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回 吴郡陆氏

皇帝准了廷尉所奏,宋演定罪杖责五十,罢免扬武都尉职务。同时发下缉捕文书全国缉拿,这事就算过去了。

至于谁去缉拿,到哪里缉拿,都是廷尉陆大人说了算。

南郡公桓敬道被拜为广州刺史,宣诏使节已经出发。陆英再没有在建邺遇到过桓敬道,也不知他此时身在何方。

这几日,不光要去文学馆修书,每天还要到廷尉署露个面,好不奔忙劳碌。幸而有陆道隆这个右监在,平常事务都能处理妥帖。

这一日,陆道隆找到富春山居,神色难得轻松下来,甚至带着几分自矜。

略一寒暄便对陆英笑道:“华亭啊,今日只论家事,我就倚老卖老一回。你与朱刺史之女的婚事,我们几个做叔伯的商量了一番,还是由京中陆氏大房牵头,向朱家提亲的好。若是你同意,便按六礼之俗,让你陆俶伯父去办!”

陆英没想到他突然有这一句,倒不由怔神片刻。但陆道隆所说也在理,是应该主动向朱家提亲了。

不管朱旭将军心中什么想法,自家总要有态度才行。总不能一直这么耽搁下去,还等着人家上门来问不成。

于是他拱手称谢道:“叔父思虑妥当,英岂敢不从!如今蒙圣恩得以认祖归宗,各位叔伯便是我至亲之人,婚姻大事全凭长辈们做主!”

陆道隆捻须微笑,显然十分欣慰,又道:“《礼记昏义》载: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共有六礼。周秦两汉上自王侯,下至百姓无不遵照而行。只是皇太子无亲迎之礼罢了。

“虽至近代因战火流离多有遗缺,但我陆氏冠族世家,不能轻废其一。还是该照古礼一一遵办的是。

“况且华亭当世之英,更应事事为天下表率。这纳采、问名、纳吉的环节,陆家一定要郑重谨慎。只是如今朱刺史远在荆襄,京师府邸虽有家眷,但恐怕不能专断做主。一来一回,耽搁必久,华亭千万莫急!”

陆英忙笑道:“不急不急,叔父按礼节去操办便是,我一点都不急。”

陆道隆又道:“纳采须有大媒。我意请侍中王季明大人为媒,上门纳采,华亭以为如何?”

陆英道:“叔父自作主便是!”

陆道隆颔首道:“王季明乃是王孝伯幼弟,品行方正,刚直不阿。当能称此任也!”

陆英自然没有意见,他只是暗暗担忧琳琳如今境况。自从赵国别后,淮阴城中不得相见,朱将军又移镇襄阳,不知她跟去了襄阳还是何地。

若是朱将军不愿嫁女,那王侍中上门提亲,也恐徒劳无功。但以常理来看,先前自己无家无职,又是个漂泊道士,朱旭将军不愿将爱女下嫁,也情有可原。只盼如今朱将军打消顾虑,心中不再有所隔阂才好。

