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回 殷仲文与石庚明

本朝国子学才立不满十年,本意与太学并行,招公卿子弟入学,为朝廷储才。国子学的创立形成了贵族与下层士人分途教育,国子学、太学并立的双轨制。

国子生多为士族高官子弟,称之“国胄”或“世胄”,可以经明经策试入仕。而太学日渐没落,往往仅存博士而无生员。

前任祭酒殷茂曾上书称:“自学建弥年,而功无可名。惮业避役,就存者无几;或假托亲疾,真伪难知,声实浑乱,莫此之甚!”

向皇帝反应官宦子弟逃避学业,以各种借口请假,学中浑杂糜乱,简直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直到车胤为祭酒,着力整饬之下,稍有好转但收效颇微。

陆英来到秦淮河南,瓦官寺东的国学,此处建筑虽不宏壮,却皆是新修之所。可惜学院内却门可罗雀,处处枯叶堆积。

别说读书声入耳,连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也未看见。想是因为车祭酒离职已久,而华亭侯陆英又一直不曾上任,博士、学子们都放了羊。

陆英步入讲堂,堂上空无一人,却在后窗树下立着位三十上下的男子,正吟诗道:“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夹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伊余乐好仁,惑祛吝亦泯。猥首阿衡朝,将贻匈奴哂。”

陆英见他英姿挺拔,丰神俊逸,不由上前出声赞道:“好诗文!好气度!”

那人洒然回头,见是一名英俊士子,因笑道:“小兄弟谬赞了!你贵姓啊?”

陆英拱手道:“在下姓陆,不敢请问先生姓字!”

那人从树下走来,举手投足尽显儒雅,笑答道:“鄙人姓殷,陋字仲文。”

陆英听他自称殷仲文,不由追问道:“原来是殷先生,幸会幸会!荆州刺史殷大人想必与您是同宗?”

殷仲文道:“殷荆州乃是我堂兄。你姓陆,是陆家何人子侄?”

陆英道:“在下陆英,草字华亭。”

殷仲文微一惊,忙躬身道:“原来是华亭侯,失礼失礼!想不到祭酒大人如此年轻英俊,玉树临风。下官还以为是院中学子……”

陆英笑道:“殷先生何须多礼!不知殷先生可是国子学中人?在下初来乍到,还不熟知此间情况。”

殷仲文道:“下官拜骠骑参军,兼职国子博士。闲暇无事便来学堂读读诗文,让大人见笑了!”

陆英道:“殷先生好雅兴!只是不知这国学中其他博士、学子都去了何处?”

殷仲文笑道:“这国子学向来疏于管教,学子们都嫌枯闷,不爱来学堂听讲。博士们也都各有门路,恐怕没几个是真心来讲学的!”

陆英皱眉道:“既名国学,便要为国养士,为朝廷储才,如此下去还要这国子学何用!”

殷仲文苦笑着摇头,恐怕在腹诽你一个闲散侯爷,刚做了几天廷尉,得罪了会稽王还不知悔,如今又想得罪满朝勋贵子弟吗。

他也是会稽王孙玿兼任的骠骑大将军幕府参军,自然知道陆英与王国宝等人的瓜葛。陆英也不管他如何作想,沿着各讲堂书馆信步走去。

到了夫子庙门前,方看到有几个书吏在洒扫闲谈。陆英进门问道:“你等是国学掾属,还是庙内差吏?”

那几人抬头看到陆英气度不凡,且殷大博士也默默随在其后。此时不敢怠慢,有一名四十岁中年汉子施礼道:“回大人,我等既是国子学属吏,也是夫子堂役员。大人有何吩咐?”

陆英道:“为何都在此处打扫,

讲堂书馆怎得空无一人?”

那人道:“新年将至,夫子堂必有贵人来祭庙,是以小人们将之洒扫一番。讲堂那边……因为平常也无人,是以……”

陆英道:“请问你姓名?”

那人道:“不敢!小人徐仙民。忝为典簿。”

陆英道:“徐典簿,你们一帮掾属共有多少人?”

徐仙民虽不知他就是新任祭酒,但听他所问,也猜得必定不是闲人,因而愈加恭谨道:“回大人!国子学管杂物的役吏二十余人,其中六人兼管夫子堂祭扫。我等四人便是此类,尚有二人请假未至。”

陆英道:“本官新任祭酒,华亭侯陆英。你出个文告,贴在大门口:三日后辰时,所有属吏、学子、博士必须到齐,本祭酒有话要讲。不至者,一律除名!”

