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

Part1情绪驼峰——狂躁症

狂躁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心境高涨、思维飘逸奔放和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情绪不稳定。

人们往往一听说某人得了狂躁症,就直接会联想到那些在家里毁物,在大街上到处惹是生非的精神病患者。其实这是把狂躁症跟狂躁型精神病混为一谈了。狂躁型精神病患者不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狂躁症虽然也是精神异常的表现,但狂躁症患者除了在发作期精神不正常外,其余时间完全可以正常的工作和社交。

狂躁症状态分为轻狂躁、急性狂躁、谵妄性狂躁和慢性狂躁四个级别和一种情绪——狂躁情绪。请看以下案例:

2007年7月的一天半夜,南京110接到市民报警,称有人正在砸一家商店。巡警立即赶到现场,只见商店的玻璃柜台已经被砸烂,一个中年男子还在拼命地砸店里的烟酒。巡警先对中年男子进行了劝阻,但其情绪激动不听劝阻,于是巡警立即对他进行了控制。当巡警寻找店主时竟骇然得知,砸店的中年男人就是这家商店的老板。

原来,中年男人开的这家小商店本小利薄,可是天天都有人因为价钱和质量问题跟他纠缠不清。一想起白天顾客的吹毛求疵,独自在店里守夜的中年男人就心情烦躁,于是他顺手就抓起了一瓶酒砸在柜台上,“咔嚓”一声,柜台上的玻璃被砸碎了,玻璃破碎的声音更加激起了中年男人的破坏欲,于是他就一“砸”而不可收拾。

“最近不知怎么了,总想发脾气。”在某机关工作的小郭说。在家里,丈夫放东西声音稍微大一点她就发火,认为丈夫

摔摔打打给她脸色看。同事们也都小心翼翼地不去招惹她,免得吵架。跟小郭在一间办公室工作了几年的小王说:“她以前从来没这样过啊?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跟丈夫闹矛盾了?”小郭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反常,每次发过脾气后就会后悔,她说自己也知道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毫无疑问,以上案例中的两个人都患了同一种心病——狂躁。

第一个案例中的人是狂躁症的具体表现,而第二个案例中的人则属于狂躁情绪。

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情感性(心境)障碍诊断标准认为,狂躁症症状的诊断标准是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而且症状至少持续一周。在心境高涨期,如有下述症状中的3种表现即可认定患了狂躁症。

1.思维飘逸。过去可能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突然间变成“话痨”。说话时容易转移话题,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是联想加快的表现。经常有脑子“开窍了”的感觉,经常会出现说话的语速跟不上思维的速度。

2.心境高涨。患者通常表现得很阳光,自我感觉轻松愉快,会自称是“乐天派”。

3.情绪不稳定。一遇到挫折或打击,情绪就会一落千丈,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干工作时经常虎头蛇尾,缺乏条理性,一件事还没干完就去干另一件,给人以浮躁、不踏实的感觉。

4.自我评价过高。由于心境高涨,所以自我感觉良好,精力旺盛,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命不凡。喜欢夸夸其谈,强求别人的行为必须符合自己的需要和意志,稍不遂自己的心意,就会表现出强烈不满,有人甚至会因为在工作中稍有不顺心就唐突地辞职。

5.自尊心特别强,很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

6.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兴趣广泛,交际多,喜欢热闹,甚至能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有些人甚至还会一反常态地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有的人还会表现出疯狂购物,疯狂减肥,疯狂上网,疯狂熬夜等。

7.食欲和大增。

8.睡眠减少而且还不会感到困倦。

9.形象改变很大。有些原来穿着打扮挺保守的人,突然间却染了一头彩发。平时衣着很朴素,突然间穿衣打扮变得时尚起来,以奇装异服,浓妆艳抹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性情也变得似乎很张扬。

