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言速胜多是养寇自重

王崇古的提醒是非常及时的。

因为大明朝刚刚发行了一千万银的特别国债,专门用于绥远驰道和绥远矿业的投资开发,因为绥远新立,地方人事结构简单,卧马岗、胜州煤山碱池,都是工部的控制范围之内,属于直接隶属于朝廷的特区,和地方关系不大。

如果掏空府库演化成掏空国帑,那大明国朝就彻底什么都做不了了,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而且即便是掏空府库,也是不能接受的。

随着绥远的建制逐渐完善,绥远地区的城池开始建设,用层层转包创造不该存在的债务,而后这笔债务再在有心人的驱使下,不停的转移到债权人模糊的地步,最后一鱼两吃,大明国帑就是有再多的银子砸进绥远也看不见水花。

而且最为恐怖的就是大明用尽了各种办法削弱草原,用了十年的时间步步征伐,又以海量的白银投入,最终得到了一个一地鸡毛的绥远,残忍的朘剥最终导致民心向背,大明在绥远的统治岌岌可危,就如同在腹心之上划出了一个巨大的血槽,血流不止,只能放弃。

十年心血,无数人的奉献,那些死在草原上的墩台远侯、征伐中死在征战中的军兵、垦荒时死在野兽和流寇手中的农夫,他们的血,全都白流了。

这种事会发生在绥远,会发生在辽东,会发生在甘肃,会发生在吕宋,这种事也曾经发生在交趾十三司。

所以即便是掏空府库,朱翊钧作为皇帝也不能接受,尤其是这些新开辟的郡县之地。

朱翊钧相信,王崇古其实早就想说,但是之前是碍于面子,不肯承认之前自己是个奸臣佞臣,后来直面自己后,又犹豫这么做的代价,反反复复的权衡了许久许久,才在海瑞登门的时候,脑子一热,选择了和盘托出,更是在皇帝面前,将整个过程补全。

杨博说王崇古易怒,就是说他很容易情绪化,某个时间,脑子一热就会做些什么,显然,海瑞的登门拜访,让王崇古说不出拒绝二字,既然要做,那就做到底,做到完美。

这是自绝于天下百官的行径,如果不是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对于王崇古而言,很难做到这种地步。

现在王崇古提出了造一个九层琉璃塔为李太后祝寿,实际上是为了推动烧玻璃的实践,更有可能是弄个小项目,让一些对王崇古十分不满的嫡系,去里面分一杯羹。

一千五百万银的绥远投资,甘肃、辽东,这些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一鱼两吃的重灾区。

相比较之下,让王崇古弄个琉璃塔给嫡系们分赃,维护下组织度,其实王次辅的要求并不过分。

朱翊钧本来是这么认为的。

“还是由工兵团营负责营造啊,要拉动规模才能技术进步,我们一旦建好了这座琉璃塔,一定会成为京师最闪亮的建筑,到那一天!整个京师、整个天下、整个世界都会知道大明有这么一座琉璃塔!到那一天,所有人都知道玻璃的好处!到那时,玻璃的推广,就变的简单了。”

“有了需求才能催生供应,才能让制作玻璃规模化!”王崇古和王国光据理力争。

张居正喝着茶水,继续做那个装糊涂的师爷,他其实也在判断王崇古的目的,本来以为是给晋党的嫡系分点银子,但看来看去,好像不是。

工兵团营和晋党的士大夫并不重合,甚至可以断言,这是两个完全没有任何交集并且有利益冲突的集体。

大明工兵团营主要是穷民苦力的游堕户组成,在家乡因为天灾人祸破产后,带着最后一点干粮来到了京师,求一条活路投入了工兵团营之中,而提领工兵团营的都是京营伤老退役的锐卒。

而士大夫本身就和乡贤缙绅高度重合,是朘剥穷民苦力的刽子手,而士大夫又在朝中鼓噪兴文匽武之风,一直到戚帅讨伐板升收复绥远之后,仍然充斥着噪音。

王崇古,已经完全抛弃了晋党,他连一百二十万银的奇观修建,这么点蚊子腿的肉,都不肯给晋党了。

那么晋党该怎么办?重新选一个党魁对王崇古展开清算?

