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两件大杀器

当天大亮时,朱明复醒了,凌晨时他和衣抱着陈妙儿睡着了。

现在他看到陈妙儿的眼睫上还挂着幸福的泪珠,在她的心中,她已经侍寝过了,从此她的人生就不同了,她的幸福就有了最坚强的保障。

朱明复轻声起床,他想自己洗漱一下,但这时陈妙儿醒了,她赶紧跳下床,“皇上,让我来服侍你吧”。

朱明复只好接受,他告诉陈妙儿:“妙儿,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朕的嫔妃了,朕上午还要见大臣,下午我就让人给你安排封号和房子,你是个好女孩,朕会保护你一辈子的。”

陈妙儿听罢,轻盈地一跪后,说了声“谢皇上”,然后朝朱明复幸福地点了点头。

昨晚宴会时,朱明复让太监去和徐辉祖说,自己钦佩驸马梅殷屡次拒绝朱棣的招降,始终忠于朝廷的忠贞,想单独召见梅驸马,宣达朝廷的恩宠,徐辉祖说没问题。

召见的地点他选在御书房,因为这里是皇帝读书的地方,太监都在很远的门外站着,适合谈机密事情。

穿越之前,朱明复就很敬佩梅殷,梅殷由于始终忠于建文帝,最后被朱棣设计害死。

梅殷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从子,就是梅思祖叔叔的孙子,梅殷这个人,文武双全,而且为人很谦虚谨慎,忠诚可靠(文言文就是“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所以非常受太祖朱元璋的器重,还荣幸得娶了朱元璋的女儿。

梅殷昨晚和群臣一样喝了很多酒,所以朱明复约他在辰时见面。虽然朱明复也喝了很多,但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早醒,因为他仍觉得自己不安全。

但是在见梅殷之前,他要先见一个人。朱明复准备安插他在朝廷里的第一个亲信。

“金叔,您来了!”

“皇上,微臣来了,太子爷,老皇帝,金胜淮回来了!回来为皇上效命了!”

金胜淮后面的话是抬头向上说的,似乎在向朱元璋和朱标说话,待他低头被朱明复看到时,他脸上已是老泪纵横。

朱明复心中肯定,金胜淮是他可以绝对信任的一个人。

“金叔啊,你是朕父亲和皇爷爷的老部下了,朕叫你回来,是想让你继续干老本行,保护朕的安全。”

“臣一定尽忠报国。”金胜淮朗声回答。

“金叔,朕准备筹建一支新的亲军,你暂时做同知,以后就是指挥使,朕目前最信任的就是你了。”

“请陛下吩咐,我一定万死不辞。”

“金叔,我相信你,朕还有点政务要处理,你其他没什么事的话,就先回吧,回头朕让太监给你送来圣旨、官服。” “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请陛下恩准!”

“朕一定恩准。”

“陛下,请先看一样东西。”

金胜淮从怀里拿出一个用黄绫包裹的一个类似短剑一样的东西。

金胜淮轻轻打开,朱明复走近一看,是一个玄黑色的令牌,下面有金色的手柄,令牌四周是做出火焰状的花纹,令牌一面写着“明”,另一面写着“令”。

“金叔,这难道就是你上次和朕说过的金圣火令。”

“皇上英明,这是明教教主的金圣火令,用他就可以号令天下明教教众。”

朱明复很兴奋,他怎么忘了这个大杀器呢,有了他就可以很强大了,强大到不怕任何人,包括徐辉祖。

“金叔,你把圣火令藏哪里了啊,你茅棚里似乎没法藏东西吧?”朱明复对这一点有点好奇。

“哈哈,我把他藏在那口井里了。”金胜淮得意说道。

怪不得我刚穿越的时候发现井壁上有动过的痕迹,看来自己和金圣火令还挺有缘的,真是有缘千里来穿越啊。

朱明复告诉门口的太监,如果梅殷来了,让他在边上的暖阁等会。

朱明复此时觉得这金圣火令比梅殷要重要。

“金叔,你说朕可以接任教主之位,是吧?”

“皇上,教主之位本来就应该是你的,臣请教主速速掌管明教。”

“金叔,朕应该怎么做?”

“皇上,皇宫中有一条密道通往明教总坛,按照老皇帝以前的教令,只要派人手持金圣火令,从密道到总坛宣布新的教主人选就可以了。”

“金叔,你知道密道在哪吗?”

“禀皇上,这个密道入口只有老皇帝知道。”金胜淮以为朱明复可能知道,现在见他也不知道,有点失望。

朱明复曾经在御书房仔细研究过密道图,他清晰得记得,皇宫内的密道虽有很多条,但有一个问题,这些密道都没有标注这个入口通往何处。

这个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朱明复把密道图找出来给金胜淮,“金叔,这是密道图,但没有写入口在哪,你先去偏殿仔细研究下,晚上我们再商议吧。”

朱明复觉得自己的运气开始好起来了,再经历了那么多霉气冲天的事情之后。如果自己顺利接任明教教主的话,他就会变得彻底安全,他的女人陈妙儿也会安全。

但他还要作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早在朱明复读明史时仔细想过,那是关于朱元璋的遗诏的。

金胜淮走后,朱明复刚看一会书,就听叫太监报信“梅驸马觐见”。

很快,朱明复看见一个四十多岁,方面长须的人步态沉稳地走进来。

朱明复下座迎接,梅殷行礼后,朱明复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姑丈,允炆没想到还能见到您啊!”

