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再议撤离

元军发出撤退回营的号令,各方阵的士兵在队官的带领下依次回到大营,营门吊桥拉起,整个大营处于戒备状态。

彭大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吩咐士兵修正城墙,收治伤员,全军戒备。

元军的尸体和散落的攻城器具散落在城下,血腥气和焦臭味弥漫在空中,令人闻之作呕。

突然有人来报,赵帅赵君用邀请李二、彭大、钟离、楚仲月、朱元璋等人到帅府议事。

彭大把西门的守卫职责移交给彭早住,带着一行众人向赵帅府进发。

一行人到帅府大堂,分宾主落座后,眼睛不由自主望向召集人赵君用。

赵君用咳嗽一声说道:“今日各位的伤亡情况如何?”

李二接过话说道:“我这边伤亡不算大,差不多一千人是有的。”

彭大接过话说道;“我这边是元军的重点进攻区域,伤亡有些大,差不多两千人。”

朱元璋也说道:“我守卫的范围比较小,进攻的重点也不在我这里,总体伤亡几十人?”

赵君用点点头,接过话说道:“我这边也差不多,我看脱脱这边死伤四五千是有的。今天脱脱的进攻总的来说还算是试探性的全面攻势,虽然彭帅那边稍有侧重,但用力不算大。即便是这样,我们守城的战损和脱脱攻城的战损差不多一比一了,这样的消耗脱脱可以,我们可不行。”

彭大点点头说道:“是的,包括脱脱进攻城门也没有用全力,也是试探性的进攻。至于说战损,我们的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是无法和脱脱想比的,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赵君用说道:“听说钟贤侄一箭击毙了脱脱的坐骑,大涨我徐州军威,赵某代替李帅和彭帅向你表示感谢!”说完起身拱手施礼,李二和彭大也起身致谢!

朱元璋、钟离、楚仲月三人不敢托大,急忙起身还礼。

钟离答道:“听彭帅说,元军第一波攻势减弱之际,脱脱亲自来到阵前来鼓舞士气,我想如果能射杀脱脱肯定对我徐州也肯定有所裨益,可惜的是脱脱临头让他的坐骑做了替死鬼。”

李二说道:“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效果了。脱脱自己也没想到在安全警戒线内还有人能够射杀他,今天的情况够他喝一壶的。”

赵君用咳嗽一声说道;“的确如此,今天脱脱肯定会过的心惊肉跳,但我担心的是明日徐州会遭受到更猛烈的报复。”

彭大接口说道:“这是肯定的,所以明日我的西门受到攻击的力度会更大。”

赵君用点点头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把大家请过来有事和大家商议。今日徐州战事已起,那位白衣女子答应的事情可没有兑现呐,这点大家怎么看?”

李二接口说道:“赵帅指的可是对方答应支援的事情?”

赵君用点头称是,继续说道:“今日从开战始,我派人出去一百里等候援军过来,直到现在都没有听到丝毫相关信息传回,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我们在被人当枪使。”

人的希望破灭之后,才会面对现实。现在赵君用内心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听朱元璋的建议,被那十万两银牌和许诺的援军蒙蔽了双眼,现在后悔了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只好借着召集大家开会的时机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

朱元璋此时内心也十分郁闷,赵君用话中的意思自己听出来了,但碍于情面无法直接说出后悔二字来而已,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大家都是熟悉军阵之人,大军攻城之际贸然撤离,危险系数着实太高,现在想走已经晚了。

后悔来不及,想走又走不脱,这就是徐州现状,也是李、赵、彭三位大帅心理真实的反应。

朱元璋接话说道:“我个人仍坚持原来的意见,希望三位大帅切实考虑。如果各位大帅有新的决定,我会连夜送往濠州,请我岳父早日在淮河架设浮桥好接应大军过河;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援军迟迟不来,而徐州我们又坚守不住,城破之日我们就是撤离也会被淮河阻挡住去路,那时候就真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朱元璋的话进一步动摇了他们坚守的信心,彭大狠狠的拍了一下座椅的扶手,说道:“李帅、赵帅,这时候我们不能过于依赖援军了,不管怎么说,退路也要安排一下。即便是援军来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嘛;为了我们的弟兄着想,这时候面皮该扔就扔了吧,反正我彭大早就不要了,为了兄弟们就是让我下跪我也愿意。”

彭大的话更加赤裸和直白,让李二和赵君用脸色有些尴尬,李二说道:“既然话都说道这个份上了,也没什么好顾忌脸面的了;我同意彭帅的意见,可以告知濠州五帅早日在淮河上架设浮桥。”

赵君用说道:“好吧,既然两位都同意,我也同意。”

朱元璋闻听不由喜形于色,高兴的说道:“真是太好了,事不宜迟,还请三位大帅尽早安排。”

