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乱

临近傍晚征税的队伍回来了,而冯富乐的心情也更是差到了家。

全县治下加上城关镇,总共是七个镇子,可竟然有四个镇子出现了暴民抗税,尤其是徐城镇,征税的差役甚至连镇子都没能进去,就被暴民给赶了出来。

虽然冯富乐早就料到这次征税不会太顺利,可是事实证明他冯富乐以前还是过于乐观了。

可那又该怎么办,他冯富乐这回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毕竟征税这种事,就算他想推卸责任,那也找不到能背锅的人啊。“难道要用官兵镇压那些暴民,”冯富乐想着。但这个想法一出现就被他否定了,毕竟要是动用官兵,十有八九会激起民变,真要是激起民变,那他可不就不是被免职那么简单了。

而正当冯富乐,大晚上一个人在书房唉声叹气想主意时,在阳水镇,镇子北面的大道上也来了一批人。

这群人无论是人数,还是作案手法都像极了张世华在巡检司剿灭的第一批盗匪,不过相比于张世华剿灭的第一批劫匪,这群劫匪的眼神却更加毒辣、更加残忍。

因为现在是晚上,阳水镇又没有了巡检司弓手的保护,所以这群狼一样的劫匪很轻松的就摸到了镇子外。

在距离镇子还有三百米的时候,眼神极好的郑三已经可以大致看清楚镇子的轮廓了,而长期的劫掠生活,这时也使的郑三身上的血越发火热,现在他已经忍不住想去前面那个镇子好好发泄一下了,一想到那些高声尖叫的女人,跪地哀嚎的男人,郑三兴奋的呼吸都有些加重了。

没错,虽然郑三以前也是土里刨食的农夫,可是自从他走到绝路,拿起刀子开始杀人时,郑三却发现以前做农民真的是太傻了,做农民辛辛苦苦干上一辈子,到最后估计也难逃饿死的下场。那有做贼舒服,只要给对方一刀,他的一切就都是自己的了,而且这种掌控别人命运的感觉真的是太舒服了。

每当郑三看到别人跪在自己面前求饶时,郑三那扭曲变态的心中就会得到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所以他郑三特别喜欢虐杀别人,一想到对方临死时的哀嚎,郑三不禁兴奋的舔了舔嘴唇,他现在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可是首领还没下令进攻,他也不敢动。

因为首领比他郑三更狠,一想起那些不听首领命令的家伙的下场,即使是郑三也不禁打了个寒颤,然后他就回过了神,将目光转向了头领那。

杨和尚就是这群劫匪的头领,杨和尚以前真的是一个和尚,不过后来因为得罪了寺庙里的方丈,自知在寺里待不下去了,便纠集了寺中的几个师兄弟,带着兵器下了山。

下山之后,为谋活路,他们师兄弟几个就干起了劫匪这个无本的买卖。

要说他一个和尚变成劫匪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吗?但你要这么想,那可就是不了解这群元朝僧人了。

说到这,我们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元的那些“出家人”了。我们都知道在大元朝,统治者们也就是元蒙人,他们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或许不应该说成信仰,应该说是痴迷,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元朝皇帝都无比的痴迷藏传佛教。

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样给你说吧,当今皇帝经常会和番僧一起在后宫开无遮大会,番僧和皇帝会一起亲切的与皇帝的妃子们,“深入”的探讨佛学。这事可不是作者瞎编的,而是在史书上清清楚楚写着的。

所以在元朝,番僧各个都是飞扬跋扈的大爷,跋扈的程度,那简直让西天的如来佛祖愧疚欲死。

给你们举个例子吧,也就在几十年前,一个番僧和一名王妃在元大都为了争一条路大打出手,那番僧竟然直接命手下的随从将王妃从轿子中拉了出来,在街上就把那王妃暴打了一顿,而更加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当这件事被元蒙皇帝知道后,皇帝竟然把挨打的王妃臭骂了一顿。

番僧这么厉害,其他的僧人自然也不差,或许他们不敢打王妃,但是**掳掠欺男霸女这种事情他们干的可流利的很。

也因此,这群僧人各个那都是有钱的主,甚至在现在天底下已经没有人知道僧人们到底多有钱了,只知道元蒙皇帝每年花在僧人身上的钱,就达千万两白银,要知道大明建国初期,一年的税收才不过三千万两。

