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得遇高人

“传令下去,让部队原地歇息,各军轮流警戒。”

风雨回头看看队伍,为了突袭呼兰,众兵士这些天来在山林中东奔西走,由於要赶时间,极少休息,身躯早已疲惫不堪,偏偏如今又遇上了大雾,心想:“看来,大雾一时散不了,方向不清,再走也是枉然。”

(注:圣龙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夫长;百人为一卫,设百夫长;千人为一营,设千夫长;五营为一团,设校尉。如果是正规军,则五团为一师,设都尉;两师为一军,设统领。如果是守卫地方的军队,一般而言,一个州放置三到五团,由刺史统领;重镇可放置一到两个师,由太守统领。

当初风雨军是自行发展而成,恰逢政局动荡,尚未入编制,故而将“军”命名为兵团,不过预定在九月皇帝登基之後,将重新整编,成为圣龙的正规军,所以这些日子,风雨就逐步把军队编制正规化。)

“将军,不能休息,锦州已经是十万火急了。”风雨一看,正是当日在宴席上直言犯上的那名叫朱大寿的武将,语气焦急的开口说道。

风雨回道:“朱兄,你说的我知道,可是这大雾不散,方向不明,大家又如此疲累,且先歇息,待大雾消散再行赶路。”

朱大寿看看四周,心中也是毫无办法,敬了个礼,回头协助安排兵士歇息、警戒事宜。

看著众人席地而坐,一面吃著干粮、一面打著瞌睡,风雨将手中最後一口干粮塞入口中,拿出水囊,和水吞下。站起身子,向梅文俊说道:“文俊兄,小弟想到前方探探路,部队先在此稍歇,就有劳您了!”

梅文俊回道:“风兄,这探道一事,让属下前去即可,你还是歇息一下吧!”

风雨笑道:“没关系,我只是往前一点看看,一会儿就回来。”

“那好,请多加小心!”

当下,风雨便转身离了道路,进入山林,朝地势较高之处行去,晄找到一处能远望的高地,能辨清锦州城所在。

过了约莫一刻锺,风雨不知自己走了多远,四方远望,仍是白茫茫一片,不死心,续往上走。再加快脚步前进约一里,忽然,原本林木杂乱的森林,在眼前出现一块平坦的空地,空地上繁花锦绣,一间木造的小屋,矗立其中。周围仍是大树参天,看不到有任何道路可进出,风雨心里想:“奇哉,谁能在这杂乱山林中开辟这一片空地,又没有道路可进出,难道是遇到了神仙?不管,先前去询问道路,或许能得到出林之路。”

顺著花间小径,风雨来到木屋门前,清清喉咙,开口道:“在下伦玉关风雨,不幸迷失道路,请问屋内有人吗?能否指点方向?”

语毕,!呀声响,木屋门打开,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家,长的仙风道骨,一副和蔼可亲的相!,走了出来,微笑道:“来人莫非是夺取伦玉关的鬼狐风雨!”

这话可让风雨完全摸不著头绪,自己什麽时候有了这个绰号?好像自己很狡诈似的。(不过如果他要这样去问别人的话,一定会得到十分肯定的答案)

“正是风雨,这里如此偏僻,老丈怎会知道小子的名字?”

“哈哈,将军说笑了。此地虽然僻静,但其实离大路不远,只要向前再走一盏香的时辰,就可以到达圣龙河畔了。”

风雨挠了挠头,知道必是因为大雾的关系,所以看上去要走很远的样子。

只见老人家笑道:“想不到老夫能够在这里得遇将军,这是太好了。且进来喝杯茶。”

风雨跟著老人家进入木屋,木屋中无什特异之处,木桌、木椅、木床,大抵是一般平民百姓中常见之物,有二、三个书架,放满不知名的书册、卷轴。

二人在木桌前坐定,桌上茶壶仍冒著热气,老人家提起茶壶,将翠绿的茶注入二人面前的茶杯,一时茶香四溢,老人家开口道:“老夫当年未避祸而来到这山谷隐世而居,但始终不敢忘怀国家社稷。听闻将军以三千奇兵智夺伦玉关,又同哥舒行文的五十万大军浴血激战。我圣龙有将军,实在是神州之福,百姓之幸啊!”