王崇古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首先以工兵团营、官厂团造为核心的工党,实力并不虚弱。

即便是没有结党,如绥远总督潘季驯、礼部右侍郎沈鲤(治水)、山东河南总督凌云翼、工部的汪道昆、松江巡抚申时行,这些不是工党的人但都督办大工鼎建设和官厂,如果有人要对王崇古做什么,无论是诬陷还是各种古怪的攻讦,他们也不会坐视不理。

关键是王崇古本人并不好对付,他还有圣眷。

“次辅的意思是,要给工兵团营去做吗?”张居正平平淡淡的询问,似乎问一个不是很关切的问题一样。

王崇古立刻回答道:“不然呢,层层扑卖下去,恐怕死的时候,也见不到完工了!别说把这琉璃塔当成招牌进行宣传,推进玻璃的销量了,到时候建不成,太后问起来,外廷人人蒙羞。”

技术进步奖的最后波纹已经被陛下给拿走了,现在王崇古心心念念的就是再留下点什么。

南衙大报恩寺琉璃塔建成近两百年了依旧坚挺,王崇古希望这个北衙的琉璃塔,和南衙的琉璃塔一样,成为大明的名片,成为天朝上国的标志,成为他王崇古最后的波纹。

张居正想了想说道:“那建吧。”

“钱从哪里来?!”王国光一听首辅次辅都同意了,人直接怒了,说得好听,银子呢!

朱翊钧听明白了这是办正事,也知道自己误会王崇古了,他笑着说道:“今年的金花银,用于这个琉璃塔好了。”

钱从内帑来,朱翊钧选择了爆金币。

其实李太后的并不是很喜欢乱花钱,皇帝和潞王大婚用的假货滥竽充数,李太后都同意了,这些年唯一奢靡的还是那个三十万银的佛塔,当时主少国疑,急需要做点什么来彰显皇威。

三十万银,不算少了,五分之三个隆庆皇陵了。

之所以当时要让王崇古建佛塔就是为了让天下人看的,晋党党魁献媚,俯首称臣,主少国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就是保持皇位的稳固,不出现乱子。

但现在让李太后花这么多钱,她是不乐意的,即便说王崇古有一万个合理的理由,那李太后也很难直接答应。

朱翊钧打算去试试看,要是答应也就答应了,不答应就换个名义好了。

“内帑是不是没钱了?”王国光看向了冯保眉头紧皱的问道。

“有,管好你们国帑,别被人给掏空了都不知道。”冯保简单而有力的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有字,内帑说的底气十足。

去年一年,内帑除去商税分成之外,皇庄共盈利120万银,再加上商税分成的1270万银,内帑真正的富可敌国,即便是拆借出去了700万银,依旧有500万银的存银,如果再加上长崎总督府寄存在皇帝这里的298万银,内帑完全可以独资建设京开驰道。

当然这298万银是长崎总督府的府银,朱翊钧不打算动用,按照长崎总督府的意思,这笔银子是给皇帝的贺礼,吕宋总督府去年一年搞了1500万斤的铜入大明,就他吕宋总督府忠诚,长崎总督府不忠诚吗?

但朱翊钧依旧把这笔银子留下,当成了存款,如果长崎方面仍然坚持要当成贺礼,朱翊钧就会将这笔银子纳入开海投资之中,一体分红。

相比较需要到内帑要饭的国帑,内帑富得流油,这和供养有关,国帑养着整个大明朝,方方面面都要钱,一里驰道就9800银,长达千里的驰道,就是千万银的支出,而内帑养的是范围就只在禁苑了。

所以,国帑要的饭,没有利息,所以,朱翊钧在主动爆金币,除了那700万银子的京开驰道投资之外,还有120万银的北衙琉璃塔。

这都是为了大明。

大明现在的分配显然是不合理的,商税上内帑和国帑对半分成,而内帑还有120万银的金花银,再加上皇庄,内帑的收益占据了大明财政收入的近一半,但却不需要承担任何的义务,这是不对等的。

