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帝国领地

擒获呼兰大可汗的天大功劳,被秦纪撞上了。

当时秦纪正率军驻扎在圣龙和大陆诸公国的强国霜月王国的边境。

这是一个亲呼兰的王国,也是大陆诸公国屈指可数的强国之一。

呼兰战败之后,圣龙人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呼兰的重量级人物,此刻正成为霜月王国的座上宾客。

因此,秦纪此刻,实则正在等候战争爆发的最后指令。

可惜,对于是否继续扩展战争,似乎帝国的高层有着不同的意见。

而且,更可惜的是,帝国需要休整的意见,似乎占据了主流。

因此,灰鹰军团的副统领,此刻唯有无聊地呆在军营之内。

当然,他也没有让自己的部下闲着。

四面出动抓获的俘虏,此刻正在接受最为残酷的严刑拷打,惨叫声此起彼伏,将这里俨然变成了人间的地狱。

军营的四周,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血淋淋地钉在了木板上,延伸远方,成为了军营所独有的路标。

这既是一种示威,向大陆诸公国赤裸裸的武力示威,同时也是秦纪自身的宣泄。

和所有的圣龙人一样,秦纪痛恨着呼兰人。

和大多数最后主张慈悲仁义的圣龙人不一样,曾经作过呼兰人奴隶,饱受这些草原野蛮之徒侮辱折磨,同时又身负国仇家恨的秦纪,一直都决心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因此,在之前呼兰和圣龙那一场残酷的、无限制针对包括平民在内的国力消耗战中,秦纪无疑成为了圣龙这一边,令呼兰人闻风丧胆的“屠夫”。

在呼兰那一边,和他齐名的,是一个名叫胡图的将领。

后者曾经获得张仲坚的默许,用手中的刀枪,在血腥的杀戮中,重新征服了当时差一点倒向风雨的整个西域,并一度迫使秋里的岳父大人,亲圣龙的善鄯王丢弃自己的王位和领土,逃到了圣龙避难。

此刻的善鄯王,自然已经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王国,而且作为亲圣龙的中坚派,伴随着圣龙人得势、呼兰人战败,而风光无限。

直到他踏入秦纪的营地,这才重温起昔日恐怖的旧梦,差一点以为自己正置身于胡图,那个掠走了他二十多个美貌嫔妃,杀了他五个儿子,让他咬牙切齿却又深深畏惧的凶手的帐营,以至于有那么一刻,差一点就要不顾形象地转身逃跑。

当然,这也实在不能够责怪可怜的善鄯王,只因为秦纪的行为,即便是在战争之中,也实在属于异类。

要知道,尽管圣龙和呼兰之间的战斗往往以极其惨烈的形式进行着,彼此之间的仇恨也是根深蒂固,但是无论圣龙人还是呼兰人,他们的高层将领却大多数保持着作为一个军人的洁身自好,一般都会和这样的暴行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他们同时对部下的默许和纵容,已经使得这样的行为显得有些虚伪和可笑。

幸好,善鄯王最终还是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以及现在所处的地方,这才干咳了两声,重新故作姿态起来。

不管怎么说,他是押着呼兰大可汗而来的,那个可怜的草原之王,既没有他父亲那么雄才大略,也不能像圣龙的那些皇帝那样虽然无能却有足够的好命享受君王的一切,他战败了,亡国了,最后被他以前的附庸,现在以为是坚定的盟友霜月王国出卖了——后者交出了呼兰大可汗,就如同递上投名状一般,同时委托中间人善鄯王带来的,还有霜月王国永远效忠圣龙帝国的宣言。

如果所有在夹缝中求存的小国一样,霜月王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强者,并且以令人脸红的阿谀奉承,祈求获取强者的宽恕。

于是,呼兰大可汗抓到了。

原本以为非常困难的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

在圣龙帝国赫赫军威的震慑下,即便是原先最铁杆支持呼兰帝国的势力,此刻也不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盘算。

因此,秦纪、秋十三郎的先锋大军,甚至还没有完全踏上大陆诸公国的国土,呼兰大可汗和他的一些亲信,就已经被绑到了圣龙大军的阵前。

这对于风雨来说,似乎是一个令人高兴同时也有些措手不及的消息。

令人高兴,是因为呼兰大可汗的被擒,显然可以成为圣龙帝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取胜利的佐证,也将成为这场战争拉下帷幕的压轴戏。

