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书生论战

夏季即将过去,秋季尚未到来。

围困中的圣京城,已经麻木了血战和死亡。

号角和擂鼓的声响,成为了永不间断的奏鸣,人们也习惯了在硝烟和战火中熟睡。

全城最为繁忙的,首推凉国公府。

从早到晚,每天都有无数士兵,川流不息的来回于战场和宰相府第,震动的马蹄声带来了前线最为详尽的战报。

风雨已经连续七天没有完整的睡过一觉了。

张仲坚的用兵十分老练。

他总是调遣士兵轮番的从各个方向出击。

十倍而攻之!

这个兵法中的定论,显然并不适合如今的状况。

呼兰大军采取的是以点击面的战术,又拥有着高速的机动力,攻击总是如此的飘忽不定且有猛烈异常,促使守备的一方尽管有高大的城池作为掩护,但是却不得不疲于奔命,四处扑火,伤亡之大竟然不下于攻击的一方,而更为糟糕的是,长时间的战斗令守城的部队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已经堪堪逼近坚持的极限。

“幸好呼兰人的精锐铁骑不适合攻城!”

对于圣京城至今尚未被攻陷的事实,不止一次,包括欧仁在内的部下们纷纷抚额相庆,因为攻城的大多是被强征而来的军奴,在野战中表现出强大战斗力的呼兰骑兵,面对坚墙却只能进行更多属于骚扰性质的奔射和虚张声势。

“真是如此便好了!”

每当这个时候,风雨却暗暗的苦笑。

不说出来仅仅是为了不影响士气,但是心中的顾虑却日盛一日。

也许习惯了千里奔驰的草原人确实不习惯也不喜欢攻城,但是出身圣龙而且以有朝一日杀回来扬眉吐气为毕生心愿的张仲坚,却绝不可能没有为今天的攻城战做好最为充分的准备,更何况呼兰立国以来,灭国无数,多少城池都在铁骑的席卷之下淹没,长久的战争即便是再苯的人也当学会了一两手绝技,所谓呼兰人不善攻城,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

这个时候,那位呼兰大国师手下的精锐兵马,一定乘着圣京城吸引住所有人注意力的时候,放手大干吧!

根本用不着多想,风雨便能够猜测出了张仲坚几乎所有的盘算,只可恨自己此时却没有足够的兵马来把握住这样的时机予以反击,却只能够无奈的被张仲坚牵制在了圣京,乖乖的帮助对方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在这样的无可奈何中,风雨只好默默的等待,等待着机会的降临,因此这些日子以来,帝国宰相可谓事必躬亲,唯恐错失了原本就已经微乎其微的机会。

不过今天和往日不一样,挣扎着已经通红的双眼,强打着疲惫的精神,年轻的帝国宰相此刻正在浏览的却不是战斗的急报,而是一篇瓦报的评论:

“自古以来夺取天下者,固然需要强大的军团,更需要巩固的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众志成城的民心!而一味依赖武力纵横天下者,不过庞勋之辈而已,或可以纵横一时,却终究将黔驴技穷,落得个惨淡收场!故而,如今呼兰之患,不在于其攻城,而在于掠地!若呼兰只是想要夺取圣京进而威慑神州臣服,则圣京纵然沦陷,圣龙亦将赢取最后胜利;若呼兰以攻打圣京为饵,掩人耳目却乘机夺取齐鲁、三晋,并且加以巩固,则圣京纵然不失,圣龙也势必元气大伤……”

“这是你写的吗?”

端坐在太师椅上的风雨,良久方才将视线从这篇评论上收回,抬眼仔细打量着下方的年轻人。

镣铐尚未被拿去,眉宇间却洋溢着飞扬,满身书卷气的年轻人尽管身陷囫囵,但是没有丝毫的畏怯,听闻风雨的问话,便立即坦荡的答道:

“正是学生!”

“听说你是王姚的门生?”

