该如何辩解,只能抽着一张脸低头不语。

曹锟深深吸了一口气,眼光望向远处的长江江面,语气渐渐凝重的说道:“李纯、汤芗铭这些人到底不是自己人,无非是坐而观望罢了。但是他们也应该明白什么叫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个道理。若是咱们这次没闹起来,他们今后就只能当一辈子的奴才。”

徐良基说道:“委员长,虽然卑职没能将之前您交代的工作完成好,不过这段时间在与江西方面联络时,倒是也听说了一些消息。李将军之所以迟迟不肯响应委员长您的号召,并非是对目前局势不看好,而是要提防江苏那边那会有动作。”

曹锟问道:“哪里来的消息?”

徐良基进一步说道:“李将军的副官是在下的同学,这几日偶有书信联络,是他告诉我这个消息的。虽然也不能确定是否属实,但既然李将军当初愿意站出来与委员长一起宣布反对帝制,多少算是表明了决心和立场。理应不会毫无大局观瞻。”

曹锟讥讽的说道:“大局观瞻就是一个屁。”

徐良基脸色露出几分尴尬,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过了一会儿之后,曹锟这才放缓语气又说道:“不过,要么鱼死网破、要么唇亡齿寒,我料想李纯那厮肯定还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罢了。既然江西那边弄不来军舰,那就跟洋人们联络一下,英国人也好、日本人也好,只要能站在咱们这边,条件都可以慢慢谈。”

徐良基微微怔了怔,他虽然唯曹锟之命是从,但在道德和个人良心上多少是有几分担待。不过心中一堵也仅仅是一瞬之间,最终他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卑职明白了。”

就在这时,曹锟的副官王弼臣站在阳台门前唤了一声:“大人,有电文。”

曹锟回头看了一眼王弼臣,随即示意徐良基先行退下。

等到徐良基离开后,王弼臣这才来到阳台上,站在曹锟稍后的位置,毕恭毕敬的说道:“大人,洛阳那边发来消息,中央陆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先头部队已经在二月十六日抵达郑州,目前部分军队正在向许昌转移。中央近卫军前沿司令部设置在郑州。预测后续部队会在七天之内陆续完成集结。”

曹锟稍微颔首,这些情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消息了。他转而问道:“北京那边还没有消息吗?这次到底是派段芝泉下来,还是谁?”

自从段祺瑞进京之后,新华宫对于相关军事上面的保密措施立刻得到改善。那些被困在新华宫瀛台的反帝制官员们,几乎越来越没办法打听到更多消息,就算有一些风言风语,要想传递出来也几乎不可能。

中央近卫军的几个师长目前人都还在北京,在没有回到各自部队之前,这些人也都是三缄其口,哪怕有再多的牢骚也不敢因为个人情愫而耽误大事。正因为如此,汉口这边能够获悉的消息只是一些大概,很多详细的消息尚且不得而知。

王弼臣回答道:“今晨刚刚收到电文,据说新华宫那边并没有委派段芝泉南下,而是启用了袁项城的侄子袁肃。”

曹锟听到“袁肃”这个名字时,不禁身躯震动了一下。他赶紧转过身来看着王弼臣,语气极其认真的追问道:“竟然是袁肃?可是确切的消息?”

王弼臣缓缓点了点头,郑重的说道:“应该不会有错了。”

曹锟大感惊讶,说道:“怎么会是他?上个月才有消息说袁肃会反对帝制,再说之前他可是亲自与中华革命党人进行过密谈。这会儿又出任南下的总司令,太让人匪夷所思了。”他说完这番话之后,脸色愈发显得疑惑,心中不停的盘算着这到底怎么回事。

当初他获悉袁肃与中华革命党人有所来往,本以为袁肃可以是加以利用的对象,虽然对方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可其势力所在的位置,以及与袁世凯的亲属关系,只要利用的到位必然还是能够成为一枚够分量的炸弹。

更何况就在两个月前他收到北方一些官员发来的电报,这些人都认为袁肃是有意愿与汉口这边达成合作,甚至还有张謇千方百计托人传出来的话,表示其在天津与袁肃做过单独的会谈,足以证明袁肃的心意。

“大人,不得不说,这事确实太匪夷所思。你们,是不是我们立刻把袁肃与中华革命党人接触的消息放出来,如此一来多少能制造一些混乱和猜忌。袁肃毕竟是一个年轻后生,让他来执掌近卫军总司令一职,下面那些老将们肯定多有不服气,放出这个消息必然正好能给他们借题发挥的口实。”王弼臣建议的说道。

