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百废待兴

圣龙历七五三年十月的凉城,真的是面临著天翻地覆的变化。

风雨命人搭建起招贤台,并且宣布孔宓为风雨军的军师,同时聘请陈善道为军中长史。此外还当众宣布无论贫富出身,各级官吏有义务推举有才之士,而所有民间自认为有一技之长者,皆可以到凉城的纳贤馆毛遂自荐,只要有司考核通过,均将授以相应的职位,并且享受相应的待遇,保证所有有才有识之士,均可以在风雨军大展拳脚。

之後,陈善道正式主持起文史的编撰工作,并且通过他在士林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西北许多著名的文人儒者,像夏长杰、范汉生、金岑等人纷纷投效,一时之间,风侯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美名传颂天下。

风雨把这些博学的文人组织起来,在凉城四周开设学堂,普及教育,大批寒家子弟有了免费受教的机会,後世为此感到非常讽刺:儒家一直推广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居然在一个蔑视儒家礼教、积极推行法家的枭雄身上得以实现。

军队得到了整编,并且积极推行军屯制度,在军事驻地组织士兵生产,建立“且耕且守”的制度,士兵们一边戍守,一边务农。军屯保持著原有的军事制度,以营为生产单位,其屯田事务有典农中郎将管理,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养兵运粮的负担。

民屯也在积极的展开,广漠荒凉的原野上,出现了一处处农耕的人群,在兵荒马乱之後,大西北兴起了一股如火如荼的农业生产的热潮。

“好!李先生和众位大人真是功不可没啊!”

风雨率领一批官员视察完了这些天来的建设,回到议事厅。

虽然经历了刚才的不快,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满意,无意间却看见李淳心事重重,不由十分奇怪,问道:

“我们凉城的衣食父母怎麽如此不开心?”

“启禀风侯,虽然目前百姓对於屯田非常踊跃,屯田计划开展得非常顺利,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缺少足够的耕牛,来不及开垦啊!若不能够及时解决的话……”

李淳愁眉不展的说道,这些天他忙里忙外,为凉城的发展事必躬亲,然而百废待兴,实在是有著忙不完的事情。

风雨听了李淳的话之後,也皱了皱眉,西北地多牛少,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今大举开垦,如果没有耕牛的话,对整个屯田大计的开展有著不小的负面影响。

这样想著的风雨,回头看了看高凤阳。

“如今时局动荡,我们和各地的商务都陷入停顿阶段,眼下又是建军,又是屯田,我实在没有多少钱了!”

高凤阳看见风雨的目光转向自己,吓了一跳,急忙哭穷。

“两位大人何必如此愁苦,在下自有妙计!”

一旁的孔宓却笑著说道。

“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有什麽办法?”

高凤阳十二万份的不服气,他自诩为商贾奇才,如今因为风雨军开销实在太大,而一筹莫展,绝对不相信这个被风雨如此礼遇的书生有什麽绝妙好计。

“是啊!请孔先生快讲!”

李淳也是急不开待,凉城的事务千头万绪,他又不想被无忧谷的人给比下去,一听到孔宓有办法解决这个大难题,不由眼睛一亮。

孔宓笑著向高凤阳问道:

“虽然我们和呼兰、西域以及圣龙的商贸暂时停顿,但是和高唐的贸易如今应该开展得很频繁吧?”

“是啊!可是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根本没有闲财来购买这些耕牛,高唐的牛再多也没用!”

高凤阳想了一下,风雨军占领凉城後,自然而然就取代了呼兰,同拥有青海湾、红河以及大高原的高唐之间产生了非常频繁的贸易,成了目前风雨军唯一的商贸渠道。由於高唐盛产牛,他不是没想过向高唐大举收购,但是手头实在缺少现金。

“没有现金也没关系,别忘了呼兰人在凉州库存了大批的丝绸,目前根本无法运往西域销售,何不让人染成印有花纹的彩色丝绸,发一批给那些经常和高唐来往的有影响的人士,命令他们在和高唐贸易时必须穿著或者使用,以开风气之先。然後,我估计等丝绸流行之後,就可以方便的用两三匹丝绸换一头牛,那麽只需十八万匹丝绸就可以换得六万多头了。”

“妙极!”

“此计甚妙!”

李淳和高凤阳常年经商,所以在孔宓一点拨之後,立刻如梦初醒,不等对於经济迷迷糊糊的风雨想通,就已经拍案叫绝。

“我看还要做一下修改!”

一直没说话的欧静笑著说道:“开风气之先者,最最合适的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莫过於──”

说著,指著还没反应过来的风雨,四人一起叫道:“风侯也!”

顿时哄堂大笑。

其实孔宓、李淳和高凤阳三人也早已想到这一点,不过不方便开口,而欧静则心领神会,由她出面点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就这样,一代名将风雨,在他的文官系统齐心协力、配合默契的合谋之下,无可奈何的成为了丝绸推销员。

风雨直觉到不是一件好事,不过一时间不知如何反击,跟著傻笑了一会,终於找到了转移话题的内容,问道:“各位对於民屯收成的征收,是否有了决议?”

