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列车浮想

喷吐着烟雾的火车在津浦铁路上飞驰着,咣咣作响的火车毫无规律节奏地狂奔着,每走上一会便会在苏北平原上那接二连三的各站停靠,不耐烦地稍待片刻,才得以再次向前行驶着。

车厢外,苏北平原上的建筑、树木的连影,一个接一个地在眼前晃过去,而此时做在头等车厢内的李子诚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南通一行可谓是获益匪浅,但是张謇的警言却不时在耳边浮现。

“一个区域现代化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地方权威基础之上,否则阻力重重,以至导致事业失败。”

而这不正是自己选择铁路公司附属地的原因吗?在附属地那个独立的王国内,自己可以任意勾勒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按照自己的理念、想法去建设自己的王国。

自己的王国

念叨着这个名词,李子诚的眉头一皱,在这一点上,自己和张謇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张謇的地方自治目标,其出发点不是要在政治上建立一个与中央权威相抗衡的由个人主宰的地方独立王国,而自己所想的却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国,一个在未来的大时代变革中,可以保持一块风平之地,专心埋头干自己的事业。

现在有袁世凯这个强人在那撑点着中央的门面,所以中国不会发生军阀混战,可再过几年军阀混战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军事权力基础的张謇只得在各派军阀的夹缝中求生存。军阀不过利用他的所谓“模范县”来装点门面罢了,所以他们才会忍着他。

但是自己呢?

未来陇海铁路涉及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所涉及的地方军阀何止一家,自己又岂能同他们每个人都打点好关系,使得他们像江苏省历任督军、省长一样从多方面为张謇撑腰和提供方便。

这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张謇至少还创造税收,而自己压根就没想过缴税,至于那个“三年免税,五年不增”,实际上自己就是打定主意等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局面一成,自己便不再交一分钱的税,以便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建设陇海铁路沿线工业带上,而不是把钱交给军阀,让他们去自相残杀。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这头肥羊自然不为军阀所喜,别说撑腰,不找自己的麻烦就算不错了,这也为什么自己看重未来陇海铁路警察的原因,他们训练用的是从美国进口的转轮枪,一公里十二名铁路警察,在乱世之中,枪杆子才是看家护院的根本。

与张謇所创的南通自治的特点是重建设,轻控制;重德治,轻强制;重经济文化,轻政治军事,而反观自己呢?

自己在连云港推行的却完全不同。

“重建设,强控制,重德治,强强制”

这就决定了自己同张謇本质上的不同,自己可以学他,但若是真亦步亦趋的学了,怕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团体”

心下思索着,李子诚的脑海中闪过两字。

直到这时,李子诚突然意识到张謇的南通自治中最大的不足,或者说为什么他需要在夹缝中生存,原因非常简单。

“窃謇抱村落主义,经营地方自治,如实业、教育、水利、交通、慈善、公益诸端,始发生于謇兄弟一二人,后由各朋好之赞助,次第兴办,粗具规模,事未有成……”

张謇的话里表露的意思非常清楚,他的南通自治,根本就是他以一人之力,创办的地方理想试验,受益者虽感激其,南通自治既是“个人之治”,一切均在张謇的计划和推动下进行,南通民众“乏自动”也就势所难免。

事实上,这几天的考察,自己能够看出不仅南通民众“乏自动”,南通的自治事业亦无多少外人参与。在南通自治的进程中,既未受过强大的西学舆论的洗礼和冲击,也无大批沐浴过欧风美雨的西化知识分子或在上海滩闯荡过的洋务派实业人士的加盟。而且张謇尤其不允许外地人在南通办实业“谋利”,并凭借权势排斥一切挑战者,使南通的一切均在相对封闭、垄断的环境下进行。

这意味着南通自治无论是从内部或是外部,他们从来未形成一个真正的利益团体,没有一个利益团体,只有一个个受益个人,受益个人显然没有维持利益的能力,南通的一切都是以大生为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相比之下,自己从一开始,便试图借助外部力量,利用优惠投资政策,从而加速连云港以及未来陇海路沿线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以“”为中心的利益团体。

“公司于铁路沿线一家独大,势必为袁世凯所警,若想打消其念头,不妨自示其弱,把铁路沿线管理权交出去。”