“老丈过奖了,风雨不过使用了一些诡计罢了,难登大雅之堂。”受到老人如此赞誉,风雨有些不好意思。事实上,风雨夺取伦玉关影响重大,在神州百姓的心中早已是救国的大英雄,不少年轻人更是以风雨作为榜样。这种情形是风雨根本没有想到的,但是在他早期的生涯中却发挥著重大的作用。

只见老者脸色一正,道:“为人处世,虽说以忠诚、信义为重,但为将、为臣之道,可不能一味忠信,要能因时、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纵使有时无法遵守仁义之道,行些狡诈、欺瞒之术,只要於国、於民有利,又有何妨。”

此番话风雨大有知音的感觉。在那个时代,父母、师长无不教育子弟,作人要忠、孝、仁、义,不可行阴险狡狯,有碍私德之事。但是风雨熟读史书,深知普天之下,每一份权利、荣耀和地位,都是在尸山中堆砌,血海中洗刷过来的。

当下击掌叫道:“正是如此,若天下太平,可推行王道之术,但若身处乱世,便得行霸道之术。现今天下将乱,有赖英雄豪杰匡正,我辈岂能效那迂腐之士,一味行忠信、仁义之术。”

老者颔首道:“未来将军在外要与敌对阵沙场,在内则要周旋於奸宦、乱臣之中。老朽不才,毕一生之力,著有一书,愿献予将军,以期能助将军一臂之力,希望将军笑纳。”

老者转身,走向书架,於其中取出一本羊皮书册,递给风雨。

风雨起身接过书,微弯腰谢道:“长者赐,不敢辞,风雨定会细细品读。

老者坐定,风雨跟著坐下,并将书册珍而重之的纳入怀中。

老者举杯喝口茶後,续道:“此书是老朽集百家之术,尽三十年而成,书中讲述王政、德行、权变、霸纪、时宜、地形、兵权、阴阳等,名曰”鬼谷经“。此书著成原有十卷,给你的书中仅有九卷,第十卷名曰阴阳,是老朽自创养气、强生之术,由於未经验证,恐後人按书修练,招生不测。是故,将之毁去。”

风雨观老者年近古稀、红颜鹤发,气色之佳实平生少见,想这阴阳一术,定有其特异之处。开口道:“老丈,小子看老丈神足气实、身健体强,定是修习这阴阳一术所致,想来这阴阳一术定有惊人之处,不知小子可有福气,学习此术。”

老者略一思量,道:“也罢,此术就此失传,老朽也心有不甘,这样吧,老朽就口述此术,将军在此试著修习,若有不妥,请即停歇,莫要强行。”

二人起身,老者引著风雨来到内间,地上有一蒲团,老者让风雨盘坐蒲团上,开口道:“人身有阴阳二气,阳气为生、阴气为死。初生时,阴阳二气混杂,谓之混沌。年岁渐长,阴阳二气渐分,三十岁前,阳气日盛於阴气,使人身强体壮,诸病不生。三十岁後,阴气日盛、阳气日减,使人日渐衰老,诸病皆至。待阴气至强、阳气不生,人之寿尽也。吾创阴阳之术,在於运行人身阴阳二气,使阴阳转化,回复至初生时之混沌,使此身长保,不再受阴气之害。”

言毕,指引风雨如何运转阴阳二气,绕行周身气脉,使阴阳二气汇於丹田,按阴阳相吸之理,由阴阳二气自行交融转化,再散回周身气脉中。

风雨听完老者的指点,感觉到这阴阳之术,自己的内功心法非常类似,只是该心法仅是运转阳气,达到强身壮体之用。而老者教习的阴阳之术,则多出一段运转阴气的法门。

老者道:“时间不多,将军且试行一次,若有不适,切记莫要强行。”

