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与君同行 慨而慷之

林玧琰没有想到,韩悝也是没有想到,不过是到了正月上旬,上林苑便是以极快的速度达到了近四千户,三万余人。

不过达到了这个记录,也不难了解,毕竟大多数是从大秦南境溃逃的难民,据消息称,邓国已经是失去了大半的国土,而大秦南境的新野军也是驻守在樊地,等待着朝堂上的命令。

没有人敢随意出兵,新野军不过是万余人的编制,除了驻守在南境各要处,能够机动调遣的不过只有三四千人,而三四千人投入到敌人数目达到十万数的邓国战场上,明显是杯水车薪,因此新野军的上将军关宁也是向宛城发急报,欲请朝堂派遣援军。

比起南境的风雨欲来之势,上林苑则是一片欣欣向荣之相。

数万人的动员,就像是一窝窝的蚂蚁在进行着冬日里的建设。

正月七日,上林苑的一场大雪如期而至,这一场大雪格外大,下的满满当当的。

韩悝将上林苑那栋高楼取名为【尚书台】,三楼上已经是起了火盆,来趋避这尚书府最高处的寒意。

看着屋外的雪,韩悝搓搓手,眼里尽是欣慰之色,这场雪下的很大,看来明显的确是一个丰年,但是韩悝毕竟不是依靠天意取决胜负的人,他在等这一场雪,无非是在等着这一场雪之后,一年四季之中水位最低时候的淯水和唐河便会结冰了。

而这个时候,便是建造唐河大桥与淯水大桥的好时机,一旦建成,东至泌阳、南到淯阳江河隔绝将会变成一片坦途。

“这水泥……可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一想到这,韩悝不仅感叹,说实话,来到了南秦,他看到了很多不少惊喜之处,尤其是在最近一段时间,他看到这个诸侯国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

毫无疑问,因为棘阳变身上林苑,其推行【新户制】与【九品军功封爵制】相结合的政策,用不了多久,上林苑便会成为大秦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

于此,韩悝以后居者的视线决意开通横贯上林苑、连接淯水和唐河的【棘阳渠】。

这条长达百来里的水渠,将会成为上林苑腹心地区最重要的田地灌溉来源,这条工程看似庞大,但棘阳向来是河渠密集之处,尚书府的官吏已经勘测过了,利用上林苑的天然河渠,这条棘阳渠真正要动工的沟渠不需要三十里。

而这三十里却是代表着上林苑治下的水系完善到上林苑境内至少三成的地区直接受到棘阳渠的益处,另外七成也是或多或少受到益处,未来棘阳渠的分支建造将都会依据这条棘阳渠作为标准,韩悝已经想好了,棘阳渠分支交由各地的村邑建造。

公子琰别具匠心的将铁器运用到农具之中,于大秦而言,可谓是极有先见,新农具铲、锹等物的应用,挖出一道沟渠的时间已经是缩短了原来的七成。

区区三十里的棘阳渠动工,已经是对上林苑不算什么了。

泌阳铁矿到唐河的直道上,装的慢慢的铁矿石的大车正在向唐河左岸的铸造坊移动,而在唐河的另一侧,铺设向上林苑的直道正在缓慢的延伸着,一车车各乡邑青壮拉着的水泥正在缓缓的拉向上林苑各地的乡邑。

如公子琰所想,尚书府所在的这处上林苑中枢之地将来可能发展成一个媲美宛城……甚至超越宛城的城邑,韩悝自己已经是看到了影子。

韩悝看过去,如今一座座水泥垒砌的屋墙,将上林苑从往昔老氏族手中的“千亩祖坟”“百里亩产”变得生机勃勃。

即便是在晋魏氏……韩悝也是从未见过连大地都带着生机的村邑。

那头曾经虎踞中原的霸主似乎是有了日薄西山的趋势,魏武卒的名声还在,不过比起当年吴启时候的晋魏氏,魏武卒已经是没落了。

虽说现在大秦就韩悝看来,依旧是一棵枯木,但是在它的的树根旁边已经是有了一颗焕发新生的幼苗,这棵幼苗会是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但它需要时间,需要养分。

韩悝便是愿意将自己的时间留给这株幼苗,将自己的生命精力当作养分!