但这个分配比例,张居正不赞成更改,他现在变得越发保守,这些银子在陛下手里,也好过在国帑被人各种手段掏空了要强得多。

朱翊钧也不打算改变这种分配模式,反正他死后,这种皇帝吃一半的分配模式,总归是会有人去纠正的,在这方面,朱翊钧对大明的文臣们很有信心。

琉璃塔要建,这是皇帝的意志,国帑没钱,资出内帑也要建,奇观有的时候也是有些用处的,作为标志性的建筑物,会成为一个广而告之的名片,大明的玻璃产业,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透明的玻璃器皿,可以制作光学仪器,也可以制作化学仪器,能够更加直观透彻的探索人类未知的边界。

张居正拿着一本奏疏,笑着说道:“如果米袋子漏了一个洞,为了让这个米袋子仍然鼓起来,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不断的往里面加米,当加的量大于漏掉的量,这个时候,我们米袋子就鼓起来了,第二种办法就是想办法把这个洞堵起来。”

“海总宪把这个洞补起来了,这里要诚挚的感谢王次辅在政策完善中的积极建言,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张居正最后一句话出自《老子》,意思是有道之人很有智慧,但这种智慧往往被人视为愚蠢;有道之人在前行的路上,总是在准备后路而不是一味的向前;有道之人走在平坦的道路上,仍然会察觉出其中的缺陷;

毫无疑问,大明现在一片鲜花锦簇,但有道之人在修修补补,才有了繁荣。

“其实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往袋子里加稻草,这样米袋子,看起来也是鼓起来的。”王崇古极为平淡的说道。

他其实完全可以化身为歌功颂德的谄臣,而不是积极谏言,他跟海瑞说的那些,在贱儒看来多少有点没事找事,新政已经有了许多的成果,大明已经恢复了许多的活力,何必呢? 往破了一个大洞的袋子里放稻草也是一种做法。

大家都蒙上眼睛,晃动身体也能假装列车在前进。

“有道理!”朱翊钧笑着说道,王崇古讲了个大明笑话。

廷议通过了海瑞的鼎建大工反腐细则,两个严厉禁止,禁止层层扑卖和债务转移,非要做,那就要乞求老天爷保佑,不要出事,否则谁出事都要担责,在这个瓜蔓连坐盛行的年代里,朝廷三令五申严厉禁止仍然要做,那就是在考验九族的羁绊了。

皇帝是大明的第一责任人,在亡国的时候,会冠以亡国之君的名号,责任大,担子大,权力就大。

大明新政如火如荼,廷议的内容自然比万历初年的朝堂狗斗要繁杂的多,户部奏闻了各地普查丁口的进度,除新三省,绥远、辽东、甘肃之外,其他省份都可以在万历十一年彻底完成,普查丁口,都会伴随着废除贱奴籍,这方面会稍微滞后一些;

工部奏闻了驰道的建设进度,胜州卧马岗的开矿进展,还有河南山东营造官冶煤钢联营,遇到的困难还是老问题,人手不够。主要还是人才方面的短缺,每一个官厂都要一个大师傅,但大师傅的数量是有限的,工部奏闻就六个字,规模,规模,还是规模!

而吏部、都察院开展了春雷行动,对去年冬天户部查到的多个账目问题,进行了问责,又有数十名官员在考成法和反腐的大棒面前倒下了,这一次郭有章去爪哇,路上有伴儿了,只不过到了爪哇,他们估计相处不会太愉快;

刑部主要是汇报了剿匪事宜,是和兵部的巡检司联合行动,巡检司包括了陆防巡检司和海防巡检司,大面积的剿匪,在大明各地展开,剿抚并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营商环境,遍地匪患的商路上,是不会有商队经过的,丝绸之路的衰弱和沿途匪患过于严重有关;

礼部则则是上奏了新一卷修好的大明会典,总裁张居正已经看过,并且写好了长长的浮票,新一卷的大明会典写的是《纲宪事类》,相比较嘉靖本大明会典,万历年间增设了对于都察院御史的限制,明确规定了要有地方履职经验,三年以上,才能担任,最大限度的减少贱儒的生存空间;

对于打击贱儒,礼部不余遗力,重拳出击,就连名声很好的沈鲤,也是如此。

有些人的名望是刷出来的,有些人的名望是真的,海瑞和沈鲤都是不畏权贵,一个抬棺上谏,一个在座师盛行的年代里,不肯同流合污,对于大明贱儒实在是太多的现状,沈鲤也在重拳出击。