风雨沉声喝问。

他有些吃惊于年轻人的大胆,这种大胆让风雨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该欣赏其朝气蓬勃,还是该不满其目无尊长。

而相对于年轻人的态度,更让风雨在意的是他的来历——

苏杜,荆州人,本次科考的举人,逗留圣京期间,因为诽谤朝政而被关押,因此赶上了这场激烈的战争。

如果说这些经历,还只是说明此人颇有些年轻人的愤激和不安分,那么他和风雪兄妹在突袭凉国公府之前当众喝酒嘻闹;暗地里为正在被血衣卫严厉打击的地下瓦报继续撰文等等行为,却让人不能不警觉。

荆州——天子——风雪——士林——瓦报——王姚……

官场的沉浮,让风雨第一时间便将这一切进行了一个可怕的联系,联系的结果则是风雨军内部产生了一个和天子、风雪等有联系的集团,正在秘密的进行着颠覆自己的阴谋。

这种联系对苏杜显然十分不妙,尽管还有其他一些事情,诸如他曾经公开场合赞颂过风雨等行为,似乎可以为这个书生作一些辩护,但是非常时期,又牵扯到敏感的权力斗争,由此而掀起一场牵扯广泛的政治大风暴,不但不是不可能,而且可以说是大有可能。

事实却十分讽刺。

尽管很多人,很多比苏杜更有名更有影响的人物,纷纷因为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而被血衣卫盯上,随即无缘无故的消失在了茫茫人海,然而让风雨最终没有同意血衣卫关于“此人乃是极度危险人物因此应予以铲除”的结论,并且不惜破格召见的原因,却竟是引发苏杜被捕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所撰写的瓦报评论。

这是一篇十分有见地的文章。

风雨几乎在第一眼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便得出了这样的印象。

因为年轻的帝国宰相惊讶的发现,其中有很多观点,竟然和自己的惊人吻合。

正是这一点,让风雨甚至暂时丢下了激烈的战斗,将原本已经被血衣卫划入黑名单的书生,从地狱的门口拉了回来。

“若是个人才,留下也无妨!”

风雨的心中暗暗的盘算。

和大多数的上位者不同,风雨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出于过分的自负,还是一种反常的收集人才的癖好,只要不损害到自身的战略利益,风雨并不介意重用一些立场明显敌对的人,例如朱全,例如梅文俊。

“学生十分敬仰王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智慧,可惜却始终都没有机会一晤!”

面对风雨的盘问,年轻书生不卑不亢的答道。

“哦?”

风雨微微一愣,却没想到竟有这样的关系,当下问道:

“你都和什么人来往?怎会想到要结社聚党?”

“宰相大人莫非要晚生作那卖友求荣之徒?”

那苏杜扬了扬眉,傲然反问。

“哈哈,是风雨失言!”

面对书生的反击,风雨倒也不以为忤,反而有些欣赏起对方的风骨,当下摇着头哑然失笑道:

“不过你既然是读圣贤书的,难道不知君子不党吗?”

“晚生更知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宰相若要做一个独断专行的权臣,自当取了苏某的脑袋警醒后人;若宰相要做一个中兴之臣,难道就不该有一点海纳百川的雅量?”

年轻的书生侃侃而谈道:

“晚生等只想借此机会施展所学,畅所欲言,点评时事,褒善贬恶,何来结党之说?更何况瓦报发行,可以让宰相获悉天下民生,得知世情舆论,明了治政利弊,也可以让天下百姓陈诉冤情,上达天听,让四方官员有所顾忌,不敢草间人命、鱼肉乡里!古人尚有‘不废乡学’之说,晚生实在无法理解,如瓦报这般于庙堂、社稷、江湖皆有利之事,宰相为何如此忌讳?”

“哼!”

听闻苏杜引用了圣龙帝国之前春秋争霸时期,号称贤相的郑国大夫子产主动反对废弃可以肆意评论国政的事例,自觉受到了嘲讽的风雨冷冷的一哼:

“笑话,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官员也当有官员的威仪,若是任凭天下人肆意议论,法度威严不存,那黎民百姓又该如何是从?何况,天下舆论若没有一定的限制,任凭各种谣言满天横行,不仅人心动荡,更易为有心人利用,个中后果你可能够担当?尤其是如今,大敌当前,国家处于危难,那军事情报关系万千将士的性命、神州社稷的命脉,那人心的安定同样牵扯到前线的胜败,又怎能够让你们这些草野书生率行而为?你说你毫无私心,一意为公,你又如何担保你的同伴个个如此?若是其中有敌国奸细混入,或者别有用心者鱼目,你苏杜纵然万死又有何用?”