10.狂躁症一般在春末夏初发病较多,所以又被称为“季节性心理失调”。女性可能在月经期间由于生理现象的改变而发病,但月经周期过后就会不药而愈。

Part2狂躁症是现代都市流行病

社会正在快速发展,生活成本也在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加班加点拼命工作。因此,我国也出现了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出现的一些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现代病——焦虑、抑郁、狂躁。这是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要经历的痛苦,因为我们都被绑在了一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高速列车上。虽然我们内心极不情愿,但我们每个人还是都在拼命地为这辆列车加油,以此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于是,“累”就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一个魔咒。

狂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其实是心理病态的外部表现。有人说:“什么是现代人?现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狂躁。”

据报道,狂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于1%,其中有70%的患者在20岁前出现过狂躁症状,但这往往被认为是喜怒无常的表现。其实,喜怒无常正是狂躁症的发作期,它具备了狂躁症的所有特征。

产生狂躁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外,还有一些是因为遗传因素造成的。

狂躁症与抑郁症不同,抑郁症的发泄途径是内向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多会选择自杀。而狂躁症的发泄途径是外向的,患者容易出现攻击和破坏行为,因此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性很大,同时对自身造成的危害也很大,这是所有患有狂躁症或有狂躁情绪的人都要重视的,千万不可图一时痛快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自己不愉快的人和事,有些性格急躁的人每逢此时就容易发火。最近几年流行一个新名词——抓狂,就是形容一个人对一些让自己不快的人或事无可奈何时的急躁情绪。因此,有人就会说:“哎呀,我是不是得了狂躁症了。”弄得自己整天神经兮兮。

其实,狂躁症最明显的特征是性情的突然改变。假如你原来就是个“话痨”,原来就是个急性子,是个火暴脾气,或原来就是个购物狂而且也有高消费的能力,那就跟狂躁症没有关系,因为你的性格并没有在突然间改变很多。

狂躁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影响了他人自己还浑然不觉,这会给周围人一种“这个人变得太自我了”的感觉。

Part3两种常见的狂躁症:

电脑狂躁症和离婚狂躁症

电脑狂躁症。现在,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须臾不能离开的重要工具,但电脑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病毒的突然袭击,黑客的攻击,内存太小造成死机等等,这些都会让正在电脑前紧张工作的我们感到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并由此产生无尽的烦恼甚至沮丧。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电脑发生上述故障时对着电脑摔摔打打,并破口大骂,更有甚者会把鼠标和键盘扔到地上。

这就是新世纪心理疾病的一个“新品种”——电脑狂躁症。

心理专家认为这是由于过度依赖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一个人长时间面对电脑时会产生身份危机:“我是谁?我是电脑的主人,还是电脑在主宰我的一切?”

据媒体报道,英国一家调查公司曾对一千多名每天必须要在电脑前工作的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发现,有80%的人曾经看见过同事因为突然死机的电脑而大动肝火,他们也都承认在电脑出现故障时自己也会感到心情烦躁,精神紧张。还有15%的年轻人曾表示,由于电脑突然出现故障,自己会把烦躁情绪和怨气发泄到其他同事或办公用品上。

如何防止电脑狂躁症呢?预防电脑狂躁症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保持平常心态。身体再健康的人也会有生病的时候,电脑也一样,它会因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操作失误等原因突然“罢工”。对电脑使用者来说,应该随时将有用的资料和重要的文件做好备份存在自己的U盘、邮箱或移动硬盘里。这样,当电脑一旦出现故障时就不必担心资料和文件丢失,也就不会因此而心情烦躁,情绪变得紧张和焦虑,心情自然就会平静了。同时也要适当降低自己对电脑的依赖性,尽量减少电脑的使用时间。使用电脑时间过长时,可以暂时先离开电脑一会儿,跟同事聊聊天、喝杯咖啡或看看杂志,做做肢体舒展运动等,这样既可以舒缓心情,又可以转移注意力。

离婚狂躁症。婚姻危机使很多人患上了离婚狂躁症,患离婚狂躁症的人有男有女,但似乎女性占多数。

导致离婚狂躁症的诱因是由于婚姻不幸,夫妻感情破裂。有些婚姻不幸的人离婚后可能会对爱情,对异性均产生怀疑心理,变得从此不再相信婚姻,更不敢再相信爱情和异性。还有一类人认为离婚会遭人耻笑,于是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凑合着过日子。这种不健康的婚姻会给夫妻关系中弱势的一方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一个人心理压力过大时就会压抑、烦躁,就会寻找释放点,不正确的情绪释放就表现为狂躁。

如何预防离婚狂躁症?

