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整军

在‘国之六策’执行下去以后,伴随着前番各项改革的继续进行,并郑浑科技部层出不穷的新奇设备的产生(呵呵,当然有我的一份功劳吗:我出构思,他们去努力!),华夏帝国的国力开始飞速增长。虽然没有唐太宗那样四年时间就将国家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至少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将国家治理得是蒸蒸日上,国富而民强!

公元214年中期,由于国库财力渐渐富足,再鉴于越来越严重的边患形式,经过我长期的准备后,一次奠定了华夏帝国当世第一军事强国地位的整军行动开始拉开了序幕!

第一步:裁军。

人常言:‘兵贵精而不贵多’!按照如今国家大约二千二百万人的人口规模,拥有解烦军、陆营、水师、城防军多达一百六十万人的庞大军事机器已经显得过于臃肿及不合适宜了,于是裁除老幼、招募精强、加强训练就成了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经过两年的逐步裁减、整编后,华夏帝国新编军整机器构成如下:

一、解烦军:除原‘解烦军’‘游’字号本部外,增设‘风’、‘雨’、‘雷’、‘电’四师,每师除一万人的作战部队外,另设三千人的后勤辎重部队。由于解烦军做为御林亲兵的特殊地位,所以‘风’、‘雨’、‘雷’、‘电’四部的兵士无不是千挑百选、训练有素的强悍兵士!

‘风’:全部为突骑兵部队,采用马刀做为主要武器。突击短弓为辅,装备特制精钢细铠防护全身,擅长远程突袭性作战!作战轻快如风。来去无踪,攻若水银泄地,一往无前!兵员主要来自于北方诸州,强悍而勇敢,吃苦而耐劳!征骁将张合统领!

‘雨’:实为‘羽’之意,为弓骑兵部队。装备最精良的铁胎长弓作为主要武器,马上射程几达三百步。特别挑选了原能射善射的铁弗匈奴部士兵为成军主力,辅助装备为马刀,装备精钢细铠防护全身。擅长密集性远程攻击方式!作战轻快而飘忽,狡诈而狠毒,攻若暴风骤雨,最善破人死穴!调锐将高顺领之!

‘雷’:步兵方阵部队。所选皆为历次战役中幸存下来的老兵和伤愈荣兵组成。战力极为强悍,专为进军草原所立的特殊兵种!步兵方阵从前至后分成四种方阵:

a、枪盾兵方阵:约五百人,无甲胄。装备最为精良的包铁坚盾,盾约一人高,可遮护全身;枪约六尺三寸(约一五米)左右,远短于一般长枪,因为它是属于单手枪!作战方式为:枪盾兵一手持盾护卫全身,遮挡敌军箭矢或其它兵器的攻击。然后用灵活的单手枪猛攻敌军软肋!典型的‘守若磐石、攻若毒蛇’!

b、弩兵方阵:装备当今天下最为精良的三发连环弩,配备近身肉搏用的短剑。只着轻装细铠,每排五百人,共三排计一千五百人。之所以分成三排是有道理的,因为三排前后站立的方式是最能够保证箭矢连绵不绝的最好排列。在战场上,三排弩兵的阵形可以保证弩兵方阵一直保持密集而不间断的攻击能力:密集的杀伤力在战场上对敌军来说是最致命的!作战方式毫无疑问便是如蝗的箭矢,虽面对数万骑兵也是毫无畏惧!

c、枪兵方阵:共十排,每排五百人!重装甲胄,短剑护身,主战装备为巨型长枪。特制巨型长枪长度为二丈七尺,约合现代标准六点三米。之所以选择这般长度是有原因的,因为通过科学计算和试验,当一件兵器长度超过了人体三倍时就根本无法灵活使用。所以一般来说,三丈约七米的长度是人类步兵所能使用武器的最长极限!但为了使每个人都可以灵活运用长枪,所以略略缩短为六点三米!作战方式就是所有枪兵列成整齐方阵,齐步推进!在战场上,枪头如林、方阵如山,巨大的冲击力不可阻挡!

d、戟兵方阵:共六排,每排五百人!重装甲胄,短剑护身,主装战备为长戟!戟长为一丈二尺,约合现代长度二点八米。戟兵和枪兵们有所不同,枪兵作战时只能挺着长枪向前挺进,前排倒下,后排补上,始终保持一个铜墙铁壁般的阵形,最重群体战力;而戟兵既可以钩砍、也可以直刺,做为步兵方阵的最后一道屏幕,他们的作战方式主要便是单兵格斗。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自由搏击的技巧才是最关键的!