风雨按老者指点的法门,先行周身运转真气,集於丹田。平日修习内功时,当真气会於丹田时,略作温养,便须再散回气脉之中,否则诸脉空虚,易为天地阴邪之气入侵,轻则走火入魔,真气被化为乌有,重则阴气侵身,命丧黄泉。今次真气运集丹田,先不作温养,任其於丹田之中盘旋,再运行周身气脉,果收得丝丝阴冷之气,慢慢导引,待阴气汇集进入丹田,竟发现阴气在消融原本集於丹田的真气,赶忙按老者指导的法门,将阴阳二气於丹田之中,按太极形状回转,太极中心逐渐产生吸力,将一丝一丝的阴气、阳气吸入丹田中心位置,阴阳二气在太极中心,更加急速旋转,形成另一小太极,待阴气尽数纳入太极中心,外层太极仅余阳气,内层太极受外层阳气压迫,阴阳二气自行融合,竟化生为另一股真气,似水一般在丹田之中流动著,转瞬间,那股新生的真气被压的四散开来,溶入阳刚真气中,阳气受此一真气滋养,顿时强大不少,而那股新生真气也就消失不见,这一次行功,比之以前,真气增长的幅度更大,看来这阴阳一术,除了养气、强生之外,更是一门有别传统能快速增长真气的内功心法。

风雨将真气再徐徐散回周身气脉,睁开双眼,开口道:“老丈,您这阴阳一术,可真不同凡响,於我辈练武之人助益尤大,在下自幼即修习内功,真气培养甚缓。今次,运行您这心法,真气增加幅度比之从前,多了好几倍,这阴阳真气转化术真是让人佩服。”

风雨此次运行阴阳转化术,足足花了近一柱香的时间,老者在旁守候,心中又焦又急,毕竟这阴阳转化术,自己从未教授他人,对自己有益,对他人可不清楚,深怕一代英杰,就此横生不测。看到风雨无事、且说大有助益,心中一安,欣喜道:“太好了,将军无事就好,能对将军有所助益,不枉老朽创此阴阳转化术。”

话头一转。老者问道:“不过,老朽有些好奇,将军所说,从小修习内功,培养真气,而我这阴阳转化术其实是一门内功心法。老朽好奇,不知将军能否告诉老朽,自小修习的内功心法是什麽?”

原来,老者毕生专注於学术钻研,从未曾学过武,这阴阳转化术,是老者深究医经、道学之後,得出的养生之术,没想到殊途同归,竟与武学修练的内功心法相似。

当下,风雨就将自己从小修习的内功,详细告诉老者。

其实风雨从小修习的内功是风云世家的家传绝学。当年风云世家的先人跟随圣太祖南征北战,打下江山,建立赫赫武功,其修为自然不凡。

当年的“凤舞九天”同皇室的“孤竹有泪”、天山剑宗的“紫府心经”以及四大家族的家传绝学“铁骑横流”、“残天守缺”、“碧雨春风”、“天涯断肠”合称东方武学的七大绝技,名扬天下。

如今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更是有无数杰出的後人加以改进,更上一层楼。

不过“凤舞九天”有一个缺陷,这种武功另走捷径,与一般的武功大不相同,好处是事半功倍,练起来十分有效,真气的运行方式别具一格,绝对比其他人运行起来速度快上一倍、威力也大上一倍;但坏处却是在突破第九重之前往往後继不足,长时间战斗之後甚至有散攻的危险。

如今学了阴阳术之後,却无意中弥补了这个缺陷,阴阳相生相辅,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却是风雨如今尚未察觉到的,但是在日後却救了风雨的一命。

风雨与老者经过一番讲解与讨论,老者参考风雨的心法,修正了几个阴阳转化术的运行法门。这一番讨论也让风雨对於人身阴阳二气的认知更深入。接著,老者就鬼谷经中章节,略微讲述大纲,细微之处,要待风雨日後自行阅读体会。

