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决战坎普尔

当圣龙历七五六年十月六日,在印月半岛城镇坎普尔的郊外广袤平原之上,当李逸如看着自己的部下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筑好了营寨之后,他无疑是认为自己赢得了这场战役,同时也毫不怀疑在击败眼前这股印月人之后,整个印月半岛将会恐惧的蜷缩在自己的战刀之下。

正是抱着这样坚定的观念,李逸如在这一天清晨,当他挥手发出总攻命令的时候,心中已经决定了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自己向凉城送达的战报内容——远征军大捷,重创阿育王朝主力!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没有任何的理由动摇这位年轻都尉的看法。

就在前一天也就是圣龙历七五六年十月五日的夜晚,当对面的敌人,拥有着兵力优势的阿育王朝军队,满足于部署自己的防线并戒备风雨军乘着黑暗偷袭的时候,尚未弱冠远征军统帅便将自己手中仅有的包括两万五千尼国高原骑兵和五千风雨军骑兵在内的三万骑兵中的两万人,悄悄的抽调出去,交给了尼国王子迦岚和风雨军年轻的校尉褚频统率,秘密的绕向印月人的后方。

因此,在第二天清晨,那位阿育王朝意气飞扬的年轻王子所看到的远征大军,其实有很大部分仅仅是过多设立了旌旗的虚张声势。

如果这个时候,那位王子多一点沙场驰骋的经验,甚至多一些当初他镇守居萨罗城时的鲁莽,主动发起攻击的话,那么缺少骑兵、置身辽阔的平原,又要面对印月人引以为豪的、具备强大攻坚能力的象兵的圣龙远征军,在仓促之间必然会吃大亏。

可惜,这位在阿育王朝情场上无敌的美男子,显然在战场上的能力远远逊色于宫廷之内,即没有看出当面对阵的远征军的虚实,又因为在居萨罗城冒险攻击而惨遭失利的教训令他有所畏惧,再加上一心希望等待另外两支军队会师的强烈心愿,让他根本没有出击的念头,反而是坐视远征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构筑好了防御的工事。

于是,年轻的圣龙人因为自己的大胆和出色,赢得了机会,而对阵的另一方却不得不很快为自己的无能,而让部下面临危险的境地—— 在两军奇怪的对峙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圣龙人的骑兵出动了,而且是出现在了印月人根本没有防备的后方。

虽然同为农耕民族,但是长期和北方游牧民族交战的圣龙骑兵,和呼兰帝国的虎狼之师相比或许战马之上单位战斗力尚有所欠缺,不得不依赖城池、兵器、阵形和谋略来弥补,而相对于长期处于炎热的印月半岛,过度依赖象军轻视骑兵,四面封闭除了不以骑兵见长的大食人偶尔会从山峡的那边窜出来产生威胁之外,基本上仅仅是平原和丛林的内战的印月人而言,却不知道优秀了多少。

巨大的战斗素质的差距,以及有心算无心的高明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导致了绕到敌人后方的远征军骑兵一发动攻击,便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无论是黑衣黑袍的高原骑兵,还是头颈上学自己的统领洛信缠着红巾的赤狮军健儿,此时在印月人的眼里都成为了下山的猛虎、出渊的蛟龙,风驰电掣般的杀入,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尘土在沙场上飞扬,鲜血流淌于大地,钢刀的寒光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疾驰的战马助长了冲击的强度。

迦岚一马当先的冲锋在前。

尼国地处高原,本来就是民风强健、悍勇尚武的民族,只是限于国家的弱小而不得不在高唐、圣龙、印月等各方势力的夹缝中艰难的求取生存。

如今,风雨却给了这个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依附在强大的圣龙军队的羽翼之下,尼国的勇士欣然发觉自己完全可以在和远比自己强大的阿育王朝的战斗中,尽情的分享战争的红利。