昔时的齐鲁之战,鲁侯对视过吴启,昔时的稷下学宫,齐王招仕汯祍佄,昔时的清溪鬼谷,家师鬼谷子也是问过韩悝。

但凡举世贤才,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

“老……老师,殿下……下……来了……”

就是在韩悝站在高台上,思虑良久之时,身后弟子冯辞的声音响了起来。

韩悝拂了拂袖子,正襟危坐下,朝着冯辞道:“快快请来!”

不多时,便是看到了公子琰殿下的一声朗笑传来:“韩子,看来这个年关我是要先走了!”

韩悝早已经预料到,按照旧礼,公子琰年关之后的确是要返回宛城一趟:“来年春上,冬雪消融,悝等候殿下归来!”

闻言,林玧琰也是拱拱手,不知为何,林玧琰并非是一个讲究礼数的人,秦王宫内学的那一套繁文缛节现在都不知道丢到那个犄角里去了,但是每一次面对韩悝,却是颇为讲究礼节。

果然是有一种精神力量叫做高山仰止啊!

林玧琰道:“这上林苑的武阳军一事交由了训军校尉房德将军,若是需要人手,韩子尽管去找他!”

闻言,韩悝倒是一笑:“说到底,还是悝将殿下拉下水的,现在殿下如此礼待,悝实在是心中愧疚难安啊!”

“韩子这话就是说错了,并非是韩子将我拉下水的,是我将韩子拉下水的,不过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般做的,因为我总觉得,上林苑才是韩子的大秦,才是大秦的大秦!”

这句话林玧琰说的虽然是十分拗口,但是韩悝却是知晓其中意思的,当下点了点头便是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道:“殿下此番回宛城应该没什么差错,如今朝堂有公子信顾及着,宗府有莒老将军应对着,只要殿下谨慎行事,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林玧琰点了点头,随即对韩悝说道:“今日刚从铸造坊归来,那边大致样子已经是出来了,至于细节就交给了铸造坊司署箔锡,我已经嘱咐他了,韩子需要什么尽管向他开口必然不会懈怠……只是韩子,打算就是在这尚书府度过正月了么?”

闻言,韩悝提过放在火盆里的茶炉,对林玧琰道:“悝本是心性凉薄之人,追求功名利禄,自然是打算以国事为重。”

“韩子没有娶妻?!”林玧琰也是颇为好奇,看韩悝的年纪应该是差不多三十了,这对十五六岁就可以娶妻生子的时代来说,没有娶妻就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韩悝倒过一杯茶水,然后推到林玧琰的面前,道:“悝十八岁便是在卫国老家娶妻了,也育有一子,但悝……为搏一个出身,便是离家十余载求取功名,每岁年末便是差人送些钱粮回卫国老家,再得知父母安在、妻儿平安便是心中了无牵挂了。”

林玧琰接过茶水,只觉得有一点烫,当下晃荡了两下,也就没有端起来:“韩子也算是在大秦落脚了,为何不派人将父母妻儿接过来,想来也是必定照顾好的。”

韩悝笑着回道:“悝已经是以身犯险,为何要祸及家人?”

闻言,林玧琰瞬间便是懂了,如今上林苑看似是百废俱兴,但是其主导者似尚书令韩悝、再如林玧琰自己,都是感觉如履薄冰,冰层下面正是那些如同巨鲨的老氏族,正在虎视眈眈着,如今有秦伯、有莒劢这些人支持着,但是要陡生变故,相信一定会是引起灾祸的,比如当年前国相汯衽佄的旧事。

而林玧琰和韩悝首当其冲,必然是逃不了老氏族的攻讦,其中,林玧琰自己毕竟是有着秦王室公子的身份,但是韩悝却是孑然一人而已,一旦老氏族发难,韩悝保住自己都难,更惶恐是家人了。

因此将家人安置在卫国老家,虽然是清贫了一点,但好歹性命无虞,这便是够了。

想到这儿,林玧琰也是道:“韩子,我也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乃是【富贵险中求】,所以,要是想走到韩子心中富贵那一步,恐怕是要一路披荆斩棘而道路艰辛……但吾愿与君同往!”

闻言,韩悝也是视线凝在了林玧琰的脸上,举了举茶水的杯盏,道:“与君同行,慨而慷之!”

韩悝让冯辞带人捧上一个大匣子,道:“殿下,大秦文字混乱,须统一官方文字,方能够统一大秦文字。”

“嗯!”林玧琰点点头,这个弊端他也是知道很久了。

韩悝推过大匣子说道:“不得不说殿下的纸笔甚是好用,这段时间悝根据大秦本土和中原诸国,确定了大秦的常用字一千五百余字。”

“哦?”林玧琰结果匣子,从里面抽出来一张纸,看了一眼,果然是去韩悝所说,当下林玧琰便是道:“便将韩子这番立言称呼为《说文解字》吧!”

