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两军对阵

圣龙历753年9月28日的晚上,李中慧刚回到了自己的住处,那个异常热情的魔法师少女莉娜,蹦蹦跳跳的跑进了李中慧的房间,道:“慧姐,说说嘛,你有没有喜欢的人,莉娜摇着她的手催促着。”刚听及这个敏感的问题,李中慧的脸没来由的一红,那种情景叫人有多怜爱就多怜爱,不由得呆呆的想着,是啊,我和风雨究竟会发展到怎样呢,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谈的都是当今天下的形势,虽然有时有点儿女情怀,但也是点到为止,不敢逾越,突然奶奶的话浮上了心头:“记住了,风雨不过是我们达到目的的一个铺路石罢了,没有他,那麽也许是张三,也许是李四,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合作夥伴。所以我不希望你投入太多的感情。家族的规矩你应该很清楚! 我知道这真是太难为你了,可是你必须明白如今我们李家几代人的心血都寄托在你的身上了。如果风雨不是一个霸主的话,他最终不过是我们手中的一个被替换的工具;如果他是一个霸主的话,你一旦陷入感情的漩涡就非常危险了。”

唉,李中慧不禁长叹一声,心中却产生了一种惆怅。“慧姐,你说嘛。”莉娜继续说道。李中慧从思想中醒过来,望了望紧跟在后的雪雅一眼,产生了一种对这个精力过剩的少女的无力感。不过一下子,就在莉娜的穿插中,欢快地聊着悄悄话。

窗外的天空正开始慢慢变得阴暗起来,气温一下子变得燥热起来肆无忌惮地袭卷著灰色的天空,变幻著各式各样的模样。从窗口涌进来的凉风中还带著些许战争的味道,李中慧嗅了一下这种熟悉的空气,已经习惯的感觉慢慢涌上心头。不知为何她的心中突然间出现了一种极为不舒服的感觉,带著潮气的微风好像在传递著一种不详的预兆。

“是啊,今天怎么没看到风雨将军啊?”莉娜带着调笑的语气望着李中慧说道。“风雨”一想到这,李中慧心中没来由的一跳,一阵寒风夹杂著冷冷的雨丝飘到了她那美丽脸庞,带给她一阵寒意。她心中的不安在扩大。一想到这,李中慧来不及说明,冲了出去,马上连系上在圣龙所安插的暗哨,一一地交待了他们所要做的事,垫垫不安的回到府第,望了一眼跟着冲出来的莉娜和雪雅,道:“风雨,可能出事了.";

在暗桩的查访中,风雨早就被白云飞所谓的正义“承诺”软禁在圣龙的“安全地带”。一会儿,李中慧在焦虑中等来了暗桩所送来了惊人消息:“风雨被软禁了,原因是和云济的会谈,风云世家的首次会晤”李中慧在惊呀中理清了自己的思绪,并发布一系列的应急措施,首先把这一惊人消息以最快速度发给了在锦州的风雨军。

圣龙历9月29日的下午,太阳热辣辣的照射在大地上。

作为圣龙河一个干支的渭水正静静的流淌著,不知不觉中见证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在渭水的西岸,正黑压压的堆积著势不两立的两支军队。

风雨军共计二十万人:

秋风军五万骑兵;

赤狮军两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其中一万骑兵被风雨在重回圣京之前和青龙军的一万步兵,以增强伦玉关的机动力量,当时令许多将领感到不解,然而在不久之後就会证明这一决定非常高明,显示了风雨的伟大战略预测能力);

碧蛇军两千五百名轻骑和四万七千五百步兵,五百四十辆神龙战车(四个团的装备);

白虎军五千轻骑和四万五千步兵,九百六十辆神龙战车(六个团的装备)。

哥舒行文一共调动了十七万人马,另外五万兵马镇守夏城,五万兵马镇守延城,三万兵马镇守凉城。

曾经有人事後指责哥舒行文太轻敌,所统帅的兵马太少。

但是考虑到呼兰由三座城池必须镇守,而且只要镇守十天就算是胜利了;另外,呼兰的士兵比起圣龙而言,总体素质绝对高出一筹;呼兰善攻,圣龙善守,如果去除城池或者大型军阵阻拦的话,这样一支军队在正面的对杀中足以横行,无论是风雨军还是皇甫家族或者林仁山,都无法在这样的厮杀中讨得便宜。──关於这一点,哥舒行文对於自己的军队有绝对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目前的布阵有点像锦州之役时风雨军刚刚渡过圣龙河的情景。虽然风雨军目前准备充足、以逸待劳,而且共计有七万六千人的骑兵;但是哥舒行文的呼兰军也调动了十七万身经百战的马上健儿,远远不是当初在北岸时的那麽仓促。