由于尼国的军队是和风雨结盟的尼、丹、锡三国中最为勇猛彪悍的,因此也最为得到风雨的赞赏,在远征的历程中,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包括了尼国著名的勇士、迦叶王子的阵亡,却也凭借自己的英勇和战功获得了远比丹、锡这两个国家更为丰厚的回报。

巨大的财富和耀眼的荣誉,让尼国的军人们感到了自豪,同时也倾佩和感激着为他们带来这一切的恩人——发动了这场远征的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风雨。

作为这些尝到了甜头、并且渴望着继续在鲜血与死亡中追求荣誉和财富的军人们的领袖和代表,迦岚王子继承了其兄迦叶王子亲圣龙人的政治立场,而且远比纯粹是战场上勇士的兄长更为精明的弟弟,早就目光炯锐的看到了尼国其实已经毫无退路的被绑到了圣龙,或者更为确切的说是风雨征服印月的战车之上。

他明白,尼国,这个甚至远远小于圣龙或者印月一个行省的弹丸小国,此时已经和印月这个比自己的国土面积大了不知多少被的国度,结下了血海深仇,因此摆在尼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追随风雨彻底征服印月半岛从而获取更大的红利,或者征服失败面对着充满仇恨又国土接壤的印月人的仇恨和怒火。

迦岚的选择是毫不犹豫的,而且理所当然是前者。

印月是一个有着辽阔疆域的国度,风雨的远征仅仅是因为出其不意,再加上统治着阿育王朝的君王和将领们的故步自封,以及半岛目前各方势力分裂格局窥视狼吞的局面,才得以顺利的进行,但是一旦这一片土地从这场战争中恢复了过来,那么仅仅是抽调了一部分精锐部队和几个附属小国参与的这场远征,势必会陷入敌人汪洋大海一般的包围之中而后继无力。

这个后果无论是风雨还是圣龙帝国,都可以承受,但是尼国不行。

因为距离、地理和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同样是庞然大物般的圣龙即便远征失败了,所带来的也仅仅是边界的隐患,夜郎自大的印月人在这场战争之后,即便有心找圣龙人报仇,也必然比以往更加谨慎,更大的可能恐怕也只能是强自咽下这个苦果;而对于与之接壤又国力弱小的尼、丹、锡三国,印月人可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顾虑,势必成为承受印月人复仇的牺牲品。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如今的尼国对于征服印月,反而比圣龙人更为积极和热衷。当风雨军的将领们更希望自己的主君从厌恶内战的政治洁癖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在他们看来更为重要和向往的夺取帝国统治权从而象先人一样成为留名青史的功臣勋将的时候,尼国人却成为了风雨远征印月的最为坚定的支持者。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同所有对现实和未来有着清醒认识的尼国人一样,迦岚王子绝对赞成李逸如的观点—— 进攻,进攻,再进攻!发动猛烈的攻击摧毁这个王朝的战争意志和战争资本,从而迫使这个王朝在来得及发挥自己所有潜力之前因为畏惧和丧失信心而屈从于远征军强大的力量之下。

迦岚王子的赞成和支持,表现在了他的行动之上。

他的行动就是身先士卒的冲锋。

印月人仓促的弓箭多半被王子的战刀所劈开,剩余的也软弱无力,根本无法对身着精甲的王子造成半点的伤害。

年轻的王子则驱驰着奔若闪电的战马,依仗着战刀的锐利,奋勇的杀入敌群,快速的奔驰伴随着强大的冲击,让锋利的刀刃得以借着惯性和力度,毫不滞留的挥舞,往往是每一次的起落,都带走了对方那满含着惊讶兀自不信的头颅,留下的是死亡的请柬,还有恐慌的混乱。

紧随在王子之后的尼国骑兵,也不敢落在首领的身后,背负护卫不利的罪名,因此勇往直前、如影随形,在印月人庞大的军队中席卷起了一阵横扫一切的毁灭风暴。这些生长于高原之上的男儿,从小就经受着恶劣天气的考验,因此早就养成了勇猛无畏的品质,而今天,因为风雨军的远征,终于摆脱了国小力微无缘驰骋于天下的遗憾,在这片广袤的战场之上淋漓尽致的验证着自己的勇武。

“快,快拦住他!”