时光匆匆,风雨想起了自己是离队探路,这一探可不知过了多久,部队诸人不知心里急得怎麽样,便起身向老者告辞。

第3章 浓烟滚滚第5章 我心不宁第9章 暗夜阴谋第1章 大食使者第1章 权势洗牌第7章 夺取胜利第6章 帝国前途第3章 浓烟滚滚第4章 初次相会第13章 一饮而尽第10章 最后机会第6章 星海双眸第3章 沙漠激战第7章 调兵遣将第10章 雄关伦玉第5章 同盟使者第11章 圣京突变第2章 战云密布第4章 定计突袭第3章 两军会合第3章 江南水师第4章 巴蜀皇甫第4章 巴蜀皇甫第1章 权势洗牌第7章 呼兰狂骑第6章 激战正酣第4章 兽性爆发第9章 暗夜阴谋第15章 提议联姻第4章 无可奈何第1章 不祥谣言第1章 对峙日河第3章 干戚济世第4章 志同道合第4章 进退之间第6章 神州遽变第20章 返回凉城第2章 王爷郡主第10章 天下纵横第1章 印月总督第8章 印月战场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6章 战场余波上第7章 忠奸难辨第4章 巴蜀皇甫第9章 派系之争第4章 激战凉城第3章 魔法的威力第21章 江山美人第9章 大会风波第4章 激战凉城第5章 东隅扬州第4章 定计突袭第8章 决战北岸第5章 异地故交第16章 如此佳人第5章 围点打援第14章 生死关头第12章 再返圣京第9章 计中之计第12章 犹豫不前第5章 海上大捷第11章 会见王眺第7章 燕府迷案第7章 杀与不杀第7章 重病猛药第8章 半路金刚第6章 帝国前途第11章 乐极生悲第7章 重返玉门关第8章 湮没尘土第9章 夺城扩军第1章 断然拒绝第4章 危急关头第6章 针锋相对第9章 风聚云动第6章 海战之际第1章 胜利进军第8章 自食恶果第7章 微服私访第4章 圣龙来客第6章 渡口之战第7章 往事不再第8章 西线大捷第3章 沙漠激战第2章 远征归来第7章 “汉月”计划第1章 秘密交易第5章 我心不宁第2章 决战日河第12章 遭遇突袭第3章 难以结束的战争第7章 锦州城下第21章 江山美人第8章 霸主美人第1章 圣京协议第8章 万里戎机第25章 为何而战
第3章 浓烟滚滚第5章 我心不宁第9章 暗夜阴谋第1章 大食使者第1章 权势洗牌第7章 夺取胜利第6章 帝国前途第3章 浓烟滚滚第4章 初次相会第13章 一饮而尽第10章 最后机会第6章 星海双眸第3章 沙漠激战第7章 调兵遣将第10章 雄关伦玉第5章 同盟使者第11章 圣京突变第2章 战云密布第4章 定计突袭第3章 两军会合第3章 江南水师第4章 巴蜀皇甫第4章 巴蜀皇甫第1章 权势洗牌第7章 呼兰狂骑第6章 激战正酣第4章 兽性爆发第9章 暗夜阴谋第15章 提议联姻第4章 无可奈何第1章 不祥谣言第1章 对峙日河第3章 干戚济世第4章 志同道合第4章 进退之间第6章 神州遽变第20章 返回凉城第2章 王爷郡主第10章 天下纵横第1章 印月总督第8章 印月战场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6章 战场余波上第7章 忠奸难辨第4章 巴蜀皇甫第9章 派系之争第4章 激战凉城第3章 魔法的威力第21章 江山美人第9章 大会风波第4章 激战凉城第5章 东隅扬州第4章 定计突袭第8章 决战北岸第5章 异地故交第16章 如此佳人第5章 围点打援第14章 生死关头第12章 再返圣京第9章 计中之计第12章 犹豫不前第5章 海上大捷第11章 会见王眺第7章 燕府迷案第7章 杀与不杀第7章 重病猛药第8章 半路金刚第6章 帝国前途第11章 乐极生悲第7章 重返玉门关第8章 湮没尘土第9章 夺城扩军第1章 断然拒绝第4章 危急关头第6章 针锋相对第9章 风聚云动第6章 海战之际第1章 胜利进军第8章 自食恶果第7章 微服私访第4章 圣龙来客第6章 渡口之战第7章 往事不再第8章 西线大捷第3章 沙漠激战第2章 远征归来第7章 “汉月”计划第1章 秘密交易第5章 我心不宁第2章 决战日河第12章 遭遇突袭第3章 难以结束的战争第7章 锦州城下第21章 江山美人第8章 霸主美人第1章 圣京协议第8章 万里戎机第25章 为何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