但是另一方面,大陆公路的诸公国如此听话和顺从,却让帝国的统帅有些头疼,无论是继续出兵还是勒马燕然,似乎都不符合帝国的利益。

而且,当呼兰帝国败亡已经成为事实之后,呼兰大可汗似乎只是一个政治上的象征,而真正让圣龙头疼的,那些没有在战争中损失依旧保持着强大战斗力的军队,那些隐藏在暗处发动攻击,并且随时有可能在他们认为适当时机卷土重来的呼兰将领和重臣们,此刻依旧不知所终——

草原太大了,而那些身经百战的呼兰将军们,也更相信自己而非所谓的盟友,因此此刻,他们正游离于圣龙人视线的范围之外,犹如狼群一般地窥视着圣龙人,并等待着机会。

当然,不管怎样,呼兰大可汗的被擒,终究是一件天大的喜讯。

“从今往后,草原将属于圣龙!”

望着几经周折终于被擒的呼兰大可汗,抛开心头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不快和担忧,风雨意气奋发地宣告。

他的宣告,引起了将士们的欢呼。

因为,根据风雨的承诺,所有立下战功的士兵,都能够在新征服的领地上,根据战功的大小获取自己的土地和庄园……

唯独李逸如却有些愁眉苦脸。

因为,风雨刚刚任命他为代理呼兰总督。

这无疑是一个显赫的职位。

大草原的辽阔,不逊于圣龙帝国本土。

也就是说,他几乎成了半个帝国的统治者。

而与此同时,姐姐李中慧,正以宰相夫人的身份,主持着帝国本土的运行。

李氏家族的权势之盛,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然而,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李逸如感觉到的,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

何况,这个统治者显然并不好当。

迎头铺天盖地而来的,便是战后的一大堆烂摊子。

由于这是一场倾国之力的消耗战,因此战争对于领地的破坏大得难以想象。

大面积的草原遭受了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的损害,大量的难民正在渴望着食物的接济,而战争留下的仇恨,更是让圣龙远征军的将士们,面临着一个随时都有可能遭遇袭击和暗杀的地狱。

虽然风雨为了应对这一天,早就准备好了大量的粮食,此刻正从帝国的内地源源不断地运送而来——这是风雨最近五年来未雨绸缪的一部分。

虽然,李氏家族显然非常支持家族的年轻才俊,调集了一大批有着丰富商业和内政经验的官吏前来辅佐.

但是年轻的总督依旧焦头烂额。

毕竟,帝国本土的粮食只能够救急于一时,不能维持永久。

草原的人口虽然不多,但是也不能够始终都依赖帝国的救助,否则呼兰帝国的被征服,很快将成为拖累帝国的大包裹,而不是帝国称雄天下的第一步。

因此,在风雨原本的计划中,帝国本土的财力支援,也最多维持到秋收,新领地的统治者,必须在秋收之前,为自己的领地谋求到稳妥的出路。

至于那些心怀仇恨的呼兰人,倒反而相对好解决很多!

凭借着在印月的经验,李逸如毫不犹豫地将这些草原的部落分成了几部分。

北方那些没有太多波及到战火的涂炭,相反因为帝国的救济而心怀感激的草原人,此刻成为了帝国拉拢的对象,他们中的大批男儿被征集到了军队之中,成为帝国的兵源,也是维持草原秩序的协助者,同时他们的妇孺则优先得到了帝国援助的牲畜和粮食,被积极为秋天的收获而劳碌。

而南方,那些受到战火涂炭,几乎家家白幡悲歌的部落,帝国以十分猜忌的目光注视着警惕着,同样抽取了他们的壮丁,却是调派到遥远的辽东、高丽、帝国本土甚至印月,以他们的家人作为人质,督促他们为帝国作战;而他们的家人,得到的援助被大大限制,除非他们的男人在战场上获取足够的功勋,方才能够改善他们的境遇。