尽管相隔很远,在大军的本阵中望见迦岚王子的笈多,还是情不自禁的感到了背后一阵恶寒。

迦岚王子勇猛的冲锋,让敌对阵营的另一位王子不由记忆起了一年多以前在居萨罗城内的另一名尼国的年轻勇士。尽管居萨罗会战是阿育王朝在面对风雨远征时难得的一次大捷,尽管笈多也正是依靠射杀迦叶而挽回了原本一落千丈的名声重新获得阿育王的宠爱,但是在这位印月的第一美男子心中,始终无法忘记本应是自己箭下亡魂的死者,在战斗中表现出了的勇猛和面临死亡时的从容与神威。

这种回忆,这种感觉,让笈多感到非常得不舒服,仿佛毒蛇一般的撕咬着自己的心,有似乎冥冥之中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恶意的对付自己,因此印月大军的统帅下达了斩杀迦岚的命令。

就在笈多喝令的时候,交战处已经有七、八名阿育王朝的军官冲上前去。这倒不是和笈多王子有什么通天感应的能力,而是因为迦岚王子冲得太前面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这支突袭骑兵的重心所在,因此在权衡己方颇有胜算的情况下,自有那希望获取战功的勇士围上去,企图博取这看来唾手可得的功劳。

“挡我者死!”

迦岚王子大喝着,毫不畏惧的迎向前来,疾驰中扬着的钢刃在阳光的映射下闪出点点耀眼的寒芒,仅仅一个照面,首当其冲的两名印月军官上未来得及还手,就只见两颗张口结舌的脑袋已经飞上了半空,紧接着便是满地鲜血纷纷洒落。

印月人不由呆住了。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锋利的武器,自然也不知道王子的兵器其实是一把用精钢横练的战刀。这种横练法是圣龙人的独创,其锻造出来的兵刃坚实锋利,在作战中平添了不小的威力,也因此让圣龙人得以在千百年的岁月中纵横驰骋,将帝国推向了世界的巅峰。

古老的帝国虽然已经垂垂老矣,然而这种在神州一度失传的锻炼法却意外的因为逍遥遗墨而留存下来,被风雨交给了南天门研究,从而锤炼出了一批犀利的兵刃,专门赐予有功的将领,尤其是迦岚王子手中的这把战刀,更是精品中的精品,锋利无比、所向披靡,是因为风雨有感迦叶王子的阵亡,为抚慰尼国而赠送给了迦岚。

此时的迦岚,拿着这把千锤百炼的精刃,在战阵之间真可谓如虎添翼,乘着印月人尚未回过神来的功夫,“呔”的喝了一声,一勒缰绳转向了右侧,冲杀了过来。

在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中,仓促拿起武器招架抵挡的印月军官骇然的发现自己的兵器在王子的刀刃之下不堪一击,被顺势劈成了两半,而更为糟糕的是那锋利的兵刃借着奔驰的力量和惯性,依旧不依不饶的向下,从倒霉的军官头顶击落,瞬间那六阳之首的头颅也追随了手中武器的命运,同样被分成了两半。

这种恐怖的震撼,令印月人的士气大为低沉,信仰神灵的士兵自觉遇到了歹毒的恶魔,在哭喊着寻求神祉庇护的同时,身体则做出了现实而明智的选择——躲避着迦岚的锋芒,用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和速度,远远的逃离恶魔有效的杀伤范围。

一时间,迦岚王子仿若战神下凡,所到之处无人敢挡,紧随在其后的尼国骑兵则布成了犀利的鱼鳞阵乘势扩大战果;而另一方面另一位负责指挥骑兵的远征军将领,风雨军年轻的校尉褚频,也不失时机的部署兵力巧妙的突击着印月人的薄弱环节。