一言既出,四周沈默。

对於民屯收成的征收,目前分成了两派。

李淳主张采用“计牛输谷”的方法,按照屯田客使用官牛的多少,来确定不同的租额,并且利用自己主管凉城的便利,已经实施下去了。

欧静则坚决反对,认为采用这个办法,收成好的年份也只能按照原定的额度收租,如果收成坏的年份,国家还不得不减免,对国家大大的不利。因此主张“分田之术”,根据每年的实际收成,按照一定的比例来收取租谷,丰收多收,歉收少收。

这两个方法各有千秋。按牛收租的办法,由於规定的租额是不变的,屯田客为增加收获,就会扩大种植面积,开垦荒地,增加官田;如果实行按产量分成收租的办法,收成增加了地租也要随之增加,屯田客不能完全zhan有自己的增产所得,就会失去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但对增加国家收入又确实有利。

风雨发觉自己又在自找麻烦了,因为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李氏家族和无忧谷之间的一次大较量,身为中间人的风雨,自然不能够轻易的捅这个马蜂窝。

这个时候的风雨不由想念起远在圣京的李中慧来,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泥潭中,风雨越来越感到,这个当初被自己揭开黑纱的少女,实在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好帮手。

为了调解场内的气氛,风雨干咳了一声,转移话题道:“如今轩辕军校筹建的如何了?”

“启禀风侯,校址已经落实,各科教员也纷纷到位,现在还请风侯为军校题词,作为军校世代流传之精神!”

提到办学,陈善道的兴趣不由上来了,和所有文人一样,对於整编文史和兴办教育,历来都是当仁不让的。

风雨也很得意自己对於军校的人事安排。陈善道被任命为学监,以他一丝不苟的性格,来整肃军校的纪律再合适不过了;不过风雨可不想把整个军校变成一个呆板而无生机的集中营,所以任命孔宓为教务长,在这个诡计多端的家夥带领下,那些学员的脑子一定会开窍吧!(真可怜,风雨仿佛看到了恶魔正在磨刀霍霍向牛羊)

整个军校学习的内容分为七科,分别是道德、兵法、武艺、地理、数学、机械、五行术。

道德由陈善道负责,施教的是一批儒生和无忧谷的一些贤士,风雨虽然讨厌儒家的繁文缛节和愚蠢的仁义道德,但是认为儒家提倡的忠义思想有助於加强军队的控制。

兵法由风雨亲自主持,风雨军的各级将领也参与,不仅讲战阵的运用,还涉及到谋略和用兵的思想。

武艺由秋里主持,同样,风雨军的各级将领也参与其中。

在兵法和武艺的讲学上,风雨军的将领们是师生互动的,有些课程上他们是学生,有些课程上他们是老师,互相交流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经验和教训,并且流传下去。

地理由陈善道推荐的夏长杰主持。

数学包括了天文、阵法,由孔宓主持。

机械和五行术则不是必修的学科,所学者是经过专门的选拔,日後委以特殊任务。机械当然由南天门担任,令风雨意外的是,这家夥看了几百年前逍遥的著作顿时如获至宝,所以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个差事,算是回报风雨,这不由让风雨对於逍遥更多了一份敬意。至於五行术则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让所有懂得五行术的人来轮流教学。

轩辕军校的学员一是来自风雨中,除了各级长官必须前来进修外,一些年轻机灵者,或者作战勇猛者,都被选来学习;同时由於凉城四处开设学堂,这些学堂的师长们也会推荐一些优秀者前来。此外,军校每年都有招生考试,由於风雨的显赫声名,所以这第一期来报考的人数就大大的超出了风雨的预料。

对於陈善道的要求,风雨也很重视,知道这是为这所学校的莘莘学子建立一个为人处事的标准,事关重大。

风雨沈思了良久,终於提笔写道: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包容豁达,报效国家,诚信为本;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智,披肝沥胆之忠,慷慨赴难之勇者也!”

就这样,这番话成为了所有轩辕军校学生的座右铭,而这批学生注定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雨过天晴语:

最近两个月没有打开信箱了,今天一打开却吓了一跳,竟然有六百多封信,除了许多无关的垃圾信之外,居然还有近两百封朋友的来信,是针对小弟目前在网上上传的两本书:征战天下和铁血山河的,其中有许多建议和批评令雨过天晴受益匪浅,还有许多激励之词让在下惭愧之余更是坚定了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书写好的决心。

另:原本以为写内政挺省力的,没想到真正开始写了,才发觉其实很麻烦,许多政策真的是一言难尽,由於我在书中将陆续写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内政改革如“一条鞭法”、“议罪银”、“养廉银”“青苗法”等等政策,所以下了一点功夫,读罢历史、掩卷长叹,方才恍然制度的本身其实各有优劣,执行者却往往会把利国利民好事办成祸国殃民的坏事,因而这些政策其实即使盖棺亦难以定论。终於领悟原来天底下最不好当的是政治家了,不仅是吃力不讨好、还会好心办错事,不如做一个自由的懒散人。呵呵!