就这样,在明了了风雨军的战略意图之後,身经百战的哥舒行文果然如秋里所预料的一样,率领主力前来决战,意图掌握整个战役的主动权。

不过哥舒行文在知道当前对阵的主帅并不是风雨之後,不由摇头叹息:真是物以类聚,以前对於一个胆大妄为、屡出奇兵的风雨已经很头疼,没想到风雨麾下还有更具赌性的家夥,敢这麽玩命!

的确,这对於对阵双方来说实在是一场豪赌。

就风雨军而言:一方面置於死地的军队将充分发挥士气和战斗力,另一方面身陷绝地的兵马一旦占据不利就会惨遭全军覆没的危险。

对於哥舒行文而言:由於呼兰的权力之争,使得自己被视为异己分子,被迫面对兵力上绝对占优的圣龙军。要想守住凉、夏,而不是回去受到清洗的话,如今风雨军的部署对他有著绝对的诱惑。一旦乘著圣龙各系军队各怀鬼胎的机会,将眼前身无退路的风雨军扫下河去之後,纵横无敌的呼兰铁骑将对於围攻延城的林仁山和围攻夏城的梅文俊予以各个击破,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否则一旦圣龙的军队团结起来,自己就算打赢了也已经元气打伤,只能被张仲坚摆布了。当然这样的主力决战可以说是一战定胜负,一旦战败,整个凉、夏诸州也就易主了。

所以,对於双方而言,同样都是胜则全胜,败则全败。

对阵的双方在烈日下保持著惊人的耐心,辽阔的平原上充满著肃杀的气氛。

终於,北国的老将开始发起了战斗的第一声号令,擅长进攻的呼兰军在老元帅的命令下,挥舞著战刀,口中发出令人震耳欲聩的呼啸,在地震山摇的铁蹄声中如同潮水般的向风雨军压来。

身处第一线的朱大寿显得十分的冷静,整个战役之前,在他的要求下。秋里终於决定调整了原先的兵力部署,把原属於碧蛇军的、装备有神龙战车的四个团挑拨到朱大寿的麾下,而将白虎军剩余的没有装备神龙战车的四个团交给了百里锡。所以朱大寿实际指挥著完全装备著神龙战车的整整一个军的兵力。

(注:圣龙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夫长;百人为一卫,设百夫长;千人为一营,设千夫长;五营为一团,设校尉。如果是正规军,则五团为一师,设都尉;两师为一军,设统领。

神龙战车每团配一百六十辆,每辆二十五人,分别是由四名士兵负责推动、一人负责站在车上了望指挥、二十人分别为盾牌手、弓箭手、刀枪手负责保卫的。同时每团留有一千人即一个营作为战略预备队。)

对於这种兵力部署,在风雨军的高层指挥官中引起了争执。神龙战车虽然在锦州之战中大显神威,但是毕竟是由南天门自己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兵器而发展出来的,完全依靠神龙战车来抗衡呼兰骑兵,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即使在锦州战役中,神龙战车也是作为防守兵力的一小部分,在激战中还是得到了其他步兵团的大力协助。所以这样的部署无疑是冒了巨大的风险。

但是在实战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实战指挥过神龙战车的朱大寿,则对於神龙战车信心十足,不惜立下军令状。对此,秋里终於在最後的时刻,驳回了其他人的意见,大胆的采纳了朱大寿的建议。

这件事情,在日後为风雨军形成了两个独有的风气:

一是统帅在掌握全局战略的情况下,将会尽全力尊重和满足一线指挥*术上的要求和意见。

二是风雨军在日後的大型作战战,将非常灵活的根据实战需要来调配兵力,经常性的打破建制,以战场实际情况来重新划分一线作战的各位将军的指挥权限。

就这样,被授予第一梯队指挥官的朱大寿,手中拥有了全军所有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足足是十个团的兵力。