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少年,此时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头脑冷静的合格指挥官了。和攻如风雷的迦岚王子相反,保持着理智的他,始终纵观着战场的全局,积极的配合、掩护着迦岚王子的冲锋,用手中有限的兵力,给予了印月人最大限度的杀伤。

混乱不可避免的在印月大军的阵营中蔓延,步兵为主的印月人本来就很难抵挡远征军的骑兵,如今更因为惊慌和恐惧加剧了灾难。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站在山岗之上远离前线的印月大军统帅笈多,此时的脸色非常苍白,已经六神无主,除了嘴里面不停反复的喃喃这一句话之外,再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倒霉的美男子突然发现了一件令他非常懊恼的现实—— 由于全部精力都关注在正面的远征军,因此印月大军最具备战斗力的象兵,正部署在了正面的第一线,也就是如今的大后方,由于庞大的体积、缓慢的脚步和大批步兵的阻塞,却只能够是鞭长莫及。

同样道理,让分布在两翼的印月骑兵也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远征军的骑兵如同尖锐的匕首,深深的插入印月大军的中心,自己却只能徘徊在激烈的战线之外干瞪眼。

而和圣龙远征军交锋的则是大批的步兵,但即便是这些步兵,也有六成以上是正面对着远征军的本阵,匆忙的转身却又和被远征军骑兵驱赶溃散下来的败军相撞,更加增添了战场的混乱。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原本有条不紊、看似固若金汤万无一失的防御体系,顿时破绽百出,不堪一击,局面一片混乱,而笈多所制定的自鸣得意的战略战术也不得不被束之高阁,毫无用处。

在战前,笈多为了防御远征军的进攻拖延时间,因此特意选择了前方狭窄后方宽散的地形作为战场,如果面对圣龙人的正面进攻,这样的地形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绝对可以让圣龙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笈多万万没有想到李逸如居然不按常理出牌,将主攻的方向变成了印月大军的后方。于是,后方宽松的地形正好有利于敌人骑兵的纵横驰骋,而己方却因为前方的狭窄以及构筑了防御工事的远征军本阵的虎视眈眈,而缺少足够的回旋空间,无法将优势的兵力进行有效的调整,摆放出来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全军自由进攻!孩子们,为了王朝的荣誉,冲锋吧!”

忍无可忍的副将,终于再也无法忍受一个庸人对于王朝和军队所造成的巨大伤害了。这个已经年过六旬的老人,乃是追随了阿育王朝名将波拉斯王公征战三十年的宿将,有着丰富的临阵经验,面对此刻大军的混乱,自作主张接掌了大军指挥权的他做出了一个在这场战役中印月一方唯一值得称道的命令—— 所有的军队朝自己的前方冲锋。

在其他任何时候,这样的命令无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因为这等于是放弃了主帅对于大军的整体指挥,取而代之的则是完全依赖于军队基层军官的主观能动,以及不顾一切的冲锋陷阵,因此除非是在己方已经占据了绝对战场胜利进行稳操胜卷的击溃战,否则很有可能会在对面敌人有计划的反击和陷阱中溃败。

但是对于目前的印月大军来说,这却是唯一的选择。

庞大的大象让原本狭窄的通道更加的堵塞,缺乏足够的回旋空间将会让无法有效调整自己的十万大军在混乱之中成为圣龙人屠刀下的羔羊,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白白的平添这些远征军将士的功勋和荣耀。