言罢留下怔立无措的众人,一转身大步离去。

陆英回到富春山居,暂且把国子学之事放下,叫来皇甫思,命他派人送一封信往姑苏朱家去。

他听闻彭城太守刘牢之,因救援泰山郡不力,已被免官夺职。此举必是会稽王为了削弱王孝伯使出的阴谋,他告诉宋演,不要意气用事,还需静待蛰伏,以等到真正合适的时机。

用罢晚膳,正要闭门打坐,却闻石亮石庚明求见。陆英没料到石亮竟会独身来此,忙令皇甫思领进来。

当时宋演私自回京,还是典校署派他来带走了宋演。

虽然第二天便安然释放,但他两年前将自己带到典校署,前些时日又把宋演拘捕。说得再轻松也是把朋友之情全都抛净了。今夜无缘无故造访,且看他有何话说。

石亮今日未着戎服,只穿一身黑色布袍,披着一件大氅。他低着头不急不缓地走了进来,对着陆英施礼,却并未发一语。

直到皇甫思离去,堂上只有他二人时,石亮将大氅一掀,往前迈了一步,噗通双膝跪地,直挺挺地杵着上身说道:

“侯爷,请恕石亮万死之罪!从今往后,石亮愿追随侯爷,肝脑涂地,义无反顾!”言罢,砰地将头磕在地砖上,险些把陆英手中的茶盏“震碎”。

陆英沉默有顷,言道:“庚明,快起来,请坐!”

石亮道:“侯爷不恕小人之罪,石亮不敢起来!”

陆英笑道:“你有何罪?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起来吧。”

石亮抬头看了一眼,见陆英面容真诚,才痛快地站起身,抱拳道:

“侯爷,小人之前贪图富贵,妄想依靠茹千秋幸进。如今看来,真是井底之蛙,树上螳螂,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

听他话音,想是眼见王国宝一朝覆灭,担心将来不得善终,想另谋出路了。

陆英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追求上进也不算错。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不去害人,就不是彻头彻尾的恶!”

石亮道:“多谢侯爷教诲,石亮铭记在心!”

陆英笑道:“庚明请坐,今日找我,所为何事?”

石亮仍站在当地,言道:“小人来是想提醒侯爷,那会稽王养子元显,自幼秘密豢养了一批武士,其中不乏武艺高强之辈。只是这些年来,好像从未做过什么事情……唯有当年道场寺拆迁时,他们出手过。”

陆英奇道:“哦?道场寺!就是当年趁夜杀人放火的那些人?”

石亮道:“小人偶然听闻孙元显与茹千秋谈起过,他手下的武士身手了得,曾经助那迦什么陀的神僧办过事……”

陆英暗暗点头,看来石亮所言不假,当时朱琳琳夜中与人交手,现在想来,能跟琳琳斗个不相上下的人,确实有点功夫。

只是那时候不知道她习得了上乘武功,还当作平常打斗而已。

陆英问道:“这孙元显是个怎样的人?”

石亮道:“其人虽年少,但心智计谋都非等闲,才干远出王国宝之上。会稽王愿意痛快地牺牲王国宝,未尝不是看到孙元显已成长起来。恐怕今后,朝政都将出自此子之心意,天下大乱不可避免!”

陆英道:“若是他聪明才智不用在正道,确实为害弥深。”

石亮又道:“小人虽然只是小小武官,但在典校署多年,颇有些朋友故交,是以常能打听到会稽王府之事。孙元显断言王孝伯、殷仲康还将再反。请求将朝廷军权交给他调度,同时多立藩镇,分散王、殷实力。”

陆英叹息道:“兵戈不休,祸乱难息。江南百姓要有苦头吃了!”

石亮道:“侯爷,小人素知侯爷忧国忧民,所行皆是正道。惟愿追随侯爷,洗心革面、戴罪立功,助侯爷建立大功于天下!”

陆英摆手道:“庚明言过了!我哪有什么大功要立?况且一无显职,二无重权,在这乱世之中,又济得什么事?”

石亮道:“侯爷不必疑虑,小人志向已定,绝不肯相负!现在侯爷虽然如潜龙在谷,终有腾跃九天之时。小人愿意为侯爷打探孙玿父子消息,甘心做暗子死士,虽万死不辞也!”

陆英笑道:“这是哪里话?庚明想岔了,陆某绝无此等野心。”

石亮道:“侯爷,石亮不便久留,往后有事自会遣人通报消息。这就告辞了!”