1.宣泄法。有很多人有一种陈旧的观念,即“家丑不可外扬”,特别是在婚姻出现问题后,有些人更是会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压抑在内心里,对谁也不说。这种负面的、不健康的情绪长期郁结心中,久而久之,一个人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

倾诉可以减轻人内心的烦闷和焦躁,婚姻出现危机时,不要自己死扛,可以向自己的好朋友适当地倾诉一下自己的苦水,这不但能达到合理宣泄的目的,你可能还会发现其实自己的婚姻问题或许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因为,你的朋友可能会由于你的宣泄也会向你大倒苦水,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是只有你的家庭麻烦不断。但是你在向朋友宣泄时切记一点,不要指望朋友能给你提供什么具体的解决办法,因为有些朋友出于跟你的交情,会感情用事地给你出一些“馊点子”。

值得庆幸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死守不幸婚姻的观念已经彻底被抛弃,现代人对婚姻的基本态度是——高兴就在一起,不开心就绝不勉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离婚恐惧症的发生。

解决婚姻问题,很难有一个万全之策。婚姻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经营,婚姻就像是一个由两人组成的小公司,夫妻双方就像是公司的两个股东。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股东们经常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分歧和矛盾,这时应该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能因为有了分歧和矛盾就把公司关了,对于婚姻问题也是一样。

2.酸葡萄自助法。多看看自己身边不幸婚姻的例子,多了解再婚者的感受,据报道,我国再婚者再离婚的比例高达60%。婚姻中的双方与其互相埋怨不如相互发现对方的优点,这样,就会让你在跟别人相比较的时候找到心理平衡。

3.“移情别恋”自助法。这里说的“移情别恋”不是说让你去搞婚外情,而是让你学会在婚姻中找到自我。有很多女性朋友结婚之后会把婚姻当做自己的全部,她们把全部感情都投入到了婚姻家庭里面,整天围着老公转,一天若干个电话查老公的岗,生怕自己老公跟别的异性在一起。老公一旦回来晚了就要刨根问底:“你今天又跟谁在一起?”老公手机一响她先拿起来看看是谁的来电,甚至听风就是雨的跟老公无理取闹。这样的家庭怎么能不爆发战争?这样的婚姻怎能不亮起红灯?

建议你把目光和精神从配偶身上收回来一些,多关注一下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那种想把配偶拴在裤腰带上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最明智的做法是多培养一些业余的兴趣和爱好,例如读书、交友、旅游,还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这些都是转移注意力的好办法。

心理专家认为,爱情的“保鲜期”只有3个月,热恋中的情侣通常会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但如果你们的婚姻已经持续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了,当初的激情早已不在,当年的爱情也早已经转化成为亲情了。当爱情转化为亲情的时候,更应该给对方一个能自由活动的空间,这样的婚姻才能长久。就算是婚姻生活中矛盾不断,但只要配偶没有什么不可原谅的大错,一般人都会“懒得离婚”了。我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什么是平平淡淡?懒得离婚的生活才叫平平淡淡。这总比整天想着怎么样离婚,最后弄得家里整天鸡飞狗跳地吵闹要好得多吧。

第13章 心病六 悲观 (1)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观 (3)第15章 心病六 悲观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强迫 (2)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章 前言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9章 心病八 虚荣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恋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强迫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恋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恋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恋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强迫 (1)第1章 前言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恋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观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
第13章 心病六 悲观 (1)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观 (3)第15章 心病六 悲观 (3)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强迫 (2)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章 前言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9章 心病八 虚荣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4章 心病二 焦虑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恋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执与狭隘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观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强迫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恋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恋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恋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强迫 (1)第1章 前言第9章 心病四 恐惧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郁 (2)第5章 心病二 焦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负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恋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2章 心病一 抑郁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8章 心病八 虚荣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观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