剩下的,就是那些立下战功,获取了土地和庄园的圣龙将士。

虽然这些圣龙人的迁徙,将大大加强帝国对草原的控制。

但是相对于如此辽阔的大草原,圣龙人口再多,也显得有些稀落。

而最让李逸如头疼的是,部分圣龙人趾高气扬耀武扬威恃强凌弱的行径,显然极其不利于帝国秩序的巩固——和打天下不同,整治领地需要的是恩威并施。

因此,如果任其肆意妄为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无可奈何之下,李逸如只好选调了一些战功卓著受人尊重的老兵,担任了铁面无私的巡查官,这才硬是压下了那些只认战功尾巴可以翘到天上去的家伙。

不过,这还真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

李逸如暗地里,也有些叫苦不迭。

军队是一个极其护短的所在。

打了兄弟,大哥就得出头。

因此,这些天,各路军团将领们,简直就是如同流水一般出现在他的面前,甚至有些还直接告状告到了风雨那边。

幸好,李逸如无论资历、背景还是战功,都足以压得住那些无法无天的军官,而且风雨的默许,也让他得以施展拳脚。

倘若是换了一个资历浅一些的军官,那简直就要乱了套,更不要说那些手无缚鸡之力,根本不被军队放在眼里的文官了。

但就算是如此,李逸如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毕竟李氏家族要在圣龙帝国的权力高层生存延续下去,凭借着一时的强横是万万行不通的,这需要多年积蓄下来的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此官官相护、层层扶助——这也正是圣龙帝国千古不变的官场真理。

秋里啊,秋里,你可得快些来!

于是,圣龙帝国最为年轻的总督,禁不住祈祷。

祈祷秋里,这个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最终必然的呼兰正派总督,赶快过来——尽管李逸如原本更希望能够多呆在风雨的身边,最好是跟随这位伟大的统帅南征北战,而不是前去高丽接受注定要进行禅位,然后在家族的希望中,做一个饱食终日的国王。

被李逸如思念的未来呼兰总督,现在高丽战场的最高统帅,秋风军统领秋里相对而言,似乎没有这么多的烦恼。

将内定成为高丽国王的李逸如先留在辽东,继而代理呼兰总督;却将人们眼中呼兰总督的不二人选秋风军统帅秋里,滞留在堪称弹丸之地的高丽战场,风雨的这个人事安排,在很多人的眼里似乎真的是不可思议。

因为不管怎么说,一个击退了安宇人入侵的伟大英雄建国,都似乎远比紧紧拥有先祖的血脉,在强大邻国的武力支持下登基的国王,更为让人叹服,也更有利于确保圣龙帝国在高丽的利益。

而同样的,在无数次战争中证明了擅长奇袭的秋风军统帅,坐镇他亲自攻取的辽东半岛,然后挥师西进,投入呼兰战场,获取战争的胜利,然后作为军队的高级将领和帝国宰相最好最信任的朋友,掌控新征服的土地,也似乎远比让一个虽然同样战功卓著,却毕竟乳臭未干,而且还容易让人们联想到裙带关系的年轻人,来驾驭那些原本他从来没有统帅过,职位和资历上同他平起平坐、年纪更比他大了一轮都不止的老将,更为适合。

风雨是想在不流血的情况下,调整权力结构!

对此,秋里却心知肚明。

帝国依旧需要战争,大片的领土需要有能力有作为的肱骨干臣坐镇,因此马放南山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根本不可取;而杀戮功臣,任用听话的庸才,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也绝非风雨的性格所会采纳。

因此,风雨不得不在大力任用有所作为、威望和战功与日俱增的重臣,和提防这些重臣权力过大,因为帝国的日益扩张,有朝一日成为自己无法控制的权臣,这两者之间的钢丝上小心地行走。

于是,一个弱势的国王,和一个领地框架已经被搭好的第二任总督,似乎是风雨限制部下们的权力,为了帝国未来秩序而作的一次小心翼翼地尝试。

何苦如此麻烦!