梅殷也很动容道“皇上有太祖和天地护佑,自然化灾呈祥,福寿安康。”

“姑丈,这次多亏你守住淮安,不然朕跑也来不及啊!”

“皇上,臣有罪,没能击溃朱棣,让皇上受惊了,臣有负太祖的嘱托。”

“朕知道你兵力不足,朕不怪你,你做的已经很好了,姑丈,朕今天来,不是和你谈君臣之间的事,朕想和你商量一下咱朱家的家事,你先坐。”

梅殷坐下后,朱明复问道:“姑丈,当年太祖给你的遗诏你还在吗?”

“一直在臣这里,陛下”梅殷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和脸色都略微有点不自然。

原来朱元璋在病危时,郑重叮嘱梅殷要辅佐保护朱允炆,并留遗诏给他,让他随时征讨不从天子号令者。

朱明复以前读明史时,对这一段记载很注意,所以他连皇宫的路都没认全时,就急着召见梅殷。

但是,朱允炆不知为何靖难时一直没有让梅殷统兵,也没有发布遗诏,所以梅殷没有完成朱元璋的任务。

“姑丈,朕要你把这个遗诏公布天下,并统兵北上山东,陈兵济南城下。”

“皇上,准备和朱棣再战吗,徐大人的意思是积聚两三年后再战,因为朝廷的骑兵不足。”梅殷的意见似乎和徐辉祖很一致。

“哈哈,姑丈,朕没说要打仗,朕只是说陈兵济南城下。”

朱明复接下来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告诉了梅殷,梅殷听完后激动得跪下,“皇上英明啊,大明有你这样一位好皇上,真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啊。”

朱明复告诉梅殷的是,为了大明的利益,也为了朱家的利益,他想迅速结束战争,他让梅殷去和朱棣和谈。

他让梅殷利用好朱元璋赐给他的大杀器——朱元璋的遗诏,为此朝廷做出巨大让步,同意恢复藩王的封地,只不过除了燕王、宁王、辽王以外,其他的王都要封在南方。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梅殷公布自己手里的遗诏,昭告天下自己奉太祖之命征讨所有不臣天子之人,同时让徐辉祖出兵十万和梅殷的十万大军一起发兵山东。

第二,出兵同时派人去和朱棣和谈,告诉朱棣,朝廷和他在山东以黄河为界划分势力范围,也就是说朱棣靖难搞了四年,也是有成果的,就是他多得了小半个山东。但是由于朱棣早就吃掉了宁王的地盘,他事实上也是收获不少的。

第三,万一朱棣不同意和谈,就先攻济南城。攻下济南就止步,不再向前。不过朱明复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朱明复的想法之所以令梅殷激动万分,是因为朱明复的想法和梅殷的想法很一致,梅殷是朱家的女婿,内心不愿意看见朱家同室操戈。

同时梅殷也认为目前的形势下,朱棣没有拒绝这个方案的理由和实力。朝廷不是不能打,是怕两败俱伤后,蒙古人会得利,在对付蒙古人方面,目前还没人能取代朱棣。

这是一个聪明人开给聪明人的条件,优厚、合理且双赢。

梅殷退朝会,直接去了徐府,事实上,梅殷这几天一直住在徐府。因为他和徐辉祖关系一直很铁。

事实上,徐辉祖曾经想把朱明复是替身的事情告诉梅殷,但徐辉祖考虑到梅殷这个人忠厚有余,应变不足,恐怕难以接受这种惊天大计谋。

所以徐辉祖只是隐晦提到,皇上在火灾中受伤后,虽很快复原,英明依旧,但是记忆力有所衰退,对很多旧事都不太记得,希望给他打个预防针,免得朱明复露陷。

但是朱明复的计策一说就让梅殷欣喜万分,哪有心思看出朱明复的破绽呢。

梅殷马上到徐辉祖的书房,跟他说了皇帝这次召见的意图,徐辉祖忽然觉得当今之世界,出了朱棣之外,这个朱明复也很厉害啊。

因为这个方案确实很高明,比自己的积聚两三年后再战的向法要高明的不止一点两点。

他确实是一个头脑很好的人,这样的聪明人竟然只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只是一个他当初用作死士的替身,这个朱明复到底是何许人也,难道真的是太祖遗落民间的龙子龙孙?