“这个……我……”

年轻的书生一时之间面红耳赤,张口结舌。

风雨说这番话的时候,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三军统帅帝国宰辅的威仪,迫得苏杜不由为之一窒,更重要的是风雨的话分明切中了瓦报的弊端,让苏杜有心想要反驳,却又无从说起,可是心里又总觉得哪里不对,一时之间说不出得难受。

“好了,瓦报的事情暂时不要再提!如今是非常时期,朝廷自然需要严格管制,以便聚敛人心,一致抗敌。当然,瓦报也并非一无是处,假以时日,若是时机成熟,风雨还不至于那般小气,连古人都不如!”

眼见苏杜被自己驳倒,风雨便缓下了语气,温和的道:

“你也莫要再和以前的那般人混在一起了,书生论政,其心可嘉,然而于国究竟又有多大益处?倒是你对如今的战局颇有些见解,不妨详细说说!”

“是……”

见风雨不赞同自己的言行,苏杜当下差点便要硬碰硬的当面辩驳,幸好又听到风雨有意让自己诉说时局,似乎十分欣赏自己的见解,隐隐然颇有提拔重要的打算,不由精神一振,毕竟这方才是他饱读圣贤书、又如此卖力的热心瓦报的期望所在,便也不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稳了稳心神,朗朗而道:

“呼兰入侵,看似气吞山河,令人畏惧,然而其败有三:后路切断孤军奋战,此其一;国内不稳别无支援,此其二;深陷敌境举国皆兵,此其三!因此,无论圣京是否沦陷,张仲坚若不能够在短期内改变其战略处境,则必败无疑!而宰相若能坚守圣京成功,便是天下众望所归的英雄,此功足以泽被千秋!”

“难道张仲坚便没有回天之术?”

风雨微微前倾了身体,语速极快的插入问道。

“当然有!”

苏杜不假思索的答道:

“北守河北三晋,西断凉州高唐,南克鄂州坚城,东取齐鲁江淮,随后以叛将为前锋,赏功臣以土地,拢士人之人心,留官吏定纲常,则无论圣京是否失守,天下南北分割大局已定,甚或天地换颜也不可知……”

“大胆,胡言!”

苏杜的话,在风雨重重的拍案声下中断。

风雨自然清楚对方的意思。

这也恰是风雨所担忧的。

圣龙自古以来不乏仁人志士,同时也众多为了一己私利而枉顾天下大义的小人,那“天下为公、先忧后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侠义,和“拔一毛而利天下亦不为”的自私,从来都是圣龙帝国思想潮流中激烈交锋的两个极端。

晋阳太守章凤祥的叛变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风雨不敢保证,在呼兰人优势军力的胁迫和重利拉拢的诱导之下,将有多少养尊处优的儒门士大夫和地位高贵的豪强,将会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和土地庄园,而充当呼兰人的爪牙。

风雨更没有把握,一旦呼兰人能够实行怀柔的政策,中原大地上,已经深受豪强们兼并之苦的民众,是否还有兴趣为了圣龙皇室而效命。

早一点开仓放粮、封地于民便好了!

年轻的帝国宰相大为遗憾。

中原毕竟不同于自己的凉州,多了自私自利的豪强和失去土地的百姓,少了渴望军功的青年和保卫土地的农民,尽管自己在幽燕大败之后,便果断的实行了这种放任民众肆意破坏、彻底动摇着圣龙基础的政策,但是时间太过于紧迫,民众习惯了麻木,而呼兰人的刀枪铁骑又是如此一刻不停、咄咄逼人的席卷而来,究竟有多少成效,却真的是天知道!

突然,风雨感到十分可笑,自己原本苦心布局,为的便是要彻底清除张仲坚在呼兰的势力,却没想到演变成如今,那位大国师和呼兰本土的关系确实已经僵化,然而自己竟也一手逼迫张仲坚真的逗留在了中原,以至于神州原本已经纷乱的局面,此刻便又添进了异族,愈发显得热闹。

一时之间,风雨不再说话,整个空间陷入了一种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报,宰相,有大批呼兰兵马相继自西面和北面,与驻扎北门的攻城部队会师之后,正喊声震天、士气高昂,大有发动猛攻之势!”

打破沉寂的,是兴匆匆而来禀告军情的随军长史金岑。

“遭了!”