这前后四个兵种所组成的步兵方阵,即有优秀的防护力—枪盾兵,又有卓越的远程攻击力——弩兵,甚至还有层次分明的强悍近战能力——长枪兵和弩兵。用在战阵之上时可谓远向而披靡的铁血之师!这支‘雷’字步兵部队将在日后草原征战上发挥发超强的震撼能力!此师原御林军统领黄叙领之!

‘电’:枪骑兵部队,装备精良细铠,采用长枪作为主战装备,辅助兵器为马刀和轻便可单身发射的骑兵弩!枪骑兵比之突骑兵有所不同:突骑兵可一手控马,一手挥刀,极为自如;而枪骑兵必须双手控枪,只能用双腿和呼喝声来控制战马,这就对枪骑兵的骑术和战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骄傲中的骄傲,主要由西凉羌、氐等族和北方边地骁勇汉人选而又选组成!在‘风’、‘雨’、‘雷’、‘电’四师中,这支部队的正面战场作战能力是最为强悍的!这支枪骑兵部队由赵云统领!

‘游’:解烦军本部,顾名思议,这是一支完全的特种兵部队,主要为原先的解烦军为班底组成。装备极为多样,不拘形式,可适应步战、马战、山地战、水战诸般正规做战方法。甚至可以完成侦察、游击、暗杀、投毒等诸多特种做战方式!他们是战场上的奇兵部队!自有了‘风’、‘雨’、‘雷’、‘电’四字部队以后,‘游’这支部队将很少再参加战场上的正面搏杀!这支‘游’字号部队由甘宁自领!

二、陆营部队:总兵力仍为三十五万人,但兵种和兵力有所改变。

a、重骑兵部队:二军六师六万人。仍装备重甲、长枪、短剑及骑兵弩,一人双马。马超、张辽(将领不足,由陆营副都督张辽兼任)各领一军并自领一师,马岱、马休、马铁、臧霸分领一师!

b、轻骑兵部队:三军九师九万人。仍装备轻甲、马刀、短剑及突击角弓,一人双马。张绣、庞德、太史慈分领一军并自领一师。魏延、严颜、李严、马遵、高览、文聘分领一师!

由于这两只是骑兵部队和解烦军一样为了使做战能力达到最佳,马匹和骑士都是经过了特殊的挑选(国家大了,人口多了。再加上西凉产马,所以挑选的余地就很大了):马匹的标准为:平均高度为五尺八寸(约一米三三),猛力一跃的距离不得少于一丈六尺!骑兵的标准为:平均高度为七尺七寸(约一米八零),休格匀称。神态机敏。

这样经过坚苦的挑选和训练。至公元216年期,我华夏帝国已拥有一支有着最优良的战马、最彪悍的战士、最精良的武备的铁血骑兵,他们将不畏惧任何挑战!

c、步兵方阵部队:三军九师九万人,装备种类同解烦军‘雷’字号军队,但战力和装备质量都要次于解烦军!黄忠、徐晃、吕蒙自领一军并分领一师,程普、黄盖、韩当、凌操、吴懿、于禁六将分领一师!(于禁也算个人才,只是后期贪功心切,才被关羽所败!现在在华夏帝国中地位一般。就由不得他不虚心听命了!)

d、弓弩兵方阵部队:二师二万人,装备进一步加强了杀伤力的强弓硬弩和各种箭矢!由于混合步兵部队更能发挥战力。所以单纯的弓弩兵部队只保留了这么二支!由孟达、吴兰分领一师!