“像上海租界一样,建类似的租地人会议,让那些租地人参与铁路沿线用地管理,这样便等于让拱手交出附属地,想来如此也可打消一些人的疑惑”

“交出附属地”

心下沉吟片刻,实际上从离开南通之后的三天,自己一直在考虑着这件事。

仿效租界把租地人引入铁路用地的管理,到也不是未偿不可,只是如果冒然成立这个所谓的“租地人会议”会不会为给自己徒生制肘,这个问题自己不能不去考虑。

而成立这个租地人会议的益处,就是把铁路用地纳入到地方自治的范围,这样至少避免了袁世凯把注意力盯到自己的身上,袁世凯为什么警惕,不就是怕自己把横亘于中国东西,分割中国南北的陇海铁路变成一个独立的王国吗?可诺是将一个个车站通过这种“租地人会议”进行自我分割,那么自然可以打消袁世凯对自己的顾虑,如此一来,自己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番。

可这个租地人会议管理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掣肘,却又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怎么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沉吟着李子诚脑海反复浮现那两个字。

团体,一个用利益甚至理念构成的一个团体,如果形成这个团体的话,而这个团体又愿意维持自己的利益,那么一切问题就再简单不过了,租地人会议完全可演变成这个团体维持自身利益的一个工具,而自己呢?

“要操纵这个团体”

心下思索的同时,李子诚的脑海中对未来铁路用地的管理机构的思索,完全转变成对“团体”的思索。

一个团体需要什么?

需要一个共同的信念,但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念呢?

心下的瞬间冒出的念头,只让李子诚整个人为之一惊,以至于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决定,自己是想……

“无论如何,自己都要一路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

在心下说服自己的时候,惊讶于自身变化的李子诚却有些恍惚的离开了自己的包厢,不行,自己得先冷静下来再说。

对,别在这胡思乱想了,去,对去和他们聊聊

脑海中顿时浮现出自己从南通带来的一百多名年青人,这是张謇送给自己的礼物,一批来自南通十几所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之中有的出自法政讲习所,而更多的却是出自南通师范,教育,教育从来都是张謇从事公共服务事业的中心。

“师范启其塞、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大学会其归”

或许这才是自己此行最大的收获,也是张謇身上唯一适合连云港仿效的之处,教育,连云港未来要想发展,必须要依靠教育。

“董事长,你这是……”

见董事长从包厢内走了出来,一直坐在走道椅上的张文政连忙站起身。

“走,去刘子云他们那里看看”

原本自己准备给他们买卧铺车票,可是他们坚持要坐硬坐。

“我们是来实习的,而不是来享福的”

这是在车站时刘子云对自己说的话,刘子云是张謇挚友刘厚生之子,出自南通政法讲习所,只办了三届的讲习所,是为培养南通自治人才特意开设,而不论是刘子云或是其它的一百零六人,都是从南通去连云港站实习,实习期是五年,五年以后,他们还是要回南通,而在这五年中,他们则帮助自己建立“陇海线沿线自治”的基础。

“无论如何,自己都欠张翁一个大人情啊”

心下思索着,人已经走出了卧铺车厢,走到了硬座车厢,此时车厢内只传出一阵阵只属于年青人的笑声,听着那笑声,李子诚忍不住笑了出来,自己和他们年龄相仿,和他们在一起时,反倒会轻松一些,

在将推开门的时候,只听着车厢里传出一句话来。

“启仁兄,你们都是去考德华大学的?”

“正是”