风雨和苏杜对望的眼神中,同样流露出了一丝担忧!”

“万岁,万岁,万万岁!”

黑暗中的沉寂,被呼兰军营中的欢呼所打破。

坚守在圣京城头的士兵,看到的是数十万呼兰大军会师之后,挥舞着火把群情激昂的壮阔一幕。

这一幕,在圣龙人的眼里,似乎便是呼兰人即将发动总共的预兆。

而在呼兰的军营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恭喜大国师,北方七十余州县,摄于大国师的雄威,无不望风归顺,如今圣龙河之北,除幽云、伦玉两关尽数皆在大国师的掌握之中!”

习习的晚风中,万人的注视下,章凤翔正跪倒在呼兰大国师的马前,恭敬同时异常激动的禀告道。

在圣龙诸多的诸侯中,他绝对不是什么引人注目的一个。

然而就在半个多月之前,他却做了一件绝对轰动的大事。

那临阵前的倒戈一击,竟然将原本优劣分明的战局彻底颠倒了过来,更让向来不败的圣龙名将风雨遭遇了有生以来最惨重的失利,甚至使得整个圣龙帝国都陷入了几乎万劫不复的困境之中;随后,更是他,不辞辛劳的为呼兰大军充当前锋,几乎兵不血刃的夺取了圣龙帝国的三晋。

“辛苦了,凤翔!”

张仲坚大笑着翻身下马,一把扶起了章凤翔。

“义父!”

已经年届五旬的晋阳太守,双目湿润,情绪激动之下却叫出了令人震惊的称呼。

“哈哈,不愧是我的儿郎,从今日起,你便是幽燕总督了!”

张仲坚得意至极。

世人又有几个知道,堂堂圣龙帝国的晋阳太守,竟然便是他张仲坚十多年前苦心栽培,隐姓埋名、鱼目混珠打入圣龙帝国内部的亲信弟子。

这一点,即便是料事如神的风雨,也势必撞破脑袋也想不到。

十多年的隐忍,十多年的谋划,便是为了今朝。

谁敢说,今天他张仲坚的获胜,纯属侥幸?

“义父,请让孩儿为先锋,踏平圣京城!”

章凤翔立功心切的说道。

“孩儿也愿出阵!”

一旁的韩让同样不甘落后的请缨。

“末将等均愿出阵!”

这一刻,呼兰大军的士气极度高昂,所有的将领都摩拳擦掌,眼看着锦州攻陷,三晋幽燕臣服,而圣龙人却陷入了分裂和惶恐之中,谁也不怀疑胜利便在近前。

“进攻?当然,也许真该是进攻的时候了!”

张仲坚轻声的喃喃,目光望向了前方的圣京城,右手却暗自捏了捏正团在手心中的密函——那是刚才,自己的养女,也是自己忠实的耳目,“西门”,从圣龙帝国的东部飞鸽传来的讯息。

“真是决战的时候了吗?”

几乎同时,仿佛感应到了呼兰大国师的挑战,匆匆赶到城头之上的风雨,此刻也轻声的自问。

似乎感受到了各自统帅的情绪,喧嚣渐渐平息了下去,圣京城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蓄势待发的沉默,而城外的呼兰大营,也在最初的激动之后,陷入了一种充满了压迫感的平静之中。

数十万大军,一方挟众包围,一方据城而守,在黑夜中静静的对峙。

谁也不清楚对方的打算,却又似乎明了接下来的演变。

时光便在这样的对峙中流逝。

无论敌我,在满怀着紧张的心情里等候着激战到来的士兵,首先迎来的不是战斗,而是晨曦,随即则是越来越强烈的朝阳。

“撤围了,呼兰人撤围了!”