其它各型后勤辎重部队有大约九万人的规模,种类和规模比这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不过装备更先进了一点而已!

三、水师部队:总兵力仍为十五万人,兵种为兵力也没有什么变化,除了近年前加强了海上做战方式训练、变得更加精锐外,其余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仍由蒋钦、周泰、丁奉三人分领一军,陈武、潘漳、董袭、吕范、朱然、朱恒分领一师!凌统则作为周瑜卫将拱卫帅舰!

四、城防军部队:五十五万人,负责全国各处城池和边地的守卫责任,多部署在北边边境。视城池大小和驻地重要与否灵活配备兵力及装备,作战能力在国家各兵种中属于最低的基础部队!

至公元216年中期止,整个华夏帝国军事机器整编工作全部完成,合计有兵力一百一十万人。虽然人数比整编前减少了五十万,但是战力却是更加的强悍,已经完全有能力和草原蛮族进行一场大战!

第二步:傅籍征兵。

战争,尤其是大规模的对内、对外战争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全民族的战争。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全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及国家的兴衰成败,任何一个国民都逃不了干系,并且置身于其中。所以战争不仅仅是军队和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普通百姓们重要职责!

于是,为了形成一套当今世界上最为有效、最为迅速的国家后备军队补给体制,我仿照秦朝的先进旧例,设立了‘傅籍征兵制’!

从公元214年起,全国所有年满17岁以上、四十岁以内男丁都全部至户籍所在地官府登记备案,此举称为‘傅籍’。就是说:我是一个适龄的男丁了,可以为国家征战效力了!‘傅籍征兵制’完全剥夺了一些地主、劣绅、腐儒、士族等任何非国家官员三代以内直系家属可以置身于战争之外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国家可以利用战争的一切人力资源!若有拒绝‘傅籍’者。必须每年按期向国家缴纳相当于常人十倍赋税的‘免籍’税以补充国用。

在平时,民间所有适龄男丁登亡备案后,日常都可以正常地进行生活。但是每季度未必须到官府指定军营完成十天的军事整训。有胆敢无故延期不到者,一次鞭五十,二次枷三月,三次斩立决!

在战时,一旦登记在册的‘傅籍’男丁接到国家调令,限期赶往集结地点而逾期不到者,一日罚。二日鞭,三日斩!

至公元216年中期,华夏帝国完成了‘傅籍征兵制’的全国建设。一支人数高达四百万人的庞大后备部队力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了华夏帝国援援不断的后备兵力。经过测试,在短短一个月内,在国都许都城周边可以迅速调集一百万的后备兵力用于做战。已经完全可以应付任何突然的战争变故!

第三步、军功军衔制。

军队。是一个最讲究资历、最讲求战功的特殊群体。古往今来,历代君主无不将建立一支最为彪悍、最为善战的铁血之师视为心中所求!但这一点做得最好的还是秦朝!

我查阅了许都皇宫中几乎能够查到的所有典籍,秦帝国拥有可以称做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为彪悍、嗜血的军队。战国策上有这样一个记载:他们(指秦军士兵)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赤膊着胸膛,无视万千矢石,奋力追杀着逃跑的对手!可以想像一下,这是一只多么强悍的军队啊!

我沉思良久。要想将我华夏帝国的军队变成像大秦帝国的铁血之师一样善战而求战,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必不可少!秦国曾经规定:有斩敌首一枚者。赏爵位一级,田宅一处,仆人数个;斩敌首两枚首,他做囚犯的父母和妻子都可以转为自为人;斩敌手三枚者……由此可见,为什么秦军会在战场上如同疯魔一样拼了命地去追杀着敌军,因为敌军的头颅就是他们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

我分析清楚后,仰天一阵大笑,挥笔订下了十一级爵位:一公士(副班长)、二上造(班长)、三、国士(副连长)、四、不更(连长)、五、大夫(副团长)、六、上大夫(正团长)、七、子爵(副师长)、八、男爵(师长)、九、侯爵(副军长)、十、公爵(军长)、十一、王爵(都督)。军士凭借每战斩获的敌首或俘虏可以向军官报功获得相应的奖罚或爵位,每获一级爵位便可以享受与之相对应的军官俸禄!

