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开拓者

“将时钟拨回大约布尔战争之后的1900年,在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崛起的背景下,英国在全球市场的出口已现颓势,对各殖民地出口额的下滑幅度尤其巨大。

而十四年后,刚刚实现民族自由的中国趁老牌殖民国家忙于战争,以迅速增长的实业经济为基础,开始加强了同非洲的经济往来,利用棉纺织品和鞋子、服装等廉价商品,迅速占领非洲市场,对欧洲列强的对非贸易产生严重冲击。

在这场战争之中“日不落”帝国的日渐式微,让东方的“第一共和国”看到了借助通商实现国家工业实业经济迅速崛起的天赐良机。

中国与南非的贸易始于17世纪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该公司为将兽皮出口到远东,于1652年在南非设立办事处。此后近3个世纪,中国与南非的贸易额只能用“微小”来形容,主要集中于茶叶、瓷器之类的传统产品,贸易额至多的年份不过只有十数万元。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了局势的转折点。兵戈交错之下,英、法等南非日用品的传统供应者自顾不暇,中国商人们却能瞅准时机,向南非大批输入纺织品,自此在生意场上站稳了脚跟。1915年,中国对南非的出口额将近400万元,相当欧战前的近10倍,增幅可谓是极为惊人,而这恰恰和其战前极度依赖欧洲商品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在英国拥有众多殖民地和附属国的非洲地区,人们逐渐喜爱上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巧合的是,中国出口到非洲的主要也是棉和人造丝制品,对英国在这片大陆的纺织品出口构成了巨大挑战,但谁都知道,这种挑战并不仅仅局限于非洲……”

《开普顿邮报》

从上海港启程的“吉顺号”轮船起程之后,一出扬子江口,便径直朝着遥远的西洋驶去,没错。是朝着西洋,而不是南洋,下西洋,或许是刚刚出现的一个字词。

船在海上走着。空中没有风,天蓝蓝的,天上有几朵白云在飘着。

对于一辈子从未走出过安徽的黄浩泽来说,他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那样大的轮船,可这轮船虽说大,很大,听说有上万吨。可是对于这个甚至从未见过海的皖北人来说,他发现一件怪事,事为什么会怪?

因为船比老家的庄子还要大,船里的人要顶上几个庄子,可是,地方却不大,这个地方指的是船舱,更准确的来说。是他居住的船舱。

三等舱的船舱里分上中下三层,层与层之间甚至不到半人高,人要进舱里。只能弯着腰走路。每个人分一张窄窄的帆布吊床,可以躺着,正好一个人宽,可虽说如此,但是由于空间太小了,想坐在那,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么一条船男男女女一共挤下了三千多号人,那些人大都是要出洋谋生的,当然,他们的目的地却多有不同。更多的人则是去南洋的婆罗洲,在两年前,中央和英国签署了中婆移民协定,《中婆移民协定》是一份由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的招募华工条约。签订时间?此条约于民国2年9月20日在北京签订。条约背景?英属北婆罗洲政府欲开发北婆罗洲,于是先后在中国各地招募华工开发此地,并给于优待。此签订条约后。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派官员护送华工,并在北婆罗洲亚庇设立领事馆。此条约的主要特点在于招募对象中有一批是天津人,约八百多人。

在随后的两年间,这一移民协定几乎处于中止状,直到民国四年5月,中央政府方才再次同英属婆罗洲当局补签协议,以为移民争取更多的权益,除去旧有的享有最惠国待遇和其它待遇之外,还争取到一百五十元安家费和一百英亩土地所有权以及五年免租等多项权益,随后,在政府的引导下,便开始加大对英属婆罗洲的移民力度,一年间,近五万移民从中国各地输往英属婆罗洲,开垦土地。

此时,当轮船就像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岛屿,慢慢地离开广州码头的时候,离开这一座中国的最南端的港口,继续向南洋的方向开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还在甲板上呆着,不愿意到船舱里去。那种心情很奇怪,尽管大家对就要到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和兴奋,尽管大家平时对自己的故乡多多少少怀有怨气和不满,但当现在真正要离开她的时候,大家的心情又特别的不舍起来。

许多人都面对码头的方向久久地在甲板上跪着不愿意起来,他们都哭了。尽管过去从未哭过,也许是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黄泽浩也泪流满面,呜呜放声哭起来,他看着那远去的江口,看着那祖国的河山慢慢的消失于海平面上的时候,他的心里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老师会告诉他们,在离开中国的时候,除去一包乡土之外,应该带一面国旗,至少,那可以提醒他们一些事情。

“吉顺号”轮船一出珠江口,风就变大了,海浪不停地拍打着船舷,被风吹起的浪花像雨一样洒落在大家的脸上,流到嘴里,又咸又涩的,在甲板上的人这才纷纷回到船舱里去。

“你知道吗,刚才那一瞬间我就好像是心被人家给割走了似的,觉得整个人都空落落的。”

孤身一人的黄泽浩,尽管什么也没有说,可在听到别人如此说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心情和他们的心情却是一样的。

不然为什么要说故土难离呢?

