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难以结束的战争

曾经让天下四方朝贺的圣京城,在短短的两年内,经历了太多的战乱,数次易手,屡屡遭受强敌压境、兵临城下的危机,因此而显得格外萧条、门庭冷落,这在圣龙帝国全盛时期,真的是无法想像的事情。

在圣龙历七五五年的最后一个月,居住在圣京的百姓只要不是白痴或者与世隔绝,就都清楚这座城池眼下真正的主人绝对不那个在巍峨庄严、深径通幽的皇宫里的九五至尊,而是城东摆着两头硕大无比的石狮、四周戒备森严的大将军府中那位新近被赐封的圣龙帝国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幽燕节度使的平安王燕南天。

天下兵马大元帅和幽燕节度使是官爵,以前也有不少人做过,但是平安王的封号却是绝无仅有的,是燕南天为了凸现自己的地位、展示自己的实力、试探天下诸侯的反应而威逼广陵帝册封的。

很显然,燕南天采取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政治行动,获得的是圣龙帝国从来没有的殊荣,目的是震慑天下的诸侯,显示自己的力量。

早在当年圣太祖开国之后与众将立下了“白马之盟”后,圣龙帝国就从来没有异性封王的先例,而如今曾经可以令天下失色的圣龙天子却不得不违背了祖训,屈从于一个藩镇的压力,这也确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圣龙帝国不可避免的衰朽和没落。

不过身为平安王的燕南天,此时绝对谈不上太平。

在他的眼前是一个标有山川河流的作战沙盘。

圣京位于沙盘的中央。

在圣京北方、西方、南方甚至西方,都出现了代表着敌对的军团,还有一些中立的势力居于重要的战略位置,虎视眈眈显然不怀好意。

这就是燕家军的现状。

昌化城的围攻,可以说是在燕南天和风雨这两位对阵主帅同样的瞠目结舌之中落下了帷幕,成千上万英勇战士的鲜血最大的作用便是为历史的幽默和战争的难测作了一个血淋淋、活生生的注脚。

唯一不同的是燕南天输掉了面子,却因此躲过了风雨为他精心准备的炮阵轰鸣;而风雨虽然赢得了声誉、再次塑造了神话,却不得不重新部署自己的战略构局,同时还得面对“存心牺牲将士”的谣言。

眼下,风雨、皇甫嵩、萧剑秋的三家联军已经向圣京咄咄逼人的挺进了。

在北面,认定燕南天是昌化兵变的主使人,一心要报杀子之仇的耶律明雄,已经率兵渡过了圣龙河。

在西面,解救了昌化之围后,蒙璇、尚兴统率着七万大军以方阵的形式,步步为营的逼来,与从夏州出发自子午谷穿插而来的十万皇甫世家的大军会合,已经到达了圣京西郊的护卫堡垒阳城。

此外,萧剑秋和皇甫嵩的二十万联军从鄂州出发,兵分两路:一路由皇甫嵩率领沿陆路猛攻清泥、峣关这两道圣京南面的门户;另一路则是萧剑秋从水路绕至圣京的东侧,已经和驻守骊山的守军展开了激战。

更为头疼的是,作用齐鲁大地的公孙世家和卞州留守上官明镜、晋阳留守章翔联成一气,在严守中立的名分下占据了从燕家军大本营幽燕到圣京之间的两翼,随时都有可能会反戈一击,不仅严重威胁着燕家军从幽燕来援路线的安全,更让燕家军的精锐兵马不得不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抽调出来,进行监视和防备。

一道严密的包围圈就此形成,燕南天突然满心苦涩的发现自己居然处在了几个月前被自己击败的庞勋相似的位置上了。更讽刺的是,就在十多天以前,风雨还是被呼兰帝国和自己的燕家铁骑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今却主客易势,轮到自己品尝处处受敌、四面楚歌的味道了。