因此,只有进行兵分两路的冲锋,方才能够打破眼下糟糕的局面。

老将军将胜利的希望寄托于了被印月人一向倚重的象军。

在印月的战争史上,象兵一向有着光荣的战绩,而最有名的则莫过于三百年前印月名君难陀王依靠象军击败了大食君主的那一场大战。

当时大食苏丹率领一万五千步兵三千骑兵企图远征印月半岛,而当时印月半岛北方强有力的君主难陀王,则率领一万两千步兵,四千骑兵和一百五十头大象组成的军队阻击他。战争打到了第二年,大时苏丹留五千名士兵守营,率其余部队全部出战。难陀王将其诱至地势平缓的地带布下阵势:阵前是一排近百头的战象,在战象的后方稍远的地方是步兵,四千骑兵分列象阵的两侧。

大食苏丹从没有见过如此多的战象参加战斗,匆忙之间一改军队的布阵常规,布下了纵深六个战列的密集阵,三千名骑兵分别摆在两翼。这个阵法不仅比一般的三排步兵战阵厚一倍,而且每个战列的中队之间不留间隙,所以整个正面更加狭窄。大食君主试图用这个密集的血肉城墙阻止战象的冲击。

然而在战斗中,大食君主预先的构想化作了泡影。印月战象上的士兵居高临下用长枪和投枪刺向大食的士兵,使他们的盾牌无从防范,同时在巨大的象足的践踏下,大食的士兵纷纷倒下。而难陀王两翼的优势骑兵则很快击败了大食的骑兵,绕到后面形成了合围。这一战大食人遭到惨败,大部分士兵被踩死或被骑兵杀死,大食君主和五千将士被俘,只有左翼的不到两千人得以突围。印月人却损失轻微,大约千余人,从而被印月人引以为豪,一直广为流传。

因此,尽管在曾经的战斗中印月象兵惨败于风雨的手下,而且此时对面圣龙人的远征军又已经构筑了防御的营寨,但是印月的将领们却对于被历史验证过有着强大攻坚能力的象兵依旧信心十足。

的确,从表面上看,似乎现实也非常有利于印月人。

在印月人看来,日河的惨败主要是因为圣龙人有着一位天才的将领,那个击败了北方强悍的呼兰人,在战争中神奇的保持着不败传说的名将风雨,并且还得益于圣龙人来去如风的骑兵。

而现在,这些有利的条件对于正面的远征军本阵来说并不存在。

在印月人看来运兵如神不可抗衡的圣龙名将风雨早就回去忙于帝国的内战了,而那些骁勇的骑兵主力目前则正处于印月大军的后方,虽然这造成了印月大军的被动和混乱,但同时也意味着圣龙人这一次已经没有足够的骑兵来进行两翼夹击抗衡象兵了。

在这样的盘算之下,印月的将领们感到了宽心,他们暂时放下了后方受到袭击的困扰,一心一意准备着依靠强大的象兵冲击远征军的本阵。毕竟,象兵的冲击力是举世闻名的,此时发动对远征军本阵的攻击,胜算很大,对战场的影响也十分关键——不但能够拥有足够的空间调整军队,而且前方狭窄的通道将会反过来从限制印月大军的回旋变成阻止后方圣龙骑兵对自己本阵的支援。

而失去了强大骑兵侧援的圣龙人的本阵一旦被冲散,则战斗力和士气必将大为降低,拥有着兵力相对优势的印月大军,纵然不能够一举击溃正面的敌人在反过来对付后方的骑兵,也足以拖延时间等待另外两支大军的赶到,实现原本三路夹击合围的计划。

