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乐极生悲

将佛指舍利送入地宫的仪式十分隆重。

在宝相庄严的唱诺中,圣龙帝国的一代大师玄宗长老手擎着有名的佛门至宝双轮十二环锡杖,率先走在前面。

这柄双轮十二环锡杖,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在杖身刻有十多个精致的比丘图案,着袈裟、有光冕、立于莲台之上,或持法轮、或执如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四个大轮仅作方寸的银铁之间,刻有八十四字,工艺之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为庄严无上的法杖增添一份古奥清丽的美致。

跟在玄宗长老身后的是三十六位道貌岸然、年近古稀的大师,以及七十二位中年僧侣和三百名小沙弥。

他们一行献花献果、献灯、献香、献乐,举行佛宝赞上香等一系列的仪式之后,最终来到了风雨面前。

此刻的风雨站立于大殿的中央,最靠近他四周的是宗喀白衣大喇嘛统率着的十八位红衣喇嘛,而这些高唐喇嘛的外围,则是围观的天子和群臣。

代表中原佛门的玄宗长老,将双轮十二环锡杖举起搁在了弯起的臂弯上,双手合十行了一个大礼,以十分虔诚的态度恭恭敬敬的从风雨的手中接过了盛放着佛指舍利灵骨的宝盒,随后在摄人心魂的唱诺中,小心翼翼的捧着宝盒,走出了大殿走向地宫。

天子、群臣和风雨,以及所有的信徒,都相继尾随在僧侣之后。

这是风雨第一次见识到了观佛塔的地宫。

玄宗长老和身边的三十六位高僧一起进入了地宫,尾随在他身后的是天子和群臣,那七十二位中年僧侣、三百名沙弥,连同所有的信徒都被阻挡在了外面,没有资格第一批进入,风雨的身后也只是尾随着宗喀和四名高级别的红衣喇嘛,以及李中慧和云济。

由地宫口拾级而下至一平台,经第一道石门进入甬道,甬道尽头是第二道石门。石门被两块石碑堵住,分别为有关地宫修建与供奉情况的《志文碑》与《物帐碑》。

打开第二道石门便进入地宫前室。

此刻,已有三枚佛指舍利的影骨被供奉在这里。

首先是前室有一枚,供奉在三重宝函之中。第一重宝函是汉白玉制阿育王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尖组成,塔身着彩。第二重宝函是塔式铜精舍,极精致、结构亦极复杂。第三重宝函是银棺,银棺上刻有佛弟子及迦陵频伽鸟,棺下为沉香木雕花棺床,这枚舍利便在其中。

其次,中室也有一枚,供奉在一座汉白玉灵帐之中。灵帐如果可称宝函的话,则是地宫中最大的宝函。它的高度约与人等高。汉白玉灵帐中空,内置一顶铁函是第二重宝函;铁函之内鎏金双凤银棺是第三重宝函,这枚舍利即在其中。

此外,后室也有一枚,被八重宝函所包裹。依次为(从外向内数):第一重宝函是银棱顶黑漆檀香木宝函。第二重宝函是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第三重宝函是素面顶银函,函顶和四面雕刻有佛像。第四重宝函是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函。第五重宝函是如意轮观音顶金函。第六重宝函是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第七重宝函是金筐宝细珍珠装珷玞石函。第八重宝函是宝珠顶单檐四门金塔。在金塔塔基上立一银柱,佛指舍利便套在银柱之上。

这三枚佛指舍利全部都是影骨,虽然相对于真正的灵骨,不能够同日而语,却也已经是佛门的至宝了。

而如今,在佛门信徒的心情极度激动之下,则迎来了真正的佛指舍利灵骨。

玄宗长老颤颤巍巍的打开了地宫的密室。

密室之中早就准备好了特意为此打制好的极其精致的五重宝函。

第一重宝函为铁质。第二重宝函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凿有45尊造像,所以被命名为“四十五尊造像顶函”。函身东侧下方錾刻有“奉皇帝敕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第三重宝函是一檀香木函,其顶及函身都有银质雕花包角。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着观音菩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玉棺。玉棺放在雕花棺床之上。

玄宗长老小心的打开宝盒,在僧侣们激动的唱诺声中,以极其恭敬虔诚的态度将佛指舍利放置到了雕花的棺床之上。

顿时,可能是由于那五重宝函受到光线折射的关系,舍利释放出五彩的光芒,在人们的惊呼声中将玄宗长老以及他身后的几名大师全身上下笼罩起来。

只见玄宗长老头顶有光,而靠近他左右的几名大师的身体皆成透明,身后地面的砖纹清晰可见,上空腾起黄、白、红、霞等光线。

如此神迹,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惊呼。

即便是身份尊贵如萧剑秋,对宗教不屑一顾如风雨这样的强权人物,此刻也都纷纷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顶礼膜拜。

“阿弥陀佛,天佑我圣龙,天佑我圣上啊!”