这样转变,和军事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纯粹是政治、外交和权谋的运作,虽然处在敌对的位置上,燕南天也不得不佩服风雨的厉害,同时也更加警觉到这个西面的敌人绝不仅仅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名将,看来对于权力的运用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燕南天终于发现自己这段时日由于圣京的轻易得手和成功的排斥了萧剑秋,而变得太过于自负和轻敌了。

相对于轻率的和风雨军作战等错误相比,更为严重的错误便是小看了圣龙帝国千年传承的根基。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统治了神州这么多年的圣龙帝国,早就将神圣化自己统治的纲常伦理深入人心了,自有一大批自诩为忠孝节烈的白痴,依然不计后果、前仆后继的拥护着圣龙帝国的正统。

正由于忽视了这一点,所以没有充分运用广陵帝的号召力讨伐风雨,失去了政治的主动性;而强逼广陵帝册封自己为平安王,现在看来也的确操之过急了。逼迫广陵帝册封自己为王虽然可以在向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改造帝国的决心,从而赢得对帝国已经失望的人们的支持,但同时也加深了那些依然拥护着帝国正统、势力显然极为庞大的那部分群体的仇恨。

“挟天子以令诸侯”,绝对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既可以借此机会夺取中央的大权,但也因此引来了其他诸侯的警惕、仇恨、戒心与蠢动。

而现在的燕家军无疑没有很好的利用这柄双刃剑。对于广陵帝这张政治牌的草率处理,和没有充足估算到那些传统力量的强大,导致了燕家军在政治上处于一个极其被动的局面,并由此影响到了军事。

“智庵,派人分别去同皇甫嵩,萧剑秋,风雨议和!”

咬着牙齿,良久之后燕南天叹了一口气,言语之间显得软弱起来,看来这头从来都是横行无忌的猛虎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必须向现实低头,终于接受了智囊张兆的建议。

“属下这就去办!”

身边的张兆听了这句话之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最为担心的就是燕南天不顾一切的和风雨为首的联军硬拼,这样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白白的让别人坐收渔人之利,而燕南天如今明智的决定退让,总算让他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

只是,欣喜之余的张兆并没有发觉,说完了这句话之后得燕南天面色阴沈,目光始终盯着沙盘,或者说沙盘的其中一个焦点,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在这位纵横圣龙东北半壁的军人心中迅速萌芽——

即便要妥协,也应该在让对手充分领教了自己的实力之后!

燕南天冷冷的一笑,在内心高傲的发誓。

虽然是多年的心腹张兆,此时也没有意识到作为幽燕子弟的三军统帅,燕南天的尊严决不允许他在屈辱的情况下低头,只有用战场上的胜利来体面的结束这场不合时宜的战争,才是他唯一的选择。

于是,当口若悬河的特使行色匆匆的离开圣京分别前往皇甫嵩、萧剑秋和风雨这三个当代强藩的营地时,燕家军的反击也已经在默默的准备着。

※※※

“还真是失败啊!”

同样满怀挫折感的却是和燕南天以整个圣龙江山为棋局的对手风雨。原本想要诱敌深入一举重创燕家军的风雨,却因为部下出色的守城而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计划,看着眼前似乎一片大好,其实隐忧丛丛的局面,圣龙帝国的定凉侯殿下同样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懊悔,同时更为未来的发展而沉思。

“死守昌华城的将士这次损伤十分惨重,我援军到达之际只剩下了四千余人。不过属下已经和高凤阳大人一起部署妥当,军中的谣言也得到了控制。”

就在风雨沉思的时候,魏廖匆匆的跑了进来禀告道。

“这件事情一定要好好处理,好好抚恤阵亡的战士,幸存的则予以英雄的待遇,同时我会亲自接见赵亮、风天华,尤其是风天华,血衣卫必须在他不察觉的情况下加以秘密监控和调查,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准备好好的重用。”