彭大接过朱元璋的话说道:“既然决定了,那还等什么,早一天架设好浮桥,早一日心里踏实,况且浮桥也不是一日能完成的。”

李二和赵君用点头同意,赵君用起身回到书房,一盏茶的时间重新回到大堂,手里拿着几页纸交给李二,说道:“我已经用印,两位大帅看后如果没有意见,请也加盖上印章吧。”

李二和彭大看完后没有意见,也加盖上自己的印章,赵君用当场封印了书信,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高兴的对李、赵、彭说道:“既然各位大帅行事效率如此之高,那我就立刻派人送回濠州。”

李、赵、彭点头表示同意,朱元璋拿着书信走出门外,叫过唐建,让徐达多安排几人护送书信回濠州,必须保证书信万无一失,说完又在唐建耳旁低声说了两句话。

唐建不再停留,拿着书信打马出城直奔汤和的营地而去。

朱元璋回屋坐定,对李、赵、彭说道:“既然我们决心撤离,那么撤离的顺序和方法三位大帅是否有什么安排?”

赵君用说道:“说实话,之前我们没想到会主动撤离徐州,所以说也就没有商议什么撤离顺序和方法。朱总管可有什么指教?”

朱元璋连说不敢,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三位大帅参考。我认为撤离要分主动撤离和被动撤离两个角度来看,之所以说两个角度,是考虑到我们主动撤离,自然可以稳妥的安排好撤退的顺序,携带的物品,辎重等,但重要的是我们是留一个空城还是要留有后卫部队,以防元军追击;如果是我们仓促间被迫撤离,不仅要考虑到刚才说的,也要估计到掩护部队的问题,由哪只队伍掩护大军撤离;说句实话,这支队伍最后生还的可能性恐怕不大,仓促之间想到这些,还请各位大帅批评指正。”

李、赵、彭拧着眉考虑着朱元璋的话,朱元璋说的没错,有的话不能不说,但也不能过于直白,只能是委婉的说出来;因为徐州毕竟不是一人主事而是三位大帅共同主事,既然同意撤离徐州,那么撤离徐州就有门道和讲法了,这个是三位大帅逃脱不了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由于事关个人利益,钟离和楚仲月也不好插话,借着他们思索的时候,二人端起茶慢慢品起来。

彭大先行开口说道:“我个人还是赞同主动撤离的,这样我们的老本不至于损失太大。就是撤到濠州,我们还能出把子力气;如果是狼狈的撤到濠州,我们没有脸面向濠州五帅张嘴要饭吃啊。”

赵君用说道;“我同意彭帅的意见,还是主动撤离更好一些。正好这些天在防御的同时先做些准备工作,说不定这几日援军会来呢!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总比被动要好的多。”

李二说道:“嗯嗯,我也同意主动撤离。不管援军来不来,赵帅刚才这句话说的对,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总比被动要好得多。”

朱元璋心里说道赵君用这个时候还暗中提醒李二和彭大援军的事情,私心着实重了一些。

赵君用接口道:“既然我们都同意主动撤离,按照朱总管说的意思,我们如何安排后卫人马防止脱脱破城后追击我们。”

彭大提醒道:“是啊,这件事也很重要,刚才朱总管也说了,后卫人马生还的可能性不大。”听见彭大这么说,赵君用有意无意的看了一眼彭大。

赵君用接口说道:“先不谈谁担任后卫的事情,我认为我们撤离也不能空城而走,后卫人马守城也比阻击效果要好的多。”

彭大接口说道:“的确如此,但事情利弊共存,守城的结果可能是全体阵亡,因为这时候无处可逃;而阻击的话,只要阻击完成,还是有可能逃出一部分人的;当然,如果阻击无法完成也可能是全体阵亡,只不过会多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朱元璋心道,赵君用果然是计谋的高手,先是主动召集大家商议是否撤离,暗示彭大和李二,经过今日一战,徐州独立防御能力很差,来劝说彭大和李二做好撤离准备,而自己却不明言;如果到时候等到援军到来,也可以转圜自己的说辞和争取最大利益的可能性;而提到是否要坚守徐州时又提出后卫人马要坚守徐州,明显是想着宁可完全牺牲后卫,也要尽可能的保住后撤的安全,虽然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这样没错,但这种心机却令人不得不防。

李二说道:“我同意赵帅的看法,后卫坚守要比适时阻击要好些。”

