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周室荒唐

重耳即位,晋国的局面飞快稳定下来。因为晋国这些年来的问题,导致了重耳即位之后,重用卿士大夫,而疏远公室,晋国公室实力飞速衰弱。

晋国自从小宗逆袭大宗之后,就对公室严防死守,动辄杀戮,到了重耳之后,公室彻底衰败,而为了弥补公室被摒弃出朝堂后,空出来的位置,重耳重用了跟随他逃亡十余年的卿士。

在国中分封六卿,六卿之位每过几年会交换一次,让国中十几家卿士轮流进行担任,这种做法看上去是杜绝了公室再次内乱,并且让晋国强大起来,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和两百多年前邦周分封天下有什么区别呢?

等到那些卿士贵族的实力强大到了可以无视国君的时候,那么国君就危险了。当年分封天下,发誓忠于邦周的诸侯国,还有几个将周天子当回事?..

晋国现在的制度看上去很好,但是日后很容易让卿士贵族们尾大不掉。

重耳即位之后,在几名贤臣的辅佐下,晋国开始快速恢复国力,晋国本来就是列国之中底子最厚实的,便是楚国也比不上。

在重耳的改革之下,晋国国内的军制实行六卿制度,不过短短三年时间,晋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绛都之中积攒了巨额财富,晋***队的实力也获得提升。只不过后遗症也有,在晋侯重耳的默许下,卿士贵族们开始侵占原本属于晋国公族的土地。

这导致了晋国公室和晋国的卿士贵族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只不过在晋侯支持卿士贵族下,公族只能节节败退。

晋侯登基三年,晋国国力鼎盛。自从齐桓公称霸天下之后,邦周强大的诸侯国都开始想要获得齐桓公的霸主之位。

齐桓公的霸主之路并不难理解,说白了就是尊王攘夷。尊王,就是和周天子搞好关系,让他可以借助天子的名号行事。攘夷,可以是攘除夷狄,也可以用这种名义来惩罚甚至吞并其他诸侯国。

晋国想要强盛,成为诸侯霸主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成为霸主的第一步就是尊王,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

洛水河畔,邦周王畿之地。

自从平王东迁之后,周室衰微,周天子渐渐的就成了一个摆设。刚开始的时候,晋文侯和郑侯支持,邦周还有些威势,只是后来晋文侯薨逝,郑庄公和周天子开战,彻底将周王室最后一点颜面撤了下来。

若不是齐桓公后来尊王攘夷,周王室估计彻底没什么威严了。

成周洛邑。

这座建立了三百年的城市在整个邦周都赫赫有名,城墙上斑驳的青苔让他看上去就像个垂垂老朽,此时夕阳西下,更是映衬出几分老态。

自从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之后,周王室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至少有不少诸侯国重新恢复了朝贡。

虽然周王室的力量已经很衰弱了,但是整体上来看算是二流国家,再加上有姬姓诸侯国的维护,日子过的还不错。

小国不敢得罪他,大国也没有吞并他。至于其他的二流国家,也不敢和他作对,毕竟真打起来,就是给那些大国一个介入的理由。

没有了生存危机之后,周王室也过得很是惬意,但是人放纵了家里后代就多了,后代多了,又没有经过良好的教育,那么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也就多了,就比如眼前的危机。

这场危机的根源还是源自上一任周天子,上一任周天子有些荒唐,抢夺叔父手下家臣的园子圈养野兽打猎,后来叔父叛乱,打的他狼狈逃走,最后借助郑国和虢国的力量才得以重新回去。

后来因为宠爱幼子带,就想要让幼子继承王位,只是齐桓公当时支持太子郑,导致他想要让幼子继承王位的想法破产。

虽然幼子没能成功即位,但是却留下了祸根。周天子的做法让幼子心中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

这位王子带也是狠人,在看到哥哥占据优势后,就暗中蛰伏,只是想要夺位的想法,一直都没有减弱。

天子郑看到弟弟很老实,于是就放松了警惕,开始歌舞升平,尽情享乐。

天子郑的妻子出自狄人,乃是当初为了安抚狄人娶的,长得也是美貌。只是再美貌也终究会老去,而身为天子,虽然威严不在,但是美人还是有的。

因此天子郑就宠幸了其他更年轻美貌的女子,而将妻子抛在脑后了。这样一来,王后就很是不满,可是她也没有办法。

王子带在看到这种情况后,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就开始暗中结交王后。王后深闺寂寞难耐,而王子带长相英俊,还有情趣,一来二回的两人就勾搭上了。

相比起天子郑,王子带更年轻英俊,很快王后整个身心都放到了王子带身上了。两人***似火,很快王后便不满足于偷情了,想要光明正大的嫁给王子带。

可是两人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只能说女人变了心真的是狠啊,想要直接干掉天子然后和王子带双宿双飞。