德华大学?那是什么学校?李子诚一愣,自己只听过清华,什么时候冒出了一个德华?听那口气,这车厢里似乎有不少人是去报考德华大学的。

难不成是这个时代的名牌大学?。。

第239章 绝不妥协第33章 外交突破新历史 血铸责任不敢弃第150章 何谓公道第11章 总统府内论运势 袁氏让权外交部第173章 奉天第85章 大战前夜第61章 美人如玉剑如虹第84章 “内忧外虑”第237章 应对第1章 何谓能者更!第161章 索姆河绞肉 军官初被俘第303章 心思第65章 联想第358章 惊愕第118章 捧杀第148章 连锁反应第133章 云与肉第231章 用场第359章 我不能……第287章 公而无私第336章 国家和社会第1章 何谓能者更!第88章 目标!苏维耶堡第152章 倪嗣冲的奸与厚第310章 法兰西的需求第319章 众人心思第61章 长记性第186章 夺他的刀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64章 东洋之变变于后第7章 江海关税务司浮想 京城内风云变幻第8章 摩根的心思第94章 论法第169章 行兵谏第237章 应对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168章 兄弟第63章 出征第261章 只有……第171章 东洋激变第243章 怎么办?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9章 名啊!利啊!第276章 改变第345章 飞机上第57章 宋老实第123章 言法第260章 唤醒民众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战起第7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匹兹堡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2章 梦想启航第83章 送上门来的……第349章 兼并第189章 扬州夜宴第100章 中村无为第158章 德国的变化第6章 大总统的烦恼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165章 第一个被记住的人第95章 袁氏一字决第354章 上海第128章 奸商第208章 不惜第114章 启航第338章 山骡子第151章 !!第223章 交易第289章 第二轮攻击第343章 普及第96章 张季直第252章 谁都想成为王牌第183章 军人的约定第311章 袁世凯的心机第226章 克虏伯第114章 启航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192章 阀思第158章 不想让人坑你们第78章 告诉他,守住凡尔登第89章 苏维耶堡第60章 挖墙脚第8章 车厢内的讨论第314章 为了……第135章 琪玉心烦恼亦忧 府内舞会迎致远第55章 公而无畏第377章 袁世凯的准备第142章 英模会第353章 阴谋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348章 民心第344章 大总统的决断第162章 战俘营内求以死 军官生而为公平第174章 根本第231章 用场第41章 汉森第191章 谋其短第141章 社会督察第346章 武昌
第239章 绝不妥协第33章 外交突破新历史 血铸责任不敢弃第150章 何谓公道第11章 总统府内论运势 袁氏让权外交部第173章 奉天第85章 大战前夜第61章 美人如玉剑如虹第84章 “内忧外虑”第237章 应对第1章 何谓能者更!第161章 索姆河绞肉 军官初被俘第303章 心思第65章 联想第358章 惊愕第118章 捧杀第148章 连锁反应第133章 云与肉第231章 用场第359章 我不能……第287章 公而无私第336章 国家和社会第1章 何谓能者更!第88章 目标!苏维耶堡第152章 倪嗣冲的奸与厚第310章 法兰西的需求第319章 众人心思第61章 长记性第186章 夺他的刀第124章 谋国之叹第64章 东洋之变变于后第7章 江海关税务司浮想 京城内风云变幻第8章 摩根的心思第94章 论法第169章 行兵谏第237章 应对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168章 兄弟第63章 出征第261章 只有……第171章 东洋激变第243章 怎么办?第103章 列车浮想第9章 名啊!利啊!第276章 改变第345章 飞机上第57章 宋老实第123章 言法第260章 唤醒民众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战起第70章 釜底抽薪第7章 匹兹堡第322章 解决之道第2章 梦想启航第83章 送上门来的……第349章 兼并第189章 扬州夜宴第100章 中村无为第158章 德国的变化第6章 大总统的烦恼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165章 第一个被记住的人第95章 袁氏一字决第354章 上海第128章 奸商第208章 不惜第114章 启航第338章 山骡子第151章 !!第223章 交易第289章 第二轮攻击第343章 普及第96章 张季直第252章 谁都想成为王牌第183章 军人的约定第311章 袁世凯的心机第226章 克虏伯第114章 启航第16章 理想主义者的选择第192章 阀思第158章 不想让人坑你们第78章 告诉他,守住凡尔登第89章 苏维耶堡第60章 挖墙脚第8章 车厢内的讨论第314章 为了……第135章 琪玉心烦恼亦忧 府内舞会迎致远第55章 公而无畏第377章 袁世凯的准备第142章 英模会第353章 阴谋第373章 偏向虎山行第348章 民心第344章 大总统的决断第162章 战俘营内求以死 军官生而为公平第174章 根本第231章 用场第41章 汉森第191章 谋其短第141章 社会督察第346章 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