最终打破这种沉默的,竟不是呼兰人的战鼓声,而是圣龙人的惊呼。

在黑暗中提心吊胆了整整一晚上的圣京人,却并没有等到害怕然而预料呼兰人必定会展开的进攻。

相反,阳光下呼兰大军的行动,让人们迷惑但是却亢奋。

整个行动就仿佛是一场盛大的阅兵。

阵阵铁蹄,地动山摇。

原本驻扎在圣京城东、西、南三门之外的呼兰大军,就仿若庞然的巨兽一般开始了缓慢然而沉重的挪动。

森严的铁甲在阳光的映射下,泛出刺眼的光芒。

林立的刀枪,在呼啸的尘沙中,格外肃杀。

前后的千人队,交替行进。

一拨接一拨,在严阵以待的防范中,徐徐后退。

尽管是数万人的行动,但是整个过程却是如此的缜密,让人找不到丝毫的可乘之机,相反竟是隐含着金戈铁马的杀机,时刻都准备着还以雷霆般的反击。

便这样行云流水一般,在蠕动中呼兰大军片刻之间在城门外留出了大片的空地。

同时留给圣龙人的,却是一件难以置信然而千真万确的事实——

呼兰人撤离了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包围。

圣京城不再是一座没有退路的孤城。

“不愧是天下劲旅!”

站在城楼上同样目睹了这一壮观的风雨,赞叹了一声,心中却为张仲坚竟未选择攻击白虎军而怏怏,当下无精打采的挥手示意准备出击的欧仁解散兵马。

“宰相果然神威!”

“谈笑用兵,挥手解围,不愧是我圣龙第一名将!”

“可笑那呼兰人妄称骑射无双,却不料如今顿兵于我圣京城下,不仅攻城无功,即便是一马平川的原野,竟也不敢接战,在宰相的妙算之下,唯有仓皇逃窜,可怜,可怜!”

……

风雨万没有想到,那些被自己严令必须陪同登城观战的官员们,在目睹了呼兰人后退之后,竟然如此争先恐后的奉承自己。

说来也难怪,这些衮衮诸公往日或者因为政见、立场和利益的不同而极力反对风雨,但是如今大敌当前,又身处绝境,却唯有依赖风雨守城别无他图,自然免不了巴结;更何况,呼兰立国以来军势强盛,两度兵临都城,连败数位君王,即便是风雨自己,虽然曾经有过辉煌胜利,如今也照样一败涂地,因此在圣龙尤其是中原的臣民心中,对于呼兰人实在是害怕之极,今天难得看见如此强悍的对手竟然主动撤围而去,有了一次可以算作鼓舞人心的胜利尚在其次,更重要的则是让自己有了逃离的生机,因此欣喜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只可惜,他们的奉承显然根本没有让风雨感到丝毫的高兴。

“金岑,传我号令,继续紧闭城门,未经我允许,不得放任何人进入,所有圣京军民擅自出城者,无论贵贱杀无赦!”

尽管知道这样的命令,注定会引发民众的不满,但是意识到张仲坚可能围三阙一来瓦解圣京军民士气的风雨,依旧恶狠狠的下令。

帝国的年轻宰相,此刻的脸色十分阴郁。

刚才那些官员们的奉承,实在是拍马拍到了马腿之上。

呼兰人的撤兵可不是摄于他风雨的威名——虽然他风雨还有点小名气,可惜张仲坚并非哈尔里克汗,自然不会被如今缺兵少将的自己吓退。

失而复得的喜悦,死而复生的落差,足以让勇士变成懦夫!

风雨明白了张仲坚的计谋。

这是一场心理战。

呼兰人用强大的声势绷紧了圣龙人的心弦,却又突然撤离,留下的是逃命的活路,还有生命的美好,势必会大大削弱守城一方的士气,甚至引发内耗,而那个时候,恐怕也就是呼兰大军踏平这座城池的最佳时机。

眼下,恰是暴风雨即将到来之前反常的平和。

可以说,整个计谋并不复杂,甚至未免有些简单,但是让风雨感到难受的是自己却似乎偏偏就无法做出妥善的应对。

不过,平和终究是平和,暂且让这些久战成疲的将士们放松一下吧!