地位高还有钱,又不用承担什么国家责任(在现在僧人都是有免税权的),不祸害老百姓你们觉得他们还能干什么?可以说元朝灭亡,这群释教弟子各个也都脱不了干系。

因此杨和尚他们从僧人变成劫匪并没有什么心里负担,因为以前他们在山上的寺庙里干武僧的时候,做的事情比土匪也好不到哪去。

反倒因为杨和尚他们各个心狠手辣,又加之自身武艺不错,所以这劫匪让他们干的那还真是如鱼得水,下山没多久,杨和尚他们身边就聚集了近百人了。

而且杨和尚虽然心狠,但是他也很聪明,他每次带手下劫掠,都会事先踩好点,并且专挑大户人家下手,而对于那些普通百姓则是秋毫无犯。因为杨和尚明白,这普通百姓自己能吃饱就不错了,哪还有东西然他们抢,而且越穷的人就越不要命,抢普通百姓那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但大户人家那可就不一样了。在现在,穷人有多穷,富人就有多富,抢一个大户比抢一百户老百姓都来得要强,而且最主要的就是,越是富人就越怕死,抢他们难度那可真是太低了。

就单说现在,当众匪将目光转到他李和尚身上时,李和尚握了握手里的钢刀,先是用狠辣的目光扫了他们一眼,见无人敢和他直视,才开口对这群狼一样的手下道:“都给我记好了,这次我们只抢做好标记的哪一家,得手之后,立即撤走,谁要是在中途克制不住做了其他事,到时候可别怪劳资不客气。”

说完后,杨和尚看那群手下因为畏惧不敢多言,也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一挥手对着众匪们说道:“动手。”

然后就继续带着手下们向阳水镇那边摸去。

这群劫匪都是老手了,对于怎么劫掠个个都很有经验了,所以在进镇子前他们都很小心,虽然他们人数不少,但是并没有发出什么大动静,再加上现在这个世道,大多数老百姓普遍养不起狗,所以他们并没有费多大功夫就摸到了目标的院墙旁。

虽然这院墙不矮,院子里估计还养了狗,但是只要让他们接近院墙,那接下来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这时只见数名身材较为瘦小的劫匪,熟练地从背后背着的包裹中拿出了绳索,然后将绳索往院墙那边一抛,绳索另一边的铁钩便紧紧地勾住了院墙,而后这些人嘴上衔这一把短刀,双臂拉紧绳索——一用力,便轻轻松松翻过了院墙,虽然他们的动静也迎来的一阵强烈的犬吠,但是这个时候谁还会理会两只狗。

那些翻过院墙的劫匪看都没看那两只狂吠不止的狗,和那些被狗叫声惊醒的下人护院们,而是手拿着短刀快步的冲到了大门处,在那些下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便撤下了门栓,打开了大门,让外面的大队劫匪冲了进来。

而劫匪们冲进来不一会,院中就传出了李家下人凄惨的喊叫声:“强盗来了!强盗来了!”

可这时才反应过来的李家人,又怎么可能抵挡得住那群已经冲进院子的悍匪,短短的一刻钟后,除了几个长相不错的年轻女人外,所有的李家人就都被冲进来的劫匪杀死了,而这其中也包括李然这名阳水镇的里正。

李然是最后一个被杀的人,但不管怎样,他还是死了,是被一名最先翻进他们家的小个子劫匪用短刀捅死的,那小个子将他捅死后,还对着他的尸体吐了口吐沫,说道:“gouri的,你家招贼了,街坊邻居却没一个过来帮忙的,看来你他娘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别怪劳资,这一切都是报应。”

一刻多钟后,劫匪们离开了李家,他们离开时很顺利。虽然镇民们现在都知道镇子里进强盗了,但是现在镇民们现在却没有功夫去对付强盗,因为就在两刻钟前也就是劫匪刚打进李家的时候,他们留在镇里的其他人则在镇里放起了火,大多数镇民都在镇里忙着救火,这也是为什么没有镇民帮李家人的原因之一,至于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镇民现在真的很狠李家人,毕竟李然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二天,阳水镇被强盗袭击并杀死了阳水镇里正的事情就在全县踹开了,虽然现在强盗杀人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但是这件事还是在taihe县,县城以外的各个乡镇中引起了很大的恐慌,毕竟你在电视上看到一名杀人犯,和你知道你隔壁邻居在昨天被人杀了,这个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知道人的神经都是有承受极限的,在后世尚且又很多人承受不住工作生活的压力,更何况现在,要知道现在的老百姓面对的可是生死的压力,而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人会本能的为自己寻找一个精神寄托。

那谁又会成为百姓们的精神寄托呢,答案不言而喻。

徐城镇,徐明翘着一个二郎腿,舒服的躺在院子中的一张椅子上,眯着眼睛正在享受着温和的日光,嘴里还哼着不知名的小调,右手边一个小凳子上放了一杯茶,看那惬意的样子就能知道,这位白莲堂主心情绝对不错。

是的,这两天绝对是徐明心情最好的几天,虽然这两天外面乱的厉害,但是越乱他徐明就越高兴,因为越乱,白莲教的信徒才会越多;越乱,三天后他们起事成功的把握才越大。

想到这,他拍了拍手,叫来了自己的一名亲信手下,眯着眼睛对着那手下道:“今天,要是那群收税的差役还敢来,那就不要让他们活着走了,明白吗?”