“没错,你说的没错。不管情况到底是怎么样,袁肃这样到处耍花招,足以证实他是一个奸猾的小人,是该给他一点颜色瞧瞧。”曹锟沉着脸色说道,他最讨厌就是那种两面三刀的人,尤其还是在自己面前耍这样的花招。

“如此,那在下就先去安排了。”

在得到曹锟的示意之后,王弼臣转身要退出阳台。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曹锟忽然又出声叫住了自己的副官。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吗?”王弼臣回身问道。

“袁项城为什么会任命袁肃当这个总司令?是袁肃自动请缨的吗?”曹锟心头尚且有许多疑问,总觉得这些疑问如果不能解决会让自己错失一些良机。

“这个目前还不清楚,至于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从洛阳那边传出来的风声,似乎是说袁项城一开始是打算请段芝泉出马南下,不过段芝泉坚辞不就,反而推举袁肃代为出任总司令。外面都认为这个说法很荒诞,段祺瑞和袁肃根本毫无交集,甚至还有几分矛盾,而且是一个没资历、没辈份的年轻人,岂能堪此大任?”王弼臣解释的说道。

听完副官的话,曹锟低头沉思一阵,总觉得这件事确实有很多蹊跷的地方。不过以他对段祺瑞的了解,段祺瑞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不可能因为私人恩怨而不顾大局,若是说袁肃真有这个能耐,段祺瑞必然不会不去推荐。换言之,也就是说袁肃是歪打误撞才当上这个中央近卫军的总司令。

“这样,暂时先不要放出关于袁肃的风声出去。反正时间尚早,对他、对我们来说都不急于一时,且先看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再做定论。”一番犹豫之后,曹锟最终改变了之前的决定,语气颇有顾虑的说道。

“这……大人说的不错,那就先这样吧。”王弼臣虽然觉得曹锟的变化很奇怪,不过细细向来确实也不必急于一时,反正谣言的证据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什么时候放出去都能造成重大的影响。

“另外。”沉默许久之后,曹锟忽然又开口说道。

“大人?”

“让洛阳那边派一些人到郑州去,看看能不能找机会跟袁肃联络联络。”曹锟说道。

“大人,您该不会认为袁肃其实还是怀着反帝制的心思吧?如若真是如此,这会儿北京附近的军队大举南下,北方正是空虚的时候,他完全可以趁这个时候采取行动。到时候大事足可一举而定。就算袁肃真有什么顾忌,希望能先跟我们这边达成协议,那也应该早早派人主动联系我们了,何必还要等到我们去联系他?”王弼臣多少是猜出了曹锟的用意,于是忍不住的劝说了道。

“你不懂,在咱们北洋里面有许多人我都能看透,就算看不透多少也算得上了解。但唯独这个袁肃我是一点都不了解,看上去是一个很有原则、很有正义感的人,但越是这样的人,越是不能掉以轻心。总之一句话,既然现在拿不准这件事,这件事又未尝不是一次机会,就先且走且看。”曹锟很有深意的说道。