风雨有些苦涩,同时也带着一些愧疚的说道。

这次还真是有点亏了。

从底层攀越上来、一向习惯了用数字来看待战果的风雨直到现在方才发现,虽然在军事和政治的斗争史上,有时候的确需要非常坚忍的牺牲,身为统帅确实是时刻都必须在局部的牺牲和全局的胜利之间进行残酷的权衡,但是毕竟放弃忠实的部下这样的行为违背了伦理与道德,即便找出无数堂而皇之的理由,却终究无法取得自己良心的平安。

而且如今,“牺牲部下来换取胜利”这样的谣言可大可小,虽然战争和权谋的斗争是必须有所牺牲的,无数成功而又传奇的战例都是在做出惨烈的局部牺牲后方才取得的,妇人之仁只会招来更为惨重的损失乃至失败,但是如果主帅被认为是刻薄寡恩的话,会严重影响全军的士气和战斗力,因此的确需要谨慎处理。

教训是惨痛的!

很久以后年轻的统帅方才意识到,其实他正是通过了这个事件,终于从战场上单纯的功利角度摆脱了出来,逐渐开始从人性的立场来看待天下的争霸,真正的成为一个成熟的战略家和政治家。

不过风雨对于这件事情在全军造成的负面影响终究并不是十分担心,毕竟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十分牢固,而且自己秘密离开昌化的事情也只有李中慧、魏廖两个人清楚,即便是守卫昌化的战士也最多有些怀疑而已,绝对不可能留下什么证据的,而军队只需要获取不断的胜利,就可以缓解他们的不满。

现在让风雨更为担心的是战局——

尽管和皇甫嵩、萧剑秋的联军已经对圣京形成了包围之势,公孙世家等藩镇的反应也明显是看好戏的态度,但是联军的总兵力只有四十多万且四处分散,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三家各怀心机,其他藩镇的立场更是摇摆不定,力量的对比随时都会变化。

相对而言,燕南天则处于内心作战:大将朱全率领七万大军凭藉着工事死死守住了清泥、峣关一线;五万韩陵守军随时都有可能东进与圣京的兵马夹击联军东线的军队;圣京则拥兵二十万,完全可以应付西线、北线的联军。

从军事上看,燕家军所处的地理位置显然得以在兵力的投放和运动上速度更快、时间更短,兵力的调度也统一集中。

从政略上看,虽然因为齐鲁的公孙世家、卞州的上官明镜和晋阳的章翔态度暧mei,导致了燕家军从幽燕的大本营到圣京之间的联系受到了威胁,但是远远没有像风雨军要同时应付几个战场而把兵力分散的那么开;而且燕南天一人决断着全军上下,并且手中还握着皇帝这张王牌,也远远比各怀鬼胎的联军强多了。

真是一个愚蠢而又教条的分进合击——对于皇甫嵩如此自作聪明的部署,风雨早就一肚子怒气了,天知道这个老狐狸脑子出了什么错,不但断然拒绝了自己的建议,而且连他最为信任的义子梅文俊的意见也听不进去,如果说是为了确保自己第一个进入圣京,这恐怕不是一向注重实力的皇甫嵩的风格吧?

想到这里,风雨的心中不由一动,萧剑秋一心想借此机会掌握圣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拥有着先帝血脉的辅政王,只有在圣龙帝国千年传承的的心脏发号施令,才更具备正统的意义,也才能够令天下人争相拥戴,这也正是萧剑秋屡次不惜血本要夺取圣京的意义所在。

为了更为深远的战略和政治上的价值,立志要中兴圣龙的萧剑秋的确别无选择,在风雨留下辅佐其主掌朝政的誓言书之后,双方的结盟也就成了势在必然的事情了;而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不能够实现这样的抱负,局限于鄂州一隅,恐怕才是对这位当今圣龙皇室难得一见的奇才最大的讽刺吧?

但是皇甫嵩呢?