在心下感叹的同时,他同样也知道,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让生活给逼的,要是日子能够过得下去,谁还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

黄泽浩望着那些拖家带口移民婆罗洲的同胞们,从现在起,再也没有皖省、浙省、闽省、广东之分了,有的只是一个名词——中国人。

在轮船于大海上航行的时候,黄泽浩的脑海中,所思所想却是对未来的憧憬,他并不是无地之农。不需要被“一千多亩地”诱惑着去婆罗洲,对于他来说,他还有更为遥远的一个梦,一个淘金梦。那个梦,在几个月前,从来都没有在他的脑海中生成过,甚至对于他来说,之前,他唯一的梦想就是将来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工人,然后。然后成为什么呢?似乎没想过。

可是现在,在几个月前,从车站夜校的老师第一次拿出地图,在课堂上告诉他世界有多大,告诉他,还有“下西洋”这个名词的时候,告诉他,卖一双鞋可以挣到一块大洋的那天起。似乎,他的梦就发生了改变。

他开始梦想着自己成为郑和,成为……

这时听坐在他对面的一个小男孩所唱的一首歌谣。尽管小男孩的话声他听不太懂,但是经过这十几天的航行,他还是听懂了一些:

火船驶进七洲洋,是好是歹全是命,时来金银用船载,运倒连命都丢掉……

“火船驶进七洲洋,是好是歹全是命,时来金银用船载,运倒连命都丢掉……”

豪迈而粗犷的歌曲在荒原上回荡着,烈日当空。灼阳对这片荒芜的大地全没有一丝同情之意,似乎,不过,对于穿着一件短袖衬,皮肤晒的如同黑人一般黝黑的黄泽浩而言,这一切他早已经习惯了。

南部非洲的烈日早已经改变了这个十九岁的农家子弟。现在的他,头上戴着一顶布尔式的牛皮软帽、手拿着西部式马鞭,腿上又是美国式的牛仔裤,赶着一辆双拖大轮马车,如果不仔细看,如果不听他的歌声,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半年前,那个稍显腼腆的乡下小子,嗯,其实现在,他还是一个乡下小子,或者说——乡下货郎。

没错。

现在的黄泽浩就是一个乡下货郎,半年前,他乘着“吉顺号”到了好望角,到了南非,然后他便开始了他的“下西洋”之旅,和很多“怀揣发财梦”下西洋的年青人一样,到达开普顿后,他就到了当地的中华商会,那时,这个商会并不大,不过只有几十个人,而他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伙计。

他一边学着英语,一边在商会里做着伙计,就这样,过了五个月后,掌柜的告诉他——出师了。

这倒不是因为他学会了做生意,而是因为他学会一个东西——团结。

四海之内皆兄弟。

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的“中华商会”的总会、分会、贸易站、贸易行内,都有这么一句话,但这句话却不是真的指“四海”,而是指同胞,如兄弟般相守相护,这是商会唯一的要求,甚至于商会制定的第一条款就是——“我华人于海外务需团结,否则,立锥之地尚不存也!”

团结,是一个新鲜的词汇。

至于团结是什么?那就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要抱成团、结成结,永不内斗,如果才能把生意做大、做强,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大家伙团结了,洋鬼子也就不敢欺负了。

为此,商会还有一条行规,如果一人内斗,则群起攻之,如何个攻法?

商会会断他的货,运输公司拒运他的货,总之,有各种各样的法子惩治他,最后,领事馆还会取消他的护照,甚至在回国之后,他也会被拉上“黑名单”,等待他的恐怕,也就只有“自尽以赎其过”了。

对此,商会的解释很简单——商场如战场,我等于海外拓商已非不易,若内部有人长内斗,无疑于战时通敌,对此等卑劣之徒,绝不容情。

这只是口头上说说?

当然不是,黄泽浩曾亲眼见识过,一位从浙江温州来的小商,为了占据一地市场,和外人勾结一气,试图打击当地其它华商的结果,商会追回所有的赊货,银行收回贷款、领事馆取消其护照,并将其遣返回国,在回国的船上,他跳海自尽了。

真的是他自己跳海了吗?