思来想去一时之间也没有想出好办法之后,风雨苦笑着自我安慰,暂且抛下了这令人烦心的忧虑,反正至少今日整个白天,应该是一个太太平平的好日子。

起点中文网 www.cmfu.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9章 羁留圣京第4章 麦坚舰队第4章 巧夺幽云第3章 战略大局第11章 双子之谜第7章 调兵遣将第6章 攻伐酒泉第6章 神州遽变第8章 英雄红颜第4章 圣龙来客第8章 百废待兴第10章 战前会议第7章 天下名城第9章 夺城扩军第11章 权力联盟第5章 东隅扬州第11章 帝国宰相第7章 燕府迷案第18章 唇枪舌剑第5章 军中立威第21章 江山美人第7章 交趾战云第12章 遭遇突袭第11章 左右为难第8章 兵阻剑阁第17章 四种兵器第6章 战略抉择第1章 智摄群英第8章 暗影浮动第10章 一场协议第9章 派系之争第3章 雨中突围第12章 临终告别第1章 请君出山第6章 战场余波上第4章 初次相会第3章 凉城之内第21章 撤出名关第5章 跳动仇恨第23章 山雨欲来第21章 江山美人第5章 出使圣京第5章 大开杀戒第7章 凉城的危局第7章 调兵遣将第6章 战场余波下第11章 左右为难第1章 意外抉择第10章 天下大局第7章 引军西进第4章 志同道合第1章 意料之外的突袭第2章 夹缝中的风云世家第2章 烟雨往事第9章 羁留圣京第3章 外交谈判第10章 最后机会第6章 灰鹰军团第8章 乐极生悲第6章 无路可退第6章 恶战弥天第3章 帝都暗流第3章 意外敌情第10章 等候夜晚第1章 宫帏禁忌第6章 海战之际第1章 水幕乾坤第4章 各怀心事第5章 文明战争第6章 踏上印月第20章 欧静白起第8章 同赴国难第8章 夺玉门关第10章 各布机关第8章 夜幕烽火第9章 自作聪明第13章 各方使者第2章 战云密布第10章 等候夜晚第8章 半路金刚第3章 智者勇者第5章 东隅扬州第19章 逍遥遗墨第7章 忠奸难辨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5章 我心不宁第9章 江山多娇第4章 指点河山第1章 金戈铁马第1章 大食使者第8章 作战会议第3章 两军会合第3章 帐中论势第18章 销魂一刹第8章 半路金刚第2章 风侯进京第1章 对峙日河第5章 按兵不动第4章 两军对阵第3章 谈笑论战
第9章 羁留圣京第4章 麦坚舰队第4章 巧夺幽云第3章 战略大局第11章 双子之谜第7章 调兵遣将第6章 攻伐酒泉第6章 神州遽变第8章 英雄红颜第4章 圣龙来客第8章 百废待兴第10章 战前会议第7章 天下名城第9章 夺城扩军第11章 权力联盟第5章 东隅扬州第11章 帝国宰相第7章 燕府迷案第18章 唇枪舌剑第5章 军中立威第21章 江山美人第7章 交趾战云第12章 遭遇突袭第11章 左右为难第8章 兵阻剑阁第17章 四种兵器第6章 战略抉择第1章 智摄群英第8章 暗影浮动第10章 一场协议第9章 派系之争第3章 雨中突围第12章 临终告别第1章 请君出山第6章 战场余波上第4章 初次相会第3章 凉城之内第21章 撤出名关第5章 跳动仇恨第23章 山雨欲来第21章 江山美人第5章 出使圣京第5章 大开杀戒第7章 凉城的危局第7章 调兵遣将第6章 战场余波下第11章 左右为难第1章 意外抉择第10章 天下大局第7章 引军西进第4章 志同道合第1章 意料之外的突袭第2章 夹缝中的风云世家第2章 烟雨往事第9章 羁留圣京第3章 外交谈判第10章 最后机会第6章 灰鹰军团第8章 乐极生悲第6章 无路可退第6章 恶战弥天第3章 帝都暗流第3章 意外敌情第10章 等候夜晚第1章 宫帏禁忌第6章 海战之际第1章 水幕乾坤第4章 各怀心事第5章 文明战争第6章 踏上印月第20章 欧静白起第8章 同赴国难第8章 夺玉门关第10章 各布机关第8章 夜幕烽火第9章 自作聪明第13章 各方使者第2章 战云密布第10章 等候夜晚第8章 半路金刚第3章 智者勇者第5章 东隅扬州第19章 逍遥遗墨第7章 忠奸难辨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5章 我心不宁第9章 江山多娇第4章 指点河山第1章 金戈铁马第1章 大食使者第8章 作战会议第3章 两军会合第3章 帐中论势第18章 销魂一刹第8章 半路金刚第2章 风侯进京第1章 对峙日河第5章 按兵不动第4章 两军对阵第3章 谈笑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