因为贱儒,大明皇帝在皇家理工学院这个大事中,没有抛弃万士和,而是抛弃了礼部,让礼部上下都对贱儒恨到咬牙切齿的地步。

兵部和大明武勋之首的奉国公,联合奏闻了关于西南战事的一些进展,莽应里的东吁已经完全处于了被动当中,黔国公沐昌祚、四川总兵刘綎摁着莽应里的脑袋打,之前因为信任生苗熟苗导致的漏洞,已经全部堵上,而现在西南战事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战代练,既是战争也是练兵,西南地面在尺进寸取,一点点的推进。

之所以缓慢推进,就是吸取了当年的教训。

奉国公戚继光坐直了身子说道:“正统年间,四征麓川,后三次都是由王骥率领京营锐卒,而后地方卫军配合,动辄十数万大军,到了地方,人吃马嚼,都是银子和粮食,粮饷需要转运大半个天下,才能抵达云南。”

“每一次都是快进快出,快速攻灭其都城,然后达成盟约鸣金收兵,我戚某人,转战南北数十年,从未见过快进快出,能灭其苗裔的,能结束战争的,但我没去过西南,现在也不是正统年间,实在是不好妄下断言,但,快进快出,的确解决不了问题。”

兵部尚书曾省吾立刻说道:“天下兵势大抵是相同的,快进快出看似是逼迫其俯首称臣,但未曾去其根基,就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谈某战攻伐,就谈速胜,速胜从来不是胜。”

“不就是养寇自重吗?王骥带领京营前往,打了十年,打成那般糜烂的局面,就是最典型的弛防徇敌,养寇自重。”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说道,他敢下这个断言,因为,他就是这么干的!

养寇自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能彻底消灭敌人的时候不消灭,反而以各种名义立下协约,看似大获全胜,却颗粒无收,而后蛮夷索赏不成,悍然撕毁条约,继续攻伐,重复的戏码重复上演,弛防徇敌的那些人,一点点的获得更大的权力,最终从养寇自重到拥兵自重,朝廷处置投鼠忌器。

王崇古对这套流程可太熟悉了。

王崇古想了想说道:“大明和北虏打了多少年?就从俺答汗入寇算起,嘉靖二十九年,到万历九年才彻底结束,平倭打了多少年?戚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山东打到了广州,南衙、浙江、福建,转战数千里之遥,从嘉靖二十九年朱纨自杀算起,一直到万历二年国姓正茂领兵彻底消灭电白港倭寇结束。”

“速胜?哪来的速胜?从矛盾说的角度去看,当矛盾激化到了一定地步才会发生战争,这是矛盾最激烈的状态,想要达到冲和的状态需要时间,需要矛盾激烈冲突中达成一致。他王骥带的是天兵天将,攻伐以月计算?”

王崇古能想到的速胜,只有英国公张辅攻伐安南,但英国公亲自去了两次才平定,成祖文皇帝走后,大明立刻丢了安南,而安南的丢失,让辅国大臣英国公张辅在朝堂上处处被动,正统年间,张辅甚至不能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教育。

大明是古典军事帝国,一个皇帝可以不知兵,但对兵凶战危没有丝毫了解的皇帝,对大明是多么可怕的灾难。

速胜不是胜,速胜多数都是养寇自重。

“所以还是太祖高皇帝的尺进寸取好啊。”保守派的曾省吾,又在念叨祖宗成法了。

朱元璋的尺进存取,就是进攻一百里,却只取三十里,剩下这七十里地方就是军事缓冲区,而这个缓冲区就是战区,人为的制造一个无人区,这个时候,这七十里土地,彻底变成了无主之地,而后大明再进行开拓。

这就是洪武年间的战法,效果就是开辟了大明朝,而且传了近三百年。

李成梁在辽东也用的这种战法,每年都要进攻,人为的制造无人区,而后再缓缓前进的占领,彻底扫除统治的障碍。

现在西南有样学样,慢慢打,一点点的磨,缓缓恢复攻伐能力的同时,一点点的蚕食,最起码让对方数十年内没有作妖的能力。

更加准确的说,现在西南战事进入了拼血条的阶段,大明打算用一眼看不到头的血条,生生将东吁磨到抵抗意志彻底消散为止。

“旧港总督府的牙兵,给东吁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曾省吾说起了旧港总督府对东吁的进攻,大致可以总结为东吁、红毛番一起打。