没人知道,反正,所有人却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他不跳海的话,回国后,等待他的命运会更为悲惨,他不会再获得那怕一分钱的银行贷款,不会再有任何人和他做生意。因为他的名誉尽毁。

严厉的会规,使得像黄泽浩这样的“下西洋”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原因非常简单,从民国四年起“海外拓商”是由“中华商会”这个总理在民国二年创办的商会组织一力促成的。而国内的商品出口是由中华贸易公司和工商部负责,对“损害国商声誉、利益”的内部行为,从来都是持以“零容忍”态度。

也正是这种国家和商界的共同的“商业自律”,使得在短短一年半内,贴有“made?in?a”的中国制造,就迅速打开了很多国外市场知名度,当然。在这其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正是像黄泽浩这样的“行脚商”。

不过对于黄泽浩来说,他当然不知道,也不见得认同报纸上所谓的“made?in?a”依靠质量树立声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价格。

“made?in?a!”

几乎是马车一驶进新南威尔士镇,这座小城的居民便注意到马车车厢上用油漆书写的大字,随后,这座地处内陆腹地的布尔人、甚至黑人。然后他们才看到赶着马车的是一位皮肤黝黑的亚洲人,同时,他们出看到这个亚洲人穿的很是整齐。一身白色的衬衫上的,甚至都没有一丝尘土,也许是之前刚换的。

当马车在小镇镇中的广场边停稳之后,黄泽浩首先用湿毛由擦去脸上的一些浮灰,然后脸上带着诚挚的笑容,向那些神情诧异的白人点头致意。

“东方人?”

“made?in?a?”

在人们的惊讶中,黄泽浩很快便展开了他的摊位,按照商会的“行商指南”他可以在这里摆摊,而不需要担心警察来收摊,市政厅并未禁止在这里摆摊。

“惊爆价——0.3镑小店!”

当一块布曼被搭起来之后。人们便看到了白布上写着这么一句大字。

“鞋,无论大小尺码0.3磅!”

“衬衫,无论大小尺码0.3磅!”

……

小镇人原本对这个亚洲人的到来极为惊讶的人们,这会的神情变得更是惊讶了,这个人出售的商品,原比他们想象的更为便宜。准确的来说,要远比杂货店里的东西更便宜。

“快来看啊,来自中国的商品,质优价廉……”

黄泽浩一边用英文吆喝着,一边用左手拿着衣架向人展示着0.3磅的衬衫,右手拿着一双鞋,对于如何打开市场,经过五个月的实习和一个月的“行商”之后,他早就极为熟悉,首先,必须要让人们知道,什么是中国制造。

当然,中国制造的代名词极为简单——质优价廉,可以说,这是行脚商们开拓市场时,无往不利的“法宝”。

近中午的娇阳甚烈,慢慢的,市政厅广场上的摊位上来了几个人,他们挤到这里,开始挑选那些看起来质量似乎不错,但是价格却更为低廉的商品。折叠雨伞、衬衫、裙装、丝绸布匹等等,虽说不过只是一个小摊位,但是这里的的货物却是极为齐全,任何生活物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而在人群中,哈姆斯克从摊位上拿起一双皮鞋,或者更准备的来说是“皮布鞋”,作为一个商人,他只需要随手一摸,就能分辨出皮鞋的用料,看上几眼就能分辨出用料的好坏,而这种深腰皮靴的腰身却是布制的,只不过他处理的很像皮革,只有鞋头和鞋后跟才是布制的。“先生,我可以看一下你的鞋子吗?”

“当然,当然可以……”

黄泽浩并没有拒绝这个人的要求,在对方查看着鞋子时,他已经卖出了十几件商品,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是按照这种速度,一天挣十镑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打量着这么一双廉价皮靴之后,哈姆斯克这位在小镇上开着一个杂货铺,却因为货物供应问题而陷入半停业的他,看着这一辆货物,尤其是那个黄种人的时候,一个念头却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亨利警长!”

在酒吧内,哈姆斯克将一叠钞票递到亨利警长的面前,足足有一百镑之多。

“这是一点儿小意思,如果您能帮忙的话,到时,一定会表示重谢!”

哈姆斯克的脸上带着小商人特有的极为谦卑的笑容,可是在内心深处,这个曾经是布尔国民军少尉的小商人,却极为鄙视眼前的这位亨利警长,他是英国人,在这片殖民地,这些该死的英国佬,除去贪污受贿,又会干什么?