从朱明复的计策中,徐辉祖发现自己长久忽视了一个重要东西,那就是朝廷的巨大政治优势。

朱棣攻打济南时,之所以对铁铉树立在城头的“太祖高皇帝”的木牌,不敢用炮击,是因为朱棣的最大优势不在于军事,而在于他是朱元璋的儿子,所以梅殷的遗诏一出,朱棣的力量就解除了大半,再加上恢复藩王,朱棣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出兵,他如果硬来,众叛亲离将是他的下场。

“就照此办理,梅殷,你赶紧回淮安准备出兵,我的兵马随后就到,我再找几个秀才给你写一篇《奉太祖遗诏征讨不臣檄》”徐辉祖对梅殷说道。

此时,徐辉祖的心中有了一个大疑问,朱棣的问题估计只要半年就可以解决了,但朱明复这个冒牌皇帝会不会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第17章 除夕逼婚第7章 秦淮之旅第1章 皇室后裔第5章 千古奇论(一)第3章 妙手回春第40章 苏州府衙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15章 致命一击第24章 降龙伏虎第56章 平倭之战(四)第3章 遭遇哀兵第38章 转祸为福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37章 深夜遇刺第47章 徐军入城第1章 开大朝会第37章 深夜遇刺第23章 复杂人生第28章 引火烧身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5章 千古奇论(一)第7章 秦淮之旅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3章 替身计划第3章 妙手回春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11章 大喜大悲第9章 南京失守西历2014年的话第26章 土豪的冬天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12章 栖霞寺里第28章 发战争财第42章 求贼捉贼第61章 九本好书第6章 皇帝之心机第62章 挥手从兹去第28章 引火烧身第33章 南征安南第28章 发战争财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54章 平倭之战(二)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1章 开大朝会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27章 酒之祸福第45章 战前祈祷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58章 他是我孙子(四)第51章 流放台湾第1章 开大朝会第58章 他是我孙子(四)第60章 告别谈话第5章 危险任务第25章 麻烦的朱泰熙第27章 不谋而合第14章 洪蛟其事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34章 妙计定安南第44章 阴谋暴露第46章 擒获反贼引子第18章 异国狱友第9章 夜访柳隐(二)第23章 复杂人生第3章 妙手回春第40章 执掌明教第12章 大内议婚处(中)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9章 南京失守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3章 妙手回春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58章 平倭之战(六)第30章 对马岛上第52章 请你去远方第7章 秦淮之旅第33章 南征安南第4章 谁布的局第3章 替身计划第5章 送别梅殷第30 七章 你很有前途第39章 跑不掉的大锦鲤第24章 降龙伏虎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11章 大内议婚处(上)第12章 栖霞寺里第15章 救梅景正第2章 两件大杀器第5章 送别梅殷第49章 解决方案第38章 太湖里的阴谋第4章 御书房内第41章 阴招叠出第59章 九鼎之肉第35章 凯旋路上第29章 祸乱邻国第2章 疯狂的雄
第17章 除夕逼婚第7章 秦淮之旅第1章 皇室后裔第5章 千古奇论(一)第3章 妙手回春第40章 苏州府衙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15章 致命一击第24章 降龙伏虎第56章 平倭之战(四)第3章 遭遇哀兵第38章 转祸为福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37章 深夜遇刺第47章 徐军入城第1章 开大朝会第37章 深夜遇刺第23章 复杂人生第28章 引火烧身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5章 千古奇论(一)第7章 秦淮之旅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3章 替身计划第3章 妙手回春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11章 大喜大悲第9章 南京失守西历2014年的话第26章 土豪的冬天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12章 栖霞寺里第28章 发战争财第42章 求贼捉贼第61章 九本好书第6章 皇帝之心机第62章 挥手从兹去第28章 引火烧身第33章 南征安南第28章 发战争财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54章 平倭之战(二)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1章 开大朝会第31章 看海的秀吉第27章 酒之祸福第45章 战前祈祷第6章 千古奇论(二)第58章 他是我孙子(四)第51章 流放台湾第1章 开大朝会第58章 他是我孙子(四)第60章 告别谈话第5章 危险任务第25章 麻烦的朱泰熙第27章 不谋而合第14章 洪蛟其事2 明史梅殷传摘录第34章 妙计定安南第44章 阴谋暴露第46章 擒获反贼引子第18章 异国狱友第9章 夜访柳隐(二)第23章 复杂人生第3章 妙手回春第40章 执掌明教第12章 大内议婚处(中)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9章 南京失守第13章 特区就特区吧第3章 妙手回春徐辉祖反对朱熹的背景材料2感谢支持我的书友第58章 平倭之战(六)第30章 对马岛上第52章 请你去远方第7章 秦淮之旅第33章 南征安南第4章 谁布的局第3章 替身计划第5章 送别梅殷第30 七章 你很有前途第39章 跑不掉的大锦鲤第24章 降龙伏虎第51章 救君和杀将第11章 大内议婚处(上)第12章 栖霞寺里第15章 救梅景正第2章 两件大杀器第5章 送别梅殷第49章 解决方案第38章 太湖里的阴谋第4章 御书房内第41章 阴招叠出第59章 九鼎之肉第35章 凯旋路上第29章 祸乱邻国第2章 疯狂的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