两人商议了半个时辰,陆道隆起身告退。明日,果然请了王季明上朱府做媒。

纳采之礼须有媒人携雁登门,将男方求婚之意告知,若女方同意,男方便备好贺礼,由长辈自来求亲。若是不同意,那便一切作罢。

王季明来到朱府,朱旭将军继室出面接待。但求婚之事,她也做不得主,只能答复将立刻遣人上襄阳禀告家主,一切待朱刺史定夺。

襄阳距此路远,一来一去非片时可还,陆家只能安心等候。陆英仍然潜心文学馆,将廷尉署之事也都悉数交给陆道隆处置,自己隔一两日去点个卯便罢。

谁知没等来朱旭答复,先传来了洛阳战事的奏报。

月前慕容永率部南下,兵锋直指洛阳。朱旭有守卫洛阳之责,于是兵发襄阳,北上击走鲜卑入寇之众。

Wшw.Tтkan.c ○

慕容永向上党逃窜,朱旭一路追击,深入敌境多日。在外时收报高车翟辽将进犯洛阳,又急忙领军撤回。吴军在石门、怀县连败高车,翟辽趁夜逃走。

于是朱旭留下部将赵蕃、朱党等人守卫洛阳、石门,同时将其子朱孚也留在洛阳领军,自率大军返回了襄阳。

连番苦战之下,虽未遭大败,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吴军伤亡亦所难免。

军报到了朝中,会稽王以为朱旭奔波劳师,胜负相抵,不加褒贬。群臣虽怯怯私议,但皆不敢言语。

陆英得知此事,也只是苦笑置之。难说会稽王不是有意报复,但军国大事,他也无缘置喙。

又忽闻江州刺史王元达病逝于任,其兄王国宝言称要离京奔丧,一时间朝中暗流涌动。

王元达是王国宝亲弟,向来放达纵情,此番身死未尝不是此故。王国宝上奏要去江州,却迟迟不动身,惹得皇帝甚是不乐。

会稽王有意让王国宝替殷仲康为荆州刺史,而将殷仲康改迁江州刺史。皇帝不愿继续由他兄弟把持军权,有意让郗晖出任江州。

主相兄弟互不相让,竟然使刺史之位悬隔难决。还是皇帝避过尚书台,直接下中旨令殷仲康先兼管江州,此事才暂且作罢。

陆英此日在府中尚未入宫,女婢刚为他穿好衣衫棉袍,猛听得门外一声高呼“大哥”。陆英喜出望外,顾不得翠羽、戴菊还在身旁整理衣冠,赶忙跑出屋外,果然是薛勇兄弟。

陆英上前握紧他双手,举目望着这个大块头,笑道:“不辟啊,你究竟去了何处?怎得此时方回?”

薛勇眼中微噙泪水,面上更多是喜悦与激动,只听他骄傲地说道:“大哥,我去办了件大事!”

陆英奇道:“哦?什么大事?”他还以为薛勇去刺杀哪国大将高官,或是与琳琳有关的事情。

薛勇笑道:“大哥,我风尘仆仆来投奔你,也不给口水喝吗?”

陆英大笑着拍他一掌,拉着他步入中堂,命戴菊奉茶,翠羽通知厨房备膳。

落座之后,薛勇才道:“大哥,我办这事不知你同意与否,总之先办了。若是你不快,打我一顿也无妨!”

陆英道:“怎么学得吞吞吐吐的,有何事直说便是!”