这头老狐狸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更不会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不背后捅刀就已经是万幸了。

在这次出兵联盟的事情上,皇甫嵩却一反常态的好说话,虽然也提出了很多条件,但总觉得都是一些细枝末节,根本无关于战略大局,或者是非常遥远暂时无法实行的,如此痛快真是匪夷所思,让风雨不由得产生了不祥的预感。

只是如今自己毕竟是有求于人的一方,为了三家联盟以缓解危机,不得不做出了包括交出这次联军指挥权在内的重大让步,对于皇甫嵩也自然不能够有什么过多的要求,所以在被推举为盟主的皇甫嵩如此坚持下,实在不好进行干预和反对,真是可恨!

总之不管怎么说,现在绝对不是一举解决燕家军的好时候!

风雨很快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在如此的形势之下,联军不但没有什么太大的胜算,而且相反还很有可能会被燕南天反戈一击,一败涂地。

面对这样的情形,风雨就更为惋惜自己没有伏击到燕家军了。

早知道还不如放弃死守昌华,采用逐次抵抗、逐次退却的战术,应该同样可以达到拖延时间完成后方部署的效果。

回想起先前的部署,风雨感到有些后悔。

当初蒙璇和尚兴为了阻止自己死守昌华,曾经不约而同的提出了这样一个替代方案,事实上风雨自己也不是没有想到过,但是在对这两个方案进行了非常慎重的比较之后,风雨还是选择了前者。

在风雨而言,之所以最后否决了这样的方案,主要是因为昌华到锦州之间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川,不适合部队处于劣势之下的野战;而如果要放弃锦州把战场进一步西移,则不得不顾虑到政治方面的影响和其他藩镇的反应,以免平添变数。

没想到的是,自以为采取了保险的方案,却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变数——三万人装备参差的军队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竟然顶住了二十万精锐雄师的猛攻,这不能不算是圣龙帝国军事上的一次奇迹。

幸好通过这次战役让风雨军突现出一员优秀的将领,并且打出了风雨军的军威,也没有太吃亏!

事到如今,风雨也只好如此安慰自己了。

“风侯,根据情报燕南天正在秘密调动军队,有迹象表明这次派来特使和我们谈判,唯一的目的便是拖延时间和进行离间,这位燕大帅恐怕眼下更期望自己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而不是谈判上进行妥协!”

就在风雨和魏廖谈话的时候,李中慧脸色有些沉重的走了进来,给风雨带来的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缓兵之计,外加离间?”

风雨略带讽刺的猜度着对手的用意,愣了一会方才皱了皱眉,面对着妻子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

“你看燕南天是因为女儿的死或者和呼兰人的联盟,方才决心和我们势不两立;还是仅仅因为他的自尊不允许自己在劣势的情况下言和?”

不管怎么说,风雨始终都不相信燕南天会因为意气或者和呼兰人那种根本不牢靠的政治协议而拒绝与自己和解。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燕南天完全应该具备冷静和理智的克制,从战略的高度来做出取舍。

“我想两者兼而有之,但主要是因为燕南天希望用一场大捷来增强自己谈判的地位,以强者的姿态来结束这场战争!”

显然,妻子的判断和风雨一致。

“那么,这场战争还真是有点难以收场了!”

风雨苦笑着说道。

尽管战争是也只能是政治的延续,但是千百年来的历史上,又有多少的战争是在理智下进行,在理智下结束的?在白骨遍野、血流成河的背后,更多的却仅仅是因为高居上位者某种或者简单或者可笑或者冲动或者不合常理的心血来潮,以及莫名其妙的理由,发动了起来,无论是否达到了这些高高在上者的目的,结果必然是家家哀歌,户户白幡。

现在燕南天和风雨的争斗也同样如此。

为了长远的政治影响和战略主动权以及对天下的号召力,圣龙帝国的两大强藩,都绝对不允许自己在劣势的情况下结束战斗,于是周而复始的战争势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反复上演,为了一场双方都想结束的战争而继续战斗,除非一方打败了另一方,或者两败俱伤谁都没有力气继续下去为止。

这对于交战的双方不利,对于天下黎民不利,对于圣龙的万里江山更为不利!