他冷静的指挥军队布成了两道直阵,用手中的一千六百辆神龙战车将大军保护在内层。弓箭手们张弓拔箭,在将领的一声喝令之下,万箭齐发,落向敌军之中。

只见凌厉的攻击瞬间到达,集合攻击的箭矢遮天盖日,如死神降临般直射天际而後猛扑而下。骑兵们活生生地被箭雨扫飞空中,人仰马嘶,鲜血迸溅,庞大的马身与慌乱人影在杂乱地摔跌、撞击,情况惨烈至极,被射中的骑兵甚至来不及呻吟就已毙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活活摔死的,在如此高速下摔倒,没有任何反应死神就已经降临了。

受到攻击的呼兰骑兵发挥出精妙得骑术,运用从小在马背上学来的本领躲避著弓箭,同时还以颜色,使自己不负骑射甲天下的盛名。

一时间,弩来箭往,人声鼎沸。

虽然呼兰人骑术一流,虽然风雨军有神龙战车作为掩护,但是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雨,两军还未正面交锋,就已经有上千人永远的倒在了战场上。

阵前的朱大寿冷静的观察著战局,命令弓箭手暂退,盾牌手和枪刀手上前,堵在神龙战车彼此的空隙间,而神龙战车则早已用铁索连成一片,战车前部装备的刀枪正森然的静侯著呼兰骑兵。

在锦州之战中大发神威的神龙战车给予了朱大寿绝对的信心,因而他深信神龙战车将变成一种新兵种,凭借这种攻守兼备、机动灵活的战车,一定能够再次抵御住呼兰人的猛攻。

在他看来,运用这些战车其一是可以弥补步兵奔跑速度不如骑兵的弱点;其二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为後方骑兵的出战创造更为有利的时机;其三可以使士兵有所依靠,充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队伍也会有纪律性,尤其避免了像风雨军这样建军时间很短、军中凝聚力完全依靠将领个人魅力的军队的不足。

而事实上,由於锦州之战後,朱大寿极力推广神龙战车的运用,并在大量实战的基础上,总结了非常完善的战车理论体系和实战兵法,而被後世称为战车之父,并因此在军事史上zhan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注:神龙战车用两根木杆连接双轮,推木杆则车轮就向前转动。两杆之间用数条横木连接,横木上安装可以运载巨弩的支架,支架上还备有可装箭头和石块的皮网兜。另外还绘 制了神兽模形,罩在战车上,当向敌人射箭时,箭头正好从神兽的口中射出,还可以从神兽模形的眼睛处观望敌情。战车的下部装上盔甲般的围裙,以保卫士兵的腿和脚。战车的前部装有两排枪刀,每排枪刀各四支,上面是长枪,下面是短兵器。长兵器,是打敌人的;短兵器,是用来刺杀马匹的。战车的两边都装有铁索!,在驻营的时候,战车的铁索!连起来,就成了营地。)

作者语:写这场决战主要是为了用文字沙盘推演一下战车是否能够对付骑兵,以解决圣龙不擅长骑兵,而风雨又将远征的矛盾。所以在描写这一仗的三、四章里,可能描写不是很细腻,对於想看细节的朋友恐怕会有所失望,不过希望众多对於战术有兴趣的朋友来一起探讨一下。我对於战车克制骑兵一直有些忐忑。如果不行的话,那我就在以後找一场战役让神龙战车全军覆没,为难的是无论长弓兵还是重步兵组成的铁甲阵都有所缺陷。希望大家广泛地提出意见,帮帮在下。