于是薛勇将别来之事细细讲述,听得陆英惊疑难定。

当时到了彭城,本来想请吴国发兵救援河阳寨,奈何朱旭已到淮阴,两人自是无法请动大军,只得先去见朱旭。

到淮阴后,朱旭将军见到爱女大喜过望,连带薛勇厚意招待了数日。但并未表示出兵之事。只听朱琳琳讲述这几年所经历的事情,似乎隐隐有不悦之情。

后来薛勇便连连被拒在府外,再未见过朱琳琳。正当他彷徨无措之时,却有大陆泽边见过的胡小坤来寻,言称有大事需要薛勇去办。

薛勇本来早将他当作奸人,自然不信他所言。奈何胡小坤说的煞有介事,还讲了陆英与白灵儿先前被掳到红叶谷,遇到天真道人的情形。

他又称陆英去了河北,而眼下之事至关紧要,唯有薛勇可代为处置。薛勇将信将疑,那胡小坤赌咒发誓,将自家十八代祖宗都搬出来数了一遍。

薛勇也被激起五七分雄心,堂堂大丈夫,当真怕了这瘦小少年不成。于是二人结伴南行,一路过了大江,来到吴郡嘉兴县。

嘉兴之名始自吴大帝孙权,其境本名长水县,始皇帝改名由拳县。吴国黄龙年间,由拳县野稻自生,大帝孙权改县名为禾兴,后来为避太子孙和晦,又改名嘉兴。

嘉兴县往东,有亭曰华亭。因地近大海,周围平坦辽阔,唯此地有山有水,山谓之“九峰”,水谓之“三泖”。

有山便有谷,山水拥伴,水名“谷水”是也;山水列翠,地名“华亭谷”是也。华亭只是江东靠海的偏僻之地,只因孙权封陆逊为华亭侯才显扬开来。

陆逊之孙陆机在洛阳身死,临刑感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更使华亭之名扬于天下。

胡小坤带着薛勇来到华亭,径直入陆氏老宅。陆氏从汉初便世居此处,已历数百年。胡小坤与陆氏显然早有往来,见到家主陆万载,薛勇才知道为何要请他来此。

陆万载自称是陆抗次子陆景之孙,按辈分乃是陆英再从之伯父。如今受行一先生所请,才知陆英是陆云之后,并愿陆英归籍吴郡陆氏。

薛勇虽大约知道陆英身世,但不敢替他做主,只得婉言谢绝,等陆英亲自决定。

陆万载也并不强求,只让儿子陆仲远细细为薛勇剖析形势,将陆家这几年与行一先生办的大事都一并告知。

薛勇听胡小坤讲过行一先生名号,只知道此人志在天下,才学冠世。又听了陆万载父子所述,不免对他钦佩不已。

这行一先生全心孤志恢复华夏,建立了百学杂科的行一学院,又联络望族世家,明里暗里策动助吴行动。

远的不说,今年短时之内便策动温详反赵,又力助关中郭质,清河吴深、王祖等人起事。

陆英不禁疑惑,若说温详是受行一先生唆使,尚能勉强合理。后边这些事情朝廷尚未收到奏报,陆家如何得知。

薛勇言道,陆仲远当时称此事隐秘,绝不可讲与旁人,只等明春自然知晓。薛勇当时也不全信,不过后来经历再一次河北之行,他见识过了陆家的能耐,又不由他不信。

陆仲远告诉他,行一先生与陆家合作,在冀州、豫州、兖州、青州各地部下层层暗网,不仅多有结交各国显要大臣,且一旦有风吹草动,陆家无不知晓。

薛勇自然当他吹牛,于是陆仲远激他,若是敢往冀州一行,定然叫他亲眼看看所言真假。薛勇哪里受得了这个,当即便愿去一查究竟。

陆家派陆仲远领着薛勇,重新北上,来到清河、常山等地。薛勇见过了崔氏、吴氏、卢氏、郑氏各大族之人,又一路看到这几家百业经营,不论行商坐贾,酒肆邸店都有暗中联结之法。越走越惊,竟是不由得他不信。

河北世族虽经鲜卑战乱,多被攻破坞堡,强迫徙居市镇,受赵国朝廷辖制。但他们仍保留着中夏礼义,家门数代千百口同气连枝,甚至有十几房支姓共尊家主之例。

因而除非胡人将他们斩草除根,否则绝对难以打散这些血脉紧系。

薛勇看到这些家族正在暗暗经营,虽不确定就是陆仲远所说,要兴兵起事,但果然都排抑鲜卑,仍以华夏自居。

陆仲远称,这些世家都是被行一先生大义所感,自愿受他调度,为天下百姓先做表率。

薛勇问他为何要告诉自己这些,又与陆英认不认祖有何关联。陆仲远道,行一先生称赞陆英心有大义,才智难得,是以希望陆家推陆英为首,共同襄助他实现救国济民的抱负。薛勇不敢置信,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其中难道有什么阴谋。

后来,听说顺平公主回到了河北,才相信胡小坤所言不虚。他一直念念不忘石小川与崔氏兄弟还有宇文中、宇文贯等人,觉得他们少年意气,若能引为己用,必是强力臂助。

于是他建议往中山一行,陆仲远也不推辞,爽快答应他所请。薛勇重回崔家堡,询问石小川志向,又说道陆英有心让他南下,共同携手以成大事。

石小川欣然愿望,表示将徐徐劝诫崔氏、宇文氏兄弟等人,将家中老幼安顿好,便南下寻找陆英投效。

薛勇志得意满,与陆家人同返吴国。回到嘉兴后,听闻陆英已经被提拔为廷尉,并且皇帝亲自下旨允他归宗吴郡陆氏。

于是薛勇自然将陆家当作大哥的同宗,与陆仲远都感觉亲近了不少。他答应陆万载劝说陆英接受行一先生和陆氏的建议, 整合陆家的资源,完成恢复华夏,统一九州的使命。并匆匆离开嘉兴华亭,赶到建邺来见陆英。

两人说了半日,陆英沉思未定,命人奉上酒食,先让薛勇安顿下来,一切从长计议。

正在这时,门外皇甫思领进一人,说是找薛勇送信。薛勇简单询问,原来是陆仲远遣来的人。薛勇接过信笺,递给陆英拆看。

信上写道:匈奴刘卫辰献马与赵国段垂,中途被刘显劫掠。段垂大怒,派段贺麟率军联合拓跋涉珪攻打刘显。刘显逃往马邑,联军追及于弥泽大败刘显,刘显投慕容永。

另外,冯翊人郭质传檄三辅,以讨羌诛贼为名,引得关中十数郡群起响应。吴深、王祖等杀清河太守丁国,章武太守白钦,如今在赵国腹心搅得天翻地覆。

还有襄阳朱旭年老多病,将要上书朝廷辞职回乡。桓敬道受封广州刺史却并不愿赴任。等等天下各方之事,都有简述。

陆英将信递给薛勇,心中暗道:“陆家这是特意显摆来了!薛勇才刚到,情报就送了过来。显然是要我敬服他们的消息手段。不过,看上面所述几条,虽不能确定真假,但都合情合理,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他二人正在阅信,皇甫思又来送上请帖,是尚书令杨元琳邀请陆英晚间去赴宴。陆英不敢怠慢,只好留下薛勇在府中,到黄昏时便往武冈侯府去。

席间倒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杨元琳略表别情,恭贺陆英高升。但闲谈间听到一个可轻可重的消息,朱旭从中原回来后,身体染疾,果然有意辞官不做。