“别想这么多了!”

妻子轻轻的握住了丈夫的手,她非常理解丈夫的心情。

事实上,作为高丽王国流亡的王族,李中慧更是有切肤之痛,因为就在曾经的过去,仅仅是由于圣龙帝国皇帝的好大喜功和当时高丽国君的死要面子,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远征,摧毁了城市和村庄,夺取了两国无数的性命,同时也让自己的家族失去了家园和故国,流亡到了异国他乡。

“不错,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看来就只有在战场上一决高下了!”

风雨耸了耸了剑眉,双眼暴然射出一道寒光。

能战方能和,能攻方能守,这是千古不破的真理!

ωwш ★Tтkā n ★C〇

只是,这样一来和燕南天的战斗在自己从西线真正抽出手之前,恐怕将会非常困难的延续下去了,而西线,则依旧成为决定着风雨军未来的关键!

不知道从何时起,圣龙帝国开始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自以为内圣则必外王。但是这一套思路对于风雨来说却根本就不屑一顾。

“圣龙的内耗太多了,唯有扬威于域外方才是真英雄大豪杰!”

正是在这样的理想主义的情感激励之下,才让风雨发动了对印月的远征,更坚决的抵制着呼兰帝国的入侵。

也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建立于现实之上的理想主义,让风雨其实并不是非常愿意卷入神州的内耗之中。

这种和风雨一贯务实、通融的行事作风相悖的情感,几乎成为了一种道德上的洁癖,一方面让风雨在神州各大豪雄中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光彩,吸引了大批神州的热血男儿前来投效;但另一方面却也令风雨在面对天下战略格局的时候,产生了致命的束缚,终于导致了在不得不面对和本国豪强生死较量的时候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看来必须尽快解决西线了!

幸好,作为三军统帅和一方霸主,风雨内心的务实和通达,终究战胜了理想主义的情绪,在意识到东线所暗藏的巨大危险之后,不得不克制了自己对外用兵、开疆拓土的强烈愿望,决心暂时结束西线的战斗。

因此,随着这样的思绪,风雨的目光自然而然瞟到了地图上的西北——玉门关。

那里的战斗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风雨军原本用来对付燕家军的火炮也已经开始日夜不停的向前线输送过去,面对着天下第一名关,秋里能否洗雪上次的失败?受到“汉月”计划影响的呼兰帝国大国师张仲坚现在虽然一定是焦头烂额,但是他真的会如此合作的让风雨军舒舒服服的拥有这一段时间吗?

风雨的心中总觉得有些忐忑,自从结束远征印月的战役返回圣龙之后,他发觉自己如今与其说是面对着军事上的征伐,倒不如说是更多的面对着外交和政治的游戏,用战争的流血与牺牲换来的成果,在这些黑暗的幕后交易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

“我要亲自去一趟西线!”

想到这里,风雨做出了决定。他的话中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让担忧他的伤势而有心劝阻的李中慧和魏廖在互视了一眼之后,纷纷选择了缄默。