制定好了以后,我将御笔一扔,仰天狂笑:军功制一旦定下来以后,战争对于军士们来说就意味着美味、良田、娇妾,甚至豪宅和官爵!朕就不相信百姓和军士们就不心动,就不想努力做战!想想日后我华夏帝国的武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盛况,我心中就不禁激动不已!

第四步:建立强大的标准化兵器业。

对于大规模对内对外战争来说,建立一套空前强大和完善的标准化兵器业必不可少。因为我华夏军队要想对敌天生在骑术和彪悍上战有优势的草原敌军,兵器上优势就必不可少。我华夏的兵器工业就必须为帝国的军队提供当今世上最为优良、最为统一、最为最全、最易互换的先进兵器,这就对以前帝国一直延用至今的落后兵器工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此,我通过征询郑浑等人的意见后,亲自安排建立了一整套的跨时代的强大兵器工业:

一、国家在各矿产丰富地区以及重要城镇一共建立了三十六个大型兵器生产基地,合计聘用人员多达六万余人!所有兵器生产人员全部为国家科技人才,享受一般小史的优厚待遇!为了防止兵器技术泄密,所有基地技术人员一旦入聘基地以后无特殊通行令不得擅自进出基地!

二、为了保证国家所有兵工厂制造的兵器都属于同一质量、同一标准,特通过科技部与国防院合作精研出最优良的钢铁兵器做为标准范例,并将生产出这些先进兵器的技术标准上升为法律形式后再发到各兵工厂做为标准来生产兵器!

三、为了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流水化作业必不可少。由于国家对各项兵器所有部件的尺寸和技术准备都有着明文规定,所以流水化作业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一部件的产量和误差程度,总而整体上大大加快兵器制造的速度、也保证了所有兵器的质量,并且在战场上有着非常良好的互换性!

四、‘物勒工名’!何意也?就是所有生产兵器的工匠都必须在自己生产的部件上留下自己的工号,以备万一生产的兵器出了质量问题可以迅速回溯追查。同时,所有出厂的完整兵器上都必须有着详细的出厂记录:包括:生产工匠、检验组长、车间工丞以及兵器厂官,并且要登记在案!一旦出厂后军队发现兵器有质量问题,兵器上登记的在案官员、工匠都必须承担相应责任!轻者鞭,重者斩!

五、奖励机制。如果工匠制造的兵器连续多年都未出现质量问题,或且制造的兵器熟练程度非常之快的话,于以进爵或重赏!反之,如果工匠玩忽职守或消极怠工,致使兵器发生质量问题或是产量低下,兵器厂可采取鞭、囚、斩诸般刑罚以正军规!

于是,在朝庭上下的齐心努力下,到公元216年中期,国家终于建立了一整套完备、先进的兵器生产体系!自此,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制造能力最为强大的跨越了所属时代的华夏兵器业开始为中华帝国的腾飞插上了飞天的双翼!

于是,至公元216年中期,从颁布‘国之六策’以后,经过五年时间的准备,华夏帝国已经聚集了相当强大的军事和经济爆发力!巨龙已经完全苏醒,正摇晃着翅膀,飞翔九天的这一日即将来到!