内心中,对于风雨这种即夹杂着权雄的猜疑,又带着妇人的仁慈的极端矛盾的性格不以为然,秋里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不过,他此刻首先要应对的麻烦,是安宇人。

蓝鲸军的失利,导致之前海战大捷之后高丽战场上空前有利的战略优势,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和逆转。

乘着港口封冻的机会,去年冬季所展开的陆地攻势,最终没有将安宇人彻底地赶出高丽半岛。

那些来自海岛的矮子们,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顽强。

尽管在陆地和海上都连续受挫,但是他们硬是凭借着之前占据的城池,进行着十分顽固地坚守,这让不喜欢攻坚战,也不愿意在这种无谓的攻坚战中白白丧失兵力的圣龙军队大为恼火,于是采取了包围的策略,并将注定会造成大量伤亡的攻坚任务转交给了高丽军队。

可惜,高丽人的战斗意志虽然十分旺盛,然而他们的战果并不显著。

无论是极其缓慢的逐城进攻,还是以断绝守方粮草的围困,最后都在春季来临,安宇舰队出现在水面之后,宣告失败。

那些已经开始吃起人肉来的安宇人,得到了食物和兵力的支援,重新恢复了活力;而圣龙和高丽的联军,却为了战略的需要,不得不主动撤离了一些地方,换取战场上的主动权和有利地形。

此消彼长之下,军队的士气未免有些消沉。

“该死的冒进!”

秋里有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战争的胜利往往会带动人们过度的自信和急躁。

如果这个时候再掺合了一些政治的因素,那么非军事的建议就经常会影响到正确的军事决策。

海战便是如此。蓝鲸军的损失原本完全可以避免。如果高丽海域取得大捷之后,保持莫测高深的守势,势必会引起安宇人乃至麦坚人的慎重,从而确保一种战略威慑,维系在高丽海域纵然不能全盘掌控至少也是势均力敌的战略平衡——留在刀鞘中的战刀,有时候才是最为凌厉最为可怕的兵器。

可惜,蓝鲸军的贸然出击完全粉碎了原先的大好局面。共工级圣龙巨舰在悲壮地展现其强大的同时,也失去了原先的神秘和威慑。安宇人和麦坚人的联手打压,导致高丽战场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已经无法取得海洋的优势,甚至原本圣龙人驻扎登州,进退攻守之间咄咄逼人的战略主动权,也不复存在——命运坎坷的圣龙水师,将不得不再次龟缩到了港口,在陆路大军的掩护下,韬光养晦。

于是,高丽战场上的陆地战争也似乎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纵然获取一百场的胜利,但是只要海洋被控制,那么那些卑鄙的矮子们,就会利用战舰,在不利的情况下逃跑,而在有利的情况下登陆骚扰,高丽和圣龙的联军则将不胜其烦。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整个冬季秋里对于彻底消灭安宇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更为关注的是如何确保圣龙援军在高丽的战略优势,确保一些战略据点的巩固。

当然,这种高层次的战略目光,很难得到高丽人的理解。

这些急于收复失地的热血男儿,以可以理解的心情,鼓噪着发动进攻,将侵略者赶出陆地。他们越来越不满秋里的这种谨慎。

于是伴随着海洋的冒进,陆地也出现了本可以避免的冒进。

虽然圣龙援军在秋里的控制下,损失并不大,但是在激烈的攻城战中,高丽人却损失惨重,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谣言和怨言,开始传开。

甚至,要求更换高丽战场的统帅,要求李氏家族那位年轻的将军归来的呼声,在有心人的挑唆下,越来越高涨!

也许,自己倒是帮了李逸如这个孩子的大忙。只不过,风雨恐怕会很气愤他的全局部署受到重挫吧!

对此,秋里有些幸灾乐祸地揣测。

他本人对于这些谣言和怨言根本没有在意。

如果影响到他的指挥,他将毫不留情地砍下那些害群之马的脑袋。

但是如果只是私下里的腹诽,他根本就充耳不闻。

事实上,秋风军的统帅,此刻分外地怀念辽东怀念圣龙,甚至都有些期望赶紧前往呼兰,就算那里没有战争,但是看着如此辽阔的大草原,心情也一定会舒畅很多,总比在这个弹丸的半岛,进行着注定不可能扭转大局的无谓战争好得太多!

眼见如果没有海洋的控制权,帝国在高丽半岛将只能够维系一种消耗实力的僵局,秋里开始有些不耐烦起来。

“启禀秋帅,令狐智大人的使者求见!”

就在这个时候,从江南来的客人,似乎给秋里带来了一些转机。

“你是说,运用这些小战船,能够维系近海的安全?”