傅中舒最先醒悟,当下大叫起来。

风雨随即也反应过来,用眼神狠狠的瞪了一眼身后正匍匐于宗喀大师旁边顶礼膜拜的红衣喇嘛桑菊。

后者立刻领悟了风雨的用意,也急忙大声喊道:

“恭喜陛下,这正是佛祖显灵,昭示凉国公大人乃是中兴我圣龙的擎天支柱呐!”

也算是风雨幸运,恰好桑菊在此,否则如果仅仅是一心向佛的宗喀未必能够领会风雨的心意,而无论是李中慧还是云济或者其他风雨军的重臣,纵然能够醒悟到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但是此刻说起来不仅号召力不够,而且还有自我夸耀的嫌疑。

然而桑菊这一喊效果却大大不同。

桑菊乃是佛门高僧,对这个异象的诠释自然比傅中舒更为令人信服,而且高唐喇嘛无论从哪一方面讲,给人的印象似乎和风雨的关系终究不如傅中舒和萧剑秋之间的关系亲密,因此在其他的信徒包括那些得道高僧们还兀自沉醉于佛门神迹之中,而其他诸侯却远远不够份量进行这种自我宣传的时候,桑菊的这一喊立刻压过了傅中舒。

一时之间,那些尚自昏昏沉沉、没有从这个突然事件中清醒过来的老和尚们在懵懵懂懂中稀里糊涂的唱着佛经,向天子和风雨祝贺。这个行为无疑是确认了桑菊的解释,以至于在场的诸侯和僧侣们纷纷效法。

而地宫的事情又很快扩散到了等在地宫外面成千上万的信徒中间,被夸大了的陈述顿时引起了信徒们近乎于疯狂的激动。

“阿弥陀佛!”

“佛祖万岁!”

“天子万岁!”

“风雨万岁!”

“凉国公万岁!”

“圣龙万岁!”

……

诸如此类的口号,宛如汹涌的潮水,淹没了少数人的质疑和冷静。

伴随而来的,不仅是整个大佛寺,甚至扩展到了整座山,进而是整个圣京城,最后是整个神州,都因为这种被佛祖的显灵所带来的帝国强盛和栋梁相助的预示,而陷入了极度的自豪、兴奋和狂热中。

在此,萧剑秋无疑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君。

不过最为收益的,则是风雨。

在这场和萧剑秋利用突发事件争夺人心的斗争中,这位根本就不相信佛法的凉国公,显然是鸿运当头。

由于在场的第一反应出色,加上接下来几天意识到这是一个伟大契机的风雨立刻发动了所有的力量在民间加以宣传,所以“伟大的凉国公大人才是真正中兴和拯救圣龙帝国的英雄”这个说法,在风雨军以往的功绩和高僧们当时行为的佐证下被无限强化,从而比风雨本人在这次盛会之前的预计还要更加有效的获得人心的支持。

只不过,春风得意的风雨,显然没有想到,所谓的乐极生悲的灾祸,此刻正悄然降临在他的头上。

因为云明月。

“什么,燕南天被杀了?云明月在案发现场?”

尚未从这场意外胜利的喜悦中平静过来,风雨便接获了这个十分不好的消息。

“圣龙历四月二十七日上午辰时三刻,云明月在黑巫师哈桑的陪同之下进入了燕南天在圣京的府第,然后双方进行了秘密会谈,在场的除了燕南天、云明月和哈桑之外,只有颜如玉。一柱香之后,燕家的侍卫便听见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冲入房内,便看见燕南天倒在血泊之中,胸口被利刃洞穿,凶器则在云明月的手中,黑巫师哈桑和颜如玉则不止所踪。”

在凉国公府内的议事厅,气氛空前的凝重,满座的文武官员纷纷都屏气凝神,只听见血衣卫统领魏廖一个人在述说:

“事发之后,云明月不肯吐露半句话。燕南天的部下群情激昂,差点要当场杀死云小姐。幸好恰巧拜访燕南天的张兆阻止,但是此事在朝野已经传开,大部分诸侯大臣都主张严惩杀害朝廷重臣的凶手,甚至有人将矛头直指主公,形势对我方极其不利!”