韩悝点点头:“殿下这取名字的……真令韩悝钦佩!”

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无氏第五百七十三章 内宫晚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国熊纪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尽意现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六百零一章 终是收降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六百零七章 重赏勇夫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七百零九章 计破芍坡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战河西军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达大梁第一百六十七章 惊现刺杀第五十二章 随国失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五百九十二章 蓝田各部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东胡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会第七百二十九章 韩庭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骑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诸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渊(上)第九十三章 秣兵厉马(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围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上)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对问(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张宜辞别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国谋算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战?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骑射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峥嵘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国第二百零八章 内朝商泽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连得胜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七百四十五章 韩国豪族第六百九十三章 识破玄襄阵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储君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变故第七百三十一章 决然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五十章 诡兵道第六百九十八章 范离使间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鲁阳(下)第三十七章 长公子的蜕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由余归附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气概第一章 赢姓林氏之南秦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议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达咸阳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发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泽建言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达狼皋第七十章 应城血战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二百五十九章 黄列请求第二百六十五章 诈兵之谋(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规模(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扩大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战风云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七百零七章 鹰隼出击第一百二十九章 内生分歧第三十三章 秦王宫朝宴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阵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换粮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一百七十八章 荆国局势第六十七章 北王进军第三百一十六章 扩充宛城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请战
第八百零三章 秦王无氏第五百七十三章 内宫晚宴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柱国熊纪第四百七十五章 言尽意现第四百二十一章 楚军入郢第四百七十七章 授爵弊端第八百一十四章 秦赵开战第五百四十五章 巴氏之富第三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六百零一章 终是收降第一百零六章 寿王返阵第三百零四章 内朝新政第六百零七章 重赏勇夫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终第四百四十三章 出使王畿第七百零九章 计破芍坡第二百零三章 伐木造船(上)第六百二十五章 首战河西军第四百五十一章 到达大梁第一百六十七章 惊现刺杀第五十二章 随国失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伊水会谈第五百二十五章 起身南下第五百零四章 察觉秦意第五百九十二章 蓝田各部第七百九十章 燕破东胡第三百零六章 滓垸之愁第一百五十九章 封公大典(下)第八百零七章 曲沃之会第七百二十九章 韩庭第五百六十章 赶回宛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具甲骑兵第二百二十六章 宛城诸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玧渊(上)第九十三章 秣兵厉马(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四面合围第八十七章 大秦北境第六百八十四章 追亡逐北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四百五十二章 魏相翟璜第一百三十八章 赶赴北境(上)第三百零二章 宣政殿对问(中)第五百八十五章 张宜辞别第六百三十七章 魏国谋算第一百零二章 正面交战?第七百七十八章 嬴肆城府第七百六十三章 胡服骑射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七百六十四章 初露峥嵘第九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四十九章 前往魏国第二百零八章 内朝商泽第六百八十一章 接连得胜第五百零六章 秦公来至第七百四十五章 韩国豪族第六百九十三章 识破玄襄阵第三百一十二章 假储君第七百八十八章 初元七年第七百八十四章 初元五年第八百零二章 老秦变故第七百三十一章 决然第六百零六章 效仿武卒第五十章 诡兵道第六百九十八章 范离使间第一百七十七章 迎回鲁阳(下)第三十七章 长公子的蜕变第二百六十一章 由余归附第七百一十一章 楚王气概第一章 赢姓林氏之南秦第一百三十六章 朝议第五百六十七章 到达咸阳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郡事发第七百四十九章 蔡泽建言第八百零五章 洛阳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到达狼皋第七十章 应城血战第一百六十二章 收拢兵权第二百五十九章 黄列请求第二百六十五章 诈兵之谋(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裨谌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城规模(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扩大第三百零七章 土地争夺第二百六十章 戎狄反常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战风云第一百六十四章 说服莒劢(上)第七百零七章 鹰隼出击第一百二十九章 内生分歧第三十三章 秦王宫朝宴第六百九十四章 破玄襄阵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魏换粮第六百七十七章 释然第八百一十五章 赵庭君臣第一百七十八章 荆国局势第六十七章 北王进军第三百一十六章 扩充宛城第七百七十章 新制推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秦宫反应第六百二十八章 秦卒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