只是,这些天生拥有乐观情绪的印月人并不知道,此刻远在远征军本阵观看着战场的圣龙统帅李逸如,其实早就等待着这一轮的进攻了。

第4章 呼兰国师第6章 占领交趾第4章 秋风兵团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2章 再返圣京第1章 肃清吏治第10章 最后机会第11章 祭灵前夜第12章 再返圣京第8章 山中老人第7章 孤臣丹心第20章 生死一发第9章 反燕运动第8章 兵阻剑阁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4章 迎接决战第3章 两军会合第7章 引军西进第8章 湮没尘土第9章 羁留圣京第11章 重新部署第2章 西域来人第2章 连横合纵第3章 帝都暗流第3章 帐中论势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章 凉州的冬夜第7章 阶下之囚第20章 欧静白起第10章 重兵压境第10章 凉州内政第1章 巴蜀风云第5章 巴蜀攻略第14章 设伏擒敌第6章 灰鹰军团第2章 投笔从戎第7章 转战高丽第6章 再见仙子第8章 兵阻剑阁第9章 杀手余焯十一日起日落第4章 巧夺幽云第12章 再返圣京第11章 京城密会第2章 天子心计第3章 大军北伐第6章 战场余波下第1章 孤城夏州第2章 元宵佳节第3章 智者勇者第11章 大战前夕第14章 命运叵测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章 肃清吏治第20章 生死一发第4章 各怀心事第1章 突然袭击第2章 有备而来第8章 决胜之战第10章 风雨去向第4章 凉城夜战第5章 生死胜负第8章 霸主美人第7章 情意权谋第3章 意外敌情第7章 中流砥柱第5章 尊王攘夷2第9章 风聚云动第5章 名将威慑下的屈服第10章 最后机会第3章 浓烟滚滚第21章 撤出名关第5章 文明战争第4章 草原交锋第7章 意外相逢第7章 江南来客第6章 大获全胜第6章 占领交趾第21章 名将宝剑第3章 两军会合第6章 大获全胜第3章 帝国领地第5章 两军对峙第11章 我未认输第1章 金戈铁马第9章 风聚云动第3章 黑暗厮杀第11章 回伦玉关第8章 决战北岸第5章 我心不宁第5章 尼国遇刺第8章 印月战场第9章 江山多娇第2章 两军对垒第3章 奇兵出击第9章 变故突生第7章 微服私访第4章 无可奈何
第4章 呼兰国师第6章 占领交趾第4章 秋风兵团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2章 再返圣京第1章 肃清吏治第10章 最后机会第11章 祭灵前夜第12章 再返圣京第8章 山中老人第7章 孤臣丹心第20章 生死一发第9章 反燕运动第8章 兵阻剑阁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4章 迎接决战第3章 两军会合第7章 引军西进第8章 湮没尘土第9章 羁留圣京第11章 重新部署第2章 西域来人第2章 连横合纵第3章 帝都暗流第3章 帐中论势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章 凉州的冬夜第7章 阶下之囚第20章 欧静白起第10章 重兵压境第10章 凉州内政第1章 巴蜀风云第5章 巴蜀攻略第14章 设伏擒敌第6章 灰鹰军团第2章 投笔从戎第7章 转战高丽第6章 再见仙子第8章 兵阻剑阁第9章 杀手余焯十一日起日落第4章 巧夺幽云第12章 再返圣京第11章 京城密会第2章 天子心计第3章 大军北伐第6章 战场余波下第1章 孤城夏州第2章 元宵佳节第3章 智者勇者第11章 大战前夕第14章 命运叵测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章 肃清吏治第20章 生死一发第4章 各怀心事第1章 突然袭击第2章 有备而来第8章 决胜之战第10章 风雨去向第4章 凉城夜战第5章 生死胜负第8章 霸主美人第7章 情意权谋第3章 意外敌情第7章 中流砥柱第5章 尊王攘夷2第9章 风聚云动第5章 名将威慑下的屈服第10章 最后机会第3章 浓烟滚滚第21章 撤出名关第5章 文明战争第4章 草原交锋第7章 意外相逢第7章 江南来客第6章 大获全胜第6章 占领交趾第21章 名将宝剑第3章 两军会合第6章 大获全胜第3章 帝国领地第5章 两军对峙第11章 我未认输第1章 金戈铁马第9章 风聚云动第3章 黑暗厮杀第11章 回伦玉关第8章 决战北岸第5章 我心不宁第5章 尼国遇刺第8章 印月战场第9章 江山多娇第2章 两军对垒第3章 奇兵出击第9章 变故突生第7章 微服私访第4章 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