魏廖的话音刚落,便听见四周的将领和文臣们纷纷窃窃私语起来。

这件突发的事件确实让形势急转直下。

由于风雨军和燕家的恩怨,再加上不久之前风雨对陈良的暗杀,使得舆论明显不站在风雨军的一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风雨军显然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置之不理才是。然而云明月是云济的妹妹,同时又和他风雨关系密切,而燕南天则是风雨军的仇敌,他风雨立下圣龙血誓要诛杀的对象,如果风雨真的不闻不问,则必然会威信大大下降,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主公,不管如何,看来我们应该准备好战争了,属下建议将这里的所有人都撤离到城外的军营,静观其变。”

秋里面沉如水的说道。

作为军方的代表,他首先看到了军事方面的问题。如今的圣京城依旧处于燕家的控制之下,而六万精锐的风雨军则驻扎在了城外,因此防备燕家军的突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不行,这个时候本帅绝对不能够离开圣京城,以免落人口实!”

风雨无奈的摇了摇头。

不能不说秋里的担忧是正确的,凉国公府已经成为全城的焦点,但是身为全军统帅,风雨更看到了自己如果离去则这件事情恐怕永远都没有机会妥善解决,而一旦因此爆发内战,则呼兰人乘虚南下,苦心经营的宪政也会彻底破产,诸侯将陷入彼此争夺战争的境地,圣龙帝国恐怕也将分崩离析。

这个结果无疑是十分可怕的。

想到这里,风雨的心中不由一动,突然发现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似乎不应该是出自萧剑秋或者天池剑宗这些正统派之手,因为这样首先导致的便是他们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彻底成为泡影。

那么究竟是谁在幕后策划?

是燕家内部的权力斗争?呼兰人的插手,还是其他别有用心者的阴谋?

风雨感觉自己的头脑有些疼。

“主公,傅中舒大人求见!”

正在此时,却见金岑匆匆的进来禀告道。

“有请!”

风雨用手指轻轻的敲了敲桌面,说道。

让风雨感到有些讽刺的是,之前还是作为自己最大对手的天子一派,如今则因为共同的担忧和顾虑,反而成为了最有可能的盟友。

片刻之间,面色沉重的傅中舒带着一个黑纱蒙面的随从进入了议事厅,没有什么客套,同样意识到事态严重的傅中舒开门见山的说道:

“凉国公,天子请您入宫一叙!”

“莫非是鸿门宴?”

李逸如首先出列,冷冷的注视着对方。

随后,风雨麾下的将领和臣属们也纷纷表达了反对的意见,有些性急的军官甚至拔出了腰间的刀剑。

“莫要误会!天子只是希望能够将已经发生的事情好好解决!”

傅中舒置身于一片杀气腾腾之中,却依旧不慌不忙的从容言道:

“张兆大人、诸葛青大人都将到场,各路藩镇则出兵维持京城的秩序,如此凉国公可否放心?”

“这,可不是什么可靠的保证!”

耶律楚昭冷冷的说道,此刻他充分发挥了身为风雨特使的外交天赋:

“如果天子有心解决事态,那么凉国公府自问还足以容纳下足够的客人!”

“风雨兄,此事关系天下安危,还望大人以大局为重!”

没有理会风雨四周人群的质疑,傅中舒径直注视着高高在上的风雨。

“此事万万不可!”

秋里也出言阻止道:

“这天下从来都是实力说了算,风雨,你莫要一时糊涂,白白丢了辛苦来的基业!”

“请主公三思!”

紧随秋里说话的,是云济。他和风雨的对视中,也同样流露出了坚决的反对。

而在云济的带领之下,风雨军的重臣将领们这一次破天荒达成了一致。

风雨为难的信手摸了摸下巴。

如果是几年前,风雨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入宫,为的是天下的安宁;然而如今,身为凉国公的风雨,就如同身价亿万的富翁,在拥有如许权势之后,太多的全局考虑让他多少也削弱了几分当年的拚劲,更何况肩负着部下的梦想和天下的兴衰,更加让风雨不得不谨慎的对待每一次危险。

风雨或者可以不畏惧自己的生死,但是他绝不能够不顾那么多将生死和命运都托付给他的将士臣属,更不能够不顾那么多信任和忠诚于自己,在最危难的时刻毫不犹豫不计代价的支持自己的子民。

正因为如此,所以风雨不能够象曾经那样,明知道此刻离开凉国公府的危险,却依旧不顾一切的前去。

“风雨,我做人质你总可以放心了吧?”

就在风雨为难之际,却听见一声熟悉柔和的声音传来。

声音源自傅中舒身后的随从。

随从揭下了脸上的黑纱,却是一张美丽而又英气的脸。

“静雯?”