那名汉子听到这话,弯腰拱手道:“属下明白,属下这就去安排。”

等等。见那手下将要出门离去,徐明不知是想起了什么,又将那人叫住,然后开口又对那名手下道:“在传讯给其他镇的兄弟,让他们把动静再闹大点,要是能动手那就不要留情”

说这话时,徐明微眯着眼,眼中尽是寒芒,语气也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那汉子听到徐明这话,将腰又往下弯了弯,用更加恭敬的声音道:“属下明白了。”

“好,下去吧”,徐明对那汉子笑着道。不过虽然是笑,但那笑容却让人有些发冷。

======================================================================

七千字,弱弱的求一下推荐票,谢谢。

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价 狩猎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战常遇春第三十章 恶战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一百七十九章 赵子玉第七十四章 战事起第八十五章 去颍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计 付之东流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战搏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将米杰第一百五十五章 决战总攻2第五百一十章 大业决胜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势第八十八章 意外风波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战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八十章 掌控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第三百一十四章 脱脱讨徐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临荆门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战搏杀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五十章 平静后的风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乱第十一章 匪来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胜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次启程第一百二十章 交战第二十一章 徐城镇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一百八十章 南阳之战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二十六章 邓虎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七十五章 势如破竹第十九章 杀俘第三百一十四章 脱脱讨徐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诈败之计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围妇‘尽忠’第四百零六章 忠义民贼第四章 收心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诈败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八十六章 谋划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二十八章 中计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阳城破第八十二章 颍州城的反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决战总攻4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局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诚病逝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二十七章 布局第十九章 杀俘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杀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局古代各类攻城武器第三百三十章 匠师失踪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声夺人之计第一百三十章 再兴兵戈第九十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三章 准备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尔好时光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结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战第二百零六章 进退之法第一百三十章 再兴兵戈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战局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战常遇春(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险计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尽收贫民之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离间 伤亡第二百三十章 幸运的韩兀奴罕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粮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军抵达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第五百零七章 战太平(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内奸 夺关第十六章 临水镇(求推荐)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民台前立誓言第八十九章 处世
第三百七十八章 高价 狩猎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战常遇春第三十章 恶战第四十六章 名望第四百七十六章 领军十万战天完第一百七十九章 赵子玉第七十四章 战事起第八十五章 去颍州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切算计 付之东流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战搏杀第二百一十一章 小将米杰第一百五十五章 决战总攻2第五百一十章 大业决胜第三百八十九章 分析 局势第八十八章 意外风波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激战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西进第八十章 掌控第一百三十四章 战第三百一十四章 脱脱讨徐州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水之力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临荆门州第四百七十三章 水战搏杀第一百八十八章 危局第五十章 平静后的风波第一百二十六章 混乱第十一章 匪来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胜第一百六十一章 再次启程第一百二十章 交战第二十一章 徐城镇第八十四章 招抚第一百八十章 南阳之战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三百五十章 初战受挫第二十六章 邓虎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擎天柱崩 江夏城陷第七十五章 势如破竹第十九章 杀俘第三百一十四章 脱脱讨徐州第一百九十九章 诈败之计第三百四十四章 城破突围妇‘尽忠’第四百零六章 忠义民贼第四章 收心第四百零四章 夺城之战(二)第二百零九章 暂避锋芒第三百九十八章 撤兵第三百六十八章 诈败第一百一十六章 借兵甲第八十六章 谋划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二十八章 中计第三百零八章 大起大落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一百五十八章 汝阳城破第八十二章 颍州城的反应第一百五十七章 决战总攻4第一百三十七章 战局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思诚病逝第四百四十章 大楚武院 赳赳武夫第三十六章 足球第二十七章 布局第十九章 杀俘第二百八十四章 搏杀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局古代各类攻城武器第三百三十章 匠师失踪第三百六十四章 先声夺人之计第一百三十章 再兴兵戈第九十八章 攻城(二)第八十三章 准备第四百七十七章 以假成真第六十三章 新婚燕尔好时光第五百一十六 末路(大结局)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家人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雨 激战第二百零六章 进退之法第一百三十章 再兴兵戈第二百六十九章 迫切战局第四百九十八章 大战常遇春(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奸佞昏庸第三百零六章 兵行险计第一百五十章 攻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尽收贫民之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离间 伤亡第二百三十章 幸运的韩兀奴罕第三百九十九章 巴陵城第三百五十一章 粮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援军抵达第四百六十一章 士诚归降第五百零七章 战太平(五)第三百六十五章 内奸 夺关第十六章 临水镇(求推荐)第二百一十三章 万民台前立誓言第八十九章 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