注视着令狐智的使者,秋里缓缓地提问。

自从蓝鲸军败北之后,那个向风雨投诚的令狐家族的年青人——秋里一直如此看令狐智,这个怎么说都是背叛了家族的家伙——卸任了江南总督的高位,出任第二代蓝鲸军统领,也是帝国水师的统帅。

对此,秋里倒是有些佩服。

毕竟,江南可以说是整个帝国经济最为富庶的所在,江南总督的高位,实在是人人羡慕的肥差。

相对而言,蓝鲸军统领、帝国水师统帅,名称虽然好听,实则却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白手起家。

令狐智能够接受这样的任命(虽然其中肯定有来自风雨的压力,但是如果令狐家族的现任族长坚持,想必帝国宰相也不愿意将这个豪门世家逼得太急),也确实有他自己的风度和胸襟。

“秋帅明鉴,‘海耗子’能够潜伏于海底,‘火老鸦’也同样可以发动水下攻击,这两种战舰早在高丽海战中已经大显神威,想必秋帅也有耳闻吧!”

令狐智派来的使者,从容不迫地回答道:

“虽然这些战舰体积小,吃水浅,不适合远航作战,但是如果仅仅是游弋在家门口,打一个伏击、骚扰,秋帅以为如何?”

哼,海耗子!火老鸦!

秋里冷哼了一声,如同当日云笑天、令狐智在听到南天门冠名之后的反应一样,仅仅是冲着这个名字,便已经先有了三分不屑,不过转念想到这些战舰之前在鸣梁海峡的表现,便又耐下了性子,淡淡地说道:

“莫非令狐统领认为,依靠这些战舰,便能够夺取水面的控制权不成?”

“兵者多变,胜负未分之前,谁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不过有聊胜于无,至少这些战舰作战方式极其诡异,若是能够善加利用,例如突袭安宇运兵船,伏击安宇战舰,想必还是能够胜任吧!”

江南来的使者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哦,令狐统领有这般自信,就不怕将仅有的水师底子全部败光了?”

秋里不自觉地将身子向前挪了挪。

令狐智的提议,倒也颇有诱人的地方。

至少,如果能够对安宇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加以重创的话,高丽战场被动的局面便会立刻扭转过来。

当下,他略略沉吟了一下,继续问道:

“就算令狐统领胜算在握,然而如今麦坚和安宇舰队已经联手封锁了帝国和高丽之间的水路,令狐统领的这些战舰,难道还能够飞过来不成?”

“飞过来自然不可能,但是陆路运送,秋帅以为如何?蓝鲸军虽然日前惨遭重创,然而是雄鹰自当翱翔九天,军人就应该浴血沙场,帝国水师,上下幸存的三万将士,无不泣血盟誓,但求在战场上洗刷昔日战败之耻辱,纵然赴汤蹈火,纵然九死一生,也绝对在所不惜!还望秋帅成全!”

令狐智的使者越说,越慷慨激昂。

“说得好!”

同样身为军人的秋里,也不由被使者的情绪感染,当下便拍案叫好。不过,他随即警觉过来,只觉得自己和令狐智素来没有太深的交情,此次蓝鲸军的新任总督,在自身还有一团麻烦的情况下,如此慷慨地帮助自己,要说没有什么目的,实在难以置信。

“蓝鲸军百废待兴,自然需要各方提携!其实如今蓝鲸军所求的,对于秋帅来说,实在是举手之劳轻而易举!”

当秋里提出这个疑问的时候,便立刻看到了江南人所特有的奸商式微笑:

“令狐统领希望,秋帅能够将秋风军中多余的火炮,资助蓝鲸军百门而已!”

“什么?”