说罢,再一躬身扭头就走。陆英看着他离去的身影,不由深深叹了口气。

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节太守第176回 误会个球第110回 草原之王第55回 万寿节第48回 半渡而击之?第123回 强中更有强中手第93回 月下闲话第159回 冰火一记屈指弹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8回 八公山上老君庙第137回 吴郡陆氏第142回 国子学和简静寺第80回 关中乱第171回 救人第138回 故主旦夕崩第71回 抚有方夏?第21回 王公府独子寻仇第55回 万寿节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109回 你与他结为兄弟第27回 皇长子大将军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45回 云梦之泽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137回 吴郡陆氏第65回 姑苏城外第130回 繁华过尽人归去第118回 顺平公主采邑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82回 华亭鹤唳第26回 朱家父女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127回 寒星剑、音声枪第77回 胡作非为第162回 秦军夜袭失太守第61回 汤山吟诗第157回 易理大家第118回 顺平公主采邑第23回 可敢与我射猎?第143回 多事之秋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187回 怎知阿姐厉害第71回 抚有方夏?第93回 月下闲话第165回 功遂敌已退,得意娶娇娘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66回 何可一日无此君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89回 雪衣与黄裳第34回 龙门杀贼烤锦鸡第150回 意外来客第87回 阿房城空门不入 终南山力搏熊虎第12回 北汉元象宗第175回 内外忠贞之士,往来仗义之人第71回 抚有方夏?第164回 沙场争雄男儿事,女郎何故怒冲冠第54回 三个臭皮匠第188回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21回 王公府独子寻仇第165回 功遂敌已退,得意娶娇娘第32回 丈仙钓与邋遢道人第172回 斩去贼头一剑,换孤心,十年苦恋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陆泽第4回 武冈候府戏佳人第126回 红叶谷南天门第10回 钢刀怒斩单于头第157回 易理大家第187回 怎知阿姐厉害第153回 以一敌五,还看我家娘子第100回 斗罢强敌望长安第95回 知死而不辟 勇也第2回 华亭由来,汤山别业第177回 明月赋第55回 万寿节第151回 接二连三第83回 天降陆神仙第3回 围棋赌墅,江左风流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107回 胡僧那迦初现迹第49回 小儿辈大破贼第77回 胡作非为第143回 多事之秋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130回 繁华过尽人归去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59回 簪缨醉卧第53回 难养也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100回 斗罢强敌望长安第169回 痛失大界营 国运何堪提第11回 才离虎穴,又向龙潭第126回 红叶谷南天门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41回 衣锦未还乡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
第178回 王爵不受,假节太守第176回 误会个球第110回 草原之王第55回 万寿节第48回 半渡而击之?第123回 强中更有强中手第93回 月下闲话第159回 冰火一记屈指弹第134回 英雄一怒第8回 八公山上老君庙第137回 吴郡陆氏第142回 国子学和简静寺第80回 关中乱第171回 救人第138回 故主旦夕崩第71回 抚有方夏?第21回 王公府独子寻仇第55回 万寿节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109回 你与他结为兄弟第27回 皇长子大将军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45回 云梦之泽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137回 吴郡陆氏第65回 姑苏城外第130回 繁华过尽人归去第118回 顺平公主采邑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82回 华亭鹤唳第26回 朱家父女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127回 寒星剑、音声枪第77回 胡作非为第162回 秦军夜袭失太守第61回 汤山吟诗第157回 易理大家第118回 顺平公主采邑第23回 可敢与我射猎?第143回 多事之秋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187回 怎知阿姐厉害第71回 抚有方夏?第93回 月下闲话第165回 功遂敌已退,得意娶娇娘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66回 何可一日无此君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89回 雪衣与黄裳第34回 龙门杀贼烤锦鸡第150回 意外来客第87回 阿房城空门不入 终南山力搏熊虎第12回 北汉元象宗第175回 内外忠贞之士,往来仗义之人第71回 抚有方夏?第164回 沙场争雄男儿事,女郎何故怒冲冠第54回 三个臭皮匠第188回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21回 王公府独子寻仇第165回 功遂敌已退,得意娶娇娘第32回 丈仙钓与邋遢道人第172回 斩去贼头一剑,换孤心,十年苦恋第120回 乘舟直入大陆泽第4回 武冈候府戏佳人第126回 红叶谷南天门第10回 钢刀怒斩单于头第157回 易理大家第187回 怎知阿姐厉害第153回 以一敌五,还看我家娘子第100回 斗罢强敌望长安第95回 知死而不辟 勇也第2回 华亭由来,汤山别业第177回 明月赋第55回 万寿节第151回 接二连三第83回 天降陆神仙第3回 围棋赌墅,江左风流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107回 胡僧那迦初现迹第49回 小儿辈大破贼第77回 胡作非为第143回 多事之秋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130回 繁华过尽人归去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59回 簪缨醉卧第53回 难养也第147回 金像寺佛塔第100回 斗罢强敌望长安第169回 痛失大界营 国运何堪提第11回 才离虎穴,又向龙潭第126回 红叶谷南天门第145回 雍州刺史第41回 衣锦未还乡第139回 人心浮动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