第8章 山河家国第4章 巴蜀皇甫第1章 意外抉择第9章 新的风云世家第25章 为何而战第11章 愤怒和野心第9章 乘风破浪第5章 高明疯狂第9章 暗夜阴谋第6章 兵变突起第13章 从容突围第4章 巴蜀皇甫第3章 五原会盟第6章 攻伐酒泉第7章 凉城的危局第4章 神秘之约第6章 帝国前途第5章 尼国遇刺第10章 风雨去向第10章 各布机关第4章 秋风兵团第3章 天下名楼第5章 落荒而逃第12章 高唐风云第26章 天池剑宗第18章 渗透武林第3章 沙漠激战第7章 微服私访第8章 少女情怀第1章 意外抉择第11章 我未认输第8章 百废待兴第7章 往事不再第1章 巴蜀风云第5章 两个脑袋第9章 风起云涌第7章 北伐之旅第11章 双子之谜第6章 战后余生第4章 交趾之厄2第8章 少女情怀第1章 远方来的客人第4章 志同道合第6章 书生论战第9章 派系之争第12章 两军相遇第6章 再见仙子第7章 玉门关的战争第1章 暗夜令箭1第7章 战云密布第2章 重围之中第4章 交趾之厄2第1章 夏季攻势第8章 少女情怀第3章 浓烟滚滚第5章 圣龙舰队第14章 设伏擒敌第1章 请君出山第14章 生死关头第2章 两军对垒第7章 夺取胜利第8章 自食恶果第5章 东隅扬州第10章 昌马会谈第7章 中流砥柱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7章 交趾战云第3章 南线战况第7章 往事不再第11章 乐极生悲第7章 引军西进第4章 兽性爆发第7章 忠奸难辨序少年提丁第15章 圣京之谋第8章 暗影浮动第3章 难以结束的战争第3章 所为何来第4章 三千骑兵的神秘行动第19章 逍遥遗墨内容简介第1章 不祥谣言第10章 风雨去向第13章 从容突围第7章 调兵遣将第11章 帝国宰相第5章 名将威慑下的屈服第3章 天下名楼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6章 攻伐酒泉第2章 两军对垒第3章 北方强者第21章 撤出名关第17章 喜收义妹第21章 撤出名关第9章 大会风波第9章 激烈海战第7章 “汉月”计划
第8章 山河家国第4章 巴蜀皇甫第1章 意外抉择第9章 新的风云世家第25章 为何而战第11章 愤怒和野心第9章 乘风破浪第5章 高明疯狂第9章 暗夜阴谋第6章 兵变突起第13章 从容突围第4章 巴蜀皇甫第3章 五原会盟第6章 攻伐酒泉第7章 凉城的危局第4章 神秘之约第6章 帝国前途第5章 尼国遇刺第10章 风雨去向第10章 各布机关第4章 秋风兵团第3章 天下名楼第5章 落荒而逃第12章 高唐风云第26章 天池剑宗第18章 渗透武林第3章 沙漠激战第7章 微服私访第8章 少女情怀第1章 意外抉择第11章 我未认输第8章 百废待兴第7章 往事不再第1章 巴蜀风云第5章 两个脑袋第9章 风起云涌第7章 北伐之旅第11章 双子之谜第6章 战后余生第4章 交趾之厄2第8章 少女情怀第1章 远方来的客人第4章 志同道合第6章 书生论战第9章 派系之争第12章 两军相遇第6章 再见仙子第7章 玉门关的战争第1章 暗夜令箭1第7章 战云密布第2章 重围之中第4章 交趾之厄2第1章 夏季攻势第8章 少女情怀第3章 浓烟滚滚第5章 圣龙舰队第14章 设伏擒敌第1章 请君出山第14章 生死关头第2章 两军对垒第7章 夺取胜利第8章 自食恶果第5章 东隅扬州第10章 昌马会谈第7章 中流砥柱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7章 交趾战云第3章 南线战况第7章 往事不再第11章 乐极生悲第7章 引军西进第4章 兽性爆发第7章 忠奸难辨序少年提丁第15章 圣京之谋第8章 暗影浮动第3章 难以结束的战争第3章 所为何来第4章 三千骑兵的神秘行动第19章 逍遥遗墨内容简介第1章 不祥谣言第10章 风雨去向第13章 从容突围第7章 调兵遣将第11章 帝国宰相第5章 名将威慑下的屈服第3章 天下名楼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6章 攻伐酒泉第2章 两军对垒第3章 北方强者第21章 撤出名关第17章 喜收义妹第21章 撤出名关第9章 大会风波第9章 激烈海战第7章 “汉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