秋里剑眉微扬,只觉得令狐智莫非疯了不成。

帝国如今每月能够生产的火炮数量为七十门,其中有三分之一便是拨给了蓝鲸军,却没有想到令狐智居然还想要从其他军团中搜刮,实在无法想象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第6章 大获全胜第2章 临危授命第4章 麦坚舰队第18章 销魂一刹第12章 高唐风云第5章 按兵不动第3章 相煎何急第9章 激战昌化第5章 围点打援第3章 哈桑再现第6章 踏上印月第5章 同盟使者第4章 印月风云第1章 江南君臣第3章 战略大局第10章 战与和的煎熬第6章 意外纷争第1章 巴蜀风云第13章 各方使者第2章 西域来人第2章 冒雨追击第1章 秋风瑟瑟第12章 锦州和谈第6章 两军会师第4章 内部调整第6章 帝国前途第1章 孤城夏州第4章 定计突袭第5章 兵败如山上第1章 对峙日河第5章 尼国遇刺第4章 交趾之厄2第3章 相煎何急第1章 断然拒绝第6章 印月的战斗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大开杀戒第10章 落日余辉第5章 我心不宁第15章 提议联姻第2章 战鼓隆隆第13章 一饮而尽第12章 锦州和谈第9章 暗夜阴谋第5章 决战坎普尔第4章 交趾之厄2第9章 解围锦州第10章 风雨去向第2章 西域来人第10章 重兵压境第6章 意外纷争第8章 政治与真相第3章 南线战况第21章 江山美人第1章 风云变幻第3章 所为何来十一日起日落第5章 尼国遇刺第4章 危急关头第1章 秘密交易第7章 高丽国王第6章 耶律楚昭第1章 帝国阴霾第4章 巴蜀皇甫第1章 印月总督第9章 变故突生第1章 断然拒绝第5章 东隅扬州第2章 风雨宴客第8章 山中老人第25章 为何而战第9章 乘风破浪第1章 秋风瑟瑟第11章 乐极生悲第3章 南线战况第7章 情意权谋第10章 天下大局第2章 王爷郡主第2章 冒雨追击第7章 忠奸难辨第3章 帝都暗流第1章 逍遥其人第9章 变故突生第10章 天下大局第4章 指点河山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4章 不速之客第3章 凯旋凉城第7章 凉城的危局第15章 圣京之谋第2章 剑起花落第11章 乐极生悲第6章 渡口之战第16章 诡计夺马第1章 暗夜令箭1第15章 提议联姻第15章 圣京之谋第7章 居萨罗城第10章 最后机会第4章 巴蜀皇甫
第6章 大获全胜第2章 临危授命第4章 麦坚舰队第18章 销魂一刹第12章 高唐风云第5章 按兵不动第3章 相煎何急第9章 激战昌化第5章 围点打援第3章 哈桑再现第6章 踏上印月第5章 同盟使者第4章 印月风云第1章 江南君臣第3章 战略大局第10章 战与和的煎熬第6章 意外纷争第1章 巴蜀风云第13章 各方使者第2章 西域来人第2章 冒雨追击第1章 秋风瑟瑟第12章 锦州和谈第6章 两军会师第4章 内部调整第6章 帝国前途第1章 孤城夏州第4章 定计突袭第5章 兵败如山上第1章 对峙日河第5章 尼国遇刺第4章 交趾之厄2第3章 相煎何急第1章 断然拒绝第6章 印月的战斗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大开杀戒第10章 落日余辉第5章 我心不宁第15章 提议联姻第2章 战鼓隆隆第13章 一饮而尽第12章 锦州和谈第9章 暗夜阴谋第5章 决战坎普尔第4章 交趾之厄2第9章 解围锦州第10章 风雨去向第2章 西域来人第10章 重兵压境第6章 意外纷争第8章 政治与真相第3章 南线战况第21章 江山美人第1章 风云变幻第3章 所为何来十一日起日落第5章 尼国遇刺第4章 危急关头第1章 秘密交易第7章 高丽国王第6章 耶律楚昭第1章 帝国阴霾第4章 巴蜀皇甫第1章 印月总督第9章 变故突生第1章 断然拒绝第5章 东隅扬州第2章 风雨宴客第8章 山中老人第25章 为何而战第9章 乘风破浪第1章 秋风瑟瑟第11章 乐极生悲第3章 南线战况第7章 情意权谋第10章 天下大局第2章 王爷郡主第2章 冒雨追击第7章 忠奸难辨第3章 帝都暗流第1章 逍遥其人第9章 变故突生第10章 天下大局第4章 指点河山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4章 不速之客第3章 凯旋凉城第7章 凉城的危局第15章 圣京之谋第2章 剑起花落第11章 乐极生悲第6章 渡口之战第16章 诡计夺马第1章 暗夜令箭1第15章 提议联姻第15章 圣京之谋第7章 居萨罗城第10章 最后机会第4章 巴蜀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