嗯!他们还会屠杀布尔人!还会掠夺本应属于布尔人的财富。

不过现在,他却希望对方能够收下他的行贿,然后按照他的“要求”达成他的目的。

眼前这厚厚的一叠五镑面值的钞票,只是让亨利眼前一亮,随后他便非常随意的用警帽压住那些钞票。

“哈姆斯克先生,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第266章 铁骑山下第156章 根基第146章 阴冷第99章 更应关注之事第115章 成功的机会第43章 驻京办主任第17章 制约第93章 已变之局第31章 南苑校场买人心 繁普大谈金融乱第79章 少爷第174章 军如匪、政如盗第8章 摩根的心思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诚以势逼子诚第120章 另类行销第51章 借刀一用第268章 阵地仍在第368章 摇扇军师第109章 公债风潮第140章 首战第13章 挖个坑等你跳第142章 英模会第154章 战地以攻替为守 东方肉搏长短现第3章 邮轮上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353章 阴谋第9章 说客游说华盛顿 议员所重唯私利第79章 少爷第363章 欲哭无泪的老袁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261章 只有……第87章 披张虎皮当大衣第90章 利益至上第157章 机车制造厂第278章 像训练时一样第358章 惊愕第93章 华润泉的建议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41章 汉森第21章 车厢内他人为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钩第102章 张三的建议第284章 澧水号子第123章 一个模范第65章 地中海上的龙第69章 巨炮第315章 战地歌声第67章 欧罗巴的欢迎方式第295章 海军的选择第36章 打蛇顺棍第34章 宴无好宴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114章 启航第8章 白宫内决策突变 国务院中谋略起第39章 筹划(上)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183章 帽子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57章 宋老实第2章 欲取先予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331章 合纵之间第251章 空战第41章 汉森第59章 谁的未来 公司人别第134章 不得已间二人择第76章 警察第14章 白水行舆论引导 连云府内会公使第172章 南坡愿一试第242章 首衅不由我发第66章 策马欧罗巴第138章 子弟兵远征欧罗巴 琪紫二人遇于海第54章 眼里容不得沙子第115章 宫本次郎第250章 航母第90章 致友军于何境?第73章 中华闪电第7章 诸人心思第343章 普及第108章 富贵险中求第122章 为什么不是日本人第64章 东洋之变变于后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191章 京与津第50章 实习生第266章 铁骑山下第47章 他们敢第115章 成功的机会第63章 惊讶第140章 哈特菲尔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拥新第171章 东洋激变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77章 凡尔登开局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诚以势逼子诚第127章 我等你第154章 战地以攻替为守 东方肉搏长短现第17章 制约第42章 侦察部队
第266章 铁骑山下第156章 根基第146章 阴冷第99章 更应关注之事第115章 成功的机会第43章 驻京办主任第17章 制约第93章 已变之局第31章 南苑校场买人心 繁普大谈金融乱第79章 少爷第174章 军如匪、政如盗第8章 摩根的心思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诚以势逼子诚第120章 另类行销第51章 借刀一用第268章 阵地仍在第368章 摇扇军师第109章 公债风潮第140章 首战第13章 挖个坑等你跳第142章 英模会第154章 战地以攻替为守 东方肉搏长短现第3章 邮轮上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353章 阴谋第9章 说客游说华盛顿 议员所重唯私利第79章 少爷第363章 欲哭无泪的老袁第263章 一个民族的觉醒第261章 只有……第87章 披张虎皮当大衣第90章 利益至上第157章 机车制造厂第278章 像训练时一样第358章 惊愕第93章 华润泉的建议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41章 汉森第21章 车厢内他人为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钩第102章 张三的建议第284章 澧水号子第123章 一个模范第65章 地中海上的龙第69章 巨炮第315章 战地歌声第67章 欧罗巴的欢迎方式第295章 海军的选择第36章 打蛇顺棍第34章 宴无好宴第340章 走向海洋第26章 咬钩的鱼儿更!第209章 技术决定未来第114章 启航第8章 白宫内决策突变 国务院中谋略起第39章 筹划(上)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183章 帽子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57章 宋老实第2章 欲取先予第193章 我要的是……第331章 合纵之间第251章 空战第41章 汉森第59章 谁的未来 公司人别第134章 不得已间二人择第76章 警察第14章 白水行舆论引导 连云府内会公使第172章 南坡愿一试第242章 首衅不由我发第66章 策马欧罗巴第138章 子弟兵远征欧罗巴 琪紫二人遇于海第54章 眼里容不得沙子第115章 宫本次郎第250章 航母第90章 致友军于何境?第73章 中华闪电第7章 诸人心思第343章 普及第108章 富贵险中求第122章 为什么不是日本人第64章 东洋之变变于后第10章 帮我坑人吧 更!第191章 京与津第50章 实习生第266章 铁骑山下第47章 他们敢第115章 成功的机会第63章 惊讶第140章 哈特菲尔德演武 武官睹新欲拥新第171章 东洋激变第182章 风云际会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77章 凡尔登开局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诚以势逼子诚第127章 我等你第154章 战地以攻替为守 东方肉搏长短现第17章 制约第42章 侦察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