果阿总督府和东吁抱团取暖,鹰扬侯张元勋四处出击,始终让果阿总督府和东吁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持续不断的打击敌人的士气。

朱翊钧看完了详细的军报说道:“莽应里挨了几巴掌,现在应该清醒了许多,过不久,他估计就该跟大明议和了,朕不通军务,但前线的东吁军已经有了溃营的征兆,刘綎突入一百里深处,敌人望风而逃,缴获了十七头大象。”

象兵是东吁的特色兵种,象兵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的明显。

优点就是体型庞大,既可以用来做运输的工具,也可以用来作战,尤其是两军对垒的时候,象兵的破阵能力极其强悍,而缺点就是笨重,行动缓慢,庞大的体型遇到训练有素的军队,远程的箭矢和火器,都会对象兵造成极大的伤害,大象一旦受伤开始狂暴,直接无差别输出。

象兵虐菜,那自然是一等一的强,但面对强者,就显得非常呆板了。

朱翊钧不通军务,但大明军如入无人之境一样俘虏了十七头大象,对方望风而逃,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敌人的士气已经完全崩了,这个时候投降就变得顺理成章,莽应里结结实实挨了几个大逼斗,再不清醒,就该有人帮他清醒清醒了。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不能接受他的投降,是他想投降就能投降的吗?战争从来不是他想开启就开启,想结束就结束的,如果此时接受了他的投降,那西南诸国,老挝、安南、暹罗,都会有样学样,反正挑衅大明也不会付出什么过分惨痛的代价,为何不试试?”

“这对大明海贸是巨大的伤害,唯独将其打疼了,打死了,才能宣威西洋,让西洋诸国不敢为难我大明的商船。”

“臣亦是如此认为,大明还能打得动,西南仍然没有粮饷告急。”曾省吾赞同了张居正的说法,莽应里想投降就能投降?大明是青楼女子吗?你东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朱翊钧看向了戚继光问道:“戚帅以为呢?”

“臣以为兵凶战危,只要是打仗,就有输的可能。”戚继光眉头紧蹙的说道:“但目前来看,大明也不是说一定能大获全胜,但东吁一定会输,所以暂时不同意议和,也要看黔国公和四川总兵的意见。”

“如果前线认为要议和,那就议和。”

仗是前线打的,具体是否继续进攻,是否议和,前线应该有更大的权重,而不是朝堂庙算,因为打败仗要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

戚继光认为要听前线指挥的意见,他们的权重更大,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大明占据了绝对优势。

军报并没有隐瞒。

岳凤的七万强兵差点打到大理,初期战局不利,黔国公府也没有隐瞒的意思,瞒也瞒不住,前线是军将、文官和宦官三方节制。

胜则得寸进尺,败则总结经验,这就是戚继光的意见。

“再看看吧。”朱翊钧总结性的说道,毕竟莽应里还没有投降,就是提前商议而已。

“黎牙实翻译了逍遥逸闻里的自由说,也包括最近那期。”礼部尚书万士和一脸绷不住的说道:“他询问鸿胪寺少卿高启愚的意见,高启愚的意见是,不要翻译。”

“嗯,还是不要翻译的好,费利佩和他的西班牙还没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这种大缺大德的东西,还是不要翻译的好。”朱翊钧立刻说道。

这东西是会反噬的,要输出也是输出矛盾说生产图说公私论阶级论等思辨产物,这种封建+官僚+军阀三座大山的制度,连周天子看了都眼前一黑,哪怕是搞点分封制呢!