第9章 和平建议第2章 重围之中第8章 凉城疑兵第8章 不速之客第4章 秋风兵团第6章 战略抉择第8章 百废待兴第6章 占领交趾第16章 沙场结盟第10章 风雨去向第11章 帝国宰相第2章 剑起花落第12章 遭遇突袭第7章 锦州城下第1章 金戈铁马第3章 沙漠激战第5章 两军对峙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9章 少年将才第11章 帝国宰相第4章 迎接决战第4章 指点河山第15章 提议联姻第4章 迎接决战第6章 渡河之战第1章 印月总督第3章 浓烟滚滚第11章 渴求和平第2章 盖世猛将第5章 尼国遇刺第11章 左右为难第3章 相煎何急第11章 权力联盟第8章 暗影浮动第3章 后方锦州第3章 凉城之内第3章 天子使臣第3章 再起波澜第1章 江南君臣第7章 生死之间第1章 凉州的冬夜第8章 凉城疑兵第3章 干戚济世第3章 床第风光第9章 决战在即第8章 山河家国第3章 后方锦州第9章 暗夜阴谋第2章 连横合纵序宝剑利盾第1章 权势洗牌第13章 各方使者第2章 冒雨追击第6章 大获全胜第6章 战场余波下第1章 突然袭击第10章 各布机关第4章 激战凉城第4章 定计突袭第13章 血战名关第1章 圣京协议第6章 占领交趾第1章 秘密交易第3章 大军北伐第4章 激战凉城第5章 两军对峙第9章 风起云涌第11章 帝国宫殿第7章 居萨罗城第2章 会盟前夕第4章 秋十三郎第7章 战争横财第10章 一场交易第4章 三千骑兵的神秘行动第6章 灰鹰军团第7章 往事不再第10章 战前会议第7章 微服私访第1章 秋风瑟瑟第11章 双子之谜第3章 两军会合第9章 风聚云动第2章 重围之中第7章 燕府迷案第11章 帝国宰相第2章 辽东军略第4章 草原交锋第2章 王爷郡主第8章 决胜之战第5章 圣龙舰队第1章 秋风瑟瑟第2章 远征归来第3章 帐中论势第5章 兵败如山上第18章 唇枪舌剑第3章 江南水师第19章 少年将才第15章 圣京之谋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兵败如山上
第9章 和平建议第2章 重围之中第8章 凉城疑兵第8章 不速之客第4章 秋风兵团第6章 战略抉择第8章 百废待兴第6章 占领交趾第16章 沙场结盟第10章 风雨去向第11章 帝国宰相第2章 剑起花落第12章 遭遇突袭第7章 锦州城下第1章 金戈铁马第3章 沙漠激战第5章 两军对峙第5章 兵败如山下第19章 少年将才第11章 帝国宰相第4章 迎接决战第4章 指点河山第15章 提议联姻第4章 迎接决战第6章 渡河之战第1章 印月总督第3章 浓烟滚滚第11章 渴求和平第2章 盖世猛将第5章 尼国遇刺第11章 左右为难第3章 相煎何急第11章 权力联盟第8章 暗影浮动第3章 后方锦州第3章 凉城之内第3章 天子使臣第3章 再起波澜第1章 江南君臣第7章 生死之间第1章 凉州的冬夜第8章 凉城疑兵第3章 干戚济世第3章 床第风光第9章 决战在即第8章 山河家国第3章 后方锦州第9章 暗夜阴谋第2章 连横合纵序宝剑利盾第1章 权势洗牌第13章 各方使者第2章 冒雨追击第6章 大获全胜第6章 战场余波下第1章 突然袭击第10章 各布机关第4章 激战凉城第4章 定计突袭第13章 血战名关第1章 圣京协议第6章 占领交趾第1章 秘密交易第3章 大军北伐第4章 激战凉城第5章 两军对峙第9章 风起云涌第11章 帝国宫殿第7章 居萨罗城第2章 会盟前夕第4章 秋十三郎第7章 战争横财第10章 一场交易第4章 三千骑兵的神秘行动第6章 灰鹰军团第7章 往事不再第10章 战前会议第7章 微服私访第1章 秋风瑟瑟第11章 双子之谜第3章 两军会合第9章 风聚云动第2章 重围之中第7章 燕府迷案第11章 帝国宰相第2章 辽东军略第4章 草原交锋第2章 王爷郡主第8章 决胜之战第5章 圣龙舰队第1章 秋风瑟瑟第2章 远征归来第3章 帐中论势第5章 兵败如山上第18章 唇枪舌剑第3章 江南水师第19章 少年将才第15章 圣京之谋第3章 大军北伐第5章 兵败如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