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2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3第2章 整军第19章 忠魂第47节 陆伯言兵退汝南城第9章 谋略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四2第10节 大战曲阿败刘繇一第22节 相持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一2第29节 西凉军勇增雍州地五1第20节 联张绣控制宛城一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二1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六2第4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三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一第6节 神于吉千里收徒二第62节 陆伯言进位中华帝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五2第2节 莫名其妙回三国第12节 东吴革新贤才聚一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3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1第37节 陆伯言联军成天网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八1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三3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五2第9章 谋略第25章 庞士元覆手定山越三第18节 孙伯符扫平武陵郡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六1第14节 改革东吴兴教育一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四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3第10节 大战曲阿败刘繇一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四1第24节 陆伯言襄阳访庞统二第27节 战汉中吴军竟全功四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五2第44节 吴军血战灵壁城第27节 战汉中吴军竟全功三第55节 韩穆死西凉惊天变一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五2第58节 平西凉血战惊天地四第58节 平西凉血战惊天地(六)第9节 聚雄兵欲取江东一第49节 陆伯言水攻许都城第4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三第34节 陆伯言江南大革新二1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六1第4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三第4节 陆伯言初露锋芒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二2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一1第35节 陆伯言微服巡江南一第33节 曹孟德大败袁本初二第15节 得良将各统精兵三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2第22节 相持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四2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3第17章 凯旋第29章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八2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2第57节 吴军合力定雍州第19章 忠魂第3节 小小孩童奇事多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七2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一第59节 平叛乱陆伯言称王二第42节 陆伯言大战曹孟德二第38节 陆伯言奇袭得鲁山第32章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1特别解释篇第12节 东吴革新贤才聚二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二2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七1第9章 谋略第35节 陆伯言微服巡江南二第39节 陆伯言‘火树’破乐进第20章 国仇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四2第59节 平叛乱陆伯言称王一第54节 陆伯言二破马孟起一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一2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五2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二第35节 陆伯言微服巡江南二第58节 平西凉血战惊天地一第20章 国仇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二2第61节 陆伯言分兵平袁绍四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五3第11节 战吴郡孙策逞威第59节 平叛乱陆伯言称王二第34节 陆伯言江南大革新二3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七1第3节 小小孩童奇事多第56节 司隶惊变马超投吴
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2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3第2章 整军第19章 忠魂第47节 陆伯言兵退汝南城第9章 谋略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四2第10节 大战曲阿败刘繇一第22节 相持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一2第29节 西凉军勇增雍州地五1第20节 联张绣控制宛城一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二1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六2第4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三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一第6节 神于吉千里收徒二第62节 陆伯言进位中华帝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五2第2节 莫名其妙回三国第12节 东吴革新贤才聚一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3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1第37节 陆伯言联军成天网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八1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三3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五2第9章 谋略第25章 庞士元覆手定山越三第18节 孙伯符扫平武陵郡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六1第14节 改革东吴兴教育一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四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3第10节 大战曲阿败刘繇一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四1第24节 陆伯言襄阳访庞统二第27节 战汉中吴军竟全功四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五2第44节 吴军血战灵壁城第27节 战汉中吴军竟全功三第55节 韩穆死西凉惊天变一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五2第58节 平西凉血战惊天地四第58节 平西凉血战惊天地(六)第9节 聚雄兵欲取江东一第49节 陆伯言水攻许都城第4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三第34节 陆伯言江南大革新二1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六1第45节 宜将剩勇追穷寇三第4节 陆伯言初露锋芒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二2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一1第35节 陆伯言微服巡江南一第33节 曹孟德大败袁本初二第15节 得良将各统精兵三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三2第22节 相持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四2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3第17章 凯旋第29章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八2第32节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2第57节 吴军合力定雍州第19章 忠魂第3节 小小孩童奇事多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七2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一第59节 平叛乱陆伯言称王二第42节 陆伯言大战曹孟德二第38节 陆伯言奇袭得鲁山第32章 战司隶司马建功四1特别解释篇第12节 东吴革新贤才聚二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二2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七1第9章 谋略第35节 陆伯言微服巡江南二第39节 陆伯言‘火树’破乐进第20章 国仇第28节 战汉中曹刘联手四2第59节 平叛乱陆伯言称王一第54节 陆伯言二破马孟起一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一2第30节 周郎卧龙逞雄威五2第23节 智陆逊敲诈曹孟德二第35节 陆伯言微服巡江南二第58节 平西凉血战惊天地一第20章 国仇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二2第61节 陆伯言分兵平袁绍四第31节 遇行刺死里逃生五3第11节 战吴郡孙策逞威第59节 平叛乱陆伯言称王二第34节 陆伯言江南大革新二3第29节 西凉军勇夺雍州地七1第3节 小小孩童奇事多第56节 司隶惊变马超投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