于是王后就让王子带去联络自己的母族,想要借助狄人的力量,杀掉周天子,让王子带即位。这个想法可以说是和王子带一拍即合,于是两人商量之后,就决定动手。

很快伊洛之狄在王子带的串联下,就开始作乱,攻打成周王畿,天子郑在得知伊洛之狄叛乱,当即决定率领大军前去平叛。

大军出征平叛,就在天子郑离开之后,王子带立刻就关闭城门,天子郑这边刚要和狄人决战,听说后路被断,王子带自立为王,顿时大惊失色。军队也再无战心,伊洛之狄趁机发动攻击,大军人心惶惶,天子郑慌乱之下,直接带人逃走了。

原本大军就士气不高,看到天子逃跑,士气顿时崩溃,伊洛之狄趁机进攻,大军溃散,投降,逃跑者无数,天子郑只得仓皇逃窜。

王子带成功击败了天子郑,凭借着刁大活好,人帅嘴甜,将王后哄得是迷三倒四,不仅给天子郑带了一个大大的绿帽子,还成功登基为王,一时间可谓是风光无限。

第15章 邦周伐淮第5章 发展与牛耕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25章 匹夫之怒第78章 学宫第84章 秦楚攻晋第61章 祭天开大第10章 齐鲁宫闱之乱(待更新)第83章 徐国覆灭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20章 吞并纪国第24章 气运玄鸟第66章 谋取巢国第53章 楚国风渐起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26章 和谈与封爵第28章 称霸天下,齐侯伐淮第75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第63章 淮国称霸第42章 华夏名剑第35章 邗国求援第49章 孙叔敖(2)第89章 孔子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89章 孔子第10章 齐鲁宫闱之乱(待更新)第44章 战车漂移第4章 邗都之战(2)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7章 首战得胜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47章 王临薨第17章 首战得胜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76章 狠毒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35章 突袭颖泽第31章 齐国之谋第73章 吞越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90章 孔子问道老子第47章 招贤令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58章第40章 滑稽记第12章 伐吴第83章 徐国覆灭第21章 撤退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29章 离间第23章 云渊会盟第52章 配五国相印第93章 孙武相淮 铁器时代第25章 匹夫之怒第12章 伐吴第15章 梅里第1章 季礼使齐第47章 招贤令第84章 秦楚攻晋第12章 洞天福地第16章 唇亡齿寒第5章 发展与牛耕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55章 晋国风起第57章 窃嫂自立,晋侯护王第25章 匹夫之怒第25章 和议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48章 新王登基第21章 征伐莱国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4章 贪婪第61章 祭天开大第34章 贪婪第36章 泗沂之战第89章 孔子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2章 伐吴第13章 避其锋芒第63章 淮国称霸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49章 褒姒第17章 淮并吴,管仲相齐第72章 质子第15章 邦周伐淮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10章 改革第77章 西子第44章 战车漂移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国底线第44章 战车漂移第43章 大聪明第54章 奇观误国啊第39章 落水而亡第42章 什么档次第50章 周室东迁
第15章 邦周伐淮第5章 发展与牛耕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25章 匹夫之怒第78章 学宫第84章 秦楚攻晋第61章 祭天开大第10章 齐鲁宫闱之乱(待更新)第83章 徐国覆灭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20章 吞并纪国第24章 气运玄鸟第66章 谋取巢国第53章 楚国风渐起第27章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求首订)第26章 和谈与封爵第28章 称霸天下,齐侯伐淮第75章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第63章 淮国称霸第42章 华夏名剑第35章 邗国求援第49章 孙叔敖(2)第89章 孔子第92章 孙武逃淮,崔杼弑君第88章 淮国:霸主?我同意了吗?第89章 孔子第10章 齐鲁宫闱之乱(待更新)第44章 战车漂移第4章 邗都之战(2)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7章 首战得胜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47章 王临薨第17章 首战得胜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76章 狠毒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35章 突袭颖泽第31章 齐国之谋第73章 吞越第41章 欧冶与公羊第90章 孔子问道老子第47章 招贤令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58章第40章 滑稽记第12章 伐吴第83章 徐国覆灭第21章 撤退第20章 截粮道,断后路第29章 离间第23章 云渊会盟第52章 配五国相印第93章 孙武相淮 铁器时代第25章 匹夫之怒第12章 伐吴第15章 梅里第1章 季礼使齐第47章 招贤令第84章 秦楚攻晋第12章 洞天福地第16章 唇亡齿寒第5章 发展与牛耕第8章 战俘,暗中挑拨第55章 晋国风起第57章 窃嫂自立,晋侯护王第25章 匹夫之怒第25章 和议第46章 扬州城和邗沟第26章 淮国并钟离第48章 新王登基第21章 征伐莱国第25章 匹夫之怒第34章 贪婪第61章 祭天开大第34章 贪婪第36章 泗沂之战第89章 孔子第39章 落水而亡第12章 伐吴第13章 避其锋芒第63章 淮国称霸第79章 李耳任祭酒第49章 褒姒第17章 淮并吴,管仲相齐第72章 质子第15章 邦周伐淮第14章 礼乐崩坏自此而始第85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10章 改革第77章 西子第44章 战车漂移第82章 父慈子孝,淮国底线第44章 战车漂移第43章 大聪明第54章 奇观误国啊第39章 落水而亡第42章 什么档次第50章 周室东迁