真的输出这东西,大明的脸都丢尽了。

第一十五章 割鸡焉用牛刀第二百零二章 权豪缙绅里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七十九章 骂了他,他还得谢谢咱们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第387章 抢着给皇帝送钱,算怎么回事儿?第555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第363章 多大点事儿?张居正兜得住!第430章 不为刀俎,即为鱼肉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载堉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第309章 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289章 你问朕是什么人?朕的名字不可探闻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第一百零三章 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没道理让你还举着伞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练度拉满的里挑外撅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银子,离开我的船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当下,何不贪欢?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549章 奇观:正衙钟鼓楼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440章 羊毛来了,韭菜就没了第六十二章 隋珠弹雀,便殿击球第367章 国破,山河亦不在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485章 到底是谁带坏了陛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买了仙姑的侍女第290章 你拿这个来考验朕,朕怎么可能经受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495章 借工兵团营法一用第342章 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506章 代号为:平波净海第312章 条陈务虚儒生共疾疏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个恶贯满盈的恶人,都觉得邪恶第374章 两宫太后非但不阻拦,还一起胡闹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义清流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这杆大旗,我们晋党要扛!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种猿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六十七章 这,只是一个开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74章 两宫太后非但不阻拦,还一起胡闹第571章 《禁止海贼条约》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452章 大司马这个保守派有点怪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371章 陛下的军事天赋比山还高第300章 陛下,还是在意我的第301章 这结个婚,比西山拼杀都累!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535章 贱儒就是矫情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487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东林元老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钱赚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381章 君子之恶,小恶为大恶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359章 大明不是让他们喜欢的,是让他们怕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533章 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381章 君子之恶,小恶为大恶第二百零五章 复古派中的古墓派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万方有罪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装发饷,我们假装打仗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299章 取之于贱儒,用之于贱儒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饥,启无穷之杀第一十五章 割鸡焉用牛刀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367章 国破,山河亦不在
第一十五章 割鸡焉用牛刀第二百零二章 权豪缙绅里面的一股泥石流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锄大地第七十九章 骂了他,他还得谢谢咱们第503章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第387章 抢着给皇帝送钱,算怎么回事儿?第555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第363章 多大点事儿?张居正兜得住!第430章 不为刀俎,即为鱼肉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载堉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将带头冲锋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师讲武学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换第309章 不绝对忠诚,就是绝对的不忠诚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289章 你问朕是什么人?朕的名字不可探闻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第530章 今天,明天,荣耀都属于大明工匠!第一百零三章 蛮夷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没道理让你还举着伞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练度拉满的里挑外撅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银子,离开我的船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当下,何不贪欢?第二百二十六章 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第549章 奇观:正衙钟鼓楼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440章 羊毛来了,韭菜就没了第六十二章 隋珠弹雀,便殿击球第367章 国破,山河亦不在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338章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485章 到底是谁带坏了陛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买了仙姑的侍女第290章 你拿这个来考验朕,朕怎么可能经受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一百七十八章 两广缙绅无不怀念殷部堂第495章 借工兵团营法一用第342章 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二百四十二章 张先生的软肋第438章 岁月蹉跎,往事不复第390章 不过是旧时代的残党罢了第521章 挨的骂越多,功劳就越大第506章 代号为:平波净海第312章 条陈务虚儒生共疾疏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个恶贯满盈的恶人,都觉得邪恶第374章 两宫太后非但不阻拦,还一起胡闹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义清流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这杆大旗,我们晋党要扛!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种猿第六章 一千个读书人,一千个孔夫子第六十七章 这,只是一个开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374章 两宫太后非但不阻拦,还一起胡闹第571章 《禁止海贼条约》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第452章 大司马这个保守派有点怪第360章 陛下这个样子,都是你张居正教的!第429章 买得吴船载吴女,都门日日醉醺醪第371章 陛下的军事天赋比山还高第300章 陛下,还是在意我的第301章 这结个婚,比西山拼杀都累!第481章 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冤大头第535章 贱儒就是矫情第546章 坏就坏在,它不适合大明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变化无穷第487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垦荒芜田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东林元老第528章 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大明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钱赚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317章 勿有大功于家国,但求小恩于君王第381章 君子之恶,小恶为大恶第463章 天道偏偏负善人,世事翻腾似转轮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359章 大明不是让他们喜欢的,是让他们怕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404章 颠倒黑白,倒行逆施第533章 山东耆老无不怀念凌部堂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缚浊龙潘季驯,惨如水鬼高启愚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381章 君子之恶,小恶为大恶第二百零五章 复古派中的古墓派第四章 皇权特许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万方有罪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装发饷,我们假装打仗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一百七十二章 对付蛮夷,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方式第299章 取之于贱儒,用之于贱儒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饥,启无穷之杀第一十五章 割鸡焉用牛刀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367章 国破,山河亦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