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



在位起讫:前2048—前2030年。

生卒年:前2089—前2030年。

出生地: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西北)。

立都:斟寻(今河南偃师市东北)。

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

年号:仲康元年(甲寅,前2047)。

——————————————————————————————————————————

姒仲康,姓姒,名仲康,又作中康。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四任王。

姒仲康的祖父是夏王朝首任王姒禹,父亲是二任王姒启。三任王姒太康是他的兄长。

姒仲康是二任王姒启的第四个儿子,生于虞舜三十九年(壬申,前2089),出生在王都安邑(今山西运城市夏县西北)。

太康四年(前2048年),夏王朝的统治进入了危险的阶段。三任王姒太康无道,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大臣前往洛南打猎。有穷国国君妘羿乘机起兵进犯。有穷军兵分两路,一路从西部渡黄河取孟津(今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南),然后东进攻打斟寻的西部地区;另一路从东部渡黄河取巩城(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东南),攻打斟寻的东部地区。两路大军迅速渡过黄河,以闪电战的方式很快攻破夏都斟寻。妘羿虽然偷袭得手,但他深知自己的实力不足,没敢冒然的自立为王,只是宣布代管朝政。不久,妘羿迫于诸侯的压力,只好答应把帝位还给夏王族的后人。

当时姒启的六个儿子都还健在,除了三任王姒太康外,还有兄弟五人。

该让谁来出任新一任夏王呢?

老二元康和老三伯康都不学无术,而且头脑愚笨,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什么都不会,根本不堪为王。老五久病体虚,不堪重任。老六得了中风,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只有老四仲康身体健壮,而且野心勃勃,一直就觊觎着王位。

于是姒仲康便暗中活动,由几位老臣出面,推举他为新王。其实他这是多此一举,事情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在如此危机四伏的情况下,除了他,还能有谁来出任新王呢?

尽管妘羿同意让位,但他提出的条件是极其苛刻的:夏王朝不但要免除有穷国的赋税,而且每年还要反过来向有穷国提供双倍的赋税。这分明是一项不合理的条约,是藐视和欺辱夏后氏子孙。然而,姒仲康为了能早日坐上王位,也不管什么王族自尊了,更不在乎是不是丧权辱国,竟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这样,有穷国君妘羿便让出了王位,率领着本国的军队携带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了有穷国的国都穷石。

姒仲康正式即位称王,号仲康,改甲寅年(前2047)为仲康元年。

姒仲康费尽心机好不容易把王位弄到手,却又担心他的兄弟们不服,即位以后,假惺惺地派人前往阳夏(今河南周口地区太康县),迎请他的大哥姒太康回国,并声称愿意将王位还给太康。可是姒太康并不领情,

认为这是弟弟姒仲康对他的羞辱,坚决不肯回国。姒仲康表面上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内心里却是无比的高兴,因为他根本就不希望姒太康回来,姒太康不归正好满足了他的心愿。于是,姒仲康便派军队护送姒太康的妃子和儿女往阳夏与他团聚。史书上说姒太康兄弟六人感情多么多么的深,情义多么多么的重,那都是胡扯,是写史人胡乱的吹捧。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一般般,没有相互残杀已经是不错的了。

仲康元年(甲寅,前2047),姒仲康任命胤侯为大司马,掌管六师。

有穷国的入侵给姒仲康上了很好的一课,使他认识到一个国家若想保住政权,就必须得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他即位后,头等大事就是抓军队建设。他任命胤侯主管军队,在国中征青壮年入伍,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以适应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战争。

仲康五年(戊午,前2043)秋九月庚戌日(12月6日),夏朝国都发生日全食,白日如同黑夜,周围什么都看不见了。我们现在都明白日全食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古人并不明白,有的人说是妖魔作祟,有的人说是天狗吃了日头,一时间人心恐慌。

于是有人上奏姒仲康,说主管天文的羲氏与主管历法的和氏终日沉湎于酒中,玩忽职守,致使酒后误事,废时乱日,使时间造成混乱,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这种现象是他们两个造成的,因此必须依法严厉的惩治他们。

姒仲康是个愚昧的家伙,闻奏大怒,立刻命令胤侯领兵去逮捕他们治罪。

胤侯一向对羲氏与和氏看法很好,认为他们都是对工作尽职尽责的人,怎么会突然糊涂起来犯下如此重罪呢,这其间恐怕是另有隐情。但是天子之命不可违抗,只好率军前往。等见到羲氏与和氏一问,才知道两人并不曾喝酒误事,他们告诉他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不是人类所能改变的。

胤侯便带他们去见大王姒仲康,让他们向大王解释清楚。

但是愚昧的姒仲康根本不相信科学,反而认为他们是在狡辩,仍然将他们治了罪。

仲康六年(己未,前2042),姒仲康以颛顼之后己樊为诸侯,封于昆吾(今河南濮阳市),称夏伯。伯就是老大,夏伯就是夏王朝的老大,可见当时姒仲康对己樊是何等重视。当时的昆吾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占据了黄河以北大片的土地。姒仲康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以联姻的方式与昆吾氏建交,结成了同盟军。后来,昆吾氏一直是维护夏王朝统治的一支重要力量。

仲康七年(庚申,前2041),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夏王朝的军队逐渐强大起来。姒仲康神气起来,他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认为现在夏王朝已经有能力与有穷国相抗衡了,便单方面撕毁与有穷国的协议,宣布恢复旧制,此后不再向有穷国纳贡,命令有穷国继续向夏王朝交纳税赋。