彭大见此也不得不答应后卫人马用坚守徐州的办法来掩护大军的撤离。

至于谁来坚守徐州,最后三人也没形成一致意见;此时天色已晚,众人经过一天大战身体已经疲惫不堪,李、赵、彭在会议纪要上签字用印后,赵君用招呼大家到饭厅用饭。

第二十四章 危机重重第四十八章 黑夜袭杀第四十八章 黑夜袭杀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有道理第六十一章 女子别衣第一百二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四章 势必东行第三十章 佛门盛事第二十五章 再访吴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开心结第六十三章 怀璧其罪第一百零五章 粮草为要第九十八章 李二归天第十二章 北行大都第七十一章 知难而上第十章 误会尽消第八十六章 误会难消第八十九章 城头闲话第一百五十二章 螳螂捕蝉第一百五十七章 下定决心第一百五十章 今后安排第二十四章 危机重重第四十二章 酒宴之上第九十二章 再议撤离第一百六十四章 挥兵兴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循序善诱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键人物第一百二十八章 海上谈心第一百零六章 再行扬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甫抵之初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无旁骛第十一章 细说缘由第六十八章 详细道来第六十六章 初入濠州第九章 初遇克扬第六章 再临世间第一百零六章 再行扬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真实原因第四章 一线天机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一目标第一百零八章 内因外因第一百二十四章 后续之事第七十九章 合二为一第一百一十章 三教一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孙府交锋第一百三十六章 秘密会见第一百四十四 佛寺养伤第一百五十七章 下定决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成功转运第九章 初遇克扬第五十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零二章 最终结果第十七章 名传天下第七十四章 再回东楼第一百二十六章 循序善诱第一百六十章 有限动作第四十七章 就粮于敌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开心结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风云第二十一章 博易柜坊第十七章 名传天下第十章 误会尽消第一百三十八章 今日之后第一百四十六章 道门宝藏第四十九章 退守孤山第七十章 另起炉灶第一百一十一章 破局之要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宣天下第四十四章 溃兵如匪第十三章 接二连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剑指东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秘密会见第一百五十二章 螳螂捕蝉第十七章 名传天下第八十二章 小心行事第四十三章 活命第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门庭若市第二十八章 江南首富第五十六章 惊天秘闻第一百一十六章 甫抵之初第七章 湖畔风云第五十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四十三章 孙府交锋第一百四十五章 由来过往第八十五章 驰援徐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甫抵之初第一百零六章 再行扬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由来过往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风云第一百三十一章 门庭若市第一百五十一章 内乱开始第五十三章 绝处逢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未来规划第五章 全真弃徒第四十三章 活命第一第三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四十一章 王祺东归第四十八章 黑夜袭杀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开心结第一百四十三章 孙府交锋
第二十四章 危机重重第四十八章 黑夜袭杀第四十八章 黑夜袭杀第一百二十一章 各有道理第六十一章 女子别衣第一百二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四章 势必东行第三十章 佛门盛事第二十五章 再访吴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开心结第六十三章 怀璧其罪第一百零五章 粮草为要第九十八章 李二归天第十二章 北行大都第七十一章 知难而上第十章 误会尽消第八十六章 误会难消第八十九章 城头闲话第一百五十二章 螳螂捕蝉第一百五十七章 下定决心第一百五十章 今后安排第二十四章 危机重重第四十二章 酒宴之上第九十二章 再议撤离第一百六十四章 挥兵兴化第一百二十六章 循序善诱第一百一十二章 关键人物第一百二十八章 海上谈心第一百零六章 再行扬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甫抵之初第一百四十一章 心无旁骛第十一章 细说缘由第六十八章 详细道来第六十六章 初入濠州第九章 初遇克扬第六章 再临世间第一百零六章 再行扬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真实原因第四章 一线天机第一百六十三章 下一目标第一百零八章 内因外因第一百二十四章 后续之事第七十九章 合二为一第一百一十章 三教一家第一百四十三章 孙府交锋第一百三十六章 秘密会见第一百四十四 佛寺养伤第一百五十七章 下定决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成功转运第九章 初遇克扬第五十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零二章 最终结果第十七章 名传天下第七十四章 再回东楼第一百二十六章 循序善诱第一百六十章 有限动作第四十七章 就粮于敌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开心结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风云第二十一章 博易柜坊第十七章 名传天下第十章 误会尽消第一百三十八章 今日之后第一百四十六章 道门宝藏第四十九章 退守孤山第七十章 另起炉灶第一百一十一章 破局之要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宣天下第四十四章 溃兵如匪第十三章 接二连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剑指东南第一百三十六章 秘密会见第一百五十二章 螳螂捕蝉第十七章 名传天下第八十二章 小心行事第四十三章 活命第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门庭若市第二十八章 江南首富第五十六章 惊天秘闻第一百一十六章 甫抵之初第七章 湖畔风云第五十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四十三章 孙府交锋第一百四十五章 由来过往第八十五章 驰援徐州第一百一十六章 甫抵之初第一百零六章 再行扬州第一百四十五章 由来过往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风云第一百三十一章 门庭若市第一百五十一章 内乱开始第五十三章 绝处逢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未来规划第五章 全真弃徒第四十三章 活命第一第三十四章 大智若愚第四十一章 王祺东归第四十八章 黑夜袭杀第一百三十五章 解开心结第一百四十三章 孙府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