“既然大人这么认为,卑职自然无话可说,只是还是希望大人能多一个心思,千万不要太对这件事抱以希望。”王弼臣说道。

第81章 ,王磷同忧第33章 ,擒贼擒王第7章 ,起义前夕第13章 ,不合时宜第120章 ,突然南下第20章 ,独立事宜第2章 ,昭然若揭第54章 ,见宋教仁第73章 ,事前筹划第65章 ,局势急转第40章 ,改变心思第100章 ,豺狼在侧第33章 ,散播谣言第20章 ,总镇问话第27章 ,迎王怀庆第53章 ,一战阴影第86章 ,偏远事故第89章 ,郑州计划第92章 ,滦州煤矿第8章 ,毕业策论第24章 ,无心无意第30章 ,执掌大权第80章 ,时局进展第99章 ,加强铺垫第5章 ,伏击日军第42章 ,赌桌话谈第6章 ,不留俘虏第42章 ,赌桌话谈第23章 ,新的任命第35章 ,制订政策第83章 ,颇有深意第63章 ,背道消息第115章 ,长远打算第66章 ,一营为库第91章 ,唐海重工第92章 ,宴会过后第37章 ,京城春节第34章 ,着手收网第39章 ,中秋北京第55章 ,战火转移第97章 ,另有剖析第78章 ,淮安部署第2章 ,昭然若揭第69章 ,实业之想第71章 ,江湖小鱼第21章 ,公所典礼第31章 ,南方筹谋第24章 ,另有一手第37章 ,逼上梁山第73章 ,事前筹划第77章 ,神秘来宾第85章 ,初露野心第66章 ,帝制进言第65章 ,筹安谋策第4章 ,借力打力第77章 ,彼此利用第72章 ,整军欲动第6章 ,讨价还价第87章 ,以身涉险第52章 ,各有意外第52章 ,商丘发展第28章 ,安山急事第2章 ,昭然若揭第8章 ,不做不休第72章 ,刻意打压第39章 ,中秋北京第71章 ,重新聚力第72章 ,开营训练第84章 ,实业赈灾第44章 ,对话叔父第21章 ,中央命令第43章 ,新春正月第99章 ,加强铺垫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19章 ,最终试探第73章 ,南北交锋第10章 ,各怀鬼胎第84章 ,趁势发展第4章 ,松坡百里第69章 ,惊天变故第56章 ,道听途说第12章 ,故设伏击第39章 ,袁氏家宴第39章 ,急收缓放第11章 ,起事前夕第28章 ,两头态度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90章 ,发展工商第60章 ,酒楼遭遇第92章 ,提前预手第96章 ,新式步枪第70章 ,枭雄末路第72章 ,整军欲动第52章 ,各有意外第9章 ,内部矛盾第54章第41章 ,再访张府第29章 ,深夜闯营第75章 ,三两天内第82章 ,北京调整
第81章 ,王磷同忧第33章 ,擒贼擒王第7章 ,起义前夕第13章 ,不合时宜第120章 ,突然南下第20章 ,独立事宜第2章 ,昭然若揭第54章 ,见宋教仁第73章 ,事前筹划第65章 ,局势急转第40章 ,改变心思第100章 ,豺狼在侧第33章 ,散播谣言第20章 ,总镇问话第27章 ,迎王怀庆第53章 ,一战阴影第86章 ,偏远事故第89章 ,郑州计划第92章 ,滦州煤矿第8章 ,毕业策论第24章 ,无心无意第30章 ,执掌大权第80章 ,时局进展第99章 ,加强铺垫第5章 ,伏击日军第42章 ,赌桌话谈第6章 ,不留俘虏第42章 ,赌桌话谈第23章 ,新的任命第35章 ,制订政策第83章 ,颇有深意第63章 ,背道消息第115章 ,长远打算第66章 ,一营为库第91章 ,唐海重工第92章 ,宴会过后第37章 ,京城春节第34章 ,着手收网第39章 ,中秋北京第55章 ,战火转移第97章 ,另有剖析第78章 ,淮安部署第2章 ,昭然若揭第69章 ,实业之想第71章 ,江湖小鱼第21章 ,公所典礼第31章 ,南方筹谋第24章 ,另有一手第37章 ,逼上梁山第73章 ,事前筹划第77章 ,神秘来宾第85章 ,初露野心第66章 ,帝制进言第65章 ,筹安谋策第4章 ,借力打力第77章 ,彼此利用第72章 ,整军欲动第6章 ,讨价还价第87章 ,以身涉险第52章 ,各有意外第52章 ,商丘发展第28章 ,安山急事第2章 ,昭然若揭第8章 ,不做不休第72章 ,刻意打压第39章 ,中秋北京第71章 ,重新聚力第72章 ,开营训练第84章 ,实业赈灾第44章 ,对话叔父第21章 ,中央命令第43章 ,新春正月第99章 ,加强铺垫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19章 ,最终试探第73章 ,南北交锋第10章 ,各怀鬼胎第84章 ,趁势发展第4章 ,松坡百里第69章 ,惊天变故第56章 ,道听途说第12章 ,故设伏击第39章 ,袁氏家宴第39章 ,急收缓放第11章 ,起事前夕第28章 ,两头态度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90章 ,发展工商第60章 ,酒楼遭遇第92章 ,提前预手第96章 ,新式步枪第70章 ,枭雄末路第72章 ,整军欲动第52章 ,各有意外第9章 ,内部矛盾第54章第41章 ,再访张府第29章 ,深夜闯营第75章 ,三两天内第82章 ,北京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