仲康八年(辛酉,前2040),夏王姒仲康单方撕毁和约的行为激怒了有穷国国君,

妘羿再次率领本国军队入侵夏后氏领地。有穷军如狼似虎,作战十分骁勇。夏后氏军队根本不堪一击,闻风丧胆,节节败退,有穷军队眼看就打到了夏都斟寻。

姒仲康慌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军队竟如此的不堪一击。为避战乱,他命人把太子姒相送往邳国(今江苏省邳县),让他在邳侯那里习文练武,以防意外。果然,太子姒相送走不久,有穷军就兵临城下,夏军与有穷军暴发了更加激烈的战争。

战争的状态十分糟糕,夏军多次与有穷军交锋,仍是连续败北,最后被迫退回城中死守。

有穷军迅速包围了夏都斟寻,继续围城猛攻。

内无良将,外无救兵,眼见得都城难保。

姒仲康担心城破后,有穷后羿会进行血腥屠杀,便乘夜率众出东门弃城逃跑,北渡黄河,投奔了同盟诸侯昆吾,把帝都再次留给了有穷国国君妘羿。

仲康九年(壬戌,前2039),姒仲康在夏伯己樊的帮助下,以帝丘(今河南濮阳市西南)为都,开始了偏居一隅的统治。

姒仲康四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九年(《路史,后纪》),卒于仲康十八年(辛未,前2030),终年六十岁。死后葬地不详,王号仲康,尊号后仲康,谥号帝仲康。

(有读者问,夏王朝帝王的王号、尊号和谥号有何区别?回答如下:王号是后世人对夏王的尊称,尊号是夏王朝臣民对现任国君的尊称,谥号是夏王朝臣民对夏王死后的尊称。)

……………………………………………………………………………………………………………

仲康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2047(甲寅)…………元年……

前2046(乙卯)…………二年……

前2045(丙辰)…………三年……

前2044(丁巳)…………四年……

前2043(戊午)…………五年……

前2042(己未)…………六年……

前2041(庚申)…………七年……

前2040(辛酉)…………八年……

前2039(壬戌)…………九年……

前2038(癸亥)…………十年……

前2037(甲子)…………十一年……

前2036(乙丑)…………十二年……

前2035(丙寅)…………十三年……

前2034(丁卯)…………十四年……

前2033(戊辰)…………十五年……

前2032(己巳)…………十六年……

前2031(庚午)…………十七年……

前2030(辛未)…………十八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己箐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四章 四任帝己旸珢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发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九章 十九任帝立库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五章 规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五章 五任帝姜凯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七章 七任帝己匠敬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刚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己箐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帝尧陶唐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八章 河 圭(栗陆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六章 娍 义(赫胥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二章 商王子外壬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二章 团 良(骊连氏3)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卢氏2)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五章 商王子祖甲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姜裘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辈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九章 墙 烁(朱襄氏1)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十章 十任帝贵尤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祥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八章 归 纹(赫胥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三章 周成王姬诵(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一章 商王子小辛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骊连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印 枪(伏羲氏11)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五章 黄帝昌块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一章 炎帝神农(二)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章 十任帝杜里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帝尧陶唐氏政权简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帝尧陶唐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伏羲女娲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五章 伏 义(赫胥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六章 六任帝姜密(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六章 六任帝姜散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四章 风 和(伏羲氏20)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宥个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章 罗 秦(有巢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九章 九任帝卜习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姜宜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章 夏王姒履癸(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章 罗 秦(有巢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尹(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五章 商王子祖甲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六章 六任帝姜密(一)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四章 帝蚩啄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满(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章 象 伟(中央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七章 伯明王寒浞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二章 峙 龙(葛天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概 述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四章 首任帝虞舜(四)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氏族联盟时代_氏族联盟时代概述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九章 洛 前(祝融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己箐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上)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四章 四任帝己旸珢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发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九章 十九任帝立库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五章 规 辛(昊英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五章 五任帝姜凯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七章 七任帝己匠敬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刚歌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权_第三章 三任帝己箐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帝尧陶唐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八章 河 圭(栗陆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七章 肆 杤(赫胥氏3)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六章 娍 义(赫胥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二章 商王子外壬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二章 团 良(骊连氏3)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卢氏2)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六章 燧人氏(一)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五章 商王子祖甲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姜裘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五章 节 氏(伏羲氏2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辈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五十八章 雪 河(伏羲氏17)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九章 墙 烁(朱襄氏1)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十章 十任帝贵尤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祥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八章 归 纹(赫胥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九章 伏 泰(伏羲氏9)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三章 周成王姬诵(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一章 商王子小辛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骊连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一章 印 枪(伏羲氏11)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十五章 黄帝昌块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一章 炎帝神农(二)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十章 十任帝杜里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帝尧陶唐氏政权简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帝尧陶唐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伏羲女娲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继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二部 第十卷 帝挚青阳氏政权_第十卷 第九章 九任帝姜 孤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权_第四章 炎帝戏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三十五章 伏 义(赫胥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六章 六任帝姜密(一)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七章 大 耀(伏羲氏23)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六章 六任帝姜散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七十四章 风 和(伏羲氏20)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二章 二任帝宥个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章 罗 秦(有巢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八卷 颛顼高阳氏政权_第九章 九任帝卜习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五章 炎帝姜宜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章 夏王姒履癸(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章 罗 秦(有巢氏2)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尹(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_第九卷 帝喾高辛氏政权简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五章 商王子祖甲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六章 六任帝姜密(一)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权_第四章 帝蚩啄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满(上)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农氏政权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二部 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_第六卷 黄帝轩辕氏政权简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二十章 象 伟(中央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七章 伯明王寒浞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五章 五任王姒相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娲氏政权_第六十二章 峙 龙(葛天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一部 原始初民时代_概 述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四章 首任帝虞舜(四)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尧陶唐氏政权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权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氏族联盟时代_氏族联盟时代概述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下)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