第159回 冰火一记屈指弹第133章 扬眉吐气语阿谁第95回 知死而不辟 勇也第68回 长生教主第62回 土豪刁氏第101回 黄雀还在后第156回 诸方之会第181回 初回陆家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182回 华亭鹤唳第84回 小儿也敢称皇帝第41回 衣锦未还乡第96回 韩延顺来访第19回 鲜卑凤凰儿第9回 我欲刺杀大将军第9回 我欲刺杀大将军第156回 诸方之会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88回 平生奔忙只为饥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82回 华亭鹤唳第85回 你来我往斗战忙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177回 明月赋第188回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第24回 昆明池贵游田猎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77回 胡作非为第37回 白马泉寺宋演擒敌第61回 汤山吟诗第29回 鲜卑旧皇叔第119回 丑娘服惊马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68回 长生教主第12回 北汉元象宗第111回 夜闻箫声几曲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第124回 惊变第154回 怀璧其罪第89回 忠臣爱子第126回 红叶谷南天门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个古怪人第150回 意外来客第62回 土豪刁氏第82回 神树之死第115回 翠屏峰夜话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118回 顺平公主采邑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91回 大狐一弓,马河内第149回 玉玺迷踪第189回 雪衣与黄裳第18回 丞相陈景略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79回 急难又曾见谁人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92回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151回 接二连三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71回 抚有方夏?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77回 胡作非为第90回 夜会凤凰儿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第52回 乐游原上女郎蹴鞠第115回 翠屏峰夜话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36回 怀县古城郭三爷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128回 苏院长第82回 神树之死第84回 小儿也敢称皇帝第79回 急难又曾见谁人第159回 冰火一记屈指弹第101回 黄雀还在后第4回 武冈候府戏佳人第94回 帝出五将久长得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41回 殷仲文与石庚明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7回 一切诸法,如幻化相(二)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9回 我欲刺杀大将军第35回 含章拳意第49回 小儿辈大破贼第164回 沙场争雄男儿事,女郎何故怒冲冠第135回 智过万人谓之“英”第47回 风雨欲来第23回 可敢与我射猎?第132回 左右为难第94回 帝出五将久长得插言:真的没人喜欢看吗?第75回 上清宗万宁宫第84回 小儿也敢称皇帝第176回 误会个球第105回 无异门韩旭第96回 韩延顺来访
第159回 冰火一记屈指弹第133章 扬眉吐气语阿谁第95回 知死而不辟 勇也第68回 长生教主第62回 土豪刁氏第101回 黄雀还在后第156回 诸方之会第181回 初回陆家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182回 华亭鹤唳第84回 小儿也敢称皇帝第41回 衣锦未还乡第96回 韩延顺来访第19回 鲜卑凤凰儿第9回 我欲刺杀大将军第9回 我欲刺杀大将军第156回 诸方之会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88回 平生奔忙只为饥第28回 五重寺姚舍人第182回 华亭鹤唳第85回 你来我往斗战忙第121回 公主何在第136回 官升九卿爵封侯第177回 明月赋第188回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第24回 昆明池贵游田猎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77回 胡作非为第37回 白马泉寺宋演擒敌第61回 汤山吟诗第29回 鲜卑旧皇叔第119回 丑娘服惊马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68回 长生教主第12回 北汉元象宗第111回 夜闻箫声几曲第67回 江左第一奇男子第124回 惊变第154回 怀璧其罪第89回 忠臣爱子第126回 红叶谷南天门第40回 二位奇女子,三个古怪人第150回 意外来客第62回 土豪刁氏第82回 神树之死第115回 翠屏峰夜话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118回 顺平公主采邑第39回 一篙渡河逆水去第91回 大狐一弓,马河内第149回 玉玺迷踪第189回 雪衣与黄裳第18回 丞相陈景略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79回 急难又曾见谁人第140回 廷尉任上除一人第92回 大难临头各自飞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151回 接二连三第113回 恒山打架第71回 抚有方夏?第81回 长安大战,儿女心意第77回 胡作非为第90回 夜会凤凰儿第168回 尔虞我诈胜而败,屡败屡战成一功第52回 乐游原上女郎蹴鞠第115回 翠屏峰夜话第186回 惊闻身世第36回 怀县古城郭三爷第103回 皇后毛秋晴第128回 苏院长第82回 神树之死第84回 小儿也敢称皇帝第79回 急难又曾见谁人第159回 冰火一记屈指弹第101回 黄雀还在后第4回 武冈候府戏佳人第94回 帝出五将久长得第44回 小仙翁抱朴子第141回 殷仲文与石庚明第64回 王家二公子第17回 一切诸法,如幻化相(二)第25回 不做道士,应也很好第9回 我欲刺杀大将军第35回 含章拳意第49回 小儿辈大破贼第164回 沙场争雄男儿事,女郎何故怒冲冠第135回 智过万人谓之“英”第47回 风雨欲来第23回 可敢与我射猎?第132回 左右为难第94回 帝出五将久长得插言:真的没人喜欢看吗?第75回 上清宗万宁宫第84回 小儿也敢称皇帝第176回 误会个球第105回 无异门韩旭第96回 韩延顺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