第1章 不祥谣言第26章 天池剑宗第5章 功过赏罚第5章 各有算盘第1章 大食使者第2章 临危授命第7章 重返玉门关第7章 燕府迷案第1章 理想野心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9章 变故突生第7章 居萨罗城第2章 王爷郡主第1章 风云变幻第2章 战云密布第2章 战鼓隆隆第12章 遭遇突袭内容介绍第8章 少女情怀第3章 外交谈判第8章 暗影浮动第15章 潇洒出京第5章 名将威慑下的屈服第10章 凉州内政第7章 碧雨春风第2章 临危授命第8章 决胜之战第1章 大食使者第8章 山中老人第4章 各怀心事第5章 占领之后第9章 大战之前第9章 夺城扩军第11章 大战前夕第2章 人心城墙第7章 意外相逢第6章 霸者无奈第12章 犹豫不前第16章 诡计夺马第1章 理想野心第3章 天子使臣第2章 魔法水晶第3章 黑暗厮杀第3章 唇枪舌剑第9章 反燕运动第1章 印月总督第6章 渡口之战第1章 不祥谣言第2章 风侯进京第5章 打斗交情第2章 王爷郡主第4章 志同道合第4章 迎接钦差第3章 哈桑再现第17章 喜收义妹第7章 锦州城下第2章 西南半岛第9章 离开印月第7章 情意权谋第3章 意外敌情第10章 昌马会谈第1章 肃清吏治第9章 主动请缨第23章 山雨欲来第8章 今夜悄然第8章 半路金刚第10章 天下大局第2章 远征归来第5章 异地故交第8章 夜幕烽火第1章 请君出山第6章 针锋相对第5章 宪政出台第1章 意外邂逅第7章 天下名城第1章 水幕乾坤第8章 举棋不定第3章 相煎何急第5章 跳动仇恨第7章 高丽国王第1章 孤城夏州第6章 蓝鲸出海第6章 攻伐酒泉第3章 大军北伐第11章 回伦玉关第20章 生死一发第10章 雄关伦玉第10章 天下大局第6章 战场余波上第6章 出兵夏州第9章 江山多娇第9章 变故突生第9章 雷霆之击第6章 渡河之战第4章 定计突袭第2章 战鼓隆隆第8章 高丽大捷第9章 江山多娇第2章 魔法水晶
第1章 不祥谣言第26章 天池剑宗第5章 功过赏罚第5章 各有算盘第1章 大食使者第2章 临危授命第7章 重返玉门关第7章 燕府迷案第1章 理想野心第1章 远征印月前的准备第6章 意外的收获第9章 变故突生第7章 居萨罗城第2章 王爷郡主第1章 风云变幻第2章 战云密布第2章 战鼓隆隆第12章 遭遇突袭内容介绍第8章 少女情怀第3章 外交谈判第8章 暗影浮动第15章 潇洒出京第5章 名将威慑下的屈服第10章 凉州内政第7章 碧雨春风第2章 临危授命第8章 决胜之战第1章 大食使者第8章 山中老人第4章 各怀心事第5章 占领之后第9章 大战之前第9章 夺城扩军第11章 大战前夕第2章 人心城墙第7章 意外相逢第6章 霸者无奈第12章 犹豫不前第16章 诡计夺马第1章 理想野心第3章 天子使臣第2章 魔法水晶第3章 黑暗厮杀第3章 唇枪舌剑第9章 反燕运动第1章 印月总督第6章 渡口之战第1章 不祥谣言第2章 风侯进京第5章 打斗交情第2章 王爷郡主第4章 志同道合第4章 迎接钦差第3章 哈桑再现第17章 喜收义妹第7章 锦州城下第2章 西南半岛第9章 离开印月第7章 情意权谋第3章 意外敌情第10章 昌马会谈第1章 肃清吏治第9章 主动请缨第23章 山雨欲来第8章 今夜悄然第8章 半路金刚第10章 天下大局第2章 远征归来第5章 异地故交第8章 夜幕烽火第1章 请君出山第6章 针锋相对第5章 宪政出台第1章 意外邂逅第7章 天下名城第1章 水幕乾坤第8章 举棋不定第3章 相煎何急第5章 跳动仇恨第7章 高丽国王第1章 孤城夏州第6章 蓝鲸出海第6章 攻伐酒泉第3章 大军北伐第11章 回伦玉关第20章 生死一发第10章 雄关伦玉第10章 天下大局第6章 战场余波上第6章 出兵夏州第9章 江山多娇第9章 变故突生第9章 雷霆之击第6章 渡河之战第4章 定计突袭第2章 战鼓隆隆第8章 高丽大捷第9章 江山多娇第2章 魔法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