风雨微微一震。

来人赫然是当朝皇后卓静雯。

看来,萧剑秋这一次真的是很有诚心邀请自己了!

WWW ●Tтkan ●C ○

风雨苦笑着叹气。

“风雨,这一次恐怕你必须要去一趟,不仅是因为云明月,而且还因为你的那两个孩子!我不希望当年那位在神州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的救国英雄,此刻变成了不敢担当而被人耻笑的懦夫!”

卓静雯的神色十分平静,熟悉的脸庞上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热情和亲切,但是却依旧流露出了一如往日那般对于风雨的期盼。

风雨的心中微微感动,不过更让他在意的却是孩子的话题。

“风雨兄,有件事情恐怕你还不知道,当日在燕南天的府中还有两个婴儿,根据云明月的承认,应该是她的孩子,这也就成为了人们指责云小姐行凶的动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保护!”

傅中舒干咳了一声。

“什么?”

风雨皱起的双眉放射出逼人的寒芒。年轻的凉国公此刻已经再明确无误的感受到了一张针对自己的网已经全面铺开,而自己恐怕也别无选择。

“请傅大人先行一步禀报圣上,就说风雨随后就到!”

风雨缓缓的说道:

“同时也请傅大人向圣上和长大仁转达风雨的一句话,燕家和风雨之间的恩怨,风雨决不会回避,但是此案疑窦甚多,在真相未明之前,希望能够保全云明月小姐和她的孩子的安全,否则就别怪风雨军不遵守游戏的规则!”

“凉国公大人放心,傅某不仅会转达,而且还会尽力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傅中舒说这番话的时候绝对是认真的,因为他感受到了风雨的决心,这种决心让他感到了心寒,也同时感到了权力斗争的双刃剑,在将风雨逼到窘境的同时,恐怕也正在一步步地将帝国推向了毁灭。

目送着傅中舒的离去,风雨转首向他的部下,用绝对不允许违背的语气,下令道:

“近卫军随我走这一遭!其余的将领以及全部的文臣立刻随秋里返回城外的军营,采取一级戒备,随时准备作战!”

“是!”

欧仁大声的应道,为自己得以伴随在主帅身边共度危难而兴奋。

“保重!”

秋里却没有多说什么,仅仅是关心的注视了风雨一眼。

“明月是我的妹妹,请主公恩准云济同行!”

云济的语气同样平静。

“近卫军集合!”

风雨大步流星的步出议事厅,在外面正鸦雀无声的排列着三千近卫军将士早就整装待发,肃杀的气氛透着悲壮,每一个战士的脸上都面无表情,没有因为即将的危险之旅而有丝毫的胆怯。

三千近卫军,近卫军三千。

抱着宁缺勿滥的原则,这是近卫军一直以来的编制。

在这些年的征战中,这支三千人的军队,不知道已经离去了多少人,又加入了多少人,早年的战友大多已经长眠于大地,剩余的则成为了其他军团的将领,而更有无数热血的青年,满怀着激情和憧憬,期盼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加入这支荣誉的队伍。

因为,这是风雨的近卫军。

永远追随着风雨,无论是刀山火海,还是异国他乡,风雨所在的地方,便是近卫军随时战斗的沙场。

“上马,出发!”

风雨检阅了他的部队,随后跃身上马,正如同他以往奔赴战场那样,战斗的气息让他摆脱了这段时间权谋的考量,全身上下反而感到了一阵久违的豪情和畅快。

“夫君,我在城外等你,请每隔一个时辰用信鸽传递一次消息,一个半时辰之后没有夫君的消息,中慧将亲手击响攻城的战鼓!”

正当风雨出发之际,李中慧拦住了风雨的马头。

站在马首下方的女人,显得身影有些单薄,但是却丝毫无损于女人眼神中的坚定。

“保重!”

风雨心情复杂的望了一眼妻子,微微的点了点头,纵马扬鞭,绕开了注视着自己的女人,率先驰出了凉国公府。

三千铁骑,犹如三千利刃,一同奔向了圣龙帝国的权力中枢——帝国的宫殿。

下集预告:

风雨登上宰相宝座的道路上,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云明月刺杀燕南天的案件。

前所未有的压力让风雨感受到了政治的残酷,而从陆地延续到海洋的战争则让帝国陷入了一次生死攸关的危机。

需要和平来巩固自己权力的风雨,不得不为了和平而披上战甲,重新走上血雨腥风的战场,然而在战争的背后,复杂的外交和政治的阴谋也同样如火如荼的展开。

第1章 江南君臣第7章 中流砥柱第1章 逍遥其人第4章 定计突袭第3章 黑暗厮杀第6章 攻伐酒泉第4章 兽性爆发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4章 圣龙来客第5章 圣龙舰队第5章 各有算盘第2章 投笔从戎第10章 兵败如山第14章 命运叵测第9章 扬州战火第6章 蓝鲸出海第2章 星起星落第3章 唇枪舌剑第3章 后方锦州第6章 耶律楚昭第6章 星海双眸第5章 尼国遇刺第7章 杀与不杀十一日起日落第10章 重兵压境第9章 决战印月第2章 临危授命第5章 按兵不动第1章 肃清吏治第4章 凉城夜战第10章 碧海沉戈第4章 秋风兵团第6章 攻伐酒泉第9章 江山多娇第7章 微服私访第1章 意料之外的突袭第3章 权力之争第3章 难以结束的战争第5章 出使圣京第12章 再返圣京第3章 外交谈判第23章 集思广益第7章 交趾战云十一日起日落第3章 宫廷宴会第19章 一场交易第7章 江南来客第6章 踏上印月第3章 再起波澜第9章 扬州战火第9章 变故突生第7章 夺取胜利第6章 针锋相对第5章 跳动仇恨第10章 一场交易第3章 黑暗厮杀第5章 跳动仇恨第3章 战略大局第10章 风雨去向第5章 意外波折第5章 高明疯狂第5章 海上大捷第7章 阶下之囚第2章 冒雨追击第5章 返回锦州第6章 两军会师第10章 最后机会第3章 两军会合第9章 派系之争第4章 秋十三郎第2章 战鼓隆隆第7章 杀与不杀第6章 阴平之战第14章 生死关头第2章 再到锦州第4章 交趾之厄1第11章 帝国宰相第2章 西南半岛第2章 辽东军略第6章 巴蜀皇甫第10章 等候夜晚第5章 海上大捷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3章 五原会盟第1章 断然拒绝第9章 激战昌化第3章 帝国领地第5章 高明疯狂第23章 集思广益第11章 重新部署第6章 神州遽变内容介绍第7章 微服私访第11章 祭灵前夜第6章 攻伐酒泉第3章 魔法的威力第7章 西征伊始第11章 我未认输第5章 返回锦州
第1章 江南君臣第7章 中流砥柱第1章 逍遥其人第4章 定计突袭第3章 黑暗厮杀第6章 攻伐酒泉第4章 兽性爆发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4章 圣龙来客第5章 圣龙舰队第5章 各有算盘第2章 投笔从戎第10章 兵败如山第14章 命运叵测第9章 扬州战火第6章 蓝鲸出海第2章 星起星落第3章 唇枪舌剑第3章 后方锦州第6章 耶律楚昭第6章 星海双眸第5章 尼国遇刺第7章 杀与不杀十一日起日落第10章 重兵压境第9章 决战印月第2章 临危授命第5章 按兵不动第1章 肃清吏治第4章 凉城夜战第10章 碧海沉戈第4章 秋风兵团第6章 攻伐酒泉第9章 江山多娇第7章 微服私访第1章 意料之外的突袭第3章 权力之争第3章 难以结束的战争第5章 出使圣京第12章 再返圣京第3章 外交谈判第23章 集思广益第7章 交趾战云十一日起日落第3章 宫廷宴会第19章 一场交易第7章 江南来客第6章 踏上印月第3章 再起波澜第9章 扬州战火第9章 变故突生第7章 夺取胜利第6章 针锋相对第5章 跳动仇恨第10章 一场交易第3章 黑暗厮杀第5章 跳动仇恨第3章 战略大局第10章 风雨去向第5章 意外波折第5章 高明疯狂第5章 海上大捷第7章 阶下之囚第2章 冒雨追击第5章 返回锦州第6章 两军会师第10章 最后机会第3章 两军会合第9章 派系之争第4章 秋十三郎第2章 战鼓隆隆第7章 杀与不杀第6章 阴平之战第14章 生死关头第2章 再到锦州第4章 交趾之厄1第11章 帝国宰相第2章 西南半岛第2章 辽东军略第6章 巴蜀皇甫第10章 等候夜晚第5章 海上大捷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3章 五原会盟第1章 断然拒绝第9章 激战昌化第3章 帝国领地第5章 高明疯狂第23章 集思广益第11章 重新部署第6章 神州遽变内容介绍第7章 微服私访第11章 祭灵前夜第6章 攻伐酒泉第3章 魔法的威力第7章 西征伊始第11章 我未认输第5章 返回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